大宋有毒(校对)第1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477

  看到蒋二郎情绪有些低落,洪涛还得劝慰和鼓励。虽然自己的情绪也好不到哪儿去,但这就是一个领导最该干的事儿。
  通过这场算不得正经战役的战役,洪涛发现之前有点过于乐观了,也过于依靠武器装备了。
  陆战毕竟不是海战,质量并不能完全取代数量。假如自己有一支几千人的靠谱队伍,完全能把战役结束得更漂亮一些。也不至于亲身犯险,还差点丢了小命。
  “末将不愿再给朝廷卖命,如果不是大人我宁愿跟着花掌柜当跳货郎。”蒋二郎比蒋大郎看得开,或者说心更冷。
  蒋大郎只是埋怨朝廷待遇不公,但心里还是想当官的。他这个弟弟已经对朝廷失去了基本信任,从某方面来讲他对朝廷比对敌人还忌讳。
  “本官也想和花掌柜一般逍遥,可惜不成。有时候国家是不太完美,可我们不能光抱怨,要努力去改变它。如果大家全都动口不动手,它只能越来越坏。”
  提到富姬,洪涛好像有一个多月没见过这个整天如勤劳小蜜蜂般的女人了,她好像又结识了一位吐蕃贵族,正在开通那边的商道。为了能把手里的花膏迅速变为有用的货物,大冬天的还带着驼队东奔西走。
  她这么卖力气好像也不是为了什么国家利益,这个词儿和古代人讲共鸣极低。但该讲还是要讲,物质和精神得相辅相成,任何一样太弱都不好。
  “大人可以忧国忧民,末将就是个草民……”蒋二郎对这番大道理不太感冒,习惯性的就要说怪话,又习惯性的止住了。
  “你是营指挥使了,哪个草民能有如此本事,一下就把夏人的几千精锐全埋葬?给本官讲讲当时的情景,过瘾不?”
  这个问题确实不是一朝一夕能讲明白的,即便蒋二郎捏着鼻子认可了,那也是因为畏惧自己,不是心服。
  “嘿嘿嘿,末将说句心里话,要是都像大人这般打仗忒是无趣。当时末将什么也看不到,连夏人的叫声也听不见,天地间只有白茫茫的雪沫飞舞。没有血、没有尸体、没有战利品。”
  有关战争的话题蒋二郎还是乐意多说说的,但是吧,这两场歼灭战听起来无比辉煌,实际过程却索然无味,想吹牛都不知道从哪儿下嘴。
  “你还别得了便宜卖乖,赶紧收拾好这些溃兵回去休整几天,然后本官还有任务交与你。到时候不光有血、有尸体、有战利品,保证还会有袍泽战死,满意不?”
  洪涛对这个战争贩子真是失望至极,这不是贱骨头嘛,能兵不血刃的杀死敌人还不乐意,非得刀光剑影、血乎淋拉的才好受。
  “大人可是要从北面出山了!”一提起作战蒋二郎的脑子好用极了,马上就想到了帅司大人想干什么。
  “不是大人我,是你!夏人的卓啰和南军司完蛋了,正副统兵被咱们抓了一个弄死一个,所属兵将也死伤殆尽。现在他们所统辖的区域里是不是就很空虚了?你这个马绊子也就不用再整天爬山玩,带上精锐趁乱去搅合搅合吧。总不能老让夏人折腾我们,也该让他们尝尝被折腾的滋味,意下如何?”
  逮着蛤蟆都能捏出尿来,拼死拼活的弄掉了对方的主力,仅仅是为了军功吗?洪涛还真没这么眼皮子浅,他谋划的可长远了。
第301章
失败者真惨
  这边去西夏境内打草谷依旧是虚晃一枪,主要目的还是让西夏朝廷赶紧调动附近的兵力过来补缺,然后给其它北宋边军制造可趁之机。
  “大人早该如此,末将愿立下军令状……”这次蒋二郎是真笑了,笑得很像儿童团里拿了奖状的孩子。
  爬山真不是他的拿手本领,总做不擅长的事情肯定郁闷。一听说可以重操旧业,还能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腿都不瘸了。
  “嘘嘘嘘……本官这里没有军令状,你是特种兵明白不?没有具体的作战目标,敌人怎么难受就怎么来,想打就打、想回来就回来。只需记住我的话,没有平民、没有妇女儿童、没有俘虏,只有敌人。等这次运送伤者回到湟州之后,本官会把更好的引火物交给你。拿着它去北面烧吧,把他们的存粮、草料全烧光。我倒要看看夏人没了粮食、没了牛羊之后,还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
  洪涛就烦没事儿立军令状的举动,战场上瞬息万变哪儿有必须的目标,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撤才是真理。那里是敌国境内,没有需要拼死守护的城池和人民,必须要转变战术思想。
  再次回到马尾城,城外的场面依旧惨不忍睹。有了洪涛的吩咐,蒋大郎不敢派人出来清理尸体,好在有大雪和低温能帮着掩盖一部分。
  可是被雪花薄薄盖住一层的尸骸比清晰时更瘆人,他们就像是一座座形态各异的雕像,那种姿态很容让人想到鬼这个字眼。
  “先给他们一顿饱饭吃,然后让去清理尸体,全部烧掉一个不留。清理完之后让他们继续筑城,再多盖两座仓库。我看他们的木匠手艺挺好的,别浪费。”
  当俘虏队伍路过这片修罗场时,有人忍不住开始哭泣,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哭声震天了。洪涛没有阻止俘虏们用眼泪去悼念同胞,而是把蒋大郎叫过来安排下面的工作。
  这些俘虏暂时还不能送回湟州城,更不能让湟州城里那位王监军知道这场大胜。过段时间等蒋二郎在北面折腾的差不多了,看看其它北宋边军有没有动静,再跟着人家的捷报搭个顺风车,就不那么显山露水了。
  但也不能白白养活几百名俘虏,自己只答应嵬名阿吴不杀戮他的同族,但没说不让他们干活啊。西夏人习惯使用战俘当奴隶,想必自己用西夏战俘当奴隶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一旦其它边军有了动静,这些战俘就不能活着离开马尾城了,想走就得变成首级。原因很简单,他们一旦被送到朝廷就会走漏自己的作战时间。死人不会说话,同样也是军功。
  至于说自己的誓言,当然要遵守,都太子太保了,哪儿能做个言而无信的小人呢?那会让皇室蒙羞的。
  有人会帮自己完成这个任务,讹力命的仇人名单里就有嵬名氏。据说这个姓氏还是李元昊弟弟的族群,但在西夏皇族的内乱中,嵬名族选择站在了梁太后一边,在杀戮讹力命族人的时候手上肯定也没少沾血。
  清理战场的工作很慢,城外那些尸体全被牢牢的冻在了地上,热血此时就像强力胶,有时候需要用凿子把尸体的某部分从冰上凿下来。
  这些尸体都会被运到城西的断崖边,再把城东被夏人遗弃的营寨废墟拆掉,挑选还没烧毁的木料搭成架子,浇上炼油渣焚烧。烧完之后所有灰烬连同骨灰都会被推下悬崖,美其名曰:尘归尘土归土。
  除了马尾城外的尸体,厢役们还要押着夏人奴隶到城东南的山坡上挖掘被雪崩掩埋的尸体。他们目前是不会腐败,可一旦到了夏季积雪融化,然后就失去冷冻保鲜功能了。
  洪涛可不想让马尾城有瘟疫流行的可能,不光梁道初部的尸体要清理焚烧,嵬名阿吴部被雪崩掩埋的尸体也得大部分挖出来烧掉。
  这个工作自然也归夏人奴隶干,洪扒皮的饭可不是随便吃的,占他点便宜难极了,会想方设法的找补回来。
  不过暂时马尾城以北地区还不能随便去,因为还有上千夏人溃兵藏在群山中。也不是他们想藏,而是分不清东南西北迷路了。
  这些人没吃没喝没御寒之物,几天之后大部分会冻死。可是在特种兵完全清理过之前,还是别去冒险的好,保不齐就有野外生存能力强的活下来。
  北面那股夏人援兵也在两天后撤走了,他们并不是援兵,而是嵬名阿吴留在山北的后勤部队,负责看护着几千匹战马和驮马。
  这一千多西夏负赡兵听到山谷里传来的雪崩声之后,打算进来瞧瞧发生了什么,正好赶到了山口,差点还给洪涛这个始作俑者来个突袭。
  “靠,几千匹战马……还有几千匹驮马……可惜了!”当洪涛听到这个消息后怎么抿着嘴唇也挡不住口水横流。这得多少钱啊,就算不卖拿来用用也再合适不过了。
  很快蒋二郎的特种部队就要深入敌后搞袭扰战,最缺的就是战马。可惜的是由于条件所限自己还无法在山口以北建立暗哨,更不可能得知嵬名阿吴留了一支后勤队伍在山外,可见情报工作对作战会有多么大的影响。
  “大人想要马匹容易,再小的部落也不止上百匹骏马。我们烧了他们的草料,想来这些马匹也就没了吃喝,到时末将一并带回来就是。”
  蒋二郎在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痛并快乐着,整天带着特种兵踩着滑雪板满山转悠搜索溃兵很苦,但也很过瘾。
  以前拼了命也是势均力敌的夏人精锐此时全变成了束手待毙的羔羊,就算还能活动也失去了战斗力,被从雪洞、山洞中一个个、一群群的揪了出来,全成了特种兵们练习弩法的活靶子。
  到后来干脆都不用蝎子弩射了,专门挑加入队伍比较晚的新手,让他们拿着冰镐上去敲。
  早上看着脑浆迸裂的场面还吃不下饭,到了晚上就能坐在尸体旁谈笑风生,狠心就是这么练出来的,没有捷径可走。
  现在特种部队已经扩充到了五百多人,讹力命和族人大多加入了这支要人命同时也不要命的队伍。另外百十名新兵的来源有点让洪涛诧异,他们都来自马尾城里的厢役。
  经过了一天一宿的战火洗礼,厢役们大部分已经脱离了新兵的范畴,有些人甚至被激起了斗志和勇气。
  当他们听说特种部队在招人时立刻就找到了蒋大郎,请他去和帅司大人求求情,能不能也给厢役几个名额,后勤兵也有追求上进的权利嘛。
  洪涛把这个权利交给了蒋二郎,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特种兵他应该更清楚,自己连西夏皇帝的亲卫都敢用,凭什么不能相信大宋的军人呢,厢役也是军队嘛。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对的,蒋二郎只用了三天就挑出一百多人,要不是有名额限制还能再挑走百十人。
  难道说厢役的基础这么好?不是,这只是因为作战原则、战法改变了,所以用兵条件也随之改变了。特种兵需要的是疾苦耐劳、甘心听命、不畏生死,身体素质反而并不是第一位的。
  用这几个首要条件衡量的话厢役反倒比禁军更有优势了,他们没有一点傲气和娇气,本来就是干粗活累活的,一条贱命更不值几个钱,与其在厢役里苦熬真不如豁出去搏个前程。
  所以说吧,越穷越苦的人群战斗力越强,因为他们对人生的需求不同。普通人看来不值得认真对待的事儿,他们就能随便豁上命去拼去抢。
  古人不是云了嘛,横的怕愣了、楞的怕不要命的。真打起来,在情况条件对等的情况下,哪方豁的出去,哪方获得胜利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第302章
患得患失
  “荒谬,和你们的性命比起来马算个屁,万万不可因小失大。我这些兵你要尽可能多的带回来,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进入本官的新军中担任官职,要是全被你弄没了,干脆也就别回来见本官了。”
  洪涛是渴望大量的战马,但也不想用特种兵去换。如果说儿童团、青年团是自己长远的未来,那这些特种兵就是自己短期的未来。
  用后世的话讲,这些兵都是用钱堆起来的,光是一身装备就顶三个禁军的耗费,日常的吃喝堪比工程师,所积累的经验也不是寻常军队能比的,多死一个都心疼。
  “大人的新军……末将不太明白,难道朝廷要向湟州派兵了?统兵之人是谁?”蒋二郎对朝廷的戒心非常重,稍有风吹草动就顾虑重重。
  “朝廷没那么多兵往这个破地方扔,本官要把湟州的厢役变成战兵,再配上苗魁的一部分亲从官和你的特种兵做骨干,不见得就比禁军差。以后出关作战都由这支新军担任,禁军和厢役里的老弱病残负责守家,你觉得如何?”
  既然厢役能训练成特种兵,没理由练不成战兵。淘汰率高点也没事儿,他们的数量大啊,消耗起来朝廷一点都不心疼。现在距离开春还有三四个月时间,抓点紧来得及。
  “大人要改变兵制!这万万使不得,那位王监军就在湟州城内,如此大事他不可能不知晓,一旦报知官家,大人可就是重罪啊!”
  这番话非但没让蒋二郎欢欣鼓舞,反而吓得屁滚尿流。就算再没当过官,仅凭禁军的经历他也清楚朝廷对军制是个什么态度,这玩意摸都摸不得。
  “嘿嘿嘿……若是放在几个月前,本官有再大胆子也不会去碰军制的。但现在不同了,湟州变成了陛下的军事特区,知道什么叫特区不?就是干一切事儿都不用循规蹈矩的特殊区域。”对于蒋二郎的担忧洪涛很理解,但前些天从湟州送来的一份朝廷公文彻底解除了这个顾虑。
  这封公文是枢密院下发的,上面确定了湟州的特殊军事地位。从此之后,这里归枢密院和参谋部双重领导,独立于任何路军州,算是神宗皇帝和王安石新政改革中的一个试点。
  当洪涛看到这份公文时,脸上的表情别提多古怪了,又像笑又像哭。笑的是王安石肯定不乐意把湟州独立出去成为皇帝的权利范畴,但有了参谋部在前,这种试验模式无法避免,拿别的地方试又不太合适,纵观北宋的边关还真就湟州最般配。
  哭的是自己获得了一块比较宽松的根据地发展,却把一只大老虎从皇帝心中唤醒了。权利玩意只要是人就上瘾,神宗皇帝也不是圣人,他这么做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搞特区试验,而是要抓军权!
  假如真让他成功了,那北宋有可能成为一个军事强国,也有可能还不如现在。独裁这个活儿是完完全全的双刃剑,玩好了能快速提高国力,因为全国上下统一思想没有第二种声音,执行效率非常高。
  可效率高并不一定就是好事儿,万一走错了方向,效率越高就越倒霉,想改都改不过来。因为没有第二种声音,谁敢反对谁就先被灭了,直到撞上南墙的时候才会幡然醒悟。回头一看,好嘛,效率真高,这条路错的太远了,没个几十年真走不回去。
  “有时候古人说的好像也不对,比如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要是放在此时此刻就有点问题了。”洪涛内心很矛盾,他既想让北宋的新政改革顺利走下去,又不想让神宗皇帝大权独揽。
  如果光是这两样选择摆在面前,他还能比较自如的调和一下,可问题是北宋不光有很深的内部矛盾,还有更要命的外部压力。这时候他就想不出三全其美的办法了,只能先保一个、稳一个、舍一个。
  保谁呢?想来想去,还是外部压力比较要命,不管内部怎么乱,也得先把北方的威胁解除。这时就不能先安内了,因为内部安定起来很耗费时间,拖上十年八年的,战争格局又会发生变化,很是被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