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校对)第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477

  王五别看长得高高大大,嘴唇上都有黑乎乎的绒毛了,但是长期和一群姐姐妹妹过集体生活让他的脾气有点弱,连小几岁的妹妹都争不过。也难怪,赶上王大那样的姐姐,是个男孩子脾气也硬不起来。
  “煤焦油酸渣里的……还带香味?来,瓶子官人先帮你拿着,带我去看看!”煤焦油里能分馏出啥来洪涛很清楚,但其中带香味的只有一种,那就是酚类化合物。这种东西属于芳香烃环类化合物,通常会带有一股子香味儿,或者刺鼻的味道。
  让洪涛有些紧张的是这类化合物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吸入多了、皮肤接触多了很快就会中毒,尤其是呼吸道和眼睛。且无法解毒,或者说洪涛根本不知道如何解毒。
  “这些眼镜也是高俅做的?”进屋之后洪涛就不急了,内心泛起了一点点自豪感。
  屋里的几个女孩子都戴着口罩、手套和眼镜,前两项是自己的要求,后一项只是提过并没硬性要求,显然又是高俅的杰作。
  自豪的是这些孩子都长大了,懂得了命令的含义并且乐意遵守,这就是观念上的改变。想当一个科学家不光要有献身精神,还得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少受未知事物的伤害。否则还没等研究成功呢人就先没了,多有天赋也是枉然。
  “高家哥哥说玻璃器物能装盛酸碱液,自然就不怕这些的侵蚀,戴上玻璃镜子可以保护眼睛。”王五也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副很简陋的眼镜,自己并没戴,而是递给了洪涛。
  “好孩子,官人远远的看着,你戴上把试验从头给官人做一遍。”洪涛拍了拍王五的头,不敢说要踮起脚尖,也得伸直胳膊才能够到。
  老了,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洪涛感到了一股无力。虽然说自己有可能比普通人类活的长久一些,但孩子们的成长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自己。
  “八姐和九姐这两天试验过多次,发现碱渣占六成、酸渣占四成时产生的分离物最多,那就暂定六比四的比例。先把碱渣和酸渣混合到瓶子里,搅拌均匀,常温静止四个时辰。这是昨日配好的渣料,官人可见到上下两层?”
  一说做试验王五就从容多了,先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翻到某页,边念边给洪涛演示过程,最后拿起一个大烧杯,里面明显有三层。最上面是褐色的粘稠物体、中间是淡黄色的液体、最底下黑乎乎的,有点像鸡尾酒。
  “……上面这一层东西官人可能知道是什么,但中间和下层的就不太清楚了,继续做下去吧。”
  洪涛用手在杯口扇了扇,确实有股子说不出来的香味。这种试验自己从来没做过,脑子里一时也想不出能是什么,靠分解、化合、置换公式推的话,不如先看看产品来的容易。
  “放在酒精炉上加热,大概半刻钟左右就会有冷凝液流出。控制这个温度直到不在滴落,再烧半刻钟,又会有另一种味道的冷凝液流出。两种冷凝液结晶之后都是黄白色的粉末,但味道不同,后一种更香,只是产量比较少。”王五依旧是边操作边讲解,显然这个试验他做过,连最终产品都有了。
  “那些淡黄色的液体是如何处理的?”洪涛接过王五递过来的两个小瓶子,里面有一小层不太白的粉末,估计就是他们所说的两种新元素。
  闻了闻之后心里有了大概判断,然后就对两外两层东西起了疑虑。按说分层之后每层都应该是不同的东西,第一层可以分馏,剩下两层也不会全无用处。知道具体元素越多,越好用公式逆推出来它们的成分。
  “最下面一层就是官人做雨布的沥青,中间一层蒸馏之后全是水蒸气,剩下的物质会结晶成很大块,没有气味但有点苦……不是我先尝的,是让羊舔过之后两个时辰才尝了那么一点点。”王五又拿出一个小瓶子,里面不再是粉末,更像某种盐类的结晶,颗粒很大,略带一点黄色。
  “……拿些水来……”洪涛也倒出来一点点尝了尝,味道确实有点苦,稍稍带着一丝咸。它是什么呢?无法确定,下一步看看它的水溶性。
  “拿点纸来,去忙你们的吧,把窗子打开点。”看到透明的晶体很快溶解在水中,洪涛大概有了方向。
  下一步就是用石芥试剂确定它的酸碱性,然后把已知化合物都列出来,通过分解、化合、置换公式去推到底是那种物质的可能性大。在没有完备试剂的情况下,只能用这种方式,有些像猜,但范围更窄,也更接近真实。
  石芥试剂是洪涛在湟州山区里找到的一种酸碱试剂,它生长在山坡的阳面,应该算是地衣类植物。洪涛本来是想找石蕊的,可当地人并不知道石蕊这种植物,根据外貌描述找到了叫石芥的东西。
  不管叫什么吧,石芥的浸出液经过稀释后遇到碱会变蓝、遇到酸发红,对酸碱强度测试没什么太大帮助,但可以准确标示酸碱性,这就已经帮了洪涛大忙。
  吃晚饭之前,洪涛终于把分馏煤焦油剩下碱渣和酸渣里可以提炼的几种的东西大致上搞明白了。酚类化合物是肯定的,这个不用猜也可以确定,至于是苯酚还是甲酚,应该都有。
  低温分馏出来的是低级酚、高温分馏出来的是高级酚,但都是粗酚,想要得到苯酚或者甲酚还需要继续精制。
  那种半透明的结晶如果洪涛的化学老师没死的早,应该就是硫酸钠。这个名字听着比较陌生,换成俗称就是芒硝,只不过实验室里弄出来的是无水芒硝。
  最终剩下黑乎乎的粘稠物确实是沥青,品质比直接从石油里分馏出来的沥青还好。用处吗,目前只能作为防水布的制作,铺路显然不太靠谱,产量太小了。
第315章
神秘来客
  总体上讲,就目前而言硫酸钠和沥青都没什么大用,粗酚有点用,精制成苯酚可以用于防腐。甲酚可以用来制作来苏水或者药皂,比酒精的消毒作用强多了。
  至于说合成纤维、制药、化肥什么的,现在聊有点太早了,等王五长到五十岁时能在实验室里搞出这些产品来,大宋就会雄霸全世界了。
  而且王五他们搞出来的酚类、硫酸钠和沥青都不太纯,除了设备方面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忘了重要的一步,脱蜡。
  石油和煤焦油里都含有很多腊,石蜡。分馏汽油、柴油、煤油不是要供内燃机使用,能点燃即可,可以不用脱蜡工序。但要是想提纯剩余的化合物,就离不开这一步了。
  怎么脱蜡呢?其实很简单,用骨炭即可。没有骨炭就用长石煅烧之后碾压成细粉,俗称白土。它们是吸附腊质的载体,经过白土反复吸附之后再进行提纯工序,最终获得的纯度能提高不少。
  但这并不意味着王五他们就是白干,化学这个玩意有点像爬山,每个新发现都会带着你走高一步,然后能看到的景色也就随之多了起来。
  能把以前扔都没地方扔的残渣利用起来,弄出来的还都是有用的东西,这个功劳必须不算小。于是王五就成了化学实验室的负责人,还有了正式军衔,上尉!
  这已经足矣媲美王大的地位,美得王五鼻涕泡都快出来了,同时也让另外几个小家伙充满了羡慕嫉妒,必须不能有恨。
  兄弟姐妹之间是严禁出现恨这个情绪的,想一想都是罪过,一旦被发现就会招来非常严厉的处罚。
  另一个获得荣升的就是高俅,如果没有他日以继夜的吹制玻璃器皿且成绩斐然,孩子们再有想象力也无法进行比较精确的试验。
  科学研究往往是由研究者出成绩,但在他们身后还有很多无名英雄,没有这些人的协助,任何研究都是个极度漫长的过程。
  “高准尉,别总是一个人傻干,聪明人会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你身边唯一不缺的就是人,去找,找到对这一行有天赋且适合加入青年团的人,让他们帮你一起干。”
  相对于新的化合物而言,望远镜、雪镜、汽灯、平板玻璃才是洪涛更需要的产品。仅靠高俅一个人吹,把腮帮子吹破了也满足不了需求。
  洪涛不打算再像个保姆一样什么都喂到他们嘴边了,这些孩子大了,应该掌握更多技能,比如统御手下。
  “我也想和他们一起搞那些有意思的试验,王五说烧玻璃也是试验之一,谁掌握了这门技术谁就能像官人一样成为万人敌。”高俅刚刚被升了职,胆子大了点,提出了一个请求。
  “以前她们不让你进入实验室吗?”这件事儿洪涛还是头一次听说。
  “……她们说我还不太可信,这些秘密不能知道。”高俅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但是整天被一群孩子管束得死死的,身体不敢反抗,心里更是委屈。
  “王大没有帮你说情?”洪涛还是不太理解,按说高俅是王大的夫婿,即便还没正式成婚,可这个事是自己亲口定的,孩子们不该怀疑。
  “……她说地位是靠自己挣的,不能靠裙带关系,让我自己想办法……”说起这位没过门的媳妇,高俅更是一脸的无奈。
  “哈哈哈哈……知足吧小子,你娶了个好媳妇。不,不对,是本官慧眼识人给你找了个好媳妇。现在你已经自己挣到尊重了,准尉啊小子,一点不比她们低。在青年团和儿童团里没有老资历只有能力,你恰好有点能力。”
  想一想王大板着脸教训高俅的样子,洪涛就顾不上保持长者气度了,笑得直捂肚子。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原本只是打算当个游戏玩,现在看来确实很好玩。
  正当洪涛在湟州城东建造第一座食品加工厂时,2000里外的米脂寨迎来了一支庞大的驼队,光是托运货物的橐驼就是三十多头,领头的白驼上插着一面白色旗子,中间用金线绣着一朵盛开的花朵,正是米囊子花。
  这面旗已经被西北边塞很多寨堡守军熟知,每次它的到来都会给大家带来不小的利益。至于说这支驼队到底从哪儿来、属于哪个家族,无从得知。
  唯一清楚的是驼队的头领姓花,还是个女人。她的能量很大,去哪儿都有州路一级禁军的通关文书。
  驼队的护卫更是彪悍,除了蕃人之外,一水儿都是禁军的退伍老兵。就算没有通关文书,仅凭这些老兵们的袍泽之谊,想通关私贩货物也不是太难的事儿。
  米脂寨的守军对这支驼队更熟悉,它经常进出延州城,和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沈大人私交甚密,属于随时随地可以通秉入府的那种。做为商人能做到这一点,边关好像还没几个。
  更高兴的还不是守军,他们顶多是拿点好处费,真正欢呼雀跃的是附近的州县商户。花掌柜的驼队每次从边境那边回来都会带着大量的牛羊、毛皮、马匹、橐驼。除了马匹和橐驼之外,其余的货物都会就近处理给当地商户,价格也公道,谁能搞到手都很有赚头。
  但要说最高兴的还不是商户,而是沈括本人。富姬他认识,也大概知道其来历。区区内官出身,只要不是图其姿色,他这个镇守边关的军政一把手有什么可高兴的呢?
  说实话,富姬的姿色真不怎出众,那肯定是图财,保不齐这支走私驼队里就有沈括的股份。
  也不是,这支商队里谁的股份都没有,富姬每次来找沈帅司,礼物不过区区纸笔一盒、美酒几瓶,从来不大包小包的往里提,真正让沈括高兴的其实是还带着富姬体温的信件。
  那是驸马王诜的信,里面连最基本的寒暄都没有,经常是一些奇形怪状的符号和弯弯曲曲的字符,要不就是一些不知所云的语句,或者干脆就是很多副手绘图片。内容嘛,一般人照样看不懂。
  但沈括能看懂,不管是数学公式、物理现象还是器械图纸都让他如醉如痴。若不是冬天大雪封山,沈括恨不得天天都派急脚递往湟州送信,写上自己的诸多疑惑。
  等上一旬左右,随着王诜的信件到来,这些疑惑基本也就解决了。但可恨的是,每次解决一个问题就会滋生出更多问题,总也问不完。
  “富娘子可曾带来驸马书信?”米脂寨不比延州城,这里是前线军寨,没什么帅司府,沈括也得住在军帐中。当他见到富姬之后,什么舟车劳顿的话一句没讲,更不问驼队此行目的,而是很不检点的盯着富姬的胸脯看。
  “我家官人此次书信甚多,沈大人恐怕有的忙了。”富姬倒是没往歪处想,这位沈帅司也是个怪人,和驸马一样怪。只是这次的书信不是踹在怀里,而是装在一个皮包中。
  “嘶……这就是晋卿所云等高线图?真是怪哉……此处难道真有二千五百六十步高?”
  自打拿到皮包,沈括就再也不搭理富姬了,茶水都不给,一个人趴在帅案上看着从包里拿出的一大张纸念念有词,时不时还要翻箱倒柜的找资料查验对照,可是依旧没太看明白。
  “……来人啊,还不上茶!富娘子,你家官人可曾教授此图该如何看?”
  没弄明白咋办呢?再给驸马写信询问,一来一去得一个月时间,沈括真等不了。这时他才想起富姬还在帐中,刚要询问,又想起还没给人家上茶呢,赶紧补上,这才开口询问。
第316章
完美刺杀
  “自然授得……大人所指之处乃湟州城,此处为河谷平滩,自是比周围山岭低许多。我家官人说了,此图还有误差,但正负不超过三十步,可为作战之用。夜袭马尾城就是用此图为佐,此次我家官人又凭此图袭杀了西夏大将嵬名阿吴及其所部万余。大人若不信,可等朝廷捷报。”
  富姬确实能看懂等高线图,她平日里往来于边关敌境,除了贩售米囊子花膏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测绘当地山川河流。当然了,测绘的人不是她,而是她队伍里的两名特种兵。
  “哦!那本官倒是要好好学学驸马的神技……嵬名阿吴,此事当真!”沈括手里也有洪涛写的一整套简单测绘方法和测绘工具制作资料,只是完全靠自学有点吃力,见不到实物更是迷茫。
  现在看了湟州地图又听了富姬的解释,立刻就决定也要把鄜延路的地图绘制出来试试看。但是刚走回帅案内侧,还没坐下就又站起来了,嵬名阿吴这个名字让他有些吃惊。
  “军国大事岂能儿戏,此人和一干将领的首级只待积雪开化就会送往开封。不光有首级,还有印信旗号,做不得假。”富姬就知道沈括不会全信,早想好了答案。
  “此等大事应早些让朝廷知晓,正有朝廷监使在米脂城,不妨请来亲口讲与徐大人听。”王诜取得了战功沈括肯定跟着高兴,虽然由于大雪封山来不及把一干人众首级送往开封,但让徐禧先听听,转由他上报朝廷也不失为好办法。
  “此事官人交代过,除了沈大人莫要与外人提及。如沈大人没有别的吩咐,姬还要忙驼队出关之事,不知可否方便。”
  一听到徐禧果然就在米脂寨,富姬心里全踏实了。她来找沈括除了拿通关文书之外,更主要的是打听徐禧的动向。
  “此时还要出关!不可不可,夏人初败定会卷土重来,此时出关太过艰险。不如这样,待我修书一封,富娘子可转道环州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