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校对)第3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4/477

  除了抓捕辽军溃兵之外更主要的还是监视友军动向,想和洪涛玩趁其不备的招数没用,他只要不咽下最后一口气,随时随地都把所有人当敌人看待。
  辽军估计是来不了了,从正月开始一队队禁军和民夫就陆续北上,每天都有新的旗号出现。
  此时洪涛真见识到什么叫兵多了,进入幽州的禁军不仅有河北路的边防军,还有原本驻扎在开封城的上四军。
  看来新皇帝并没太怂,朝臣们也没当乌龟,幽州这块地方他们是准备拿下了。有了这片大山当做阻碍,开封城也就有了天然屏障,防御起来会容易的多。
  “沈大人也北上了?”直到有一天洪涛接到探马传回来的消息,才意识到朝廷真想做一件事儿的动作有多快。沈括居然也带着大批民夫北上了,车队里装的最多的就是水泥。
  不用问啊,他是去燕山修建寨堡的。新皇帝倒是挺会挑人的,这几年沈括别的政绩是零,唯独在修建河堤上成绩斐然。用他去修筑寨堡必须事半功倍,有数量还有质量。
  但和大名府路仓司的职务比沈括明显是被降级使用了,冬天的燕山山脉自然条件有多恶劣洪涛非常清楚,一点都不比湟州次,就算不降级这也是个苦差事。
  原因为啥也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他吃了自己的瓜落呗。从打在湟州开始沈括就和自己交往密切,到了大名府更是同流合污。幸亏他不是带兵的将领,又有这么明显的政绩,否则下场更惨。
  别人都在忙忙碌碌,唯独新军待在海河口到安次城南一带看上去屁事儿没有。为啥说是看上去呢,因为实际上洪涛挺忙的,忙着接待促进社的成员抵达。
  早在湟州号三艘船远赴济州岛之后没几天,两艘训练舰中的一艘也悄悄驶离了港口。船上是几名特种兵和两名儿童团二期的团员,他们的公开身份是新军军官,实际身份是山川督查院的督察。
  这几个人会乘船先抵达明州,把洪涛的密信交给当地的督察,再由顺风邮递系统向全体促进社成员转达,等待她们从各地汇集到明州乘训练舰返回海河口。
  促进社这次要讨论的议题只有一个,全民教育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洪涛本意是想让她们讨论讨论可行性,但很显然她们在船上就达成了某种共识,抵达之后王大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下情况,以王二和王十为首召开的第一届预备会议就做出了集体决定,全票通过!
  促进社的正式会议洪涛一概不参加,他不想领导类似政党似的组织。权力这玩意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即便是自己也难以免俗。
  但他也不反对孩子们建立类似的组织,自己游离在其外能旁观者清,一旦她们有走火入魔的趋势可以及时出手制止,免得好心办坏事儿。
  要不说人多力量大呢,经过孩子们的激烈讨论和谋划,原本很难的问题突然出现了好几种解决办法,也没有谁好谁坏之分,完全是按照地区特色因地制宜。
  在比较开放的大城市里办学堂相对容易,那里势力纷杂,反倒谁都无法占据绝对优势,什么新鲜事儿都可以尝试,只要别和驸马府沾上关系就成。
  但在比较封闭的地区如此行事就会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排挤,促进社为此采取了退而求其次的温和方式。
  她们会通过当地比较有名的富商间接成立一种叫做预备社的民间团体,预备啥呢?预备去给有名的匠人、掌柜当徒弟。
  直接和穷人说让他们把孩子送进学堂识文断字,哪怕不收任何学杂费,还管吃管喝管住,愿意送孩子前来的人家依旧不多。
  这个问题在湟州时就表露得非常明显,穷人们根本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艰苦的生活让他们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可能,只希望孩子将来可以比父母多吃一口、多穿一件,别无他求。
  面对这种人群把目标定得太远、太光明反倒不起作用,可是你要说让他们的孩子去当学徒,将来学一门手艺挣钱养家糊口,他们立刻就变得无比狂热。把家里的牛羊全卖了,冒着明年吃不上饭的危险也要给孩子找个好师傅!
  预备社就是干这个事儿的,它会在当地招收学徒,只要愿意来谁都可以报名。管吃管喝管住,还没太多年龄限制,二十多岁了也可以入社。
  但进入预备社之后师傅就要严格挑选了,一般来讲入选率非常低。剩下的人也不用放弃,在预备班里学习一年基础知识,师傅明年还会来挑。不是瞎挑,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则,谁学习成绩好谁入选。
  这些工匠、掌柜都是当初被山川督查院从渭桥镇、大名府、湟州工坊里疏散出去的大匠,他们到了地方上重操旧业,依旧从事自己擅长的手艺。
  有了前几年的经验,再加上促进社和山川都察院的暗中协助,不管开啥作坊、做啥买卖,都会成为当地最成功、最有名的存在,哪怕只是当个铁匠,也比一般铁匠厉害的多。
  拿他们收徒当诱饵,愿意前来报名的人必须趋之若鹜,一两年之后再让大家看到进了预备班的孩子找到了好工作、挣了大钱,预备班的人数还得翻番儿。到时候就不是你来不来的问题了,而是咱收不收。
  这一招很让洪涛欣慰,孩子们确实长大了,比自己的贼心眼还多,蒙人蒙到这种程度也算青出于蓝胜于蓝。
  哎,还别嫌蒙人这个说法不好听,其实蒙人是世界上最高端的学问,主要看你把这门学问用在什么地方。
  用来在谈判桌上忽悠外国人,那就叫外交家;用来在战场上设局布阵坑敌人,那就叫军事家;用来在商场竞争中获胜,那就叫成功的商人;用来在朝堂里争夺权力,那就叫政治家。
  当然了,用来在街面上敛财,那就叫诈骗犯。学问只是学问,和菜刀一样它不过是个工具,用工具干啥都是人的选择。
  “哎,过手财神啊,这点钱还没捂热乎呢又得花出去。王秋,你回去和夫人说明白,想办法把钱送出开封,就先运到明州吧。”
  “老四、老五,你们俩本来就在明州经营长生库,现在不用伙着那些秃驴小打小闹了。买房子改也好,买地盖也罢,务必尽快弄一座银行金库出来。但不要叫银行,就叫邮局,以后顺风邮递不光送信,还经营存款、放贷、汇兑业务。”
  如何开办学堂有了具体措施,下一步就该投入了,算一算资金量洪涛都有些肝疼。别看一座学堂或者叫预备社规模都不大,可架不住数量多。第一批计划开办的就有三十多家,规模多则上百人少则十几人,平均起来就是一千多口子。
  就算师资都是现成的,也不用开工资,可房子、院落、家具、伙食和必要的教学器材、书籍不能都免费。管吃管住啊,等于要白养一千多口人,且数量还会扩大,投入的钱财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驸马府的家底是挺厚的,但古人不是云了嘛,坐吃山空!
第639章
重新布局
  为了实现这个庞大的教育计划,洪涛不得不再次拿起小算盘准备想办法挣钱了。威廉三世是国王,他能利用手里的权利推行普及教育,自己没权利那就只能用钱砸!
  炼铁、炼钢、机械制造、毛纺厂、炼油厂、化肥厂之类的买卖暂时不能开了,除了有太强烈的驸马印记之外,想开办这些产业必须得有一定的权利,光开采矿山、征地一类的事情就能折腾死人,随便来个小村子里的村长就能去官府告得你晕头转向。
  棉纺厂倒是可以继续开办,但也不能马上扩大。一旦朝廷发现这个买卖也特别赚钱还得被收归国有。自己得先忍几年,等这股风儿过去再说。
  光靠宝绘堂肯定不够用,那就得想点别的买卖,最好还是不怎么招眼的买卖,比如说银行。
  宋朝也有类似银行的行业,通常叫做质库或者长生库。前者官方民间都可以经营,后者则是寺庙专营。不管质库还是长生库,它们的经营方式都差不多,救急不救穷。
  有人缺钱可以拿着家里的金银珠宝、衣服车马去换钱短期周转,甚至连奴婢都可以抵押。到期不还钱东西就归质库了,说白了就是宋代的典当行。
  王四和王五最拿手的工作就是银行业,他们被疏散到明州之后改名叫于四娘和彭小五,由王浩熟识的海商介绍给城内一家寺庙,借着他们的牌照开了一家小押。
  小押也是质库的一种,周转资金比较小,质押的货物种类比较少。王四和王五也没打算靠这玩意赚钱,无非就是隐藏身份的形式,不赔钱就成。
  和银行相比当铺的业务太繁杂,洪涛不打算玩,他想让王四、王五借当铺为幌子继续开办银行,主要客户不是当地百姓,而是商户,尤其是经常外出的行商和海商。
  满足他们的异地汇兑需求不光可以赚钱,还能收获一部分拥趸,后世不是有人说过嘛,做买卖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客户做成朋友。
  把银行系统和邮政系统结合起来也是为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既然要玩汇兑,就会有大笔钱款定期在异地间流通,单独建立一套押款系统不如利用现有的方便经济还安全。
  目前顺风镖局和顺风邮递已经获得了很多城市客户的高度认可,尤其是城市里的大商户,谁出门还自己带着钱款细软谁就是落后的代名词,出远门找顺风已经成了一种时髦的生意手段。
  随着业务量的成倍增长和业务城市的增多,镖局和邮递的员工数量也打着滚上涨。在凉州刚成立的时候两个部门加起来不到二百人,四年时间里已经发展到三千多名正式员工的规模,各地分支机构二十多个,遍布大宋各地,相对而言淮河以南的沿海地区更密集。
  如果把银行业务也整合进去的话,镖局和邮递系统恐怕又得扩招了,这事儿光靠王十忙不过来,洪涛给新的邮局系统找了两名强力领导,王大和王三。
  这两位女将脱离了新军之后没什么合适的工作可以干,她们也不是能坐在密室里写写画画、混在商人中间左右逢源的性格,又不肯去济州岛屈尊于宸娘之下,那就只能去江湖里厮混了。
  其实镖师和邮递员里面也有不少是退伍的新军和特种兵,让她们俩带带挺好。这样除了朱八斤的黑社会之外,手里等于又多了一支准军事化力量,保不齐啥时候就用上了呢。
  “是不是还要靠着水,万一有危险,马上可以把钱财转移到船上运走?”王四对这个任命真是太欢迎了,更不陌生,就按照湟州银行的规模把明州银行的金库设计了设计。
  “有条件自然好,让王七一起去,你出设计他负责修建。”光靠王四和王五两个耍脑子的建造金库洪涛不放心,这事儿还得找专业人士。
  “走,老七,跟姐姐画设计图去,别在这儿耍嘴皮子了!你真该去湟州看看新湟州城,十三妹来信说新城建好后当地人给你和爹爹都立了像,铜的!”
  王七有啥本事王四很清楚,湟州新城就是这个弟弟设计施工的,虽然没见到完工的那一天,但王七的名字和模样恐怕会世世代代铭记在湟州人眼中。
  “老十三来信了?这丫头越来越不像话,好几年都没音讯!”
  王十三自打去了湟州就一直没怎么出现,存在感非常低,如果不提,洪涛有时候都会忘了这个孩子。她和王十都在花膏工坊里盯着,但是和王十比起来性格更古怪。
  王十好歹还愿意出来接触接触社会,王十三则是标准的宅女,每天窝在花膏工坊的密室里门都不愿意出,专心致志的研究她的魔法,摄人魂魄!
  刚开始接触花膏,王十三就被这种神奇的药物吸引住了。以前只是听爹爹讲故事的时候提过魔法,没想到人世间居然真有能让人丧失神智的东西。虽然养父严禁任何人尝试花膏的滋味,但并没禁止研究。
  于是王十三就开始拿俘虏做活体实验了,王十手下那些无惧生死、不问对错、让干啥就干啥的妖人,其实就是王十三用花膏培养出来的药人。
  通过培养药人的过程,王十三对花膏的属性越来越明白,并进行了好几次工艺改良,提炼出来的花膏纯度越来越高、药效越来越大。
  除了害人之外,她还发明了用花膏治病的药方,短期使用不仅药效奇佳,还不会让人上瘾。
  这种药物已经在新军中用了好几年,每名士兵的装备里都有几颗红色小药丸。一旦出现重伤只需合水吞下药丸就可以减轻很大伤痛,防止伤员进入昏迷状态,为后期抢救赢取时间。
  王十八也曾把这种药物用于民间,止痛、消喘、心绞和止泻都有奇效。但除了洪涛和王十三之外,谁也不知道这种药物是从花膏里提炼出来的。
  “十三妹是没给您写信,不过她给您带礼物来了。”王十和王十三是一对儿狼狈,听到养父对妹妹颇有微词,立刻出面打圆场,从怀里掏出个小瓶子。
  “……此事姬夫人可曾知晓!”洪涛只看了一眼瓶子里的淡黄色晶体,立刻就就把瓶子塞进了自己兜里,问都没问里面装的是什么。
  “没人知道,是由湟州督察封装在罐头里亲自拿给孩儿的。”王十很确定的摇了摇头,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疏忽,还把运送途径也详细讲了讲。
  “马上告诉老十三,此物只能用作实验研究,不许为外人所知,如果出了问题我就不认她这个闺女了!”
  瓶子里装的东西肯定是王十三从花膏中提取的,花膏里到底能提取出来什么洪涛很清楚。淡黄色的晶体就是麻匪,它相对花膏而言成瘾性降低了,可以用于止痛、止泻、治疗咳嗽气喘,是很好的医疗药物。
  但只要开了这个口子,用不了几年王十三就会从这种淡黄色的晶体中提炼出一种白色晶体。那玩意可是大杀器,成瘾性比花膏还快,效果也更强。自己用不到它,所以最好还是让它沉睡吧,越晚出现越好。
  “要不让十三妹回来吧,湟州用不了多久也会脱离您的控制,花膏工坊放在那里迟早要被人惦记。没有了新军护卫,仅靠督查院怕是不保险。”
  王十可能真不知道瓶子里装的是啥,但知道花膏工坊的重要性。目前她在湟州没有太强力的执行人手,驸马一失势、特区一撤销,再无人能在当地一手遮天,压力全落到了富姬和她的肩上。
  “……这事儿你抓紧办,光撤离花膏工坊还不够,连同花田也得一并彻底消除!”洪涛确实把这件事儿给忽略了,闻言就是一愣,比王十还担忧。
  “爹爹,孩儿已经给十三妹找了个最合适不过的新实验室,花田也可以挪过去,但需要爹爹首肯才成……”
  “……你的笑容告诉我,这个地方怕是和宸娘有关吧?”看着王十那张笑的无比诡异的小脸,洪涛也觉得后背有点发凉了。
  “爹爹圣明,济州岛远离大宋,四面环海是个岛,控制起来方便的很。我听王作头讲过,岛上虽不贫瘠但没有特产,花膏就是特产嘛。宸娘有脑子有手腕,让她看着花田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既解决了原料来源,又能为岛上换取利润,此等好事孩儿第一个就想到了宸娘妹妹……嘻嘻嘻……”
  “你和为父很像,就喜欢看别人倒霉的样子,宸娘去了济州岛都不放过。也罢,就给你一个看她倒霉的机会。马上给姬夫人去信,让她派人送十三回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4/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