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校对)第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5/477

  别看王十说的挺有当姐姐的样儿,可心里想什么洪涛知道的一清二楚。很多儿童团里的孩子都对宸娘有看法,因为从小她受到的关爱最多。王十不光有看法还有想法,总想看着宸娘吃瘪。
  当然了,她还没到丧心病狂的程度,不会故意加害。这个建议也确实合理,花膏目前还不能停产,它可以为自己带来巨额利润。假如湟州无法大面积种植米囊子花,其它地方更不合适,济州岛真是不二之选。
第四卷
俯首甘为孺子牛
第640章
清和元年
  会议开了三天整,效果让洪涛喜出望外。这群孩子,不,已经不是孩子了,应该叫青年人。他们随着年纪增长,阅历、眼界、思维方式都有了长足进步,每个人拉出来都能独当一面,合在一起能量更大。
  自己的普及教育计划经过他们一梳理,原本模糊的脉络清晰了、拿不准的问题确定了、还停留在纸上的想法逐渐有了具体模样。
  除此之外她们还给自己找出很多计划中的缺陷,起到了拾遗补漏的功能。比如花膏工坊的处理办法、再比如如何讨好新皇帝。
  按照这群青年人的思路,自己回到开封之后权利肯定没了,行动上也会受到限制。皇城司的探子估计能把驸马府围起来,想做什么都不会太容易。
  如何才能避免或者减轻这种限制呢?她们认为只有一个办法,装怂向新皇帝示弱。让他不再认为驸马是皇位的最大威胁,自然就不会玩命盯着了。
  具体说起来就是找到新皇帝的软肋使劲儿挠痒痒,他不是把内怒全掏出来赎买工坊了嘛,即便有香水产业撑着手头肯定也不宽裕。
  最让新皇帝不好受的还不是钱财,而是土地。几十个皇庄都成了妹妹家的产业,当皇帝的不光成了穷光蛋,还是个败家子,搁谁也不会舒坦。
  让皇帝不舒坦的臣子自然没好下场,所以孩子们建议洪涛不要计较这些土地,更别和皇帝斗气,退一步海阔天空。
  回到开封之后赶紧找个合适的机会把皇庄还给皇帝,但不能让太多人知道,最好能私下解决。否则新皇帝绝对拉不下来脸收,还会更恨这位仗财羞辱人的妹夫。
  洪涛真没吝啬过土地,他连皇庄是啥样都没看到哪儿来的舍不得。主要是根本没把这件事儿往心里去,再加上骨子里那种后世人对皇权的蔑视,没仔细考虑过新皇帝的情绪。
  这时候就得有人站出来提醒他古代应该遵循的规则,皇帝还是很牛逼的存在,和皇帝纯粹为了斗气没好果子吃。
  可惜明白这个道理也敢提醒他的人都不在身边,反倒是被这群孩子给捷足先登了。洪涛这次没固执己见,马上写信让王十转交长公主。
  这件事儿孩子们只想到了应该去做,但不知道该如何做。恰好洪涛知道,想把皇庄私下还给新皇帝还不被人知晓内情,自己出面肯定没戏,最好的办法是走夫人路线。
  先让长公主找庞皇后私下露个口风、探探虚实。按照庞皇后的性格,当初为了商队都能亲自登门,绝对不会对这一大笔财产置之不理。只要她肯收赵颢就没法反对,这又不是朝廷财产,外臣也管不着。
  有道是心到神知,促进社的成员散去没几天,二月初朝廷的旨意就下来了,让凉王王诜去固安护送辽国使节入京。
  “看来辽国也不打算接着打了,这是要谈判的节奏。本官这一去很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再见新军,告别的事儿就免了吧。你们几个替本官感谢新军将士这些年不离不弃的情谊,更要感谢他们为国征战的勇气,然后再驾船回家。本官一走,自然会有人来此接任的。”
  拿着圣旨洪涛看了好几遍,心中五味杂陈。高兴的是终于不用再打仗了,要不自己还得带着缺少武器的新军去当炮灰。
  失望的是朝廷依旧保守,没有趁机再向北、向东推进推进。不把辽人逼到绝境,在谈判桌上就无法擢取足够的利益。从这一点上讲,自己和新军将士们三年的努力并没取得最好成绩,只能算勉强及格。
  难受的是这支新军以后的出路堪忧,他们不融于任何一支禁军,可头上却挂着闪耀的百战雄狮光环。
  朝廷很可能对他们报以厚望,却不知如何统领,将来难免惨败。一想起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士兵得不到好归宿,就有一种害了别人又无力阻止的落寞。
  可惜洪涛不是圣人,从来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现在自身都难保了,别人的死活顶多是哀怨几声,多一点忙都不会帮,第二天就带着五十名特种兵和王十二、王十七启程去固安。
  这也是圣旨上允许的带兵上限,新军可以舍但特种兵真舍不得。除了这五十人之外,其他特种兵会加入山川都察院和新成立的邮局系统。
  虽然身边这有这么点马,可辽国使节见到这支完全不同于北宋禁军的队伍之后依旧面色铁青,互相介绍打招呼时都尽量站远点。
  树的影、人的名!开国候王诜的恶名曾经让西夏人闻风丧胆,现在凉王王诜又让辽国人视若恶鬼,连一向嚣张的态度都收敛了不少,一路上人人紧绷着身体上的每一块肌肉,像是要随时应对厮杀一般。
  这次洪涛没再去和辽国使节多废话,有了萧兀纳和特里公主的前车之鉴,他更不打算和对方结交,甚至连谈判内容都不想打听。
  此事已经和自己无关了,哪怕辽国使节把谈判内容、底线都写在纸上详细汇报也不想听,爱怎么谈就怎么谈,本官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要把这些人安全送到开封都亭驿中就万事大吉。
  和辽国使节的态度相反,自打从雄州进入边境,一路上不停有沿途百姓拿来酒食奉上,每个驿站见到这支黑衣军之后也把最好的房间让出来,反倒是辽国使节的待遇明显降低,有间房住就成了,根本不管好坏。用驿卒的话讲,有新军在此哪儿轮得到契丹人挑三拣四。
  这种情景洪涛在湟州时就曾亲眼见过,没想到来河北又温习了一次。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不光巩固了国防,还给人民带来了自信。
  路上除了遭遇了人民的爱戴和驿卒的特殊照顾之外,护送队伍并没遇到任何阻碍,很顺利的渡过了黄河,一抬头,开封北城历历在望!
  时隔三年再次回到开封,这座城市还是那么巍峨雄壮,这里的人民也依旧那么喜欢看热闹。三年前自己就是在他们的欢呼声中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入城的,十年后也依旧如此。
  唯一不同的是迎接自己的人从王安石、司马光,升格成了整个朝廷,还包括坐在御辇上的北宋新皇帝赵颢。
  元丰十一年初……不对,现在皇帝变了,年号也得跟着变,应该叫清和元年初。驸马都尉、凉王王诜奉旨回朝,开封城内人头攒动,皇帝领文武百官出新封丘门至瑞圣园相迎。
  王诜一里外下马步行,以臣礼叩拜新皇无半点居功自豪之状。皇帝在园中设坛告慰天地,君臣相伴入外城,自马行街绕相国寺上御街,沿途百姓抛洒花瓣之多如花毯不见黄土。
  王诜与其黑衣军牵马随御辇而行,带头高呼吾皇万岁、大宋江山万岁,百姓随之,声入云霄,满城飞鸟皆惊,盘旋天空久久不肯落。
  从此新封丘门御赐更名为德胜门,据说门内还要塑凉王石像,然王诜坚决不肯受,最终改为立碑,名曰德胜碑,德胜门的由来和王诜的入城盛况镌刻于上,传扬万代。
  放假三天、大赦天下,凉王北伐胜利归来,带给人民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又能吃喝玩乐三天,本来要被问斩的罪犯突然获得了新生,还不止开封一地,而是全国各处。
  就在全城沸腾、举国欢欣的时候,凉王孤身一人从西华门出宫,钻入一辆黑色驸马车内,悄悄从后门进了驸马府。
  第二天的大朝会上没见到凉王的影子,据说这位常胜将军回府之后就晕倒了,从此昏睡不醒、不吃不喝。
  皇帝闻讯派太医至驸马府诊断,回来之后一致认为是凉王操劳过度,身心俱疲所致。此病不可以药石之力,只能静养。
  而后几天皇太后还亲临驸马府探望自己的女婿,并带来了宫里的几位老太医,可惜折腾半天依旧拿凉王的怪病没辙,结论也和之前来过的太医没啥区别。
  老百姓对官方说法一向不太感冒,应运而生的就是民间传说。有关王诜的民间传说本来就不少,现在正好来个续集。
  传播最广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星君下凡之说,百姓们以为既然是七星下凡,至少就得有七种本领。天煞星只不过是七种之一,使用过度之后神力受损,必须将养一段日子。
  至于说能不能恢复神力呢,大家的看法有些悲观。不是瞎猜,还有理论依据。这次北伐凉王孤军深入敌境,大大小小恶战几十场、打败了辽国几十万军队,还差点把辽国皇帝抓住,显然比在湟州时候厉害多了。
  可星君再怎么下凡最终也落得一个凡字,神力是有限的。人一次性过度劳累还有后遗症呢,轻则大病一场,重则直接累死,想来下凡的星君也和凡人差不多。
  北伐耗费的神力太多了,朝中又发生了巨变,让凉王心力憔悴。强撑着回到家心里一放松,身体就撑不住了,倒下很正常,能不能再起来很不确定。
第641章
心照不宣
  总体上讲这款流言对王诜是有利的,也从另一个侧面解答了太医们无法解答的病因,即便在朝臣中也有不少人耳闻并有不低程度的相信。
  当然也有不信的,他们私下里认为王诜就是在装病。原因很简单,他对朝廷的安排不满,对新皇帝更是有意见,所以不想上朝共事,干脆避而不见。
  可是吧,流言一旦流行起来,不管好坏,除非能揭穿,否则谁也无法挡住。王诜在驸马府闭门谢客,皇太后带着太医前去诊治都证明驸马确实昏睡不醒,对针刺都没啥反应。
  正常人装病是装不到这个程度的,不相信也得信,总不能说皇太后、太医、连带皇城司探子都勾结起来一起欺君吧。
  皇帝赵颢本人对驸马的病情倒是从善如流,信了。他也不太想在朝堂上见到这位妹夫,原因嘛……很复杂。
  赵颢和赵顼,也就是宋神宗的感情不错。赵顼对弟弟妹妹的关照很到位,有当兄长的做派。赵颢喜欢看书写字,只要有人送给神宗皇帝新颖的书籍,皇帝立刻就会派人给弟弟送去。
  有这样一位兄长在,赵颢又不是非常想当皇帝,所以对自己占了侄子的位置心里还是有所愧疚的。
  要不是亲妈和一群重臣逼着他才不会来抢皇位呢,在家里写写字、做做诗、看看书、结交同好,不愁吃、不愁喝、不愁身份地位,当个甩手王爷多好啊。
  王诜是赵顼的妹夫,同样也是赵颢的妹夫,对长公主赵浅予这个妹妹赵颢也同样喜欢。爱屋及乌,妹夫又是有名的画家,结交朋友的品味都差不多,没有讨厌的理由。
  至于说王诜这些年得了疯病之后行为举止有些怪异,赵颢并不太在意。有身份的人谁会和一个病人较劲儿?如果不怪异干嘛叫疯病呢。
  而且这位妹夫可真没少帮赵家干活,硬生生把羁傲不逊的西夏人打跑,还把贫瘠的西北州路变成了塞上江南,税收一年比一年高。
  又活生生从契丹人手中把祖辈惦记了上百年的幽云十六州抢回来大半,最不可思议的是并没花国库多少钱,更没花内怒太多钱,全靠驸马府的产业维持。这样的臣子要是再讨厌,皇帝还当个啥劲儿啊。
  当然了,王诜在管理地方的问题上确实有些做法比较唐突、比较匪夷所思。但赵颢不认为王诜是改革派,还是那句话,和病人别较劲儿,疯驸马不是白叫的,做事有点出格在所难免。
  但是古人无数次云过,屁股决定脑袋。自打当了皇帝,赵颢就对侄子、妹夫有了抵触情绪,不是他的本意,可无法消除。
  每次一想到屁股下面的皇位应该是侄子的,再一想妹夫是侄子的托孤之臣,就容易睡着睡着觉惊醒。王诜越是战无不胜、新军越是攻无不克、前线越是捷报频传,噩梦的次数就越多。
  现在好了,侄子回来之后没有大吵大闹,开府建衙老老实实当了王爷。王诜拿到了异姓王失掉了军权,还把可以支撑新军的工坊也都卖了,一切好像都归于平静,睡觉都踏实了不少。
  自己这个皇帝当的太划算了,啥都没干呢就能彪炳史册,再怎么讲北伐胜利也有自己的功劳。下一步只需要把这块土地看好,别从自己手上丢失,一代圣主的评价就跑不掉啊。
  俗话讲吃水不忘挖井人,每次一提及幽州就会想起驸马王诜。即便知道他是装病不上朝赵颢也不打算追究,这就是一笔糊涂账。
  要不是朝臣们大多反对让王诜过多参与朝政,自己都想重新启用这位确实神奇之处的妹夫。既然哥哥能利用他大权独揽,凭什么当弟弟的就不能用呢!
  “还尼玛七种神力,咋不说七种武器呢!”谁相信洪涛谁就会倒霉!这是经过好几个时代、跨越了上千年被印证过的真理。
  可惜赵颢看不到驸马府里面的情景,他这位妹夫哪儿有病啊,全是装的。此时正躺在长公主怀里听报纸呢,一边听还一边骂。
  外面传播的流言都是王二编的,还不光这个流言,之前有关前线战事的消息也是她撒播的,办法很简单,报纸!
  这玩意已经在福州卖得满大街都是了,全年订阅的客户超过了千份,但客户成分有点出乎王二意料,洪涛知道之后也百思不得其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5/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