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校对)第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477

  以前勉强才能拉开一石弓的弓手肯定用不了一石弓,但有了滑轮组的帮助他就能用一石弓了,还不是勉强凑合用。
  别小看这么一点变化,标准降低那么一点点,就可能为禁军增加成千上万的合格弓手。
  宋朝禁军缺少骑兵,只能用步兵列队和骑兵硬怼,靠的就是弓弩这种远程利器,弓手的数量和质量,对禁军的战斗力至关重要。
  “唉,说一千道一万饭还得一口口吃,急不来啊!千万不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即便当了英雄又如何,还不是被后人评来评去,背个黑锅也是常事。王冠这边看来也不能扔,有个退路总比没有强,实在不成就去宸娘家混个巴依老爷也不错。”
  其实洪涛很想把金河帝国那一套制度搬过来,不用多,五年之内就可以弄出一支成建制的火枪队。也别管是前装枪还是后装枪,加上一部分骑兵和后勤部队配合,打两场大规模诱歼战肯定毫无问题。
  一旦让宋军攻占了幽云十六州,依靠地形便利,辽军再想打回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比较初级的热兵器进攻可能还不是特别强悍,但要论在有利地形下的防御作战,多少骑兵来了也是白搭。
  至于说西夏嘛,先这么耗着它,只要把北面的战线稳住,越往后拖战局就会对大宋越有利。
  这还没算上海军呢,如果能有一支装备了马匹和火枪的陆战队进入渤海湾地区,神出鬼没、攻城掠寨、烧杀抢掠,辽国就算再着急也没力量南侵了,老家能不能防住都是问题。
  可惜的是这种想法也只能是想一想,再厉害的武器也得靠人去用,还得正确使用。
  工业化的前提是上层建筑必须思想统一,那玩意可比王安石的改革彻底的多,也刺痛的多。
  以目前大宋朝廷里这些人的认知程度,恐怕不会允许新兴的资产阶级成长起来,势必又是一场龙争虎斗。连自己家都安定不下来谈何扩张领土?看来赵普说的没错,攘外就得先安内。
  “官人也想去宸娘的家了?等宸娘长大学会了本事,就买一艘老大老大的大船,带上嬷嬷、莲儿姐姐和长公主,还有许先生一起回家好不好?”
  宸娘还不太明白什么是英雄,更不懂官人为何不愿意当英雄。但回家这个词一直都是她的心病,每次触碰都让她心潮澎湃。
  “嗯,宸娘乖,好好学本事、赶紧长大。等你们都长大了,官人我也就不用这么战战兢兢啦。”
  每次听到宸娘关于回家的诉求洪涛都忍不住在想,难道说犹太人真有这种天赋?不管走到哪儿都忘不掉那个只存在于传说中的故乡?
  不是的话,宸娘又怎会这样呢?府上的其他孩子从来没一个提到过故乡,顶多是在感到委屈的时候喊声娘娘,或者干脆在睡梦中才会想起家人。
  回到驸马府之后洪涛照样是没啥可干的,因为马上就要到上元节,工匠们全都回家团圆去了。
  没有了他们的协助,洪涛所有的奇思妙想都只能停留在纸上,就算动手能力强,在没有任何现代化工具的古代,照样屁都做不出来。
  还不对,还真不是屁都做不出来,他把前几天弄出来的那一小罐酒精拿了出来,躲在书房里一个人捣鼓了好久。
  晚上睡觉的时候,公主房里突然传出了各种怪声,连一向不怎么说话的宸娘都在咯咯咯的笑。如果此时进屋,会闻到一股浓郁的桂花香气,味道有点像香药,可感觉又比香药强上很多。
第113章
上元观灯
  一年一度的上元节终于来了,和南宋的临安城比起来开封确实更热闹。因为它大,街道也更宽阔,热闹起来真有点巴西狂欢节的劲头儿。
  满街都是人,天还没黑沿街的商户、住户、政府机关就忙不迭的把各自悬挂的灯笼点了起来,就好像今天的灯油都免费似的。
  驸马府也一样,不光要点灯,还得盛装出行,因为驸马两口子受到了大宋皇帝的邀请上东华门观灯。
  这要放在后世,就是受邀与国家主席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待遇,所以必须早去,总不能皇帝都到位了驸马才姗姗来迟,这也太不懂事了。
  所以洪涛尽管很烦穿得这么窝窝囊囊,脖子上还得挂着个狗牌,但也半个不字没说,像具服装店里的塑料模特似的,任凭几个女人一顿折腾。然后面无表情的上了马,在两队禁军的保护下浩浩荡荡杀奔西华门。
  现在洪涛有了腰牌可以随时进入皇宫,除了内朝之外随便走。既然是去东华门,那从西华门穿行最近。
  绕行也不是不能,那恐怕就得再提前一个时辰出门了。这一路要经过开封城内最热闹的两条街道,想一想都让人头疼。如果光是骑马也就罢了,后面不是还有公主的车嘛,堵车这个词儿肯定也不是后世才有的。
  就和后世里参加重大活动差不多,车马是不能太靠近会场的。按照身份不同,停车场的距离也有差别。
  驸马的等级在皇亲国戚里并不是很高,但架不住长公主有个很疼她的皇帝哥哥,所以洪涛也跟着沾光。他可以骑着马一直走到东华门下,算是距离会场最近的停车场。
  本来洪涛以为自己提前了一个小时抵达已经很低调了,没想到此时的停车场里已经快满了,到处都是豪车,规格一点不比自己这匹御赐的枣红马次。
  既然是豪车,不是用来作战的坦克,车的性能就不是主要,外观、内饰才是重点。从这两点上来讲,洪涛这匹御马就很不够档次了。
  宋代的富贵人家和高官还是比较爱显摆的,他们不仅喜欢好马,还要弄一具好鞍。什么鞍具算好鞍呢?必须是原州产的。
  原州隶属于秦凤路,是北宋最靠西北角的省份,和西夏交界。大概位置嘛,洪涛还没太搞清楚,因为宋代的地图比例尺有点失调。估摸着应该是在兰州以东300公里左右,差不多算是后世甘肃和宁夏交界的区域。
  先不管它到底在哪儿吧,原州人最善于制作马鞍。铁衔、蹬,水绳、隐花皮,作鞍之华好者,用七宝钿厕,费直数千缗。
  这是长公主的原话,别的需要莲儿给翻译,但最后一句洪涛听明白了,高档的原州马鞍价格是几千贯!
  一具马鞍就顶飞鹰社和宝绘堂大半年的利润,洪涛是真不太明白好在哪儿,难道说骑上它可以增加马术属性?
  但光有原州马鞍还不算豪华,上面得加个垫子。冬天用毛的,叫紫线座;夏天的用藤编的,曰阇婆篻。不管是软垫还是草席,没个百十贯也拿不下来。
  洪涛的马鞍也是原州的,据说价值300多贯,只能算是名牌里的扫街货。这还是原来驸马置办的,如果让他自己买的话估计连10贯都舍不得花。真没必要,假如以后需要长途骑行,说不定还会关注关注。
  和洪涛一起下马的还有个五十多岁的高大男人,看穿官职也不小,具体有多高洪涛也看不出来,索性就不打算上去见礼。
  “来人可是驸马王诜?”但人家并没打算就这么睁只眼闭只眼的过去,一声高喝硬生生把洪涛钉在原地。
  “呃……不知老大人如何称呼……”被人直呼名并没什么,宋人也不是逢称呼必须叫字。一般来说长辈、领导称呼晚辈、下属都可以叫名,不算失礼。
  平辈之间关系比较熟的也可直呼名,当然了,称字也不是不可以。这位的年纪肯定是长辈,官职也不会低,洪涛只好抱拳行礼。
  “有闻驸马患了失心疯,不想连人都认不得,也罢……哼……”
  老头一看就是个不苟言笑的古板脾气,明知道驸马疯了可依旧不打算原谅,袖子一甩昂首挺胸的走了,路过洪涛身前时连眼珠都不带错的,就像身边原本没人。
  “他是谁?”这种局面洪涛早就预料到了,为什么元日的时候不愿意陪公主回娘家,不就是不愿意去遭这个罪嘛。
  既然已经有了思想准备,洪涛还是挺能装孙子的,你看不见我、那我也看不见你,都看不见自己才好呢,全省事了。
  “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吕微仲……吕大防!”高翠峰比富姬稍微强点,但还比不上莲儿的翻译水平,看到驸马皱眉了才想起这位不喜欢听别人的字,只愿意听名。
  “蓝田四吕的吕大防?”洪涛有关历史的知识非常散碎,用只知其一未知其二来形容非常恰当。比如说这个吕大防吧,有关他的详细情况洪涛记不住多少,但蓝田四吕的称号却很清楚。
  为啥呢,因为后世他去蓝田旅游过,基本每个旅游景区都会把和当地沾边的历史人物当做噱头,洪涛就是从旅游手册上看到的。
  所谓蓝田四吕就是说古代当地有个姓吕的一门六个儿子,大忠、大防、大钧、大受、大临、大观。结果其中五个儿子学习都非常给力,全考上了北大清华。
  很厉害吧?别忙,厉害的还在后面呢。这六个儿子里除了老四死的早之外,其余有四个大学毕业之后全当了官。
  老二大防最高做到了宰相,其他三兄弟官不大,可在学术方面各有建树。反正吕家四兄弟谁都不是碌碌无为虚度一生,这恐怕比一门四进士还厉害点。
  “正是……有句话学生不知当讲不当讲……”高翠峰并没为驸马想起了往事而高兴,反倒有些吞吞吐吐。
  “有话就说!”洪涛琢磨着肯定又是要提醒自己注意礼节之类的,刚才和公主分别时就已经被叮嘱了一大堆,再听听也无妨。
第114章
城楼论道
  “这位吕大人和苏子瞻甚是交好……”高翠峰冲着那个正在爬楼梯的背影指了指。
  “他爱和谁好就和谁好,官人我像媒婆吗?”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自打苏轼来过之后,府里从马夫到丫鬟不止一次问过苏大官人何时还来的问题,洪涛已经有点烦了。
  “……吕大人之女嫁给了官人的从兄……”高翠峰见到驸马不太爱听苏轼的名字,又换了一个说法。
  “我从兄……哦对,好像是个有堂哥,他叫啥来着?”高翠峰要是不提洪涛都忘了自己还有个叔伯兄弟。
  两家走动的并不多,不是从自己这代,上一代就这样各过各的。因为自己那位叔叔是文人,而自己父亲是武人,谁也看不上谁。
  “王谠、王正甫,现为少府监丞……”高翠峰真不愧是个政务通,只要是有名有号的官员他都能熟记,甚至连出身家世都了然于胸。
  “哦对,我想起来了,他的名太反动,字更反动!这倒霉名字要是到了我们那疙瘩,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让高翠峰一提醒洪涛马上就想起来了,确实有这么一位堂兄。当初听到他名字的时候吓了一跳,这位难不成也是穿越者?
  “我这位从兄是吕大人的女婿?”但有关堂兄的家庭生活情况洪涛还是第一次了解,别看人家官职不大,只是个七品监丞,但找媳妇的本事比自己可强太多了。如果按照历史脉络发展下去,吕大防就是未来的宰相,当宰相的女婿好像比娶公主有前途。
  如果说在停车场遭遇了吕大防的冷眼算偶然,那上了东华门之后就是普遍了。这里不让带随从,没有了高翠峰这个活花名册,即便被人嘲笑漠视洪涛也不知道对方是谁,想记仇都记不到点上。
  公主更帮不上忙,她和后宫嫔妃、皇后、皇太后们都在楼的南侧。
  “晋卿不太自在?”就在洪涛如鸡立鹤群般与周围所有人格格不入时,后身传来了一声天籁。
  “存中的作业可做完了?”没想到沈括也来了,想想也是,吕大防能来,这位封疆大吏自然也有资格。这下好了,洪涛不再孤独,有沈括在,看几小时花灯就不算受罪,有人陪着聊天了。
  “太难、太难……惭愧、惭愧……”此时的沈括就像个没完成作业的小学生,好不尴尬。
  “嘿嘿嘿……无妨无妨,沈兄不用妄自菲薄。终大宋一朝能习得此技者唯有沈兄,算院中那些学生基础略有不足,收效甚慢。然今日我两人不聊术数,沈兄官拜经略安抚使,对西夏国中之事想必甚是了解,能不能稍微讲讲?”
  站在城门楼上聊数学几何肯定不太合适,没有纸笔干说也不是洪涛能力所及,可不聊这些聊什么呢?洪涛打算聊聊沈括的工作。他是带兵打仗的一方主帅,就算再煳涂也得对敌人有所了解。
  “晋卿为何要了解这些?”沈括还是很有职业道德的,警惕性也比较高。
  “不瞒沈兄,我打算给陛下上疏,言明互榷之弊端,如能加以改善,无需刀兵夏自亡也。然若要言之有物还需知己知彼,望沈兄帮我。”
  洪涛在说瞎话方面已经不用打草稿了,原本这个话题是一时兴起,但转念间就编得天衣无缝,既合理又找不到印证之处。
  “……想来晋卿天资聪慧,定能从中找到解决之法。括不日即将赴任,但愿此法合用,可解救边关将士之苦。”沈括显然是不太了解眼前这位驸马的脾气秉性,还信以为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