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2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609

  “秦水军组建至今不过月余。”
  “其战力、兵力皆有限,便是有那车轮战船又岂会是我水军对手?”
  “是以秦水军不出则已,出则全军覆没!”
  楚王负刍点头道:
  “如此甚好,便依将军之计行事!”
  此战项燕其实是有些私心。
  之所以说“有些”,是因为他大体的战略方向是没问题。
  只不过他还想把秦水军引出来消灭掉。
  严格来说,这也不能算是私心。
  因为从楚国的角度出发,无论原魏国区域还是楚国区域都是水网密布,水军的重要性勿庸置疑。
  如果秦国有水军而且这水军还能与楚国水军一较高下,那么对于楚军来说就会是个大麻烦。
  另一方面,项燕料定秦军将会等明年开春时攻楚,到时楚国再有所行动就太迟了。
  那么,为什么不在秦军准备不足时抢先进攻打乱秦军的战略呢?
  为什么不乘秦水军羽翼未丰时将其引出来并消灭掉呢?
  若秦国没了水军,这片区域的水网岂不又是楚军独霸天下?
  项燕的私心,便是他记恨着之前被沈兵水淹十余万大军。
  此时沈兵又是秦水军校尉,这么做项燕正好可以报一箭之仇。
第一百七十八章
牵城
  沈兵听到楚军的情报时是十余天后。
  是时工兵营的五十名工匠已经选了出来。
  这时沈兵才相信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在此之前谁又会想到工匠也能学会骑马,然而仅仅只一个月就有百余人学会。
  又因为黑甲军只要五十人,于是这百余人还自发进行了几次马术比赛,最后才定下了五十人。
  胖子屯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赛事中恰好吊着尾巴拿到了四十几名。
  不过这一月他那身肥肉也掉了许多。
  这些事情不需要沈兵操心,他没多考虑就命浍为屯长率领工匠。
  之所以让浍来管理是因为他之前任过左工师管理过一百余人,现在管理五十人那是绰绰有余。
  不过似乎也没那么容易。
  因为这些工匠人数虽少却是各师都有,这其中甚至还有刃师工师欠。
  沈兵之所以没有让欠任工师,是因为欠更像一名匠痴而不是工师。
  他更感兴趣的是制剑手艺和方法,若不是因为立功晋爵能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他根本就不考虑其它。
  这也是欠想跟着沈兵的原因之一。
  欠的理想就是:待爵位升至官大夫有自己的封地和食邑后,他就可以专心炼剑了。
  欠当然不知道,他跟的这个沈兵就妥妥的可以说是“铸剑大师”。
  这是后话。
  沈兵刚安顿好这些工匠就有亲卫来报:
  “校尉,将军命你到他帅帐一趟!”
  沈兵心下一凛。
  沈兵一直赶着制甲不是没有原因的,他认为楚军不会给秦军那么多时间,尤其是黑甲军。
  这其实并不难猜。
  战争有时就是争夺主动权。
  此时楚军十分被动,甚至不只是被动,继续这样等下去楚军就只有死路一条:
  上游重城大梁被秦军占领,全军上下人心惶惶,有朝一日待秦军做好准备便会顺流而下攻城掠地……
  楚军继续这样下去只有坐以待毙。
  楚军当然不会甘心。
  所以楚军就只有一个选择:先发制人打乱秦军的战略和节奏。
  沈兵猜的没错,当他赶到杨端和帅帐时,就见其它将领都已就位。
  十余名校尉分列两侧候命,几名部将正与杨端和围坐在案前商议,一旁还有几名负责记录的主薄。
  见沈兵进来,杨端和就招手示意沈兵上前。
  “你来得正好。”杨端和说:“楚军自曹州发兵,用的正是水军。”
  沈兵一听就明白了,若楚军用的是水军,那么秦军也该用水军去应战。
  杨端和接着说道:
  “楚军的目标却是牵城!”
  “此时大水未退,牵城一带到处是一片汪洋,只有几处小堡及高地尚可立足,却不知楚军取了何用!”
  此时还是冬季。
  之前为了水淹楚军于是将上游黄河封冰融开,而下游也就是津口处的封冰却还没化……
  嬴政本也想像河套一般将津口封冰融开泄出洪水减轻灾情。
  无奈津口却是燕国地域。
  虽说燕国已被秦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但此时正与楚国关系紧张的秦国当然不愿再惹燕国。
  于是只能听之任之等候明年开春。
  结果牵城一带的水患日渐严重,牵城百姓已尽数迁走只留下一座被淹了一半的空城。
  周围高地的小堡同样无人居住……没有粮食就是死路一条。
  只有为数不多的秦军兵士搭乘木排在小堡驻守同时关注水情。
  却不想楚军却派出水军攻占这片区域。
  沈兵只问了声:
  “楚军却有多少兵力?”
  杨端和回答:
  “兵力不多,千余水军。”
  李岩在一旁插嘴道:
  “将军,我等何需在此商议?”
  “楚军不过区区千余水军,黑甲军却有三千,此时不正好派去练兵?”
  “若沈校尉不愿出战,便让我等搭乘木排去将他们拿来也行。”
  言语中毫不掩饰对沈兵及黑甲军的讥讽。
  也难怪李岩会对沈兵心存不满。
  李岩周围帐内将校大多是贵族子弟,他们先得在学室学习,然后再派到军中任职,少说也要十年光阴才能升至校尉。
  而沈兵前后不过半年就从一名操士升至校尉,又如何能让他们甘心,尤其沈兵还是平民出身……
  至少在他们眼里是平民,而且还是没受过教育的平民。
  贵族之所以鄙视平民百姓其中相当一部份原因就是平民没受过教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