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609

  他们又哪里知道沈兵受的教育却要比他们多得多……
  沈兵也不理会李岩,他看了看地图,然后对杨端和说道:
  “将军,此事只怕不会如此简单。”
  “楚军于此时攻占牵城显然不是为劫掠而是为驻守。”
  “若是为驻守,便不可能只有千余人。”
  杨端和疑惑道:
  “驻守?”
  “那牵城城墙已被洪水淹毁,只余几块高地及周围数个小堡可驻兵,且无粮无水,又如何驻守?驻守又有何意义?”
  沈兵回答:
  “属下以为楚军守的不是此时,而是明年开春洪水退去后!”
  说着沈兵就指着地图说道:
  “将军请看。”
  “洪水一退牵城附近河渠便会再次显现。”
  “到时河渠连着小堡成为外围防线,牵城又有楚军主力巩固防御……”
  李岩打断沈兵的话:
  “沈校尉只怕多虑了。”
  “若洪水退去,这牵城便在大秦邯郸及大梁两地夹击之下。”
  “到时楚军便有三头六臂,想要守住这牵城也是难上加难。”
  沈兵反问了声:
  “李副将可知,若洪水退去牵城附近将会是何地况?”
  李岩扬起下头:
  “又能有何地况?”
  杨端和却已意识到问题所在,于是“哦”了一声,点头说道:
  “有理。”
  “河水混浊不清,肆虐数月后牵城附近被淹处必是遍地淤泥。”
  “到时我军便是想攻,只怕也无从攻起。”
  那淤泥可不是开玩笑的,它就像放干了水的汴河河底。
  到时秦军步兵在下方淤泥中进攻而楚军在高处已建好工事防守,任秦军有三头六臂想攻下牵城只怕也是妄想。
  沈兵继续说道:
  “且入春后接着便进入雨季。”
  “到时淤泥只怕数月不干,而楚军却可借河道往来自如……”
  杨端和再次表示赞同:
  “如此一来我军便无法攻楚了。”
  “项燕那厮果然老谋深算。”
第一百七十九章
引蛇出洞
  杨端和不傻,他也知道分析:
  如果楚军的目的是长期占领牵城牵制秦军,那当然不可能只派一千水军。
  如果不可能只派一千水军却又只派了一千水军……
  那很明显这便是引蛇出洞之计。
  再往下细想:这“蛇”又是哪条“蛇”呢?
  当然就是沈兵的黑甲军。
  杨端和心下暗道一声好险,那项燕分明就是想乘黑甲军组建不久战力不强将其扼杀在摇蓝中。
  好在自己适才没有心急令黑甲军出战。
  否则便中了项燕奸计了。
  至时就算得沈兵提醒……他这主帅也要落了面子。
  想了想,杨端和又皱眉问了声:
  “若是如此,难道我军不出战任由楚军占了牵城不成?”
  这的确是个难题。
  能识破敌人的计谋是一回事,能否打败敌人又是另一回事。
  就比如现在,楚军其实没什么风险,他水军更强是明摆着的。
  尴尬的是秦军,他们对楚水军一无所知。
  黑甲军出战吧,也许就会被楚水军围歼。
  黑甲军不出战吧,那就坐等楚军巩固牵城防御牵制秦军。
  于是便出战不是、不出战也不是。
  想了想,沈兵就回答道:
  “将军,且容属下再准备半月。”
  “半月之后黑甲军便可出战!”
  杨端和想也不想就答应了,半个月不过十余天而已,秦军没什么等不了的。
  事实上,这情况更应该稍安勿燥而不是急于出战。
  因为楚军已经占领牵城且水势未退,那么秦军就没必要急。
  反而是楚军,因为想要“引蛇出洞”便会心焦如焚的盼着,再盼着……
  杨端和很乐意这么耍项燕一下。
  果然,此时的项燕便是这心理。
  项燕正在曹州坐镇,此战事关楚国生死大事,他项燕不敢疏忽。
  正如之前项燕与楚王说的那样,项燕的防御是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在陈城布下重兵并封锁汴河。
  只要陈城不被秦军攻陷便可保都城寿春不失。
  另一方面就是曹州。
  曹州护着陈城的右翼。
  要保陈城不失就必守曹州,要守曹州又必占牵城。
  所以曹州的地理位置虽没有陈城重要,但战略地位却在陈城之上。
  于是项燕只派部将去陈城经营,自己则带五万步兵、一万水军赶卦曹州。
  五万步兵是用来守牵城的。
  一万水军则是用于歼灭秦水军。
  项燕知道秦水军不过三千人。
  那他用训练有素的一万水军打这三千人还不是手到擒来?即便秦水军有车轮战船也是如此。
  项燕甚至连兵力都分配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