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609

  这仗没道理不胜啊!
  以有备打不备,又是以精锐的甲士对无甲之军,再加上楚军兵力又多,不胜还有天理吗?
  于是项梁不仅没有撤军,反而下令设在两头的伏军赶来增援。
  这两头的伏军各有两万,他们原本是用来防止大梁军逃跑的。
  但现在大梁军全阵严整不需逃跑,他们当然也就没必要继续埋伏下去,得令后就从两头朝大梁军包抄过来。
  也难怪项梁会对此抱有希望。
  古时作战被敌人包围是大忌。
  原因是敌人位于外围,在单位时间内兵力能尽可能大的投入战斗。
  而被包围的部队其活动空间却十分有限,一旦外围防线后撤内部空间就会再次被压缩,里头就是人挤人乱作一团发挥不出应有的战力。
  但项梁不知道的是,大梁军却不需要担心这样的包围,至少不需要担心被三面包围。
  首先是大梁军手中的狼筅与长枪的组合是防御利器,它可以轻松挡住敌人的冲锋避免空间被压缩。
  其次是后方的汴河中还有黑甲军。
  这场仗如果说有谁最占优势的话那就要属黑甲军了。
  楚军要三面包围大梁军,其前后两军的侧翼就必然暴露在黑甲军面前。
  黑甲军又是驾着车轮战船在河里不需要担心敌人近身,全身藤甲又不惧弓矢……
  于是完全不需要担心自身安危,只需放开了胆在河水中朝楚军侧翼放箭。
  反观这新加入战团的前后两支楚军……他们一没法冲破大梁军的阵势,二对付不了黑甲军的弓矢,不仅没能“夹击”大梁军反而处于大梁军和黑甲军的夹击之下。
  楚军一时被打得哀号一片死伤无数。
  更为致命的是此时是黑夜,位于战阵后方的项梁根本就看不到靠近汴河这一侧楚军的惨状。
  项梁还只道秦军在他的围攻下不久就会崩溃了,于是只顾大声喝令:
  “进攻,继续进攻!”
  “奋勇杀敌者皆有封赏!”
  直到两军血战过一柱香时间后,才有一名浑身是血的信使来报:
  “将军,前军死伤无数,李副将请求增援!”
  这时项梁才惊觉战场情况并非自己想像的那样,忙问:
  “前军如何会死伤无数?”
  信使回答:
  “我军无法突破秦军防线,侧后又遭汴河秦军夹击……”
  项梁愣了好一会儿,然后才有气无力的对部将下令:
  “收兵,鸣金收兵……”
  大梁军之所以一直采取守势便非怕了楚军,而是楚军像飞蛾扑火似的冲上来自寻死路,他们又何乐而不为。
  此时楚军一撤,沈兵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追,十里回军!”
  霎时大梁军就喊杀震天发起了反攻。
  楚军原本就打得士气全无,此时一见大梁军反攻的势头如此凶猛,哪里还敢抵挡,拔退就四处逃散。
  但楚军便是逃跑也跑不过大梁军……楚军个个都穿着盔甲,而大梁军却是轻装,尤其这段时间大梁军隔天就继慢跑早就习以为常了。
  楚军却极少有这样的训练,便是有也没大梁军的强度,于是没几里便气喘吁吁的跑也跑不动了。
  于是后头大梁军便一波接着一波有如潮水般的涌了上来……
  若不是沈兵担心黑夜中有埋伏只允许他们追十里,只怕今晚就要一路追到陈城了。
  不过大梁军返回时沈兵却有些不适应,因为他们许多人手里都抓着楚军的首级然后高举着欢呼……
  沈兵暗道莫非这野蛮和凶性这东西也是会传染的?
  以前秦军是这样,这些魏兵投降之后也是这样!
  不过想想就觉得并不奇怪……他们是在战场与敌人对阵拼杀的兵士,所以这对他们来说不是野蛮和凶性,而是勇敢和血性。
  更重要的还是这些首级还代表着功劳和荣耀,代表着他们亲人能获得自由会以他们为傲并获得封地和宅地等好处。
  所以他们又怎能不欣喜若狂。
  甚至就连魏呴都难掩喜色,他感叹的拱手对沈兵说道:
  “副将英明,属下佩服!”
  “副将这两月对大梁军所有的训练都派上用场且恰到好处,便有如预知有此一仗……”
  其实沈兵又哪里会知道有此一仗。
  这场仗应该没在历史里……具体史上有没有记载这一仗沈兵不是很确定,就算有沈兵也不知道。
  沈兵之所以那样训练,完全是捡军队作战最重要的项目练,如此而已。
  另一面的项梁就被这一仗给吓坏了。
  他逃到陈城后甚至都不敢回城。
  因为一收兵回城,后方的秦军追上来就有可能将他们堵在城里,这一来就想走也走不了了。
  项梁在城外整军,然后命陈城里的五千兵士将粮草运出来,然后直奔下一道防线汝阴。
第二百零六章
王贲
  此战楚军足足折损了三万余人,超过楚军参战人数的三分之一。
  会有如此惨重伤亡,主要是项梁轻敌误判敌我形式,以为楚军这场战斗对秦军拥有压倒性优势。
  于是在发现势头不对时依旧指挥楚军强攻而不是撤退或转攻为守。
  不过这其实也正常。
  谁又知道像大梁军这样既没盔甲又是魏国降兵还被包围竟然能打成这样?
  项梁想不到,项燕也想不到。
  项燕在收到项梁送来的情报知道楚军又折损了三万时差点没吐血而亡……此时正是楚军用兵的时候,他可调用的全部大军不过三十万,不想项梁一个自作主张就损失了三万。
  同时项燕也暗自心惊。
  这项梁的能力他是知道的,楚军战力也不至于如此不堪,怎么会九万装备精良的甲士进攻七万无甲降兵居然会折损三万余人?
  这沈兵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有此本事?
  不过项燕却对此毫不怀疑。
  若是在此之前,项燕只怕说什么也不信,但想想牵城水军一战……沈兵只领三千黑甲军便打得他一万水军不敢出战。
  此时项梁这一战不就是牵城水战的翻版吗?
  这一来项燕就头疼了:
  三十万大军只剩二十七万,与秦军的二十七万不相上下。
  而楚军二十七万还要防守汝阴至城父一线,到时定要更多兵力才成。
  虽然到时各贵族或许会出兵相助……这也是项燕的打算,因为汝阴要是守不住寿春也就完了,寿春完了接下来就是各贵族的封地。
  到时贵族们有了紧迫感,自然就会往汝阴送粮送兵,不管多少都得意思下,否则在楚王及其它贵族面前又哪过得去?
  问题就是要逼贵族出兵也需要时间。
  若汝阴只守个三、五天就崩溃,那贵族就算出兵都来不及。
  而此时兵力又略显不足……这该如何是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