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609

  想了想,项燕就对项伯下令道:
  “马上去江东一趟,说服族长将江东子弟兵及水军都带来!”
  项伯愣了下,说道:
  “父亲……”
  项燕打断了项伯的话:
  “快去!”
  项伯应了声就带上几名亲卫去了。
  也难怪项伯会迟疑,那些江东子弟兵和水军可是江东项氏的老本。
  说难听点,现在的形势是就算楚国亡了江东也不一定会亡。
  因为江东有闻名世界的八千子弟兵及精锐水军。
  正如之前所言,项氏一族自从被流放到江东之后就崇武尚勇积极备战,因为他们认为项族只有如此才能保平安。
  事实上其它贵族甚至战国所有贵族大多如此,也就是努力培养私兵。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私兵是自己的心腹、是自己拥有完全控制权的兵,国家或城邑驻军却并非如此。
  所以私兵的训练、装备、伙食等都普遍高于军队,战力自然也更高。
  只不过项氏更为特殊,那八千子弟兵全是项氏一族的族兵,而且还经过实战考验……之前平定庄蹻之乱,项燕就是带着这些子弟兵在密林中追杀了庄蹻一行几年,最终才将平定叛乱将庄蹻的首级送到楚王面前。
  于是这八千子弟兵也同项燕一般名噪一时。
  楚国只要一谈起精锐,开口说的便是“那江东八千子弟”。
  项氏水军就更不用说了,项氏一族都是在江东以打渔为生的,水战自是熟悉。
  因此,这八千子弟兵及项氏水军就是项氏一族的保命之兵。
  若楚国被灭,项燕只需带着几个儿子返回江东,凭着这些善长水战和林战的兵就可保项氏不失。
  而项燕此时却将这些兵调来守汝阴……那就是倾其所有断了自己的退路。
  不过正所谓姜还是老的辣,项燕却不是这么想的。
  首先,项燕考虑到一点:若这沈兵厉害如斯,训练的黑甲水军无敌于天下,他项氏水军又岂是其对手?
  若项氏水军不是对手,江东又如何偏安一隅?
  难道他项族真要躲进密林与百越为伍?
  要知道百越可是一直被项族镇压早就心存愤恨,项族落难他们不落井下石就好了,又岂会鼎力相助?
  这么一想,项燕就明白了:
  若楚国亡,项族也要跟着亡。
  既是如此,保存项氏的那点私兵又能有什么用?
  另一点,就是项燕知道楚国那些贵族的一双双眼睛都盯着自己呢。
  若是项族都不愿意将私兵贡献出来,那些贵族又怎会愿意?
  于是思来想去,怎么着都要把江东子弟兵调来。
  项燕这做法是正确的。
  史上的他这么做了后,楚国贵族才空前的团结愿意出兵出粮。
  由此,楚国在击败李信之后,项燕也奠定了他在楚国的地位无人能动摇。
  只不过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就被王翦打败自刎而死。
  沈兵这边不知道这些情况。
  他只知道大梁军因为这场大胜士气空前高涨。
  其实在此之前大梁军兵士对自己的战力甚至沈兵的阵法都是有所怀疑的。
  毕竟之前从没人用过,没人用过的东西就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经此一役,所有人都清楚了自己的实力同时也知道这阵法有用,自信和士气也就由此而来。
  相形之下,另一边蒙武所领的秦军反而黯然失色。
  因为他们昨晚整军备战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明显是中了楚军的虚张声势之计。
  就算一路下来楚军对他们的沿途骚扰且还打过几场小仗,但斩杀楚军合计不过千余人。
  可大梁军只一夜便杀敌三万……
  原本秦军还看不起这些魏国降兵,不想只这一夜就翻身了。
  沈兵关注的倒不是这些,他们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或是暗自较劲也好,都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沈兵关注的倒是一名新加入大梁军的小将。
  原本沈兵也没当一回事,毕竟大梁军名气大了,有秦军将领加入也属正常。
  但沈兵一看那名册……乖乖不得了,王贲!
  居然是王贲?
  难道就是那个王贲?
  或者只是同名?
  否则王翦的儿子为什么不呆在王翦身边却要加入大梁军跟他沈兵?!
第二百零七章
虎父无犬子
  其实王贲是在邯郸与王翦讨论一番后才来的。
  是时王贲刚满十七岁,改了弟子籍从军。
  他原以为可以跟着父亲一起征战大展身手,哪料赶到邯郸后才知道众人皆道王翦已老不足以出战。
  王贲心下不解,他知道父亲虽是年事已高但远不到“不足以出战”的地步。
  王贲还道王翦是负伤了,便心急火燎的赶去探望。
  不想王翦却是好端端的坐在那身着便装气定神闲的用纸写字,一边写还还一边自言自语:
  “果然是好物事。”
  “妙不可言!”
  王贲上前拜见,接着便小心问道:
  “父亲可是身体不适?”
  王翦回答:
  “未曾不适。”
  王贲又问:
  “那为何……”
  王翦笑了笑:
  “你可是想问,为何领兵攻楚的不是我王翦而是杨端和?”
  王贲没说话默认了。
  王翦放下毛笔,起身走了几步,说道:
  “大王者,大明之君也。”
  “天下六国,我王翦已灭其三,秦国难道只有王翦可用吗?”
  “即便大王不作它想,群臣又岂能不侧目?”
  “秦人尚武,视军功过于生命,若众口铄金,皆说王氏之功尽大王偏袒所致,群将无功皆秦王不用所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