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609

  虽说楚军已经被秦军打得士气全无,但楚军在前线终究有三十万之众,兵力比秦军多出十万。
  另一方面,则是楚军一直忌惮的黑甲骑军已在汝阴,那么楚骑军及战车便又有用武之地了。
  于是三十万对二十万,而且只是拖延、迟滞,比如破路、拆桥、设伏,偶尔再利用城寨打上一仗……这烈度要比一决死战小得多。
  如此一来,将秦军拖延个十余日或许不是难事。
  之所以用“或许”,是因为这段时间发生太多让项燕意外的事,以至于他都不敢妄下判断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就算只有十日也是为后方争取到了时间。
  项燕希望这段时间内能将汝阴夺回,那就万事大吉了。
  二:派出项伯正面进攻汝阴。
  正面进攻汝阴当然是没希望的,问题是秦军在汝阴的兵力不多,只有三千人。
  项伯在正面的进攻不过是为了分散秦军的兵力,哪怕只是一点。
  项伯若是知道自己被父亲派去攻城的目的只是为了这个,只怕都要气得以头抢地。
  不过此时的项燕当然顾不上这些,其进攻重点肯定是在东侧。
  三:也就是从寿春方向派兵主攻汝阴。
  项燕之所以会点出两万骑军,是因为这是楚王负刍用于守卫寿春的都城护卫军。
  这支护卫军总兵力约五万人,是楚王负刍的私兵,其中有两万骑军一万战车兵,还有两万步兵。
  这些军队由楚王负刍的外甥张崎所领,职为柱国将军。
  所谓柱国将军就是国家之柱的意思,也就是这支军队是不到破国之战不得使用。
  项燕在书信里虽未点明,但明眼人一看也知道这两万骑军指的就是都城护卫军。
  这一来马上就引起寿春大臣们的一阵垢病和议论:
  “项燕哪来的胆子,居然意指都城护卫军前往攻城?此乃大逆不道之为!”
  “若此时便将护卫军派出攻城,到时秦军兵临寿春城下,又有何人来守?”
  “项燕自己战败就罢了,却还要拉上护卫军……”
  ……
  昭、屈、景等贵族你一言我一语,全都是在数落着项燕的不是。
  只有楚王负刍阴沉着脸一语不发。
  楚王负刍明白,楚国刚刚营造的大好形势已随着汝阴被占付诸东流。
  在此之前,楚国贵族都以为项燕能打赢这场仗,于是纷纷出兵出粮出力。
  但是现在,汝阴一失几乎就意味着项燕即将败北,于是又开始思量着如何自保。
  从他们的角度来说,当然不希望护卫军出战。
  因为秦军的第一目标无疑是寿春。
  有寿春的一天,他们的危险就少一天。
第二百三十四章
以攻代守
  此时楚国贵族都心存让寿春当挡箭牌的心理,个个都希望寿春的守兵越多越好而不将寄托在汝阴防线上。
  甚至有些贵族还希望秦军拿下寿春后就无力再攻或是没兴趣再攻楚国贵族,这对贵族而言反而是好事,他们就可以在自己封地上称王了。
  楚王负刍经过之前的教训自然了解他们的心思,他思量一番就说道:
  “汝阴距寿春不过两百里,汝阴一失寿春不保。”
  “此非保国何谓保国?”
  “何况骑军便是用于策应,留着守城又要骑军何用?”
  于是没有迟疑,当下就命张崎整装开拔,不仅带去了两万骑军更带了一万战车兵。
  柱国将军得令后,当下就发兵五千先行,一万五千骑紧随其后,一万战车置于最末,三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往汝阴。
  张崎如此安排自有道理。
  他心知汝阴之战非是兵力不足而是时间不够,若是秦军主力打到汝阴城下还未破城便是前功尽弃。
  于是首批五千骑只带三天干粮轻装简行直奔汝阴参战,其后一万五千骑则是带着粮草的,战车兵不到万不得已不用于攻城……
  战车兵与骑兵不同。
  这时代的骑兵除了黑甲军外大多是骑在马上的步兵,攻城之类正是他们职责所在。
  而战车兵则名副其实的是另一兵种,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重甲……反正是在战车上依靠马车机动,盔甲重些也不费力,能加些防护为什么不加?
  于是披膊、加厚的盔甲、护腿等一应俱全,便连将军铠都没有战车兵齐全……将军也要考虑机动及骑马转移问题,否则战场被当作目标想转移都走不了那就悲催了。
  而战车兵则像现代坦克一样在马力能承受的范围内堆装甲,由此获得更好的防护及冲击力。
  然而这么一来,就使其在攻城战中过于笨拙。
  而且每辆战车是驭手、戟兵、弓兵各一名。
  驭手长于驾车,戟兵擅使用长兵,弓兵则善远射,都不适合近战。
  到时让他们一古脑的混在一起去攻城?
  还是重新编制过?
  或是让他们全换成青铜剑当剑盾兵使用?
  等等一系列问题就出现了。
  因此项燕才没有要求能及时赶至汝阴并投入战斗的战车兵而只是要求骑兵。
  项燕有这先见之明,不知用兵的楚王负刍却不了解这些,于是大手一挥就把不适合攻城的战车兵也派了上去。
  其实楚王负刍这么做,还不如把战车当交通工具载着一万步兵赶去汝阴。
  张崎虽然也懂这些,但站在他的角度上思考,就是有这一万战车兵总比没有要好,于是也就没多说什么。
  由张崎这么分配行军,也可以看出他懂兵法知道如何安排行军。
  事实上这张崎已在楚军十余年,从骑军五百主做起一直到柱国将军……
  虽说他之所以能任柱国将军是因为深受楚王负刍信任,楚王负刍上台后他也跟着沾光,但也算是一个有经验的老行伍了。
  然而,这张崎却没考虑过一点,他的对手是沈兵,那个让楚国第一名将项燕都屡次战败的沈兵。
  张崎及其亲卫便在首发的五千人中。
  按张崎的想法,此去是攻城且秦军不过区区三千人,定是集中在汝阴坐等楚军来攻。
  于是这五千人大多是剑盾手,且携带短斧、手锯等工具,以备赶到汝阴时便能马上着手制作攻城器械。
  张崎一路催促着部队加快赶路。
  因为他从项燕那得知,秦军主力或许在十日后便会赶到汝阴。
  而寿春距汝阴两百里,骑军全速赶路也要一日半才能赶到,制作攻城器械少说也要一日。
  这样展开攻势便需两日半,剩下的时间不过七日半。
  以三万军力对三千秦军原本不是问题,何况张崎所率的还是都城护卫军……兵源、伙食及装备堪称最佳的私兵精锐。
  问题就是秦军那三千人占据的是汝阴。
  汝水自城池北门西行,绕过西门又回到南门。
  也就是此城北、西、南三门都有汝水所阻,平时进出城门都是依靠一道浮桥再加护城河,想由此三门攻城可谓难上加难。
  只有东门连着陆地。
  之所以东门连着陆地而不是构筑一道护城河,并非楚国军力、民力不足。
  而是东向面朝寿春通常不会有敌人来攻……若敌人由此面来攻,几乎就意味着寿春已不保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