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3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5/609

  但如果像楚王启一样,以楚国现有势力求得江东自治……却有可能偏安一隅。
  但项燕想了想,还是认为不妥:
  “属下以为不可。”
  “安陵城之所以能存活于世,概因安陵一城无东山再起之可能。”
  “而我军却是十余万兵数十万民于江东。”
  “如此规模岂能让秦王安心?”
  楚王启回答:
  “秦王确是无法安心。”
  “但若能兵不血刃取淮南之地,秦王焉能不取?”
  “有朝一日即便秦王寻了借口将兵锋指向江东……我等亦可退入百越并依仗地形与之周旋。”
  “江东乃菏泽之地,秦王又何需大动干戈争夺?”
  项燕想想觉得也对。
  之前楚国灭越时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江东水网密布丛林遍地,地形决定了进攻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夺取之后却没有多大的利益。
  那打这仗还有什么意义?
  为何不招安由其自治?
  于是才有楚国项氏。
  如今的情况差不多,只是由当初的项氏变成了楚王启。
  项燕其实是个很忠心的人。
  应该说这是项氏的共性,当初项氏是吴国置下,越王勾践灭吴国后项氏始终不降,虽然未能恢复吴国但却避入震泽一直撑到楚国灭越……于是才接受楚国招安。
  这其实有一种“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道理在其中。
  因为像项氏这样的小族若是不团结、不忠心的话,很容易就会四分五裂然后消散到其它各族中一点影子都看不到。
  项氏之所以能从数百年一直发展到现在甚至在今后还能与刘邦争夺天下,就是因为其团结及忠心。
  史上的项燕也是为楚国战败而自刎身亡……那时的他完全可以带着项氏子弟避入江东。
  但忠心并不意味着愚忠,如果楚王启都在考虑是否应顺应形势退避江东称臣,那么项燕也就不再坚持了。
  他只是提醒楚王启道:
  “属下对此并无异议,然属下希望大王谨慎考虑两件事。”
  “其一,淮南各贵族是否愿降,降了之后去往何处?”
  “其二,我等臣子要求生易,大王乃王室血脉,秦王能否容你……”
  项燕这话说的十分中肯。
  其中尤其是第二点……若项燕只是为了自己活命,那这一点他根本连提都不会提,装作不知道就成。
  楚王启想了想,就回答道:
  “贵族若是不降,自有秦军应付。”
  “至于寡人……若是这般下去哪还有幸理?”
  “降了之后才有喘息时间也有一线生机。”
  “往后寡人是生是死,便全看项卿了!”
第二百八十六章
议和
  楚王启这话是有深意的。
  楚王启曾经位至秦国的相邦,自然知道这其中的重点。
  沈兵那边的确重要,但那只是其中之一。
  比如沈兵作证让嬴政知道楚王启从陈城造反起就是计,楚王启从始至终没有背叛过嬴政……虽然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其中楚王启也挣扎过,只是挣扎之后发现不可能而已。
  但楚王启依旧可以这么说,这其中的挣扎只需要解释成“劝说项燕及各贵族”的过程就可以了。
  于是楚王启就能获得嬴政的信任,甚至楚王启还是大功一件,嬴政想杀他都没借口。
  但这些仅仅只是个开端。
  之后就像项燕说的,楚王启是王室血脉,秦王又岂能容楚王启拥兵十万据守江东?
  所以楚王启想活命只能靠项燕。
  只有项燕在江东建起了足够强大的防御,且项燕还自始自终忠于他楚王启而不是降了之后就转向秦国……
  这么一来江东对秦才是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于是江东才会是另一个安陵城,楚王启才有可能活命。
  项燕也明白这些,当下就向楚王启表明了忠心,这让楚王启放心了些。
  接着,楚王启就暗中派使者去寿春交涉。
  这使者表面上是与杨端和谈判讨论休战的,但实际上却是去暗中寻沈兵的。
  来出使的却是项燕的儿子项梁……项梁是楚国将军,原本身为一名将军是不适合出使。
  这倒不是因为担心被杀,战国虽是无所不用其极,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还是有的。
  问题是这时的国家很擅长“软禁”,也就是来了就不让你走,没杀就不算坏了规矩,于是楚国就少了一名大将。
  但楚王启和项燕这也是没办法。
  因为这使者是要知道内情且偷偷去见沈兵并与之商议降秦一事,这事要是透露出去就非同小可。
  于是只能派项梁这有勇有谋的自己人去才放心。
  项梁与杨端和之间谈了什么,沈兵就不去关心了。
  这些事都是些门面上的问题,国与国之间讲的是利益,不可能谈出什么来的。
  甚至沈兵已经猜到楚国这时派使者来的原因了……在这点上,而且还是派出项梁这重量级人物,那不是楚王启妥协了还能有啥?
  沈兵猜的没错,项梁在与杨端和谈停战的问题时也是有一茬没一茬的,最后直接问杨端和:
  “为何不见沈副将?”
  杨端和有些不解:
  “项将军为何要见沈副将?”
  项梁“哦”了一声,回答:
  “无它,不过是久闻其名想见见本人而已。”
  杨端和一想就明白了……这项梁当初在陈城偷袭大梁军却被大梁军打得大败,此番定是想看看打败他的沈兵了。
  一念至此,杨端和就对亲卫说道:
  “去把沈副将唤来。”
  项梁赶忙阻止道:
  “且慢……还是我亲自登门拜访!”
  杨端和点头回道:
  “也好。”
  项梁走进沈兵的帐蓬时,沈兵正对扶苏讲解淮北田地的分配。
  此时屯田时间已过,再往后来降的楚民便要种五菜了。
  不过种五菜也不见得要饿肚子,五菜收成时就可以和屯田种粮的交换粮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5/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