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挖土党(校对)第6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5/788

  “抛开立场和他错误选择的作战方式,这位艇长值得阴国皇家海军学习。”大伊万如实说道。
  “根本没有可比性”
  石泉将手中的航行日志合起来递给身边的艾琳娜,“等回到船上之后,把这份航行日志和刚刚翻出来的所有资料全都扫描一份儿,说不定以后用的上。”
  “这些过时资料留着干嘛?”咸鱼不解的问道。
  “赤道4号站”
  大伊万敏锐的察觉到了石泉的用意,“这个地处北极圈里的秘密基地虽然被冠以赤道的迷惑性代号,但重点是4号站,既然有4号,至少说明还有1号、2号和3号。”
  “说的没错”
  石泉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说不定这些资料里就有其他三个可能存在的秘密基地的线索呢。”
  “或者这里的东西我们全都带走怎么样?”
  大伊万远比石泉更加贪婪,“反正只要我们能找到那艘潜艇和那条美国商船的确切位置,就算没有这些东西也足够了。”
  “让娜莎来决定吧”
  石泉不置可否的说道,“这毕竟是安德烈先生的委托,不管怎么说,之前在防空阵地发现的那些老古董和安德烈先生准备还给我的豹式坦克已经足够满足我的胃口了。”
  “我爸爸是准备用那两条船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建一座博物馆的”娜莎看着胳膊肘往外拐的大伊万,一副男大不中留的语气说道,“所以这里的东西就留给我爸爸吧。”
  “听雇主的吧,等把这里的东西全都搬空之后,我们就去找那条船和潜艇。”
  石泉原路往回走的同时,顺手牵羊的拿起了一支FG42伞兵步枪,这东西虽然自己已经有了,但是从别人的收藏里顺回家的,哪有自己挖出来的有意思?
  将搬家工作丢给任劳任怨的涅涅茨水手们,石泉等人回到船上之后,先给带回来的以及坦克里清理出来的那些美国水手的遗体盖上提前准备好的美国国旗,然后装棺入殓,统统送进了一个带制冷的集装箱。
  这些水手们相比同时代的苏联士兵或者德国士兵要幸运的多,虽然给他们盖上国旗的是一群华夏人或者苏联人,但至少目前他们的国家还在,不像苏联早已成了过眼的云烟。
  至于他们最后是会被安德烈先生埋葬在俄罗斯的土地上还是会送回美国,那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温暖的破冰船里,石泉扛着刚刚清理过的FG42步枪和一支M1伽兰德溜溜达达的在各个舱室转了一圈,顺便检查了一番穆萨和萨穆兄弟俩学习汉语的进度,这才心满意足的让这俩图阿雷格双胞胎帮忙抬着桌椅来到了直升机库上的甲板。
  在石泉的示意下,这沉默寡言的兄弟俩抬着一筐卷心菜跑到船尾甲板,抡圆了胳膊将其丢到破冰船不久前开出的航道里。
  还不等他们俩回到石泉身边,后者已经瞄准了水里的卷心菜扣动了扳机。
  清脆的枪声,过分刺眼的枪口焰在这被黑夜笼罩的极夜里格外的引人注意。还不等一个弹匣打完,石泉便呲牙咧嘴的清空了弹膛,这破枪果然不值得期待,弹药威力过大带来的惊人后坐力和刺耳的枪声还好说,但这仿佛游戏里才会出现的夸张枪口焰就难以忍受了,尤其这种昏暗的大环境,简直就是往自己眼前丢了一串闪光弹。
  将这支老古董放在一边,石泉拿起了一起带来的M1伽兰德,这支美国人便秘一样憋了好几年才弄出来的步枪射击体验感可就好太多了。
  直到弹舱里的子弹全部打完,随着“叮”的一声悦耳脆响,弹出的弹夹划出个抛物线砸在了厚实的桌面上。
  心满意足的将两支枪留给一直在身后站得笔直的双胞胎兄弟俩过过瘾,石泉自己溜溜达达的离开了甲板。
  就像从北极圈出来的涅涅茨汉子们对热带有种迷之向往一样,从沙漠里来的这俩图阿雷格双胞胎对冰天雪地的极地同样各种新奇。
  只不过石泉毕竟对他们兄弟俩还抱有一丝丝的戒备,所以这次委托并没有让他们过多参与,基本上全程都在船上跟着苗船长等人学习汉语,甚至连封闭船舱都没进去过。眼下想找的都找到了,自然可以给他们放放风了。
  没管这兄弟俩,石泉钻进船舱之后,在会议室里找到了正在斗地主的大伊万两口子以及艾琳娜。
  等他坐好之后,娜莎丢下一对儿王炸之后,一边拿走桌子中间充当筹码的子弹一边说道,“我已经和我爸爸通过电话了,他安排的打捞船目前还在施密特岛打捞摩根号商船,最快也要一个月之后才能过来。”
  “这么久?我们在这儿一直等着?”石泉在艾琳娜身边坐下问道。
  “不用”
  娜莎一边洗牌一边说道,“只要确定了那艘船和潜艇的具体位置就行,另外那辆豹式两天之后就会送到你的雷达站。”
  “那就好”石泉闻言松了口气,他可不想在这种地方等一个月的时间。
  “尤里,我们下一站又是缅甸?”大伊万一边摸牌一边问道。
  “对,又是缅甸,争取在四月份之前抵达。”石泉一边观摩着牌局一边说到,“只不过这次在缅甸注定没有什么额外收获。”
  “那可不一定”大伊万得意的笑了笑,随后在石泉等人发问之前将话题转移到了其他方面,绝口不提自己又找到了什么新的线索。
  在石泉等人悠闲的等待中,那座代号赤道4号站里所有能搬走的物资全都被推土机送回了破冰船上。最后竟然满满登登的装满了六个集装箱,而为了把这些东西运回来,任劳任怨的涅涅茨水手们更是忙碌了四天的时间。
  不过,这几天的等待倒是并非没有收获,至少大伊万一直在琢磨的气象气球就找到了近千个,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被滑石粉保护的超大气球大部分都保存的还算不错。
  甚至大伊万这个戏精还在离开之前,用最开始发现的那些气瓶吹足了几个大气球,挂上同样从那座秘密基地里找到的气象测量设备直接放飞到了漆黑的夜空中。
  按照这货的想法,这些气球说不定就会被风吹到环北极的哪个国家,到时候肯定能制造几个大新闻,至于会不会惹来麻烦,显然已经被唯恐天下不乱的大伊万给选择性忽略掉了。
第677章
至关重要的钉子
  在平头哥号破冰船带着满载的收获离开胡克岛之前,水手们重新用石头和积雪堵住了代号赤道4号站的秘密基地入口。这里未来或许会成为哈士奇号邮轮的途经景点之一,也可能继续保持着这副模样被人永远的遗忘。
  不过这可不是石泉等人关注的重点,打从破冰船朝着萨利姆岛的方向启程开始,俱乐部的核心成员们便聚集在会议室里进行着最抗拒的工作。
  在缭绕的二手烟中,十几台扫描仪鳞次栉比闪动着光条,枯燥的重复着扫描资料的工作。
  这些从4号站里搬出来的纸质资料足有两吨多,其中时不时的还夹杂着一些诸如合影照片、信件甚至崭新的二战德国马克纸钞,以及大量的涩情杂志。
  想从这里面找到其他至少三座秘密基地的线索无疑是一件大海捞针的工作,但就算暂时不打算去找,至少也要赶在这些资料被送进安德烈的博物馆之前留下一份备案。
  况且在石泉的内心,这些包含了北冰洋详细水文信息的资料其实还有另一份其余人并没有意识到的价值。
  虽然80年的时光流逝早已物是人非,但对于北冰洋来说,这漫长的时间或许仅仅只是打了个盹而已,当初的德国人不辞辛苦收集起来的这些数据依旧在有效期之内。
  换句话说,这些数据自己虽然注定用不上,但却总有用的上的人,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还有用的上的机会都尚未可知。而这一切,都被石泉打着寻找另外三座秘密基地的幌子,明目张胆的做了一个备份。
  相比在会议室里忙碌的这些年轻人,破冰船的驾驶台里,苗船长同样不轻松。在用了小半天的时间回到萨利姆岛附近之后,破冰船的速度已经降低到了每小时仅仅一节的缓慢航速。
  那座科尔德威岛距离萨利姆岛的直线距离仅仅只有不到六公里而已,但恰恰是这个原因,导致这里的海床也浅的可怜,就算不考虑那些厚的吓人的海冰,稍有不慎也随时都有搁浅的危险。
  很是费了一番心思将破冰船尽可能开到距离科尔德威岛仅有不到一公里的位置,苗船长谨慎的选择了停船。
  在呼啸的狂风中,厚重的舱门缓缓打开,还不等跳板彻底搭在冻结的冰面上,水手们已经在阿萨克和邓书香的带领下,驾驶着大脚车呼啸着冲出了船舱。
  得益于石泉提前打了招呼,这些天一直窝在船舱里上课的穆萨和萨穆兄弟俩也终于有机会跟着一起行动。
  这大半年不分昼夜的刻苦学习,已经足以让他们兄弟俩用奔奔坎坎的汉语和邓书香勉强沟通。但对于寻宝这种事,他们依旧是毫无经验的小白,能做的也只是些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哪怕水手们的工作也不过只是拉着探地雷达在冰面上兜圈子。
  然而,即便那份潜艇航行日志记录着详细的位置,但是等阿萨克和他的族人们借助探地雷达找到那艘沉船的时候,时间也已经过了足足三天。
  满地烟头儿和零食包装袋的会议室里,阿萨克将一张高清卫星地图连同探地雷达的成像结果全都借助投影仪打在了幕布上。
  “老板,经过三天的寻找,现在我们已经确定那艘沉船的确切位置。”
  阿萨克学着之前每次会议时老板的样子,用激光笔在卫星地图上科尔德威岛西侧的海湾画了个圈子,“那艘船距离岸边大概700米左右,距离冰面大概40米左右。几个小时前,我们用水下探测器看过,它保存的很完整,周围甚至还散落着坦克和卡车。”
  一边说着,阿萨克切换画面,播放了一段没有声音的视频,只见被灯光照亮的幽蓝海水中,一艘庞大的商船侧躺在满是碎石海床上,在它的周围,还能隐约看到倒扣的坦克和几乎堆成坟包的金属锭,乃至几台看不出用途的机床和一台台的发动机!
  随着镜头一点点拉进并且绕到这艘沉船的尾部,两个巨大的破损像是被恶魔用獠牙咬过一样异常的狰狞。
  阿萨克显然想把这次由他全权负责的工作做到最好,所以视频到此并没有结束,反而顺着那处破损钻进了这条沉船的肚子里。
  相比这条船外表大体完整的轮廓,它的内部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撕裂状的金属和折断的管道,几乎堵死了水下探测器前进的可能。
  视频到此也戛然而止,然后还不等石泉张嘴,阿萨克便继续说道,“老板,我们还在这片海湾的边缘发现了几台坦克,应该就是当初埋伏潜艇的那几辆。除此之外,在稍远一点的位置,我们还发现了一台半履带装甲车。”
  “什么玩意儿?半履带装甲车?”石泉转头看向阿萨克,“德国人的?拍照片没有?”
  “拍了”
  阿萨克只回答了后一个问题,随后操纵着投影仪打出了一张照片,同时嘴上不停的解释道,“我们发现它的时候,只有头顶那挺重机枪露在外面,其余都被雪盖住了。”
  石泉等人纷纷将视线又转移到了幕布上的照片,这台半履带装甲车和二战德国的有着极为明显以及标志性的区别。以至于仅仅只看了一眼照片,大伊万便肯定的说道,“二战时期,半履带卡车就两个主要品种,德国人的长履带和美国人的短履带。照片里这辆就是美国半履带的典型款。”
  “M3型?”石泉语气肯定的问道。
  大伊万点点头,“确实是M3型,尤其从1944年开始一直到二战结束,欧洲的战场上几乎遍地都是这种美国制造的半履带。
  从最基础的7.62毫米勃朗宁到12.7毫米的勃朗宁,从20毫米到105毫米口径的各种火炮,这种半履带就像是乌克兰的姑娘们一样奔放,随便往它背上装一些手头能找到的武器就被送上了战场。”
  “我们发现的这辆半履带驾驶室车顶有一挺M2勃朗宁”阿萨克见缝插针的补充道,“另外它的驾驶室里还有一具尸体,自杀的尸体。”
  “自杀?”
  阿萨克点点头,这次却情商极高的没有展示照片,反而将刚刚带进来的塑料箱子端到了会议桌上,“这些都是我们在那辆半履带的驾驶室里找到的。这支老式转轮手枪是他自杀用的武器,子弹是从下巴打进脑子里的。”
  “柯尔特M1873,很经典的美国武器。”离得最近的大伊万眼疾手快的接过装在密封袋里的手枪,“还发现什么了?”
  “还有一台相机,几盒胶卷,以及一个本子和一本证件。”阿萨克一边说着,一边将塑料箱子里的东西统统拿了出来一一摆在了桌面上。
  根本不用招呼,刘小野一手拿着个麻辣兔头,一手端着罐可乐屁颠颠儿的跑过来,只看了一眼便说道,“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名字看不清了,已经被血迹挡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5/7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