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开局直播造火箭(校对)第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299

  这对想要制造核聚变发动机的杜星宇来说,是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比起来,球状的托卡马克装置能在更小的体积上实现更高的环向比压,稳定性和约束力也更好。只是制造难度更高。”
  “投入十万能量点,开始球状托卡马克装置第一次模拟!”杜星宇先从已有的资料入手,开始进行模拟。
  在现实中,要建成这样的装置,至少要数年,耗费几百亿甚至千亿资金。但是在杜星宇的科技模拟器里,只需要千亿分之一秒就能完成。
  模拟器里,他已经建成了来自米国田纳西州橡树领国家实验室提出的球状托卡马克装置模型,开始进行模型运行和数据记录。
  在科技模拟的过程中,杜星宇早已习惯了失败和错误,正是在一次次的错误中,他才能得到更多的数据信息,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来进行改进。
  这注定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杜星宇现在也不知道,到底哪种装置,怎样的结构、材料和各种辅助装置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在杜星宇学习和尝试的过程中,《殒神星危机应对计划》也在艰难波折中进行。
  在太空电梯没有建成前,无法运输太多物资到太空,太空港的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但这并不妨碍设计师和工程师们设计太空港,制造部件。太空港将和空间站一样,采用模块化设计。
  他们首先把基石模块发射上去,这些基石模块同样具有动力系统,会和天宫空间站保持同步轨道飞行,同时充当太空电梯的配重物。
  另外,关于太空战舰的设计方案,外太空防御系统的构建,各国的军事专家也在研究讨论。
  几个大国更是不遗余力的建造重型运输火箭和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开发月球,探索火星。华夏因为太空科技的领先,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权。
  如今,在建的太空飞船中,除了华夏独立研发制造的,就是华夏与其他国家合作研发的。
  ……
  人类发现殒神星的第一年,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华夏为主导的人类守护联盟成立,《陨神星计划》计划的超级工程动工!
  全世界的人们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恐慌、不安,以及不适应后,开始习惯这种生活。
  这一年,杜星宇没有闲暇过,就算是过年,也只是回家吃完团圆饭就赶到了研究院。
  第二年匆匆又过去五个月,到了六月初,第一个超级工程“天梯”终于迎来了好消息。
  “天梯的地面站,包括天梯的塔楼已经全部建设完毕,蓬莱岛还在继续扩建中,但已经不影响天梯工程了。”天梯地面站建造总工程师柴伯言向杜星宇汇报情况。
  “很好,辛苦你们了!”杜星宇欣喜道,“日韩的化工集团也已经制成了超过4万公里长的碳纳米管缆绳,德国企业做好了轿厢,空间站和配重物都准备好了。”
  “接下来就可以进行主体拼接。”
  太空天梯的各部分早于预期制造完成,将迎来制造的最后一环,各主体拼接到一起。
  其中,碳纳米管的长度高于空间站的3.6万公里,而且还在继续制造合成中。这既是为了备用,也是为了将太空电梯的高度从天宫空间站继续延伸到近地太空港上。
  而由德国企业负责制造的轿厢,除了可以和碳纳米管连接、通电爬升意外,自身还携带火箭推进器和降落伞安全设备,这样可以保证在缆绳出现意外时轿厢里的人员及物资安全。
  缆绳的铺设,决定了太空电梯能否顺利“通车”。所以这一环,杜星宇打算亲自监工,如果遇到问题也好及时解决。
  蓬莱岛,这里相比一年前已经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原来的蓝色海域,如今变成一座一千多平方公里的美丽人工岛!
  人工岛上,还可以见到工程队在忙碌的施工。其中人工岛最中央的部分,便是天梯的地面站。
  当初地面站建成的过程,一直在全球直播,据统计,全球至少有十亿人看到过这场直播或者相关视频!
  如今直播间虽然关闭了,但人们依旧保持对蓬莱岛和天梯的关注。
  杜星宇还是地面站建成后首次来到这里,他一眼便看到了那地面高度长达十四公里的塔楼!
  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的高塔!为了保持稳定,它的下部全部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地底部分足足有1.5公里深!
  在造岛时,光是塔楼的底部就同时动用了一百多个工程队,超过十个国家的工程师和专家指导和研究!
  如今,从地面望去,它如同一座雄伟的擎天宝塔,矗立在蓬莱岛上,塔顶直指无尽苍穹!
第95章
天梯拼接!
  这座塔楼,被称之为蓬莱塔,已经被认证为吉尼斯世界最高塔。
  蓬莱塔的中央部分,是圆环状的中空,这里将是缆绳和轿厢的“交通管道”。
  “缆绳你们打算怎么铺设?”杜星宇询问柴伯言。
  “目前是打算将缆绳拆分成多截,利用火箭运输到同步轨道。缆绳从配重物垂下,连接到天宫空间站,在那里将缆绳的一截固定,安装阻尼器和相关配套设备,然后继续将下一节垂下,依次连接。”柴伯言回答道。
  “目前比较困难的地方,一是四万公里长的碳纳米管缆绳能不能通过拉力测试;二则是我们的太空安装步骤能否顺利完成。”
  “嗯。”杜星宇不可置否的点点头,这是目前最合理的安装方式了。
  凡是宜早不宜迟,将各主体进行最后一次检查后,全人类
第一部
太空电梯的安装终于要开始了!
  昌海卫星发射中心,由华夏航天局最新研制的星空三号核热火箭将碳纳米管缆绳送至地球赤道上3.6万公里的同步轨道站天宫空间站和更高的近地太空港基座上。
  当火箭到达对应高度,携带缆绳的运输模块分离,缓缓飞行到空间站和太空港基座上。
  随后,空间站的宇航员出舱操作,进行安装。在这个过程中,空间站和飞行器要时刻观测缆绳的位置,放置缆绳过长时,首尾的角速度不同而偏离轴线,破坏整体结构。
  期间还出现了一些意外,但好在有惊无险,都顺利渡过。
  “报告,近地太空港至天宫空间站阶段已完全完毕。”负责第一段碳纳米管缆绳的宇航员汇报道。
  “天宫空间站至地面段A1段缆绳铺设完毕。”太空站也传来消息。
  “A2段缆绳已连接成功……”
  缆绳从太空一段段连接延伸下来,直至地面。
  “激光定位完成,进行地面最后一段连接。”蓬莱塔的塔楼上,长长的塔吊机根据激光矫正的位置,对缆绳进行限位和矫正。
  碳纳米管缆绳的末端和塔楼的固定器连接在一起,绳机慢慢转动,让缆绳保持崩直的状态。
  此刻,缆绳的受拉结构维持依靠的是地球的自转离心力,地面塔楼固定,空间站要时刻监控缆绳的状态,保证其结构的稳定。
  “缆绳连接完成!”缆绳的作业,是连续几天进行的,期间换了好几批工程队。
  这几天里,杜星宇等人平均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然后便要紧张的指挥和调控。
  听到连接完成的话,工程师们都松了口气。
  “好!继续保持状态监控,开始安装轿厢,等我醒来再说!”杜星宇顶着黑眼圈说完这句话,居然直接趴在桌子上睡了过去。
  “杜总工太累了,这几天好几次出问题都是他解决的。”柴伯言说道,“让他好好休息吧,轿厢的安装我们和德国的专家一起解决。”
  杜星宇一直睡了一天一夜,为了不让他饥饿伤身,睡觉的时候还有医护给他打葡萄糖补充能量和水分。
  杜星宇醒来时,工程师们告诉他,轿厢已经安装好了,并且进行了初步的测试,目前一切完好。
  “总指挥,目前地面站、缆绳、轿厢、空间站和配重物五大主体我们都已经连接。”柴伯言虽然神色疲惫,但语气却很兴奋,“第一次测试运行也没有问题!我建议可以公布消息了!”
  若是以往,这样的超级工程,不模拟测试个几千几万次,都不可能开放正式运行。
  但事急从权,现在的人类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慢慢测试,既然模拟运行和初步测试都已经通过,那天梯就得立刻派上用场。
  近地太空港,还等着大建设呢!
  全世界对天梯都非常关注,所以当天梯要进行第一次正式运输的消息传出,世界各地的媒体都蜂拥而至,等待实时报道这件大事!
  照例,杜星宇开启了直播间,和亿万观众一起观看他们一年多的成果。
  抖声短视频上,杜星宇发了一段短视频,是无人机航拍天梯的视角。
  视频里,一条碳纳米管缆绳从天而降,穿过云霄,连接在高十几公里的巨大塔楼上,塔楼下,是一座美丽的人工岛。
  这一幕,看上去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
  古今中外,多少神话传说中,都有人能登上天空,直达苍穹之上。现如今,科技把这种幻想变成了现实,这让刷到视频的观众激动不已。
  “6666!上天的电梯!”
  “太震撼了,这就是人类的智慧!”
  “太空电梯造成了吗?什么时候运行?”
  “这才一年多就建成了?该不会是概念视频吧?”
  在创作者的头像里,显示作者正在直播,观众们点进去观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2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