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1605

  八娘赶紧制止两人,转头对李运说道:“先生是何方人士?”
  李运赶紧行礼:“我是淯井士人,听闻眉州近日招附流民,特地过来看看。”
  八娘问道:“先生不像流民啊。”
  李运躬身道:“家乡苛政,甚于猛虎。实在是待不下去了。”
  八娘看了看李运娘子正在给孩子喂饭,叹了口气:“不知先生学问如何。”
  李运说道:“说来惭愧,去汴京赴过两次考试,不过都名落孙山。”
  八娘微微点头:“能过解试,也算得真才实学。先生还要进考吗?”
  李运苦笑道:“不敢,总得先将家室安顿好,再看机会。”
  八娘说道:“他们都是以往眉山的流童,近日眉山城孩子很多,江卿准备让适龄的孩子识字开蒙,总不能因为流离之故,连道理都不明。你要是有心,便在土地庙授课吧,不过肯定会有人前来进行一番考较。”
  “平日里,也会有州学士子来轮课,土地庙小学的授课之法,也与普通开蒙有所不同,你得适应一下。”
  “如果合格,你便可以成为小学蒙师,除了一日两餐,会有一间房舍。每日也有几百钱的进项,年节里世家还有些礼品。”
  说完又叹了口气:“你家娘子,也一起居住在小学吧,平日里照顾照顾孩子,打扫打扫卫生,等一年后在入籍眉山,买间房子,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李运眼圈不禁红了,又深怕在八娘面前落泪丢人,赶紧躬身,将自己的表情藏起来:“多谢这位娘子,李运一定尽心。”
  八娘叹了口道:“近日眉山读书人很多,你多与他们交往吧,士子嘛,总还是要进考入仕,方是正途。”
  ……
  苏油并不知道苏小妹他们自己给自己找了个文字先生,他现在每天课业超级重,连画图纸的时间都少了很多。
  学宫学子三百多人,属于公私合营的性质,龙昌期是世家请来的代表,因此只称山长。
  州府另有教谕,不过龙昌期做过宰相的老师,教谕都是他粉丝后学,唯老头马首是瞻,乖得跟只小狗似的。
  因此这学宫里,只知有龙山长,不知有州教谕。
  除了眉山的江卿世家的孩子,周围县城,还有不少平民,农家的子弟,也赶来这里就读。
  任伯雨,吕陶,杜敏求,家定国,家安国,王当,程之邵,陈慥……
  年龄有大有小,学问有深有浅,都是慕龙昌期之名而来,眉山学宫这一届,堪称人才鼎盛。
  其中与苏油关系较近的,程之邵是程之才弟弟,论辈分还是得管苏油叫小幺叔。
  还有一个就是唐淹的儿子唐瞻,现在也成了苏油的小尾巴。
  学宫中就数苏油唐瞻年纪最小,但是一个是教师之子,一个是龙老头亲点的拖油瓶,去哪里都别在身边那种,他们不调皮捣蛋戏弄人就好,还真没人敢欺负他们。
  而且苏油第一天吃食堂就给龙昌期提了意见,学宫的伙食太差了,抗议!
  龙昌期这两天都被苏油料理的美食惯坏了,尝了一次食堂的大锅菜,老头上吐下泻差点没病倒。
  再被苏油一撺掇,将厨子叫来痛骂了一顿,我都八十多了你们还要虐待我!今后每日土地庙会来三个孩子,指导你们做饭!
  就这一下,满学宫的学子都对苏油感恩戴德。
  尤其是那些家里边穷的,炒一点臊子吃半个月就是过年了那种,如今能在饭菜里能翻出大肉片来!
  还有鸡蛋!猪油炒的鸡蛋哟!
  还有豆腐!滋味浓厚的麻椒豆腐!用豆瓣酱酱油肉末烧出来的!烧完还要洒花椒面和青蒜末!简直就是折寿哟……
  可龙里现在蛋多,鱼多,鸭子多,土地庙的豆腐多。
  于是学宫韭菜鸡蛋饺子,学宫豆瓣鱼,学宫甜皮鸭,学宫麻辣豆腐,四大名菜成了老头的脸面。
  每次有官员视察,必定拿出来装逼:“来学宫都是读书人,今天不讲别的身份,就在食堂和学子们一起进餐吧……”
  然后当然会收获一堆的好评,龙老对学子的用心,看伙食就能看得出来,这就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呀……
  有苏油在身边,龙老头的日子过得真是太舒服了。
  早上起来,有蜂窝煤炉上的温水刷牙洗脸。
  之后是花样翻新的早点,他最喜欢的就是野葱肥猪肉馅的炊饼,哦,明润老是管它叫包子。
  吃过早饭,进入书房,桌上已经摆好了一盏盖碗清茶。
  明明是一撮散茶,可滋味清永,一点生味没有,不过这孩子老是忘记放调料,这点不好。
  喝过一盏茶,便开始督课,讲学,要不就是处理学宫事务。
  学宫没有午饭,不过苏油会溜回来开小灶,煮点汤饼,哦,这孩子管这个叫小面。
  调料那才叫一个精细,林林总总十来样。
  精舍前向阳的地方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没花,全是种好的香葱,青蒜,香菜,菜苗。
  菜苗掐上几根面汤中一滚,就着小小一碗面条,那滋味……
  等晚上苏油从教室回来,会带着从食堂里取来的两个饭盒。
  有时候晚餐不适合老人的话,这孩子就会另做,蛋羹,丸子汤,蒸鱼……不一而足。
  吃过晚饭就是考较学问的时间,然后唐淹也来了,三人开始埋头读书。
  中间苏油还会拿开水冲上三碗藕粉,或者芝麻糊,或者炒米糖开水,说是晚自习休息时间,整点夜宵。
  临睡之前,还要用热水将脚洗烫过,这才舒舒服服地上床。
  老头睡床上,苏油还是跟小狗一样睡床榻。
  每隔三日,这孩子便要出门一趟,说是去北极观找张道士交作业,回来会带一堆零碎,信函,图纸,涂涂改改,写写画画,修理组装,三日之后又背着出去,不知道寄到哪里。
  这小孩好像没脾气,从来都是笑眯眯的,与人说话也客气,成年学子拿他开玩笑他也不恼,学业也自觉,那戒尺愣是一次没有用上过。
  不过自己与小唐讨论的时候,这孩子偶尔会露出思索或者苦恼的表情,难道他在自行领悟?他听得懂?
第一百五十章
变化
  第一百五十章变化
  《易》是一门讲变化的大学问,所谓群经之首,设教之书。这是老头最拿手的学问。
  老头自身是倾向用易解释义理,即儒家思想的形上纲领没错,不过对于《易》中另外的两大流派——象数,黄老,也研究得非常透彻,毕竟那才是《易》的根苗。
  不过苏油明显偏科得厉害,看得出来他对用义理释《易》,或者说反过来,用《易》释义理,兴趣非常的大。
  而于其它两门,则只停留在学而不思的层次。
  老头有时候忍不住在这上边琢磨,或者,戒尺可以在这两项上开张?
  ……
  时间过得飞快,眉山城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码头上每日车水马龙,城门外横着出去一长排的仓房,那是四通商号的货品仓库。
  玻璃江上来船越来越大,甚至连圆底的五桅大吴船,也有冒着风险穿越三峡赶来的。
  这样的大船没法靠岸,不过这难不住赚钱赚疯了的眉山人民。码头下的河边,很快出现了两艘长期停靠在那里的大船——趸船。
  趸船用大缆绳和大石锚固定在水中,通过小浮船和跳板连接到岸上,大吴船靠上趸船,便开始有力夫排着队上去扛货。
  来的时候主要是粮食,蚕丝,绫罗绸缎,还有就是高价的团茶和香药,名贵木材。
  去的时候,一般都是盐,铜器,然后就是四家的奢侈品。
  百斤一坛的永春露,所得利润足抵半船粮食,中低档货物和奢侈品之间的差价,堪称恐怖。
  库房边上,一位四通商号的师爷坐在的小桌边,桌上放着一个大箩筐,箩筐里是一筐子红黑漆筷子粗细的签子。
  一身腱子肉的力夫,背上背着麻袋,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重叠在一起,一步步从码头下上来,将货品卸下。
  师爷便点一下数目,从框子取过两三根签子扔给他,相熟的还要笑骂两句。
  力夫点头哈腰地接过,憨厚地扯出一个笑容,然后将签子往粗麻号衣兜里一放,擦一把汗水,转身再次排着队朝趸船走去。
  一般到未时就收工了,码头边义棚现在多了几处饭点。
  一处是大锅菜,炒菜的味道自是不消说的,一瓦盆一瓦盆地盛着,三五个力夫邀约到一处,每人挑上一荤两素拼个盘,三五人便能吃到不少菜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