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国无双(校对)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705

  当然,折赛花只是幕后监督,出面负责训练他们技击的教头,都是藤牌兵、长枪兵、弓手中的佼佼者,负责训练他们结阵的,是枢密院军学馆中,整日专门研究结阵的排阵使们负责。
  青州对各种军械的研究,由来已久,包括藤牌军,包括皮甲的改进。
  而这些,都是适合山地丛林作战的军械。
  折赛花一直喜欢在青州待着,就是对各种军械改进很好奇很感兴趣。
  其实青州军械监甚至按照圣天子吩咐研究过藤甲,但终究感觉其虽有一定防护能力,但绝对不如改进的皮甲适合山地作战,要提高藤甲的防护能力的话,藤甲也会变得极为笨拙,也就失去了轻装步兵的意义。
  倒是藤牌,真是很不错的防具,不说南下和各种土蛮交战,便是禁军主力,也可配备。
  现今,藤牌工匠和皮甲工匠们,都已经到了江陵府,就近为准备成军的赤虎军打造防具。
  当然,实际上,皮甲如果计算成本,包括时间和工匠人数的成本,是高于铁甲的,但赤虎军构想中的潜在对手是东南亚诸国,带着厚厚铁甲去作战,山地丛林中,敌人没找到,自己怕先累死了,而且,潮湿之地,铁甲很容易生锈。
  江陵府的赤虎军先锋营还在没日没夜的苦练。
  当然,先锋营自然不是说,冲锋陷阵这一营冲锋在前,而是军中精锐的一种命名,而且以后招募进赤虎军的士卒,先锋营如何训练如何结阵,等等,自然都要学习苦练。
  现今被折赛花送来陆宁身边的这一班,是先锋营五都五十班中,表现比较出色的,折赛花送来陆宁身边,要陆宁看看效果。
  陆宁此时,也挑开窗帘看,外面的这十名士卒,两名藤牌手在前,四名枪手环绕两个弓手在中间,两名藤牌手殿后。
  便是现今行进,有时那殿后的两名藤牌手也会倒行,自然是结阵在丛林山地间的戒备搜索模式了。
  长抢手和藤牌手,背后都背着几杆标枪,某种程度来说,这是山地丛林作战的神器。
  陆宁看得点头。
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宁镇
  西宁镇木寨外野地中,保宁王李景逷的卫兵扎营,毕竟这里属于边陲,李景逷领了亲军来,共五百人,都是弓手。
  李景遂继位,和李弘翼、吴越等相争,李景逷也被派出去过监军,是以,身边有了这支五百人的亲军,看起来,被李景逷练的还不错,一个个精气神,和寻常兵卒截然不同。
  实则不管现今还是过去未来,大大小小诸侯及将领们的亲军永远是战斗力最强的主力。
  陆宁在马车旁,命人领来了从萍乡县城带来的那揭了悬赏告示的本镇乡民,他姓张,行三,张三郎,一个黑瘦黑瘦皮包骨似的农汉,在乡下田间,不管江南江北,基本上农汉都是这种形象,而能在州城、县城中或郊区居住的农户,就要好一些。
  被领到陆宁面前,张三佝偻着背,畏缩的看着这位一看就知道是来头很大的贵族。
  虽然陆宁乔装,但和张三能接触到的那些他平素看作大人物的人物自然不同。
  听得齐国文总院要询问人证,李景逷也忙过来,坐在一旁看。
  他名义上主理确认凶犯身份一事,毕竟凶犯是江南之民,但是,他又准备给这个文总院相当的自由,毕竟非要觉得这文总院询问人证之类的,就是僭越之举,就非要好面子,和他争论该谁来询问人证,争来争去,对这件事情的处理,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干脆,你觉得你有本事,那就自己来,你能找到真正的幕后凶手最好,总之和我唐国无关。
  “那李大郎,你说他父母早亡,孤身一人生活,但一直好勇斗狠,又在三年前就离开了永宁镇?”陆宁看着手上纸笺问,是在萍乡县县衙,这张三的供述。
  “是……”张三现在甚至有点后悔,就知道,千贯的赏金?想想就知道会牵涉进很可怕的案子,哪里是那么好拿的?怪自己手贱,非揭了悬赏告示,也不知道,会不会惹出什么祸端。
  “这李大,在本镇有什么交好之人没有?”陆宁又问。
  张三摇摇头,“李大一向性子孤僻,倒是仇家有几个,曾经被他殴打,他还因为打伤人,进过大牢。”
  这些供诉书上都有写,萍乡县县衙的官吏,问过这些问题。
  甚至李大的所谓仇家,那几户户主也都被萍乡县唤去问过话,尤其是被李大打伤过的本镇村正张太公的儿子张大郎,也曾经被萍乡县唤去,但都不知道,这李大的行踪,就知道三年前的某一天,他突然就消失不见,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陆宁略一琢磨,转头对李景逷道:“保宁公,明日这永宁镇百姓,每一家发两斗米,告诉他们,如果有谁知道李大去了哪里,尔后又被确认是真实信息,便和这张三郎,分享那千贯赏金。”
  李景逷微微颔首,“好!”本来就议定了,先期开销由自己垫付,最后这文总院和自己结算,泉州离这里很远,不管是运钱还是运粮,都很麻烦,自己有唐王手谕,可以暂时由萍乡县库房支取。
  张三听得却是一喜,那千贯赏金,真不是诓我们的?
  就算最终有十个人均分,我也能拿百贯不是?而且悬赏告示上写明,自己这个第一个告发他身份的,最少也是半数,其余赏金,由其余提供真确消息者分享。
  这时,一名带着藤甲头盔的黑黝黝汉子小跑过来,微微躬身:“总院,帐篷搭好了!”
  他就是跟随陆宁而来的赤虎军这一班的班头,叫陆牙长。
  陇如全部,早就都以陆为姓,但名字就千奇百怪了,很令陆宁无奈。
  不过,就说这些辎重卒,跟随陆宁来东海还是单身的,也早都各个成亲,很多是指定了官奴的婚配,这五百先锋营里的土蛮,更是都有了子嗣。
  而对士卒包括这些土蛮辎重卒的教育中,跟随大皇帝南征北战的目的很简单,对已婚者且有子嗣后代的来说,打下一个铁桶似的江山,让你的子孙后代都能安居乐业,你们这一代人,牺牲就牺牲了。
  未婚的,贫苦者拼军功娶妻生子,家庭还不错又因为男丁多被征募做义务兵的,建功立业,保自己家族安康,更有一种威慑性的惩罚,若叛变亦或上战场做溃兵做逃兵,家族都会随之受影响。
  当然,不管贫穷贵贱,有没有婚配,军中那种国民教育,保家卫国的教育,自然便如传销一般,进行着反复的宣讲,令军卒们自然而然的形成何为荣何为辱的价值观。
  现今来说,越是跟随陆宁早的军卒,越是受军中教育的影响深。
  就如这曾经的陇如部辎重卒,现今的赤虎军先锋营,都见过阵亡军属如何被厚待,他们被征募,甚至可能去南洋很远的地方为保卫本国财富而战,却都是真如圣天子对着他们万千士卒所说的一样,人固有一死,我们便是拼出这条命,令子子孙孙永远不会再如我们这般在乱世中蝼蚁一般生活,那死又有何憾?
  陆牙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陆宁甚至以圣天子身份,见过他襁褓中的儿子。
  现在,见陆牙长对自己的态度,陆宁也算满意。
  作为自己的奴部,陆宁比较担心的就是,他们虽然都疯狂崇拜自己,但如果作战时不听上官命令,那肯定是大忌。
  陆牙长的态度还基本正确。
  但现今对自己毕恭毕敬的,那也是因为先锋营士卒到了江陵,就有自己专门下了一道谕旨勉励他们,同时提到了筹建赤虎军的文总院,要先锋营士卒,务必勤勉,听从文总院的号令。
  不知道王大眼,他们服不服。
  毕竟陇如部是自己奴部,要说王大眼真指挥不动他们,倒也不能就说王大眼才具不足,任一军统领很勉强。
  米珠倒是统领的不错人选,魏璘拿下后,她早晚会是赤虎军副统领,但她有些莽撞,不是做主帅的料。
  陆宁一边琢磨,一边对陆牙长笑笑,“我就在车厢里休息吧!”
  虽然拉车的马都卸了车辕休息,但有支架支起车辕,马车车厢倒是可以歇脚,胜在洁净,比去睡帐篷好,毕竟车里载的几个行军帐篷,和后世的行军帐篷差不多,空间狭小,自己又不能和苏小小一人霸占一个,两人挤在一个帐篷里的话,好像有点不对劲,还不如在这车厢里,随意的闭会眼睛当休息。
第一百二十五章
事变
  第二天,有几个乡民没大搞清楚状况,却是跑来给陆宁跪下哭诉告状,痛斥村里里正张太公一家,和镇兵勾结,现今是如何的残忍霸道,他们的一位亲族,就因为得罪了张太公家的奴仆,就被诬为马楚细作,全家几口被砍了脑袋,更被悬在寨门示众,他们结伙去县里告,也被赶回。
  上个月,他们几家男男女女,更都被赶出了永宁镇,只得去田间搭了草棚,现今他们都担心会在深夜被杀死,然后按被马楚流兵掠杀处理。
  李景逷脸都绿了,这不让人看笑话吗?
  陆宁听得就有些火,但不管此事真伪,自己自然不能管。
  又过了两日,李景逷的亲兵便去锁拿了张太公全族,显然是他没闲着,将事情查明,这些村民说的多半不假。
  但当日深夜,永宁镇一阵骚乱。
  第二日才知道,镇指挥使领着数十名军卒,逃走了,显然是和张太公家关系非浅,担心被保宁公治罪。
  见到陆宁时,李景逷好似已经麻木,反正人已经丢到家,也没什么好羞愧的了。
  李景逷只是传令,令原来永宁镇副指挥使,暂领指挥使。
  然后,就怯生生来了一个小丫头,说是知道李大曾经的行踪,她更称呼李大为兄长。
  这小丫头,却是张太公家的烧火丫头,李景逷查抄张太公家,这些低等奴仆本地的便令其归家,外地的发了盘缠。
  这烧火丫头,说是原籍长沙府湘潭人,几年前逃避战乱来到永宁镇,父母都病死在这里,她孤苦无依,进了张大户家做工。
  小丫头姓董,现今也不过十三四岁,发育不良,很是瘦小。
  这几日,一直没乡民能提供真正有用的线索,陆宁本有些失望,甚至准备回转,却不想,张大户被抄家,却引出这么一桩可喜的变化。
  这董小妹先是哭,问李大哥怎么死的,又说自己先前不敢出来,是怕又被大朗君打。
  当年李大哥把张大郎打伤,就是因为张大郎虐打自己被他看到。
  不过,便是张大郎,也不知道李大哥为什么动手打他。
  听说李大是杀人后被官兵杀死,董小妹又问李大哥杀得是不是坏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7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