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国无双(校对)第1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705

  陆宁告诉她,李大杀的是自己的朋友,外人看未必是好人,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坏人,就算有什么过错,也罪不至死。
  陆宁一直和颜悦色和她说,董小妹看起来渐渐信服,还从来没见过这样和蔼可亲的官人呢。
  陆宁看得出,实则董小妹去了张家的枷锁,但更茫然,来问李大的消息,是很多事不明白,更想念她那个李大哥,如果自己等,是什么坏人,可能会对她李大哥的朋友不利,她只怕死也不会说出李大曾经的行踪。
  “李大哥,李大哥三年前去了湘潭,去年的时候又回来,给我了,给我了一个金锭……”董小妹说着就哭,“当时我就奇怪,李大哥要做什么……可他什么也没说,只说要我将金锭收好,等我,等我大一些,能,能自己拿主意了,就离开这里,用那金锭买一处房屋田地,好好过日子……”
  董小妹呜呜咽咽的哭,“李大哥,怎么就死了?怎么就死了……”
  等了半晌,见她哭声渐渐止歇,陆宁问:“那金锭,在哪里?”
  “我,我一直埋在柴房的柴禾下……”董小妹怯怯回答。
  一直在旁静听的李景逷挥挥手,立时便有亲兵去,不多时,便捧着一锭金元宝回来,呈给李景逷,李景逷摆摆手示意,亲兵这才转呈给陆宁。
  陆宁拿起看,随即微微蹙眉,是招远出的金锭,十两重,官方价是一百贯,实际上,富户作为硬通货收藏,用两三百贯购买都是常事。
  不过,招远卫出的金元宝在全国各地都有,现今整个中原,铸金元宝的,就招远一地,是以这个金元宝,倒也说明不了什么。
  “这位小妹妹,你要好好安置!”陆宁将金元宝递给李景逷。
  李景逷自然明白陆宁的意思,如果令这董小妹拿了元宝,转头怕就是杀身之祸,自己手下亲兵怕都有人眼热,偷偷杀人越货。
  “她是我江南子民,我自会妥善安排!”李景逷又转向董小妹:“小娘子,你不用怕,这金锭,我给你作价五百贯,在江宁府为你购置产业田地,并为你选一个管家,帮你打理。”
  董小妹心思混乱,只是看向陆宁。
  陆宁笑笑:“你放心吧,保宁公是个正直的人,你只管听他安排。”
  董小妹就点头,这才跟着李景逷的亲兵退下。
  “文总院过誉了!”李景逷打量着陆宁,显然想不到,陆宁对他是这等观感。
  陆宁笑笑,“经常听圣天子提起保宁公,他很是想念你呢,只是此时境遇,却也不好和保宁公相见。”
  李景逷一怔,随之叹了口气,问道:“接下来文总院想如何做?”却是换了话题。
  陆宁道:“还请保宁公遣派信使去湘潭,就说我要去湘潭。”
  现今长沙府也好,湘潭县也罢,名义上都是齐国领土,但从这保宁镇西出,自要提前知会当地官员自己身份,免得引起什么误会。
  李景逷点点头,“好,我这就遣人去。”看了陆宁一眼,“总院人中龙凤,那董小娘子,小小年纪,哪有什么好恶?只是靠天性来感受吧,却如此信服总院,总院倒令我想起了一个老友!”
  陆宁笑笑不语,懒得作伪装作不知道他说的老友是谁去问他。
  李景逷就不再说,拱拱手离开。
  ……
  几日后,李景逷的亲军从湘潭赶回来,却是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说是昨日有消息传到湘潭县,道州兵乱,驱逐了去巡视道州的招抚使王寒时,甚至有传闻,王寒时在混乱中被杀死。
  湘潭县令听闻有齐国从四品官员要来,很是惶恐,已经启程来接,明早应该就能到永宁镇西的马楚边境小村。
  王寒时在道州被驱逐甚至被杀?
  陆宁一怔,确切的消息现今应该正从江陵府往泉州送,毕竟密监的人,并不会时时刻刻知道自己确实的动向。
  微微有些后悔,如果王寒时被杀,那就是自己害了他。
  自己好似,也确实高估了王寒时的能力,当然,或许这怨不得王寒时,自己终究不能指望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如自己一般,能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保宁公,看来这湘潭我是必然要走一遭了!保宁公的亲军借我用一用如何?”陆宁叹息着问,实则,已经打定了主意,这五百亲军借过来就不还了,编入赤虎军。
  毕竟,优秀的弓手太难训练了,按原本的计划,这赤虎军成军初具战力,怎么也得一年后,但弓手如果多数是训练好的,那时间会大大缩短。
  “好吧……”李景逷有些无奈,但是,这位总院身边,只有区区十名北朝士卒,就这样去湘潭是不太稳妥,看样子自己也劝不住,就此不理的话,如果出了问题,那厚脸皮家伙,又要赖上江南了。
  陆宁咳嗽一声,看李景逷的样子,倒觉得怪对不住他的。
  不过,随之想到王寒时生死未卜,便起身,“如此,传令下去,拔营启程!”
第一百二十六章
生口买卖
  以一县之治所来说,湘潭县城颇为繁华,湘江绕城而过,北上经长沙汇入洞庭湖、长江,这里也是前唐时岭南楚地到京城所谓万里漕运的重要节点,行商们进入楚地的要冲,茶叶贸易和湘米的重要集散地。
  “游遍九衢灯火夜,归来月挂海棠前”,这首前朝诗人的湘潭偶题,依稀可见湘潭繁华夜景。
  湘潭县令邓旻深是一位儒雅文士,很是惶恐的接陆宁这个文总院入城,不过他对道州到底发生了什么并不清楚。
  第二天,武平军节度使周保全就从长沙府到了湘潭县来见文总院,他刚刚八岁,本该是天真烂漫之时,但来见陆宁,却战战兢兢,几次吓得要哭的样子,跟随他而来的掌书记赵清,也是一个劲儿请罪,言道小公子对道州事一无所知,更节制不到道州。
  陆宁剑斩郎州张文表,吓死长沙周行逢后,现今楚地已经群龙无首,周行逢时的十兄弟,也就衡州刺史杨师璠还在,但他的威望,自不足以统治楚地。
  陆宁一边令邓旻深找来画师,临摹李大画像西四处张榜,自己则在周保全一众陪同下,带着李景逷的亲军,进了长沙城。
  本来正想将秘旨送去长沙府的密监据点,但旋即就从衡州传来消息。
  王寒时没有死在乱军中,逃难到了衡州地界,但箭伤发作昏厥,被乡农收留,该当他命大,高烧后竟然活了下来,退烧清醒后,要乡农送他进了横州府。
  见到王寒时后,衡州刺史杨师璠已经驱兵前往道州平乱。
  而引发道州兵乱的,却是道州当地的土蛮。
  楚地西南及岭南,生活着许多土蛮,前唐在严禁逼良户为贱户的律法实行后,“南口”就成了奴隶的重要来源。
  所谓南口,就是“南边来的生口”,也就是来自楚、岭南、闽、越等地的土蛮奴隶,他们或是叛乱被抓发为官奴或是互相之间征伐掠夺奴隶卖给唐人。
  到现今,楚及岭南的土蛮部族,仍和以前一般。
  北朝在道州“买生口”的消息传到岭南,这些部族立时闻风而动,有的部族首领从本族挑选精壮,有的更向邻近弱小部族发动战争,掠夺奴隶,女的留下,男的便送来道州。
  毕竟,已经很久没有这种大宗生口交易了,而且唐人以前买土蛮奴婢,女婢更值钱,现今男奴二十贯,可是高价,岭南蛮族几乎都为之疯狂。
  更有桂州蛮族大部侵入道州蛮部,令道州数十个小蛮部联合抗拒,击退桂州洞蛮后,索性就攻入了道州,要杀了来道州买“生口”的北朝使者,道州守军也随之哗变。
  王寒时在亲随及一众土蛮奴死命护卫下,才逃出生天。
  看到道州兵变的原因,陆宁错愕了好一会儿,招募军卒变成了“买生口”,虽说土蛮们如此理解好似也没什么问题,但其中,要说没人推波助澜,不可能引起这么大的风波。
  王寒时,还是有些急功近利了,见每日送来的土蛮众多,可以从中精中选精,所以他却是将错就错,根本就没遏制这种流言的传播,反而真的接收那些被当作猪羊一样驱赶来的奴隶,令北朝在道州正“买生口”的消息做实。
  不过,还别说,那些买来的土蛮奴,道州兵及诸蛮哗变,王寒时四面楚歌之际,却是和王寒时亲随一起,护卫王寒时杀出重围,虽说是因为道州城破,他们怕也被杀死,但这些被劫掠卖来道州的土蛮们,因为以前处于部族生活状态,很多部族又处于原始的奴隶制架构,所以,他们骨子里并没有多少追求自由的念头,反而是成了谁的奴隶,便习惯性为主人效忠。
  在杨师璠送来长沙府的军报中,说是已经收拢了百余名逃落在四边的土蛮奴,送去了衡州王招抚处,但王招抚的二十名亲随,应该都已经战死。
  毕竟乱军中,这些盔明甲亮的亲随很惹眼,而且,各个亲随都杀了不知道多少乱军,自然是被围攻的对象。
  甲胄齐全的这二十名齐军与道州兵、土蛮兵厮杀在一起,虽然有着压倒性优势,但乱军实在太多,他们匆忙间只抢出几匹马匹给王寒时逃难,自己则只能步行和这些乱军厮杀,自然最后都力竭而死。
  看着杨师璠的军报,陆宁沉默良久。
  随之,便修改了送往江陵府的两道谕旨,且又加了一道谕旨。
  江陵府驸马府、南京行宫,都有常备的一名中书舍人,圣天子谕旨到,便由他们去宣讲。
  送往江陵府的这三道谕旨,前两道,是关于行政区划及湖北大营、神武军等等调整。
  新加的一道谕旨,是给杨师璠的,令杨师璠寻回那二十名“忠卒”的尸骸和这些忠卒的具甲,陪同他们安葬,找不到尸骸的,以具甲做衣冠冢。
  具甲经手者,一律斩首,亲眷全族锁拿,男丁处死,女子发为奴。
  想也知道,二十名士卒战死后,他们的具甲肯定被扒下来,这些能扒下他们具甲的,都是杀死他们的凶手中最魁梧者,但这些具甲,最后未必能落在扒甲者手中,而是会献给他们的上官、酋首等等。
  从某种角度,道州作乱的土蛮没有错。
  二十名齐军士卒,也没有错。
  只能说,这个乱世,有时候就是如此残酷。
  陆宁虽然心中怜悯那些土蛮及其家人,但身处自己之位,一些选择自也由不得自己。
  ……
  奉天三年八月,齐帝下诏。
  设湖南道,首府长沙,徐文第迁升湖南道巡抚民政事、领长沙府尹。
  湖北道首府迁江陵府,湖北府降为邓州。
  湖北大营迁江陵府。
  组湖南大营,镇长沙,神武军统领田绍斌迁湖南大营招讨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7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