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国无双(校对)第2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705

  这高彦俦,看得也算透彻了。
  不过,想来他在这夔州任上,也没少捞好处,不知道夔州有多少土地,田契上是高姓呢。
  想着,陆宁摇摇头,不过,他既然选择明哲保身,自己也不能太不近人情,非要打了他这个土豪。
第二百一十六章
总角之交
  后宅西厢,莺声燕语,汤玉娘正和几名妇人说笑聊天,刚刚用过饭,听婢女说前堂酒席气氛热烈,短时间内不会散席。
  陪汤玉娘吃茶用甜品的是高府四位少夫人。
  其中汤玉娘少年时相识的陈氏,是高彦俦第四子的妻子,也就是最小的少夫人。
  因为高彦俦夫人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已经不太见客,所以高彦俦长子高伯延的夫人李氏,现今掌家,四位少夫人,也以她为首。
  早上时汤玉娘和陈氏相认,她也不知道文总院为什么要她不必隐瞒身份,隐隐听文总院好像说什么既然不打土豪,就好好见见蜀国人物,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文总院时常自言自语,其话里玄机,一般人根本听不明白。
  于是就变成现在,前宅有高彦俦高北院携几个儿子宴请文总院,后宅则几名少夫人陪汤玉娘用饭。
  高家现今掌家的大少夫人李氏,面容姣好,很有修养,三少夫人李氏也还好,但二少夫人王氏和小少夫人陈氏,心里就有些不耐,也不知道家翁是怎么想的,要自己四个陪一个婢女用饭,未免荒唐,哪里还有礼制?
  席间陈氏还问起了这文总院现在官阶。
  对外面的事,几个少夫人在成都府时都不太明了,更莫说现今蜀地巨变,她们都迁来了夔州,远离成都府政治中心了。
  而听汤玉娘说起,文总院是四品官阶时。
  陈氏嘴上不说,心里却大是轻蔑,还总院呢,原来才四品官,家翁仅仅是“北院”,可是正二品勋贵。
  而且这少年时旧识,原本是四品才俊之妻,现今,却成了四品之婢女,虽然她生得美艳,主人多半便会用来侍寝,但婢女还是婢女,所谓婢妾,身份还是婢女,只是要陪主人同寝,若得宠,身份比之寻常婢女稍微高一些,和家伎没什么区别,到人老珠黄,妾侍或许还有所积蓄养老,婢女还能靠力气吃饭,但婢妾、家伎等,就断然会被主人抛弃悲惨度日了。
  现今品着甜点,陈氏突然叹口气,“玉娘妹妹,前年闻听你家蒙难,我甚是担心,见你现今好好的,也有了依靠,姐姐我就放心了!”又问,“文总院定然很喜爱妹妹了?”
  大少夫人李氏,微微蹙眉,虽然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家翁令丈夫告诉自己,要自己亲自来作陪,好好招待陈氏的这位故人,但家翁是什么人?他如此说,自然便大有深意,自己只管听从就是。
  却没想到,反而是这老四的夫人,先挑起话题令她的故交难堪。
  李氏正想说话打圆场,却见汤玉娘淡淡道:“总院若真喜爱我就好了,我也希望呢!”神色如常,也看不出有什么窘迫或者气愤的情绪。
  李氏微微一怔,这小女子,虽然落难,但果然不寻常。
  陈氏笑道:“妹妹说的是,好像齐国官员都很……”
  李氏立时皱眉打断她的话头,“妹妹,是本朝官员才是,妹妹习惯旧称,急需改一改了!”语气已经有些不善,微微愠怒的瞪了陈氏一眼。
  陈氏笑道:“是,是我口误。”看向汤玉娘,“好像本朝官员都很骄横,这不,新上任的云安县刘县令,就扬言要治治我高家吗?”说着,咯咯娇笑,二夫人王氏也轻笑,显然是觉得,那刘县令不知道天高地厚。
  说起此事,便是大小李氏,也都脸露微笑,自然是都觉得很荒唐。
  家翁虽然是前朝旧臣,但高家在这巴蜀地一向是名门望族,齐人要治蜀,同样要和蜀地望族打好关系,便是夔州刺史裴行,第一天上任就来拜会家翁呢,一个小小云安七品县令,竟然威胁家翁,也实在好笑。
  汤玉娘也不知道情由,不便插言,只是微笑倾听。
  就这样,互相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直到婢女来报,前宅文总院已经饮过茶,要告辞。
  汤玉娘也随之起身。
  李氏很是亲热,说了许多客套话,更说文总院如果多停留几天的话,邀约汤玉娘过两日再来玩。
  陈氏更问妹妹缺什么少什么,原本想令婢女拿些胭脂水粉来,可旋即才有些惊奇,因为汤玉娘少年时就闭月羞花,以美闻名,是以看汤玉娘艳美依旧,原本没怎么在意,可等要送给她些胭脂水粉时,才突然一惊,才注意到汤玉娘鲜亮红唇,白嫩俏脸,细细黛眉,长长睫毛,等等,虽说汤玉娘底子便是极品,但其所用妆品,显然都不是凡物,更映得她艳光照人,自己所用妆品,根本没得比。
  陈氏要送汤玉娘胭脂水粉的话就再也说不出口,可偏偏,早就吩咐好了婢女,是以汤玉娘起身告辞时,一名婢女匆匆从侧门走进来,双手捧的锦盘里,有两色千金翼唇脂,一盒太真红玉膏,一盒光明砂香水粉,都是蜀地贵妇流行的上好胭脂水粉。
  汤玉娘看到笑了笑,说:“这却不用,多谢妹妹,文总院倒是赏了些不错的妆粉。”现在自己用的胭脂水粉都是来自蜀宫秘制,不过阿爹说到了江陵,有更好的化妆品,惠妃娘娘和昭容娘娘好像以为阿爹在胡吹大气,但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倒是深信不疑。
  ……
  坐在高府送去码头的马车里,陆宁看汤玉娘很安静坐着的样子,不由一笑,说:“怎么这么淡定?都不像我认识的汤玉娘了?你那旧友感觉不会说什么好话。”
  汤玉娘眨眨美眸,“阿爹是希望儿如过去一般,想儿和莲儿今晚一起侍寝么?”
  陆宁立时无语。
  便在此时,外面突然有锣鼓响,街上立时乱糟糟一团,陆宁掀开车窗窗帘,却见一队差役正从马车旁经过,敲着锣鼓的差役大声喊着:“奉节县办差,闲人回避!”
  眼见这队差役,却是向高府方向而去。
  陆宁微微诧异,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到了码头,陆宁差人去打听,却是听说,奉节县差役困了高府,要捉拿高家长子高伯延和四子高季友,说是云安县发来的海捕公文。
  好像是因为云安县几次传唤高伯延和高季友,两人都没理会,是以,云安县直接发了海捕公文,也就是当贼办了。公文到了奉节县,奉节县差役才会出动抓人。
  我好像错过了什么?
  陆宁有些吃惊。
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内记
(上)
  汤玉娘被陆宁喊入楼船书房中,不由呆了呆。
  在泸州坐上这艘楼船时,汤玉娘很有些震撼的感觉,这是艘泸州船场刚刚下水的新船,显然是特殊定制的船体,明明是在长江中行驶的江船,却有着画舫一样的宽大船体,前后两个二层楼舱,前面楼舱,是军汉和水手的休息的地方,后面楼舱琼楼玉宇一般,瑰丽堂皇。
  文总院是真的有钱,听闻这艘船是文总院入蜀就在泸州造船场下了订单,随之泸州船场集合了巴蜀西部的工匠,用了几个月时间,打造出了这艘可以在长江中行驶的楼船。
  泸州造船场,本是蜀国军器监管理,现今则被并入齐国皇家产业。
  齐国各军械场、各个大的造船场等等,都是皇室产业,一应管理者,并不是官员,如同东海百行一样的管理模式,能者上,庸者下,薪酬很多,其内从工匠到管理者,却不是什么终身制模式。听闻这样可以革除许多弊病,效率更高,各种军械、船业革新技术也越来越多,而因为是皇家产业,又完全不影响其对齐国军事力量的支持。
  而皇家造船场,和民间造船场一样,也为民间建造船只,当然,皇家造船场都是大船场,造的也是大船,江河轻舟,就大多是民间造船场和民间作坊的产物了。
  文总院订做的这艘楼船就是如此了,自己花费巨资的私家行船,只要花的起钱,皇家船场就会在技术条件许可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满足你一切要求。
  当然,这艘巨大楼船,也就能趁初春水势平缓顺流而下,以后也就是在下游或者近海沿岸行驶了,再想逆流而上来川蜀是不可能了,除非征集数百上千纤夫,一路给拉过来。
  汤玉娘也听文总院说了,这艘船以后会放在江陵府,留着备用。
  只能说,文总院必然是皇家贵胄,不然,也不会这么大手笔这样大的气派。
  这艘楼船,奢华之处更处处可见,而且细节处更令人咋舌,简直就是一座漂浮在江面上的精致楼榭,甚至用上了齐地很多奇妙的发明,如热水花洒和抽水马桶等等,楼舱各个房间,可能是用了太多特制棉麻毯悬四壁铺地面,吸水性极强,是以也根本没有普通江船上的那种阴湿感觉。
  而二层文总院这集书房和寝室为一体的舱房,汤玉娘还没进来过,文总院也从来不许任何人进入。
  此次甚至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诚惶诚恐的走入,汤玉娘随之就是一呆。
  太乱了,简直不是一般的乱。
  到处都是文函,靠墙的文函堆成小山,真的就是乱糟糟如垃圾一样堆在一起,而不是排得整整齐齐那种堆放方式。
  桌上榻上,也散乱着许多文函,也就宽大软榻上的低矮桌案,摆着一摞文函,是整齐排放的,这些文函的封皮,好像都粘着红签。
  汤玉娘虽然掩饰的很好,眼中诧异一闪而过,但陆宁自然发现了,知道这小妇人眼中,自己生活一向考究无比,哪怕在蛮地,也讲究的过份,现今这一片狼藉,令她很受打击。
  但问题是,现在身边一个真正的尚秘书、典秘书、内记室似的婢女都没有,自己现今,又哪有动手整理房间的习惯?而且自己的寝室加书房,又不可能让普通婢女进来。
  不说那摞朱字封签的奏疏,都来自内阁,虽然自己现今大撒把,但重要事项,内阁自然要呈报,有一些,更需要自己圣裁。
  就算散落在地的文函,也有许多机密事宜,如各地新驻军情况,蜀地官员风土人情的考察等等,虽说这些文函,看起来就好像资料汇总,但自然也不能给寻常婢女看到。
  咳嗽一声,陆宁道:“从今天起,你就正式成为我的内记室,以后可进出我书房,今日先将这些文函整理下,分文归类。找出涉及这夔州的事项。”又指了指桌上那摞“朱批”,“这些你不要动,更不要看。”指了指靠床榻角落的一个小木箱,“放入木箱,落锁。”
  当然,陆宁虽然相信汤玉娘足够聪明,不会碰自己不要碰的东西,但琢磨着以后,这些机密文函和奏疏等等,都要自己放木箱上锁,毕竟,不能给人故意设套,诱惑人看不看你的机密,这种考验很无聊。
  不过今天她在,就令她放一次就是了,“朱批”最上方覆有黄绢,下面各个文函内容,汤玉娘也看不到,也只能看到一条条露出来的红签。
  当然,也仅仅是这楼船上,房屋和空间有限,等江陵府登岸后,如汤玉娘等内记室,所接触的,也就仅仅是自己身为文总院身份才需处理的公文了,最多,如一些类似资料汇总一般的各地情形,称为月报,她们还能见到。
  听陆宁的话,汤玉娘立时欢天喜地,她又哪里不知道,这新身份,怕是比靠美色侍寝更得文总院信任,她抖索精神,马上就开始忙活。
  从泸州一路而来的文函都堆在这里,要整理归类,实在是个苦差事。
  这还是陆宁尽量令密监、蜀国行宫、江陵行宫只送紧要事宜了。
  通常来说,除了密监另成系统外,陆宁和汴京的联系,就是距离他驻跸地最近的行宫来做中转,但这长江上一路而来,不但蜀国行宫,江陵行宫也开始恢复运转,以轻舟来送公函。
  毕竟,江陵驸马府,及后来南平王府改造的江陵行宫,是陆宁在南方时,最主要的信息中转枢纽,常设的女官、女卫甚至包括常备传旨的中书舍人等官员,对这类差事都已经驾轻就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7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