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国无双(校对)第3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1/705

  虽然和想象中的军营生活不一样,但马成并不后悔参军。
  说起来,马成一直对同伴隐瞒着自己很自傲的身份,他来自圣天子龙兴之地——东海,他的父亲马竼化,更曾经是东海的经学博士,后来圣天子治下东海国的学倌令,只是去年时,父亲已经告老。
  虽然家境富裕,且几个兄长都考中了进士、举人,最不济的二兄,也考中了秀才。
  但马成,却自幼好喜和乡间顽童们玩打仗游戏,从开始扮作大王、贼兵,到后来扮作齐兵、南兵,孩童们战争游戏中的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
  到今年神武军离开武汉奔赴京师前,马成得了探亲之假,去掉来回路程,有十天时间,再见乡间孩童,战争游戏中的反面角色已经变成了“胡兵”。
  胡兵野蛮,其中很多坏人,会侵入自己的家园杀人放火,绑走自己的亲人,这就是孩童们自小对四方蛮夷的认识,而正面角色,就是圣天子爷爷手下的小兵,保护着他们的家乡。这种认识,通常来自学馆中学童对游戏规则的完善,学馆中学童闲暇时,也往往是野孩子中的孩子王。
  马成参军也有着种种阴差阳错,本是和家里赌气,加之酷爱枪棒,是以当因为家中男丁众多而按例被征募一丁成为海州军户,他便主动去报了名,到后来,表现出色,被抽调入神武军,反而又消了军户,禁军之卒,并不世袭,而是从州兵军户或每年征募法征募的团练中选身体强健者优中选优。
  数年军营生活,马成知道自己变化很大,以往只是想建功立业,若能有朝一日上金殿朝见圣天子一面,那么,家里那八九个兄长,就都被自己压下去了。
  现今,军营生活,令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想子孙后代,都能如同现今马氏家族一样,平安稳定热热闹闹的生活,可不仅仅是打败四方蛮夷就可以的,还要令这个国家一直稳定下去,维系圣天子万世一统的江山。
  而这,就是禁军的另一个职责。
  便是父亲那般老古董,对新学并不愿意研习,但也无日不告诫家中诸子,他经历五代变幻,又阅遍前朝史书,却从未见有如本朝圣天子这般的帝王,或许,现今传诵的书经才是真的圣人之言,传说中的小康之世,就在眼前,且终能走向大同之世,但前提是,圣皇血脉,需千秋万代延续下去,使得圣天子的圣言,一代代传播。
  伐北,收复河东地,便是将圣天子的恩眷,重新播撒在河东,使得河东民,再不用成为胡人牛羊。
  同时,中原的外部屏障,又扩展一些,家乡,便更安全一些。
  胡思乱想着,马成的手渐渐不再那么抖,他不是怕,而是第一次和外敌作战,和胡虏的爪牙作战,有种莫名其妙的情绪,但回思着家乡的一幕幕,心,就渐渐定了。
  看着身后的勇壮们都渐渐摆好姿势,先锋卒,已经将腰间的“飞龙爪”的长长绳索解下来。
  这是一种攀爬城寨的利器,神武军的先锋卒大量配备,听说是专门为北域和西域一些不太高的城寨准备的,这隆州城的城墙,便不怎么高。
  ……
  隆州城头,陈奉行打着哈欠,虽然,这两天上官一再告诫,辽主身亡,刚刚换了新主,与此同时,齐国境内,大批军马调动,听说,已经有合围瀛洲之势,便是在东南百五十里的辽州,都集结了大批齐军,而且,轻骑出动,乡间自发组织起民团,己方斥候已经难以进入齐国境内。
  但陈奉行,还是觉得一切都离自己很遥远,自从南方改朝换代,根本便不似前周一样,动不动就派军卒入境骚扰,俘掠太原周边人口。
  陈奉行就是本地人,以往对周兵恨得牙根痒痒,少年时便参加了乡间自发组织的乡兵土团抵抗周军的侵扰,年满十七后,和北汉所有满十七的男丁一样,入了兵籍,到汉主筑隆州城,他和许多新入伍的士卒,被派来守尚未完全竣工的隆州城,又因为少年时就参加民团以武勇闻名,他渐次升迁,前不久,被内供奉、隆州军指挥使侯霸荣提为营指挥使。
  现今在南城城头守夜的,正是他的一营士卒。
  不过,数年来,都和齐人相安无事,陈奉行已经渐渐厌倦军营生活,尤其是,那些家乡在太原区域之外的士卒,逃亡更是屡禁不止,家中土地少人耕作,官吏横行,哪里有人能安心戍边?
  对此,陈奉行也有些无奈,河东汉地地瘠民贫,又要给契丹人岁贡,便是高居丞相位,年俸也比前朝减了一大半,尚书侍郎,年俸区区两三百贯,底层官员就更不用说。
  虽然先主病亡,新主继位后,这种情况有所缓解,但终究积重难返。
  陈奉行,也渐渐萌生了离开军伍的念头。
  甚至在想,如果齐军兵临城下,只要候供奉下了开城门投降的命令,自己也便跟着他投降。
  至于城头打瞌睡的值夜士卒,陈奉行就更懒得理会。
  正叹息间,突然,一声尖锐破空声,接着,嘭一声响,半空炸开一朵火花,立时耀亮了半个城头。
第三十八章
袭隆州
(下)
  城下,在马成射出手中明火箭之后,城头立时一片慌乱,纷纷探出人头来看。
  恰好,在火光降熄未熄之时。
  城下,早对准城头的弩手、弓手,箭矢立时破空而上。
  城上,惨叫声连连,乱作一团。
  陈奉行也有些懵,一名士卒脸颊中箭,摔在他身旁,捂着脸大声惨叫,翻滚下,又渐渐无力。
  “叮叮叮叮叮”,墙垛上,突然飞上来无数铁爪,牢牢勾住墙垛缝隙。
  陈奉行立时一惊,终于回神,一脚踢开他身旁大呼小叫的士卒,两步,便到了城垛后,刚刚探头,立时警觉,猛地一缩身,“叮”一声,头盔中箭,震得他一阵眩晕。
  等晃晃头稳住身形,却见墙垛后,已经轻灵无比翻过来一个个黑影,脸上漆黑的面具,好似来自地狱的修罗恶鬼,便是陈奉行乍然见到,心下也是一惊。
  惨叫声,立时接二连三的再次响起。
  等见到这些“恶鬼”,挥动手中朴刀开始收割人命,陈奉行才猛地反应过来,大喊:“是齐兵,是齐兵!”
  此时东西两城的城头,也是乱做一团,但第一个反应过来,这些鬼魅实则是齐兵的,就是陈奉行。
  跟在先锋卒之后,也攀上了城墙的马成,拉满弓弦的箭矢,立刻对准了这最先清醒过来的汉军将领。
  先锋卒脸上戴的狰狞面具,初始军中训练时,一些班头、都头也好,先锋卒也好,都觉得晦气,好似一些蛮夷的巫师一般,而且,面具并不是铁甲,没什么防护效果,戴它做甚?
  但实战操演中,却发现,这东西夜袭时很有奇效,哪怕是明明知道对方军中士卒有这种面具,但大半夜的突然冒出来,还是会忍不住吓一跳。
  就如圣人言:“敌迟疑一息,敢死儿便多杀一人。”
  圣天子说话文邹邹的,但大体是这么个意思。
  果然,北汉守军,乱糟糟的,都无头苍蝇一般完全懵圈的状态。
  不过,还是有清醒的。
  马成手中弓弦一弹,“嗖”一声,利箭激射而出。
  陈奉行摔倒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自己中箭了,而且,应该是致命伤,额头木木的,眼前好似血红一片,意识,却突然清醒起来。
  这,就是弥留之际的回光返照吗?
  脑海里,闪现着一幕幕残缺的记忆画面。
  这一生,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而活呢?
  陈奉行,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也不知道,现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因为,这种问题,都不像他能思考的,距离他太遥远太遥远。
  胸口,腿上,好像被很多人踩踏,陈奉行,听着远远响亮的杀声,渐渐的,失去了意识。
  “杀!”南门城门洞开,齐国骑兵军团飓风般卷入时,本来正乱哄哄不知道支援东、西、南城哪一方的汉卒,陷入了更大的混乱中。
  ……
  隆州军城燃起了大火,半边天好似都火红一片。
  马成不知道为什么,又鬼使神差的来到了南城上,此时,汉军士卒的尸体,正被搬运,扔进火中,如此,发生疫症的几率便小,这些,都已经是军中的常识,不过,也仅仅限于焚烧敌人尸体,己方亡者,还是要入土为安。
  虽然,这种做法,可能会激发敌人更大的恨意。
  蛮夷还好,尤其是曾经中原政权统治下的地区,火烧其亡卒尸体,对敌军是很大的羞辱。
  不过,现今中土之地,也仅仅北汉未被降伏了,而且,那些愚昧之人,也根本不用理会。
  马成站在城头,看着他登上城头后,射死的这个北汉营指挥使,马成不知道这个汉军将领叫什么名字,但看着他面容,虽然血糊糊的,却很安详的样子,马成心里,有种极为异样的感觉,他和自己,有什么不同吗?如果他出生在齐地,我出生在北国,或许,他就是我,我就是他吧?
  两名士卒,在旁侧站定。
  马成挥了挥手,他们抬起汉军将领的尸体,下城。
  马成在城头伫立,眺望北方,不知道怎么,胸中有些郁结,握了握背上长弓,天下之民,若都能听到圣人之言,便能明事理,辨是非,而不会如这些汉兵汉将稀里糊涂的卖命稀里糊涂的死去。自己现今,可比以前脑袋瓜通透了许多,若几年之前,自己便是杀死个敌人,也只会欢呼庆祝,琢磨军功几何,又哪里会想这么多?
  圣天子,不仅仅令自己等子民生活安康,更好像,醍醐灌顶,去了自己等子民脑袋上的某个紧箍一般,让人心思开窍,好像第一次,才认识世间万物。
  将他的圣人之言,传于世间,洗万民愚昧,是圣天子的天命,自己等,就是这天命下,大大小小的卫道者吧?
  望着北方,马成握了握拳头,眼神,越发坚定起来。
  ……
  车銮刚刚驶出辽州,便接到了隆州大捷的消息。
  陆宁看得心中一畅,自不知道此时北地一些军卒,不但对他敬若神明,更如同某些宗教的狂热崇拜者一样,立下宏图大志,誓要将圣人言,用剑和火,传遍天下。
  而且,这些军卒还自觉,对这个世界已经看得透彻,心开七窍。
  此时,陆宁只是看着桌案上的舆图,看着太原的方向。
  看似要合围瀛洲的河北、河东军,实则虚虚实实,若可能,自己已经令两路军马,取了滦水拒马河以南之地,也就是易、雄、霸、莫、瀛五州。
  这五州,历史上,也是宋属,乃是柴荣北伐所得,不过,对拒马河南几州,契丹人并不怎么在乎,一来隔河治理不便;二来这五州军民和河北地羁绊极深,根本便难以归心。
  是以柴荣取这五州时,契丹根本没派军支援,而是屯兵幽州,防范柴荣北进。
  现今自己,令两路军马取了拒马河河南之地,佯攻幽州,牵制契丹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1/7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