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拍情景喜剧开始(校对)第6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4/658

  也深刻的明白,刚才那短短几分钟戏,含金量有多高。
  至少在他的记忆力,之前从没有看过如此大规模的冷兵器战场厮杀影视片段。
  老伴也有些被这个区别于家长里短的宏大场面震住了。
  两人谁也没有说话,客厅里只有电视里传来的兵器碰撞声、士卒的呐喊吼叫、以及兵器入体鲜血事件的声效………
  ………
  虽然《大秦帝国—裂变》一出场就是长达近10分钟的战场戏,看似单调,但并不沉闷。
  双方兵种战阵的攻守变换,两军主将的调度指挥,被左乐完美的剪辑在中远景内,让观众更直接的感受到这场战争的局势变化。
  而通过一些其他的镜头,丰富了剧情,也让观众从中发现一些细节。
  比如,魏军兵甲精良,战斗时时刻保持军阵,秦军相对来说,阵型更散漫一些,但通过近景,可以看出秦军勇悍,个人战斗力更强。
  秦军攻势凶猛,不但主帅秦献公亲自上阵,同时还早早的派上了预备队。
  而这些秦军预备队的模样,无甲无盔,身穿布衣,手里拿了一根长矛,有的甚至连像样的兵器都没有,而使用农具作为兵器。
  更让人心惊的是,这些秦军很多人都非壮年男人,而是头发花白的老人和十几岁的孩子,目光坚定地冲向敌阵。
  这些“老弱病残”的秦军,虽然无兵无甲,但悍不畏死,根本不惧伤亡和魏军精锐厮杀,以伤换命,甚至以命换命。
  正应了那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魏武卒再是强悍,碰上这群不要命的秦军,也是伤亡惨重。
  靠着这股狠劲,这场少梁之战的初次交锋,以秦军小胜而告终,魏军伤亡两万余人。
  初战告歇,魏军收拢战场的士卒尸体,一个白色的身影出现在战场之上,认真的查看双方士兵的尸体。
  此人正是男主商鞅,他在战场上查看了一番后,面见了自己的老师,魏军主帅公叔痤,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秦军食草,秦人可畏!
  商鞅查遍了所有的秦军尸体,全部都是胸前受创,这说明他们面对敌阵,前仆后继,奋勇争先,死不回首。
  更可怕的是,这支勇悍之师,缺兵少甲,甚至以草为粮,而不失士气。
  商鞅认为,魏军面前的这只军队不是秦军,而是秦人,更是整个秦国。
  面对商鞅对秦军的盛赞,公叔痤不以为然,甚至训斥商鞅身在魏国,要小心说话。
  商鞅出场的这场戏,既突出了他聪慧机敏的能力和眼光,也隐晦表现了他悲悯弱者的心态,并且由此让商鞅和秦国建立了联系。
  因为秦人在战场的勇悍和壮烈,给商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是好感。
  并且不止是商鞅,通过商鞅的视角,观众也感受到了秦军的勇猛壮烈,先入为主的对秦国有了好印象。
  这点很重要,毕竟《大秦帝国》秦国是主角,如果观众不站在秦国这边,很多戏剧效果要差上一半。
  之后的戏份,就商鞅暂时和商鞅没啥关系了。
  秦军小胜准备,乘胜追击,一举击溃魏军,拿下河西。
  然而魏军虽败,但底蕴尚在,并不认为会败给秦军,更重要的是,魏国大臣公子卬率六万援军到来。
  魏国强盛,秦国穷弱。
  然两国初战,竟然是魏国小败,魏惠王很不高兴,就派来援军,打算一口气把秦国给灭了。
  公子卬带军前来,所图灭国之功,对公叔痤的保守战略极为不满,一个劲鼓动和秦军决战。
  他是魏国宗室,又是副帅,再加上魏军将领被秦国小挫,一心雪耻,众人联合起哄,硬生生逼公叔痤交出了指挥权。
  商鞅不满,主动提出“秋守春战”的战略思想,言称用此计,秦国会一败涂地,就是不会被灭国,也会沦为游牧蛮夷。
  说白了,商鞅这招就是和秦国打经济战,魏富秦穷,耗也耗死秦国。
  商鞅的计策不可谓不毒,可惜公子卬不识货,不但不屑一顾,还嘲笑商鞅是个怯懦的草包。
  公叔痤倒是看出了学生这条计策的精妙,但是他也没办法支持。
  魏国兵精粮足,举国上下根本不把秦国放在眼里,认为秦国就是能够一战而定的货色,不需要煞费苦心。
  魏王派公子卬过来,就是不满他保守战略,所以他才会痛快的交权。
  要是一力坚持和秦国打消耗战,公孙痤很可能会被认为怯战,被魏王撤去主帅。
  其实《大秦帝国—裂变》里,是有点黑公子卬的,把这位魏国大将黑成了草包。
  不过严格意义上说起来,公子卬他还真不算多聪明。
  历史上,他就是被商鞅忽悠,以致魏军大败,失去了河西之地。
  虽然是商鞅不道德使阴招,但身为一军主帅,缺乏警惕之心,被人轻而易举的诈而俘之,被称为草包倒也不算特别过分。
  公叔痤、惠施是魏国名相,庞涓、龙贾都是魏国名将,身上有历史名人光环,所以只能拿名声不显,还有黑历史的公子卬来当丑角了。
  当然相比于原版,山河版黑公子卬的力度削减了不少。
  比如原版,公子卬是完全的狂妄自大,山河版加以解释,描述清楚魏秦两国的国力差距,所以公子卬轻敌相对更容易理解。
  如果让你指挥24万兵精将勇的华国部队,与20万后勤、装备都远落后的阿三部队对战,谁也难免会生起几分骄纵之心。
  当然,公子卬没料到的是,秦军不是阿三,虽然无兵无甲无粮,但是战斗意志极强。
  再加上秦军还有两员良将,赢虔和嬴渠梁,第二次秦魏大战,魏国虽然没有落败,但因为中军空虚,主帅公叔痤还被嬴渠梁轻骑突袭给俘虏了。
  公子卬有点理解当年五五开大喊“17张牌你能秒我”,然后被一波飞机带走绝杀是什么心情了。
  更憋屈的是公叔痤,明明指挥权都交出去了,自己坐镇后方吃瓜看戏,莫名其妙的就被敌军俘虏了。
  他真是乱刀砍死公子卬都不解恨………
第五百七十七章
口碑炸裂,首播破记录
  其实在《大秦帝国》前几集的剧情里,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少梁之战,侧面描绘秦国的两个现状。
  第一,穷弱。
  秦国太穷了。
  秦献公上位之前,秦国刚刚经历了四世之乱,内战频出,几乎消耗了秦国以前所有的积累。
  等到秦献公上位之后,默默种田了十几年,秦国虽然依旧穷困,但总算有了一些缓解。
  秦献公认为,秦国穷弱,是因为处在苦寒之地,如果想强大,就要夺回被魏国抢去的河西之地,打开东出的门户。
  于是,秦献公才会举秦国之兵,以弱图强,并非单单只是为了雪耻,更重要的是想打通秦国的富强之路。
  然而相比于富饶的魏国,秦国太穷了。
  秦军除了一部分主力军之外,绝大部分的部队都无兵无甲,而且很多都是老幼。
  更重要的是,秦国没粮。
  剧中有个情节,秦献公让栎阳令征集粮草,索要8000石军粮,但二公子嬴渠梁看到栎阳境内的情况,意识到民无粮可征,要求减免一半军粮。
  事后,秦献公大怒,要责罚栎阳令,栎阳令却因为不舍得吃粮,来到军营后饿死了。
  当时秦国的国都就是栎阳,堂堂国都官长,为了省粮,竟然活活饿死了,可见秦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也因此,嬴渠梁多次劝秦献公退兵,现工虽有所动,但还是不甘心。
  除了穷弱,秦国第二个特点就是坚韧。
  商鞅说秦军食草,秦人可畏。
  赢虔也表示过,赳赳老秦,人人敢死。
  士卒无粮无兵无甲,敢奋勇争先,栎阳令为了省军粮,竟然活活饿死。
  一个经济穷弱,但人心思齐,武德充沛的秦国就树立起来了………
  是不是突然觉得这个情况有点眼熟,很像当初我们刚建国的时候。
  没错,《大秦帝国—裂变》很多情节都有建国初的影子,少梁之战,某种意义上更像是战国版的抗美援朝。
  缺衣少粮,但是精气神足,敢硬杠天下霸主。
  而在历史上,秦国并没有电视剧那么惨,当时虽然不富,但经过秦献公的励精图治,国力在诸国中也算是中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4/6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