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拍情景喜剧开始(校对)第6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5/658

  少梁之战,虽然没拿下河西之地,但却大胜魏国,主帅公叔痤也确实被俘虏了。
  后世评价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奋六世之余烈,没把秦献公算进去,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当然,也有人说秦武王和秦昭襄王是平辈,然后从秦献公往下顺。
  秦献公——秦献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当了五十年太子,三天秦王的秦孝文王——秦异人,一共正好六世。
  不过话说回来,《大秦帝国》毕竟是影视作品,肯定要做一些艺术渲染,只要不胡乱篡改历史,些许的改变是能够容忍的。
  历史是真实的,既有曲折也有平淡,但是电视剧要收视率,情节有铺垫、高潮、结尾,就肯定不能严格按照历史这么拍。
  所以,对待历史正剧,可以去讨论电视剧情节和真实历史的不同,但不能死磕者某些改编情节非说不符合历史。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抛开六老师的立场不谈,这句话的本身却是一点毛病没有。
  很多所谓的历史古装剧为什么被观众狂喷,就是没有把上诉这四个词区分清楚。
  ………
  在回到剧情里,历史的秦国大胜,而剧中正处于穷弱状态的秦国却胜利的很惊险。
  秦军一度被魏军包围,幸亏嬴渠梁主角光环附体,带领轻骑突袭魏军空虚的中军后方,俘虏了魏军主帅公叔痤,扭转局势。
  但是秦军也没好到哪去,本身受损严重,更关键的是,秦献公中箭,身受重伤。
  秦军本就无粮,外强中干,秦献公打的主意就是速战速决,短期内拿下魏军主力,就有回旋的余地。
  然而他这一伤,秦军军心不稳,再难和魏军征战,甚至搞不好有覆灭之危。
  秦献公终于从“打败魏国”的梦中清醒了,他决意撤兵。
  不过秦献公身受重伤,时常昏迷,已经没有指挥的能力,所以就要给秦军再找一个临时指挥官。
  秦献公想起嬴渠梁之前的表现,以及他苦苦规劝自己退兵,休养生息,再图大计的话语。
  出乎秦军所有人预料,秦献公没有把军权交给就在自己身边,威望甚重的长子,而是急召嬴渠梁回师领兵。
  而嬴渠梁也没有辜负秦献公对他的厚望,使了个疑兵之计,蒙蔽了公子卬,趁夜撤军。
  等魏军反应过来,秦军已经撤离,要不是公子卯不愿远征追击,搞不好还会嬴渠梁埋伏一波。
  这次统领大军撤退的经历,给嬴渠梁在秦献公身上加了不少分。
  经过秦国大医的诊断,秦献公自知命不久矣,就打算在两个儿子之中挑选继承人。
  为国择储,事关重大。
  两个儿子也非常优秀,长子勇猛刚毅,次子沉稳睿智,各有优势,秦献公一时半会也下不了决心。
  他先是分别试探了老妻和秦国多位重臣,各有支持,依旧没让秦献公下定决心。
  于是,秦献公拖着病体,来到郿县大营,这里都是跟随秦献公几十年的老兵,秦献公最信任他们。
  这段秦献公前往大营的片段,路上大雪纷飞,车队一路前行,电视里响起了一段雄厚庄肃的群声合唱。
  歌声极具感染力,把剧中老秦人的血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百年国恨,沧桑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
  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
  更让人动容的情节,是秦献公来到郿县大营,无数头发已经花白甚至全白的老卒,激动的围了上来,甚至有许多没手没脚的残疾。
  看到这么多跟随自己多年老兵,如今残年却吞风咽雪,秦献公心里很不是滋味,不顾病体,同老兵们饮酒明心。
  喝罢了酒,秦献公拉着老兵们拉家常,同时也问出了自己心里一直纠结的问题。
  他百年之后,老兵们觉得跟谁更踏实,更有盼头。
  老兵们的答案是,次子嬴渠梁。
  秦献公心里有了数。
  而秦国朝堂这边,老世族也察觉到了秦献公的情况,开始搞串联,打算扶长公子赢虔上位。
  之所以选赢虔,就是因为他有勇无谋,更好忽悠,而次子嬴渠梁极有主见,非易与之辈。
  老世族的领头人甘龙,深谙权术,不想掺合夺嫡之争。
  当然,主要他已是秦国人臣之首,任谁成为下任国君,都不会影响他的地位。
  所以明面上的老世族的领头人是他的弟子杜挚,老甘龙稳坐钓鱼船,隐居幕后。
  杜挚成功,赢虔上位,对他也有好处,皆大欢喜。
  杜挚若是失败,被嬴渠梁报复,甘龙本人没有参合其中,也不会被波及。
  这位《大秦帝国—裂变》大反派刚出场,就已经展现出其非常老辣的手段和深不可见的城府。
  老世族的积极行为,没有瞒过秦献公,他意识到,如果老世族和老大赢虔勾结在一起,自己心仪的继承人嬴渠梁就危险了。
  秦献公十岁时,他的父亲秦国国君秦灵公去世,君位被他叔祖父所夺,幼年的秦献公只能逃亡魏国躲避。
  此后秦献公一直流亡了29年,直到等到秦国内乱,才从两岁的秦出公手里夺回秦国君位。
  秦献公前半生因为公室内乱,骨肉相残,吃尽了苦头,他太知道夺嫡之争给国家带来的祸患。
  所以,秦献公下了狠心。
  他召来老大赢虔,钓鱼执法,询问赢虔想不想当国君。
  在父子二人的房间外边,藏着刀斧手,可以说,只要赢虔暴露了野心,为了避免后患,秦献公八成要为秦国来一场虎毒食子。
  好在,赢虔不管是出于敏锐的求生欲,还是确实没有野心,他的回答让秦献公十分满意。
  说实话,秦献公不想杀赢虔。
  于私,这是他的亲儿子,还是赋予厚望的长子,于公,嬴渠梁独力难支,需要赢虔诚这样的自己人辅佐。
  秦献公消了杀心,但对大儿子还是没有完全放心,他声泪俱下,半是哀求半是逼迫让赢虔立下血誓。
  忠心辅佐嬴渠梁,绝不染指秦君之位。
  赢虔是个孝顺孩子,虽然因为老父的逼迫很是伤心,但还是断指写下血书。
  看到大儿子被逼成这样,秦献公也是不忍痛惜,但是没办法。
  无情最是帝王家,想坐这个位置,就要舍弃一些东西。
  秦献公叫来次子嬴渠梁,把血书交给他,告诉老二,如果将来老大有了不臣之心,拿出血书,可以反制。
  之后,秦献公交代了嬴渠梁一些国策,病逝于榻上。
  父君逝去,嬴渠梁十分悲痛,但眼下除了悲痛,更重要的是他要顺利继承大位。
  已经串联了许久的老世族,在朝堂之上虎视眈眈,嬴渠梁想要登上大位,首先要摆平这些人。
  而到这,《大秦帝国—裂变》的前四集的剧情,也由此告终。
  虽然集数不多,但干货满满。
  一场少梁之战就有两次精彩的战场戏,还侧面体现了魏秦两国的恩怨纠葛,和秦国目前的种种现状。
  双男主的商鞅和嬴渠梁各有发挥,表现亮眼。
  少梁之战后,剧情马上转到秦国国君夺嫡。
  秦献公的纠结、赢虔的懵懂、嬴渠梁的抱负,和老世族的图谋,多方视角将这场夺嫡之争烘托的紧张无比。
  而最后秦献公算计长子的戏份,更是前四集的最大高潮。
  将一个一国之君的狠辣无情,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却不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反而会予以理解。
  一个穷弱小国,是经不起一场激烈的夺嫡之争的,为了最小程度减免继承人更迭带来的负面影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5/6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