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拍情景喜剧开始(校对)第6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7/658

  魏惠王大喜,马上按照庞涓的计策,通知其他五国联盟。
  六国分秦,秦国局势更加危急。
  ………
  嬴渠梁顺利继位——魏国准备攻秦——公叔痤是放是杀——魏国内部争轧——六国分秦。
  短短几集,《大秦帝国—裂变》高潮不断,一波又一波的剧情把观众牢牢抓住。
  并且还把秦国君臣、魏国君臣和两国博弈等众多情节拍的智商在线。
  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各有利益考量,电视剧将其完整的展现出来,既描绘出了政治的复杂性,又不晦涩难懂。
  这点很重要。
  政治博弈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普通人很难完全理解里面的道道。
  所以若是按照真实的情况去描写政治桥段或者隐喻,很多观众会一脸懵逼,看不明白里面的深意。
  电视剧毕竟是面向大众的,你可以增加很多相关细节,但剧情发展要让观众轻易理解。
  左庶个人对正剧的理解是,简单却不浅显,控制好商业和艺术的比例。
  剧情直接,不故作高深,但有一定留白,让许多愿意思考的观众深入挖掘能发现更多的细节,慢慢品味。
  《大秦帝国—裂变》这部剧就在这方面做的很出色。
  不太懂得历史和政治的观众,能从剧情和台词中知道角色人物想要干什么。
  高段位观众,也能深入挖掘一些剧情,从更大层面上还原角色们的目的、立场和相互博弈。
  也正因为如此,《大秦帝国—裂变》在冲进豆花9.3高评分行列后,收视率仍然节节攀高。
  截止到《大秦帝国—裂变》播放第12集,秦国破灭了六国分秦的阴谋,躲过危机,而商鞅也凭借才能,初露锋芒时。
  收视率已经来到3.74,破4真的仅仅只是时间问题,甚至很多人已经开始赌起了《大秦帝国—裂变》什么时候收视破5。
  正月十三,播放第15、16集,嬴渠梁发布招贤令,商鞅决定入秦,秦国变法的高潮剧情即将开始。
  《大秦帝国—裂变》全剧平均收视率破4,正式成为现象级电视剧。
  其实现象级不现象级,早就不用收视率来证明,从《大秦帝国—裂变》播出后,国内刮起了一股“大秦“的旋风。
  秦孝公、商鞅、魏惠王、庞涓成了眼下最火的历史人物。
  无数网友暴露了自己三十年老秦粉的身份。
  【战国&秦】这个本来有些冷门的时代,一下成为了时下大热,被无数人蹭热度。
  相关自媒体开始编辑科普视频文章,从正史、野史各个角度介绍从秦献公到秦国灭亡的历史过程。
  甚至于这股风,后来还刮到了网文届,各路作者纷纷蹭热度,开了一大波与秦相关的新书。
  《神话版战国》
  《大秦打更人》
  《我的秦王实在太稳健了》
  《秦乡》
  《开局:拉着商鞅和秦孝公造反》
  《咸阳败家子》
  《回到秦朝当王爷》
  《大秦最后一个狠人》
  《历史:我竟然是商鞅的儿子》
  《我在大秦当刽子手的那些年》
  《……》
  一瞬间,仿佛整个网络都梦回两千多年前的咸阳城,《大秦帝国》以一己之力就让秦朝成为历史圈新晋顶流,精汉震怒!
  精唐震怒!
  精明震怒!
  精宋……
  呃,应该没有多少人会粉赵官家……
  其他领域尚且如此,和《大秦帝国—裂变》牵连最深的影视圈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早在《大秦帝国》当初立项,就有不少人蹭热度,甚至已经有拍完的了,比《大秦帝国—裂变》播出还早,但是成绩一般。
  当时,这还多多少少刹住了一些邪风,但等《大秦帝国》的成绩一出来,各大影视公司又沸腾了。
  跟风,必须跟风。
  于是,一大帮相关影视陆续传出风声或直接立项,声势比较大的是两部。
  一个是《芈后传》,据说就是讲芈八子的故事,大女主戏,是湘南台伙同两家娱乐公司出品。
  据说,这部戏原定是找水淼淼演,开出了1.6亿的天价,不过七水看了剧本后,予以婉拒。
  于是,剧方就找来了只水淼淼人气差的歌坛小天后刘妍儿。
  之前《甄嬛传》大火,刘妍儿也接了一部大女主戏《贾芳记》,收视率扑的一塌糊涂,但网络话题度很高。
  虽然绝大部分都是负面,但能够引起超高话题,也证明了刘妍儿本身的庞大人气。
  为此,《芈后传》剧方还是愿意赌一把的。
  除了《芈后传》,另一部剧叫《思美人》,说的是历史名人屈原的故事。
  这个剧组很聪明,他想蹭《大秦帝国》的蹭热度,但为了不被骂,没有直接蹭,而是来了一个迂回路线。
  屈原所在的楚国,当时的大敌就是秦国,双方交战,秦国人物定然大量出场,很轻松的就和《大秦帝国》捆绑在一起。
  不过人家说的是楚国的故事,你还不能说人家是蹭《大秦帝国》热度。
  这招确实高。
  更高的还是剧方竟然想到了拍屈原的故事,这位可是鼎鼎大名的历史人物,天然带有热度。
  再和《大秦帝国》放在一起,关注度杠杠的。
  不过这么做有利也有弊,你拿屈原蹭关注度,拍好了没话说,要是没拍好……
  观众们就是为了感谢屈原给大家争取来的端午节假期,也会嘴不留情,伸张正义。
  从这方面来说,屈原甚至比秦始皇更得人心,能和他一比的历史人物,也只有争取了清明节的介子推。
  不过,介子推和清明节的关系只是传闻,真实状况有待考证,没有屈原和端午节那么确凿。
  但不管怎么说,屈原+《大秦帝国》还是很有搞头的,《思美人》也因此获得不小的声势。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管是《芈后传》,还是《思美人》,两部剧的故事背景和《大秦帝国》第二部《纵横》大致出于同一时期。
  不管是蹭热度还是打擂台,可以预料,两方剧组是有意为之。
  ………
  再回到《大秦帝国—裂变》剧情,商鞅入秦,三说秦公,被拜为左庶长,总领秦国军政,推行变法。
  于是,历史中学必考知识点来了。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①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②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③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商鞅变法的影响有哪些?】
  答:①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②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③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伴随着商鞅推行变法的剧情,无数观众依稀又回到了中学时被历史考点统治的恐怖时刻。
  但不少历史老师,却在网上对《大秦帝国》点赞,有了这部电视剧,讲“商鞅变法”这节课轻松多了。
  很多中学学生们也纷纷点赞,表示看了电视剧之后,再结合课本,对商鞅变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7/6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