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拍情景喜剧开始(校对)第6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8/658

  只有出题人们有些头疼。
  学生们学的这么好,期末考试关于“商鞅变法”的题是不出呢,还是不出呢………
第五百七十九章
渭水刑杀和刘星小雪谈恋爱
  “商鞅变法”是谈到秦朝绕不开的话题,就相当于说起我国历史,不能不谈遵义会议。
  其政治意义和实质意义以及后续影响都非常巨大大。
  没有商鞅变法,秦国就不会由弱变强,此后秦国数代的远交近攻,连横合纵,东出函谷,统一六国等战略,也不复存在。
  所以,《大秦帝国》系列的第一部,才会由商鞅变法开始。
  而在《裂变》的剧情中,商鞅单是推动变法的情节将近占剧了整部电视剧的三分之一,后续剧情也都和变法相关。
  一定程度上,这部剧“法”字出现的频率,比商鞅和嬴渠梁两人加起来还要多。
  《大秦帝国—裂变》关于商鞅变法的剧情,铺展的很有耐心。
  不但结合剧情详解了商鞅变法的种种举措,同时还掺杂了变法的艰难和各种阻碍,也为变法后面的剧情做了铺垫。
  回归剧情,商鞅三说秦公,献上《强秦九策》,让嬴渠梁大为震动,力意变法,以强秦国。
  但是想变法不是这么简单的,首先第一点,得获得秦国群臣的认同。
  特别是老世族,变法伤害了不少他们的利益,自然引起了激烈的反对和抵触。
  于是,在嬴渠梁的安排下,商鞅来了一场舌战群臣。
  但凡是政治家,很少有嘴拙之人,特别是先秦这个时代,百家遍布,嘴炮更是必备技能,口才不好。
  阐述不清楚自己的理论,辩不倒对手,空有满腹大才,也得不到赏识。
  商鞅无疑是个合格的嘴炮王者,在之前剧情的的多场论战中已有体现。
  现在到了关键时刻,商鞅更不会掉链子,在这场辩论中,言辞激烈,结合秦国国情直指变法之利弊,一顿输出,让老世族等人无言以对。
  观众也看的很爽。
  这种嘴炮制霸,一人碾压全场的场面,一向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戏份,不然诸葛亮舌战东吴群儒也不会成为三国名场面了。
  得亏商鞅没怼死两个人,不然搞不好也会被币站鬼畜一波………
  论战胜利的商鞅被任职为左庶长,主持国政,推行变法。
  变法伊始,商鞅认为第一步要先树立国府的信誉,颇得秦国百姓的信任。
  于是,商鞅想到了一个骚操作。
  小学语文课本经典成语——徙木立信。
  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赏金让人扛木头,小时候觉得商鞅傻,长大了知道这是在确立秦国官府的公信力。
  一个在百姓群体中拥有公信力的官府,才有基础去实施变法改革。
  而如果老百姓不信任你,你吹出天花来,也都是无根浮萍。
  徙木立信,让百姓知道官府言而有信,令出必行,商鞅又拿出大杀器——军功爵制。
  出人头地,不再是贵族的专属,贱民也有了光宗耀祖的希望。
  秦国上下人人震动!
  趁热打铁,商鞅一口气颁发了五道法令,除了军功授爵法。
  还有不少农耕奖励法、编民什伍连坐法、客栈盘查法、私斗治罪法,件件打在秦国的七寸上。
  其中,在秦国新法影响力最大的是两个,军功爵制和私斗治罪。
  前者不必多说,后者是老秦人散漫惯了,又生性斗狠,常常一言不合就厮杀起来,国府限制私斗,让大家很不适应。
  正在这时,孟、西、白三族的孟氏部族和戎狄移民因为争水,发生大规模械斗,以至于渠堤崩塌,死伤无数。
  商鞅得知消息后,一边命人抢修渠堤,一边下令逮捕所有聚众恶斗的罪犯。
  半个月后,700多名罪犯齐聚渭水草滩,商鞅下令全部处斩。
  嬴渠梁有所不忍,又怕激起民变。
  但是商鞅告诉他,成大事者必有牺牲,眼下新法刚刚颁布,整个秦国都在关注这件事。
  如果顾及法不责众,轻轻放过,那就意味着之前的法令就是笑话,变法至此夭折。
  所以这700多人必须杀,以此来展现国府变法的决心和魄力。
  嬴渠梁被商鞅说服了,商鞅亲自主持了渭水刑杀,用700多条人命向秦国乃至天下展现了变法的强硬决心。
  同时也把“公战有功,私斗有罪”牢牢刻在秦国人的心里。
  这段剧情播出时,引起观众们的激烈讨论,对商鞅的做法,也划分为了支持和不支持两种。
  后来还一度上升到了法律层面的探讨,许多相关大V还出来刷了一波热度。
  【问:张三在街上和人斗殴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
  答:要根据情节严重区分为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
  治安案件处理较轻,一般都是罚款+拘留,时间和罚款根据情况不一。
  如果归到刑事案件,那就处理比较重了,轻的三年以下;重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致人重大伤残或者是死亡的,十年以上、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问:如果张三是在秦孝公时期斗殴呢?】
  答:死罪,还是砍头的那种……
  ………
  渭水刑杀虽然有些酷烈,但取得的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严厉的打击之下,秦国私斗成风的情况被一扫而空。
  百姓们很快就感受到村族安定,和谐生活的好处,对变法也开始内心真正拥戴。
  在变法取得一定阶段胜利后,商鞅又开始憋大招,废除井田,取消公室贵族的封地。
  这无疑是触动了老世族的直接利益,孟、西、白三族的白家族长,开始搞事,搬来太子赢驷,对抗变法。
  商鞅大怒,逮捕了三族族长和县令,又在渭水杀了一波。
  乱世用重典。
  变法的道路曲折困难,商鞅用滚滚人头,总算杀出了一条血路。
  商鞅的节节胜利,变法在秦国愈发深入人心,老世族的领头人甘龙终于忍不住了。
  甘龙城府极深,手段老辣,一出手就是个惊天杀招。
  他趁嬴渠梁东巡,算计太子赢驷,使其作出屠杀平民的蠢事,然后鼓动民间威望者,让他们交农抗议。
  所谓交农,就是农人把所有的农具堆积在官署,罢耕抗议。
  在古代农耕社会,此举带来的恶劣影响极大,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很可能激起民变,甚至演变成造反。
  老甘龙这招不可谓不毒。
  太子犯错,如果不施以严惩,那么商鞅之前积累下来的威望,将在百姓中荡然无存,还会引起百姓的强烈不满,变法也将不复存在。
  而如果商鞅惩治太子,以臣罚君,乃是大忌中的大忌,待嬴渠梁归来,君臣二人也将存有间隙。
  就算嬴渠梁对商鞅是真爱,连儿子都不顾了,商鞅得罪了太子,也难得善终。
  确实,历史上商鞅下场凄惨,固然有其个人原因,以及被所有秦国贵族不容,但秦文惠王的态度才是关键。
  如果他愿意向他老爹秦孝公那样,护佑商鞅,哪怕商鞅在秦国万夫所指,也能保下一条性命。
  可惜商鞅得罪过秦文惠王,秦文惠王对他没好感,还乐得五马分尸商鞅让大家出气,收买一波人心。
  历史上商鞅怎么想的不清楚,但剧中商鞅虽然意识到这件事的后果,但为了保护变法,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惩戒太子。
  当然,他没有对太子本人下手,但把太子的两位老师赢虔和公孙贾,一个鼻子给削了,一个脸上烙字流放。
  这个选择,为商鞅立下多个死敌,给他的未来埋下了深深后患。
  很多观众看到这都意识到了后面悲剧。
  不少人喊着不敢往下看,但是《大秦帝国—裂变》的收视率却一直向上攀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8/6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