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913

  李逵小心翼翼的将考卷送到了阅卷房,面对周元,他咧嘴笑道:“老师,看看吧!”
  他眼巴巴的等着周元看了试卷,然后一拍书案,朗声道:“当为魁首!”
  可惜,周元撇了他一眼,上下嘴皮子一碰,道:“放边上。”
  “您老不看看?”李逵担心周元生气,毕竟对他来说,沂水县名声臭了,毫无干系。反正本来就够臭的,再臭一点也无所谓。可周元不一样,他是要靠着政绩上位的人。不过李逵也知道,就周元的立场来说,升官发财恐怕真不容易,因为周元支持旧党。
  周元真没有和弟子过不去的心思,抬起眼皮道:“铁定能过的,看什么看?你以为这沂水县的县试会难住你参加解试?当年你的愿望不过是参加解试,然后运作个官身。如今看来,对你来说似乎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周元对沂水县的科考死心了。
  他经过上一场,已经发现了沂水县士子的真实水平。解试堪忧,省试无望。至于原先沂水县的士子领袖谭敏,简直就是个笑话。
  乞丐群里的富豪。
  老弱病残中的猛将。
  都不知道怎么说他,还长着一颗琉璃心,一碰就要碎。
  至于李逵,周元算是看出来了,这小子心思不单纯,想得第一。当然,这是好事,当老师的应该支持。可问题是场合不对,边上还有个外人,周元不耐烦的摆摆手道:“回去之后好好准备,县试之后按老规矩,来县衙读书。”
  “我!”
  李逵臊眉耷眼的离开了。他只不过想要得个第一。状元,省元他不指望了,也指望不上。就连解元对他来说也不容易。好不容易下场参加科举,他就想要得个第一,县试虽然规格差一点,但他也不嫌弃!
  李逵走后,县学教授邹选笑着将李逵的考卷递给了周元,开口道:“县尊,李逵的策当得第一。”
  周元惊愕的抬头,随即视线落在了李逵的试卷上。忽然间,有点不解,似乎李逵的卷子是在他的指导下写出来的卷子。按理说,这也不奇怪。题目都是陈年的策论,不敢说大宋所有的士子吧,至少两成参加科举的士子都会将最近几年的省试殿试的题目做一遍。
  有的甚至会一遍遍的修改,直到自己满意。
  可让他奇怪的是,自己压根就没有指导过李逵写策论。为什么试卷上有浓烈的自己的风格。也不对,不是自己的风格,而是柳宗元的风格。
  大宋科举,自从欧阳修主考丁酉科之后,复古的文章大受欢迎。而韩愈和柳宗元,无疑是最被推崇的大家。
  周元崇拜柳宗元,自然文风上会不知不觉的倾向于柳宗元的路数。
  可李逵压根就没有受过自己的指点,怎么也会朝着自己的路数走?
  这让周元百思不得其解。
  很快,李云也考好了,他小心翼翼的将考卷递给了周元,然后眼巴巴的看着周元,就是不走。周元看着纳闷,不解道:“李云,为何滞留考场?”
  “师伯,你就不看看我都得第几?能比李逵好吗?”李云的小心思很单纯,他只要比过李逵就心满意足了。
  周元真不知道该说什么,李逵且不说,天分是有的。可是对于李云,周元从来都没有看出这小子有什么读书的天分。至于上一轮靠论让这小子瞎猫撞上了死耗子,得了个第二,已经是破天荒的运气,难不成这小子也想县试考第一不成?
  对于小师弟收李云为弟子,周元一直觉得……这很符合苏门的传统。
  当然,老师苏轼也不是一直都会看错人,尤其是对文章诗词上,大宋能超越苏轼的人真没有。在这方面,老师看错的可能性很小。这也是为什么苏轼的弟子之中有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等才学顶尖的饱学之士。唯独让人担心的就是一点,苏轼经常会脑子一抽,给自己下药,认定对方是好人的同时,还认定对方是可造之材。这方面,教训比较惨痛。随着年龄的增长,苏轼也不像年轻的时候那么好骗了。但是苏过,毕竟太年轻了一点,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显然,周元笃定苏过是被李云外表憨厚的模样给迷惑了。
  相比弟子,周元对师侄到没有像李逵那样严厉,随手拿起卷子,看了起来。还是之前省试的考题,平日里士子大都会做过。可以说,周元的这次县试的策,基本上考的不是沂水学子的临场能力。而是考士子们修改文章的能力。
  既然是老题,平日多半会做过。做过之后,自然会修改。
  这么做的唯一好处就是,策论的试卷会好看很多。只要不会像论一样,文章多半是不堪入目的胡乱堆砌。
  一篇策论而已,没多久他就看完了。
  看完是看完了,但对周元来说,心头顿起波澜。为什么连李云的卷子也让他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参与了其中,指导其私下做题。
  眉头紧锁的周元目光不善的盯着李云。
  这里时候,李云心头七上八下的好不害怕,可是他这时候想要走,却不大容易。
  邹选虽不是主考官,但也是阅卷考官,笑着拿走了试卷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对李云大为惊叹:“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李云,两年没见,你可是让人大为惊喜啊!”
  “真的吗?”李云原先暗淡的眸子里顿时有了光彩:“邹师,是否学生的文章能得第一?”
  邹选愣住了,他开口夸奖李云,并不是因为李云的文章有鹤立鸡群的才气。而是李云虽离开沂水县两年,但是沂水县的街头,还流传着李云的传说。颜夫子都一筹莫展的顽童,竟然能够投入苏门之下,也不知道前沂水县县衙捕头李清走了什么狗屎运。
  可他从来不觉得李云有在县试之中脱颖而出的本事。
  再说了,李云还有个师兄李逵,相比李云,李逵在沂水县的名头更大。加上沂水县的爆裂属性,只要李逵能够顺利通过解试,省试和殿试很可能会让他过。就是考场作弊,也要把李逵的卷子拔高了不可。
  别想什么科举舞弊的事,朝堂的大佬们的节操,要比想象的更低一些。李逵这样的人,武力就不说了,脾气也不好,还读书了,这货要是不控制在朝廷手中,万一要走上歧路,还不得让朝廷头痛死?
  至少也会给个官做。
  只要有了官身,李逵这厮成为不安定因素的可能就大大降低。而沂州的李氏要是崛起了,沂州地面上也要安静很多。对朝廷来说,这不过是小事一桩。省试给个五百名之外的排名,反正省试取六百人,也每人会在意排名五百多的贡生。
  而让李逵高中,对朝廷来说有一个百利而无一害的好处。
  至少,王伦这样的叛贼,在沂州就折腾不起来。还有就是,大宋进士造反的就从来没出现过。朝廷肯定有信心把李逵控制在一个能够可控的范围内。接着殿试的时候,给他个排名二百五开外的同进士出身,也不难。反正排名这么低,就算是有了进士身份,十年内也做不了七品以上的官员。可能一辈子都是不入流的小官僚。而朝廷要付出的是什么?
  一个月四十贯的薪俸。
  如果这点钱能够让沂州这等叛乱重灾区的隐患减小一成,都是大赚特赚。要是李逵能让沂州叛乱的隐患彻底根除,给个二甲也不是不能商量啊!
  李逵有希望,是因为李逵的名气在京东东路已经传遍了。能够享受朝廷重视的恩典,但并不包括李云。
  至于周元,邹选真没想到,这位的心竟然很高。只不过,看了一会儿试卷之后,他只能叹气的对李云说抱歉了:“暂定第二吧!”
  攥着的拳头顿时松了下来,李云懊恼道:“还是让二哥争了头名。”
  不久之后,陆续有考生交卷。
  且不说良莠不齐吧,本来县里被寄予厚望的谭敏的策论卷子写的一般,仅仅排名第五。主要是被扰乱的心绪,文章词句略显生涩。
  翌日,县试排名一出来,谭敏气地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县试三甲中竟然没有他,一时间,他甚至有种坐立不安的惊颤,仿佛周围的人都在嘲讽他,顿时羞愧的掩面而逃。
  而这一轮,李逵第一。
  综合自然还是李逵第一。
  李逵看着榜单,用力的挥了一下,心中暗爽:“三元及第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也不枉爷们苦读一场。”
第247章
李逵的科举后援团
  “二哥,你又考了第一,这会解试的名额妥了!”
  李云追在李云的身后叫嚷着,深怕路上的行人不知道似的。可是李逵却摇着手中的扇子,大摇大摆地也不见要停下来的样子。
  都快冬天了,李逵这么得瑟就不怕感冒吗?
  别琢磨了,李逵这身板,肚子里有一个小火炉似的,沂水县所有人都感冒了,他都不见得会得病。
  李云追了两步,见李逵没有搭话的意思,再也忍不住了,问李逵:“二哥,你为何不问我考的如何?”
  还用问吗?
  李逵回头嘟哝道:“我有没瞎。”
  李云的名字就在他的后边,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自然也就看到了李云的名次。反倒是李云絮叨道:“二哥,这解试你是稳了,我就有点悬……”
  这厮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要说自己考了全县第二,求表扬。可惜李逵压根就没打算让李云得意。自己的事,难道自己不知道?
  他们猜考题了,而且不是他们自己猜的,而是……嘿嘿。再说了,他们就算是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份本事。
  “你不是有点悬,而是相当的悬。”李逵一点都不给李云面子。解试虽说是一州取十个人,沂州有四个县,每一个县分两个名额,还有两个富裕的名额。加上州治所的临沂,正好将所有名额都分完。但解试没这么简单。
  大宋有287个州,1135个县。人口将近一万万。20个府级行政区,管辖的县会多一些。比如说开封府,足足有十七个县在其管辖范围之内。轮到普通的州,管辖的区域要小很多。普通的州,一般都是三四个县的范围。
  沂州能够管辖五个县,就行政区域来说,已经是大宋少有的州了。可惜,沂州虽然辖区很大,但是位于沂蒙山区,人口不多。加上文风不兴盛,也不可能成为朝廷照顾的地区之一。再说了,大宋的州的解试名额都一样,十个。不管有多少人,州域包括多少个县。
  如果是县试第一名,参加解试的时候就算是不能进入前十,只要成绩不是太差,知州会酌情考虑。至少一个县分一个名额是应该的。这不是舞弊,而是给予地方上的希望。同时也是给下面县令的面子。除非实在是文墨不通,前后矛盾,无法提拔的除外。
  李云再次感受到了浓浓的恶意。
  自家知道自家事,他和李逵之所以成功,完全不是因为真才实学,而是猜题。
  猜考题的成功,才让他们能够在县试之中如鱼得水。要不然,这哥俩的排名很不好说。李逵还好一点,怎么招县试都能过去。但李云就真的悬了。
  李逵摆摆手,不待见的对李云道:“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你小子也别总跟在我后头,你爹要是知道你得了县试第二,非乐疯了不可。”
  “对了,明日起跟我去县衙读书。”
  “凭什么?”
  “信不信,我让我老师给你单独复试一场,把你刷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