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4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1/913

  可赵煦用了假的身份,真要是亮出真实身份出来,你让李林敢打断谁的狗腿?
  章惇?
  曾布?
  李清臣?
  蔡卞还是蔡京?
  苏辙还是范纯仁?
  到时候,天不怕地不怕的五叔李林,面对这群吃草的文人,散发出来的恐怖气息,也会吓尿的好不好。
  不过,三叔公让赵煦仔细想,赵煦还真的很认真的想了起来,似乎有这么一个人,保守派将他当成虎狼,改革派将他当成凶神。赵煦脸色古怪道:“老前辈,还真有这么一个人。”
  “都怕他?”
  三叔公总觉得赵煦的性子软弱,有点担心赵煦的描述不真实。要是他家里闹腾成这样,按照三叔公的脾气,就算是少几个孙子,他也要镇压了下去。反了天了,天天闹腾个不停,真以为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
  赵煦认真的点头道:“没错,都怕他。”
  三叔公这才豁开大嘴,爽朗的笑起来:“小子,教你一招,这叫杀手锏。只要使出来,你家这帮土鸡瓦狗都得歇菜。”
  赵煦听到这话,心里的信心顿时高涨了起来,兴奋道:“老前辈,你是说将这个管事从外头的田庄召回来,家里头就能平安无事了吗?”
  三叔公不是没有教过徒弟,遇到赵煦这么笨的家伙,他老人家的火气也腾腾的往上冒,怒道:“蠢才,杀手锏之所以被称为杀手锏,是拿在手里才是杀手锏,扔出去的那是棒槌!老夫这多天,算是白教你了!”
  说话间,三叔公突然欺近了上身,左手按在条案上,高高举起右手,张开手掌,扬在半空中的样子,似乎要给赵煦一个响亮的耳光。
  赵煦吓得跌坐在席上,惊叫起来:啊!
  不过,受到惊吓的不仅仅是赵煦,还有李逵、高俅、郝随、韩德勤……一个个都快吓尿了。
  反应最快的当然是李逵,就见一条黑影,嗖的一下窜出去老远,顷刻间就抱住了三叔公,李逵也是被吓地肝颤:“三爷爷,冷静!”
第405章
该来的还是回来
  “人杰,老夫还没有昏头,没想要打你朋友。”
  三叔公气势涨上来了,之时半会儿恐怕也落不下去。当然,他说的也是真话,他不是想要打人,而是要让赵煦理解杀手锏的含义。
  可李逵哪敢说,只能心中腹诽:“您老即便没打皇帝,想要打他也是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的大罪,要去沙门岛的啊!”
  皇帝赵煦也是个聪明人,他之前没想到,等到三叔公一吓他,顿时明白了三叔公的用意。对韩德勤等人道:“你们退下,老前辈这是言传身教,只是黄佣实在太愚笨了,让老前辈失望了。”
  三叔公这才收起夸张的表情,对赵煦笑道:“想明白了?”
  “想明白了!”
  赵煦正色道:“杀手锏就像是老前辈刚才举起的巴掌,只有停在空中,才能起到威慑的作用,一旦落下了,只能是屈辱和痛恨。”
  李逵可不这么想,巴掌落在其他人脸上,或许一点事都没有。可是落在了赵煦的脸上,即便大宋的皇帝都很好说话,但挨了大嘴巴,下一刻肯定是人头落地。
  “孺子可教也!”三叔公很难得地拽了一句文绉绉的话,是时候表示了他的满意,也算是没有白教赵煦这些天。
  赵煦受到了表扬,眉宇间都透着喜色,三叔公这张破嘴,难得说句好话,冷不丁表扬了他一句,赵煦如同六月饮冰水般通透,高兴道:“小子已经知道如何去做了。只要将这个人时刻提起,就能免除一场场纷争,老前辈,我可说的对?”
  “不那么简单,提起不提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其他的管事们知道,他们不做事,有人会做事。而这个做事的人恰巧还是他们的对头。”三叔公含笑总结。
  原来打人不过是虚惊一场,李逵这才作罢。
  但他也不觉得三叔公真的神到能够帮着赵煦处理朝政的能力。大宋的朝堂,南宋缺相,北宋缺将。如今的北宋,可以说是文臣时期最后的辉煌。这时候的朝堂之上,章惇、蔡卞、范纯仁、李清臣、苏辙等等,虽不是大宋立国百年之中数得着的名相。
  可他们的战斗力都不差。
  即便像是章惇等人,面对保守派的时候,讲道理、用计谋也经常以失败告终。
  就像是当年蔡确和章惇,为什么被逼离朝堂?
  是宣仁太后一点机会都不给他们吗?
  不是。宣仁太后给了机会,但是他们失败了。
  蔡确也好,章惇也罢,他们在失败之前,都经历过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战场就在朝堂之上,而方式是廷议。
  蔡确、章惇,都是难的一见的人才,就连政敌也无法抹杀他们的才能。而且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但他们却在论战之中失败了,一败涂地。这才失去了最后的执政机会。可以说,宣仁太后也做到了对变法和保守派朝廷重臣最大公平。
  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不争气。
  真说不过人家,有什么办法?
  输在嘴炮之上,可见保守派也不是啥也不会的一群人。他们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的本事,连章惇都要甘拜下风。
  可小皇帝赵煦呢?
  他的老师程颢、范祖禹之类的大儒,才学不差,但缺乏施政的经验,连章惇都说不过。更何况,他这个学得不怎么样的弟子,单枪匹马去说赢两派了。他所有的才学,聪明,还有灵气,在朝堂上会被所有重臣无情碾压。这直接导致,皇帝想要做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却因为失去了话语权,而彻底被朝廷重臣们所轻视。
  这种感觉赵煦不是没有,而是已经很强烈了。但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讲道理,他会被保守派和变法派随便拉出来一个人喷到哑口无言。
  用老师教的办法,肯定没用。
  不仅没用,而且还会输的很难看。自家老师都是人家的小弟,怎么能喷得赢?
  但是自从他用了三叔公的办法之后,赵煦发现自己渐渐的能够掌握一些主动权,这种变化,让他既惊喜,又紧张。犹如打牌的时候摸到一副大牌的激动,却发现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的紧张。皇帝的对手没有一个会给他迟疑的机会,一旦迟疑,就会被看出来,到时候,小皇帝好不容易找回来的一丁点优势局面,就会被无情击碎。
  怀揣着充满期待的自信,皇帝迈着霸气的王八步,悠哉悠哉地离开了李家。
  临走,皇帝还很亲切的对李逵询问:“李卿,老前辈喜欢什么,只要朕有的,绝不会吝啬。”
  “我家三叔公年纪大了,唯独对于做官有点念想。只不过,他如今的年纪,真要是上任做官,恐怕也折腾不起,有个文散官做就感激涕零了。”
  李逵没想到,刚答应三叔公不久,给他运作个官职,就能如此顺利的给办了。关键是,这是皇帝自己亲自送上门,而不是李逵死乞白赖求来的官职。
  皇帝赵煦轻松道:“此事不难,还请老前辈稍等几日。”
  君无戏言。
  有了这话,三叔公的官职肯定跑不了。
  而在三叔公这里学了一招之后,赵煦忍不住回去琢磨,好好给自己的朝廷重臣们一点颜色瞧一瞧。好让这些平日里骄横的文臣们知道,皇帝也不好惹。
  送别皇帝之后,李逵回到庭院,坐在了三叔公对面。别人不知道,他能不清楚三叔公的底细吗?这位会权术,别扯了,三叔公的办法都是土办法。可为什么皇帝就上套,也会觉得三叔公的办法很有用呢?
  李逵很纳闷,三叔公也纳闷。
  “人杰,要不是你问,我也奇怪。你这个朋友吧?说起来人挺聪明,反应也快,按理说他家的管事闹腾唯一的解释就是欺负他年纪小,不懂事。老夫用的办法也简单,就是训孙子的办法,管事的不听主人的话,这还得了?”
  三叔公说到这里,嘿嘿笑起来:“说起来,和他说话只要拐弯抹角的瞎扯,他都能想到点子上去。再说了,老头子从小在家里种地打猎,哪里知道国公府的主子该怎么活?可我就是这么一说吧,他都给我补全了,你说奇怪不奇怪?”
  脑补小强人赵煦,李逵脑子里就这么个念头。
  当然,这么想不仅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还很有道理。皇帝赵煦虽然很小就登基,但从小的日子也是战战兢兢。高太皇太后管教他这个孙子,也是不遗余力的一味用严厉的办法。
  导致皇帝赵煦给人一种学傻了的感觉,说好听点是稳重,说不好听点是书呆。
  但皇帝毕竟是皇帝,生活在宫中,见过的宫廷内斗数不胜数,往往一个眼神,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他细细琢磨起来,就是一副对他不利,要整死他的宫廷政变大戏。
  就如三叔公说的,他抬手,就是要给赵煦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杀手锏的作用在于威慑,并不在于惩戒。
  李逵觉得三叔公总是蒙皇帝也不是个事,小声建议道:“三爷爷,他的身份不简单,你要是有点正经的主意,还是教给他点正经主意吧?”
  “我的主意哪里不正经了?”三叔公听这话就不乐意了,他的教学工作一直很顺利,对于李逵的质疑,自然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李逵装出私下做见不得人生意的街头混混样子,低声对三叔公道:“三爷爷,刚才他离开的时候,已经答应了我,到时候帮你争取个文官的诰身,虽说是散官吧,但也是出了大力的人,您老要是整天蒙人家,万一被他发现了,岂不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三叔公听到这话,心里如同百花盛开般灿烂,讪笑着问李逵:“真哒,啥时候给老头子当官?有正九品吗?”
  才正九品,这不是打皇帝的脸吗?
  李逵道:“这才哪儿到哪儿?肯定比正九品大。”
  “时机,时机!三爷爷,做官不能着急。”紧接着李逵告诫道:“不过此事三爷爷可千万别说出去,万一传了出去,外头有人闹,这官就可能吹了。”
  “放心吧,三爷爷的嘴可牢着呢?”随即嘿嘿傻笑着,三叔公对李逵道:“放心,人杰。三叔公稳的很,要是干货的话,老夫还有屠龙术,过两天,给小黄掰扯掰扯。”
  “得,算他白说。”
  李逵心说,您老的计谋,还是留着吧。他还真怕大宋的重臣们万一打听到皇帝的损招都是来自于他家,他这个官场新人,恐怕就要遭难了。
  至于三叔公的‘屠龙术’,名字听着高端大气,但真要说起来,恐怕还是升斗小民惯用的损招,皇帝赵煦眼瞅着就要学坏了,但也不能毁在老李家手里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1/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