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5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0/913

  李逵有气无力地躺在躺椅上,不耐烦道:“吃饭的时候吵架,多傻的人才会干的出来。就算是珍馐美食,也味同嚼蜡,还有什么乐趣可言。人呐,起初就是为了口腹之欲,吃美了,人就高兴。要是连这点高兴劲都没有了,这破官当着还有个什么劲?”
  鲁大师还是头一次听说,吃饭要比当官还来的重要的歪理。
  烤羊包裹在特制的罩子里,送来的时候,还滋滋冒着热油。
  “吃啊,愣着干什么?咱们这种没衙门的可怜人,只能在御道边上对付一口,这烤羊冷了,味道就大变样了。”
  鲁大师试着上前咬了一口,香脆的羊皮,带着油脂炸裂的浓郁香味,瞬间俘虏了鲁大师不算挑剔的味蕾。
  他是个卖体力的人,虽说是官,但是文官不承认他是官,武将也不待见他,只能在杂官之中混迹。有道是巫医乐师百工,就连不入流的身份之中,他这个从事百工的工头也不出彩。在皇城之中耽搁了这么久,早就饿了,就跟着李逵大快朵颐了起来。
  咔咔咔
  口中清脆的食物咀嚼声,让李逵满意不已,嘟哝道:“这家酒楼的烤羊手艺见涨,没无辜我经常照顾他们生意。”
  李逵无疑是这家酒楼的大主顾,只要不休沐,他雷打不动一天一只羊的消费,把酒楼烤羊师傅的手艺都给练了出来。
  正吃着高兴,李逵忽然感觉到身后似乎有个不善的眼神盯着他,顿时有些不乐意的回头,发现是李清臣。而鲁大师更是吓得猛将口中的食物用力咽下去,却一个劲的打起嗝来。他虽说是个杂官,但也知道紫色官袍是三品以上的大官才能穿的。
  大宋官制,五品以上穿绯袍,五品一下穿绿袍,紫袍,得是三品大员才能穿。至于吏,唯素袍可选,何为素?玄白二色而已,玄是黑,白自然是白,俗称黑白狗。
  鲁大师仅仅是九品的杂鱼,见到了三品的大员,还不得站起来恭恭敬敬的站在一边。
  李逵怒气冲冲地回头,随后脸色如同烧开水般咕噜开了,展开笑颜,站起来道:“老师,您老来了?”
  “老夫在中堂等你来,为何不来?”
  “这不没轮上我吗?”
  李逵指着枢密院外大群龟缩在墙根底下的等待召唤的官员,无奈道。
  李清臣仔细的打量了一阵李逵,气地都快冒烟了,他这个便宜弟子,为什么每次见他都有想要掐死他,清理门户的冲动?是否苏轼面对李逵也是这般感受?即便李清臣的涵养不错,但也忍不住指着李逵的鼻子怒道:“你就压根没来枢密院,老夫都让门人在衙门口侯着了,你要是来过,根本就不用等。”
  李逵傻眼,随即面带荣幸道:“弟子在老师心中已经如此重要了吗!”
  李清臣冷哼一声,径直走了。
  李逵见鲁大师傻愣着,急忙对他大喊:“傻愣着干嘛,还不快跟着!”
第501章
这很皇帝
  对于工部作坊的工匠头子匠师鲁大师来说,他是第一次来到如此高端上档次的衙门。
  枢密院,这要是能活着出去,这个牛能吹一辈子。
  其实李逵来枢密院的衙门他也是头一次,东瞧瞧西看看,都觉得好奇。只是,这衙门也就是这么一回事,似乎占地很大,但这么没有白虎堂?
  李逵这才想起,白虎堂似乎是殿帅太尉府的核心机密之地,档次要比枢密院差了不是一星半点。没有了好奇心,李逵这才低头看到了临走时候顺走的一包吃食。他是京东东路人,这地方以前叫青州,后来归于山东,擅长卷饼。
  李逵就在枢密院大堂里,旁若无人地卷了个饼之后,却发现李清臣、鲁大师都怔怔地看着他,眼神中流露出的都是不可思议。李逵是个识趣的人,腆着脸问李清臣:“老师您老用膳了吗?”
  也就是李清臣,李逵用上了敬语。
  李清臣瞪眼道:“老夫一直在等你,你说老夫是否用过?”
  李逵迟疑了一下,将手中的卷饼递到了李清臣面前,试探道:“要不,老师您简单吃一口!”
  “你这可不简单,皇城内胡吃乱造的也就是你了。”说话间,李清臣咬了一口,羊肉夹饼,咬起来很费力,但出奇的香。颔首道:“你小子在吃上还是有点研究,但要适可而止。别跟老苏学,你瞧瞧他都吃成啥样子了?”
  胖子被鄙视,李清臣言语中对苏轼的一身肥肉颇有不屑。
  当然,李清臣也不是那种古板的人。他其实不算是奸臣一类的人,更多的像是苏辙之类的官员,以士大夫的要求标榜自己。他可以吃山珍海味,也可以吃粗茶淡饭,对于食物没有讲究。吃穿也不讲究,但为人不抠门,也不刻意逢迎媚上。
  相比之下,李逵更愿意和李清臣这样的人打交道,而不是和曾布、杨畏之类。
  曾布等人,所用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可以说是为了权力而做官,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事的官僚。而李清臣想要做官,同时也在做事。相比之下,李清臣要纯粹的多。至于蔡京……这厮恐怕是为了捞钱和掌权在做官,比曾布的高层次又低了一层。
  说到师祖,李逵必须要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学士也没有耽误为民办事,贪吃,总比贪杯要好一些。”
  李清臣微微蹙眉,也不再多说。
  他之前不待见李逵,更多的是不待见苏轼和苏辙兄弟,尤其是苏轼。当年他们同样作为欧阳修的后辈,被老欧吹嘘为天上少有,地上绝无的文坛巨子。可老欧又很不地道地将苏轼偷偷的排在李清臣前面,这就让自负的李清臣很生气。可真要比写文章,写诗词歌赋,李清臣确实比不上苏轼,这就尴尬了,生气也只能偷偷生闷气,还不能说出去,只能憋在心里,窝囊啊!
  爱屋及乌,看到李逵就想到苏轼,能痛快得起来吗?
  他堂堂李清臣,人中龙凤之姿,哪里是苏轼这等官场咸鱼能比得上的?
  当然,李清臣的文章确实好,欧阳修曾经吹嘘李清臣的文采已经超过他了。当然,文人的话不能相信,善于使用夸张的手法,将一丁点小事,说成人类的灭顶之灾也是常有。但真要说起来,李清臣的文章在同辈之中,确实出类拔萃。
  至少比李清臣更加自负的章惇,就从来没有想过要在文章上比过李清臣。
  章惇甚至都不觉得自己的文章能够比得过同时代最优秀一群的文人,只好不要脸的吹嘘自己的字好,书法水平直逼二王。
  当然,章惇官大,说什么都有道理。
  至于说,为什么李清臣和李逵的关系出现了改变?
  因为李清臣发现,苏门虽然可恶,但是比曾布、章惇这样的,还算可以忍受。再加上李清臣原先以为李逵是苏门推出来的门徒之首,可实际上,经过他观察,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李逵是李逵。
  苏门是苏门。
  李逵这家伙除了官迷一些,基本上和苏门,和保守派,甚至和变法派都没什么关系。连他的帝党身份都参假的很。这家伙做事,就凭借自己的喜好,胡乱做一气,少有章法可言,就喜欢一通乱拳砸下去,要是没动静,这货就臊眉耷眼的换个地方继续折腾。堂堂进士及第的探花郎,在京城做官小半年,竟然一次文会都没有参加过,整日鸡飞狗跳的闹腾之外,就是去御拳馆耍大刀,要说这样的京官还拉帮结派,连蔡京这样的趋炎附势的小人都说不出这个口。
  说他无门无派,才是真话。尤其是大佬们发现了李逵的尿性之后,都放弃了拉拢李逵的心思。
  这家伙有才是有才,总是能够在不经意之间吓人一跳。但惹事的本事也是数一数二,就像是一个混蛋,从街头一下子混进了朝堂上。一开始大伙儿都以为这货是头凶猛的野兽,可一转眼才发现,这货尽吃素,但力气大的很,谁也拉不住。
  就比如说李逵在秘书省闲地蛋疼,然后鼓动苏颂一起去造什么大钟。还真让他给造出来了。大宋皇城大钟塔还没建造好,这家伙又去招惹了太后。
  然后被赶去了西北。
  去西北之前,也没说不愿去,就是想要个通判官职,被无情的驳斥。谁也没想到,就半年时间,李逵在西北立下大功,这次是身为大宋的功臣回到京城。一般立功之后被召回京城的官员等待他们的只有两种情况,调离,桃子熟了,有人要摘现成桃子;另外一种就是皇帝和朝堂要重用。
  李逵显然是属于后者,皇帝、朝堂,都憋着劲对西夏用兵,而李逵作为对西夏作战立功最大的官员,自然要给予更大的权力。以期待大宋在西北获得更大的胜利。
  所以,这次李逵来京城很轻松。
  皇帝太庙献俘之后,就是李逵再次离京之时。
  枢密院最近一直和都事堂对掐,但在李逵的任命上,却神奇的保持了相同的意见,重用李逵。
  这里面有皇帝的原因,还有在对西夏问题上,李清臣和章惇的目标是一致的。如果是曾布坐在枢密使的官位上,就说不准了。但是李清臣在大是大非上,并没有给章惇太多的掣肘。虽然,他们已经反目成仇了。
  李清臣对李逵的眼神有点复杂,他曾经想过拉拢李逵,可又担心拉拢了李逵之后,自己就要给李逵收拾烂摊子。另外,他发现李逵轻松能吃下的饼子,他吃了一半,竟然顶着了。
  “看茶!”
  门房送来热茶,李清臣顺着茶将食物送下去之后,这才松了口气。
  可是鲁大师却在边上用眼神闪啊闪,心急火燎的提醒李逵,咱们不是来枢密院卷饼子吃的,是来办大事的,可李逵压根就没在意他。
  “大人,大人!”
  鲁大师小声的提醒着李逵,李清臣自然发现了鲁大师找个看着精壮,像是卖力气的老者,岁月的痕迹在鲁大师的脸上尤其清晰。看着像是个匠师,只是他不明白为什么李逵带着他来皇城?
  “人杰,此人是谁?”
  “工部金工坊监。”
  金工坊?
  京城的工坊多了去了,最重要的就是制作神臂弓的工坊,直接隶属于枢密院。神臂弓自从出现之后,一直是大宋作战的利器。进可攻,退可守,而且杀伤力惊人。唯一的缺点是,制造神臂弓工序繁多,耗时持久,且靡费昂贵,属于大宋最为金贵的武器。每一把神臂弓的造价在几百贯,且一直居高不下。
  但如今神臂弓在大宋最贵的制式武器榜上的地位已经不保。
  李清臣堂堂枢密使,怎么可能去认识工部下的工坊坊监?但从工坊的名字猜测,应该是铸造火炮的的匠师,于是问道:“火炮铸造遇到什么难题需要老夫出手?”
  “已经铸造好了,就等着枢密院批示拿去校场试炮了。”
  李逵不紧不慢地喝了一口茶,稳的如同千年的老王八。可李清臣却气地眼皮子直接跳,呵斥道:“如此重要的军务为何不早说?”
  李清臣的怒气没吓住李逵,却把鲁大师吓了个半死,噗通跌坐在了地上,口中呼噜噜说不出话,要是能说出来,只有一个三个字能表达鲁大师此时此刻的心情——冤枉啊!李清臣没好气的看向了鲁大师,不耐烦道:“没说你。”
  李逵当然知道李清臣对鲁大师没有不满,因为小小的坊监根本就不配惹怒堂堂枢密使。
  “老师,试炮最快也要明天,今天真来不及了。不在乎这一时半伙儿。”李逵慢悠悠的找了张纸,擦了擦手上的羊油,然后摸出一份早就写好的请示文书,等待李清臣过目。后者看过之后,对李逵道:“不用如此麻烦,明日老夫亲临。”
  “哎——”李逵偷偷看了一眼鲁大师,然后再看向了李清臣,陪着小心道:“老师,试验不一定会成功的啊!”
  “你都在战场上都用了,为何工部做出来的火炮就不一定成功?你在老夫这里打马虎眼,有用吗?我可警告你,不会是这火炮是你随口说出来的障眼法,要是如此,老夫绝对不饶了你!”李清臣警告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0/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