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5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7/913

  张元被屡次卡在了殿试最后的一步,说明张元的才华,其实在北宋的学子之中绝对不是第一流的。
  可就是这么一个怀着对大宋不满的学子,去了西夏就给了大宋一个响亮的耳光。这一击,也让仁宗皇帝眼冒金星。
  相比张元辅佐原本就怼大宋有二心的李元昊,李逵的筹谋比张元更恶毒。这就像是蛊惑好兄弟去开创事业,最后好兄弟傻乎乎的走了,留下媳妇房子田地都给他霸占了。
  安焘不由的想到了一个传闻,也算是传闻,就是邢恕当初和李逵一起在太后宴会上闹事,最后促成了皇帝生母朱氏受封太后。
  什么宣仁太后的遗诏。
  什么伦理纲常。
  这些都不过是幌子,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玩意就是一片遮羞布而已。
  可邢恕在李逵被驱赶出朝堂之后,这货就怂了,各处宣扬是李逵蛊惑的他。当然这话是私下里说,目的也是传到向太后耳朵里。同时也让将门外戚对他有好感。毕竟邢恕在文官之中的风评比李逵都差,想要找盟友真不容易。
  安焘意味深长的看向李逵,嘴角的胡须多次抖动,似乎有话要问,可能是碍于情面,或是难以启齿,这才忍住。可最后,他还是问了:“人杰,邢恕在汴梁的宴会上说,当初你逼着他大闹太后寿宴,不会真的是你的主意吧?”
  以下犯上,这种评语李逵这么可能认?
  李逵指着自己的大黑脸,对安焘叫屈道:“冤枉啊!学士。下官可是贫寒出身,故里乡风纯朴,哪有那么多心机?太后遗诏这种隐秘,你觉得小子能接触得到?”
  安焘呵呵一笑而过,他显然不信。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太后遗诏是假的……
  不过,李逵的能力被安焘认可了,之后的谈判,安焘越来越倚重李逵就能看出其中的端倪。
第564章
送瘟神
  这日,谈判结束。
  也不能说是结束,而是老王爷嵬名康达在谈判的时候装睡,打盹。也就是安焘涵养不错,没有当面发生冲突。
  但辛苦谈判一天,却被老头一招假装精力不济就此打发,中多少有些不甘。
  当然,嵬名康达这样做的原因也是因为安焘变得强势了起来,让他不得不采用这种下三滥的招数。
  这一来一回至少能拖延两天时间。
  可两天,对于大宋使团来说,却是非常煎熬的时间。
  随着隆冬的到来,西夏开始降雪,用不了多久,道路将变得越来越难走。尤其是黄河封冻时间又很长,没有一个月,根本就不能从河面上直接走过去。那么年前结束和西夏的谈判,就成了大宋使团最大的心病。
  毕竟,东京汴梁也等着谈判的消息,用来制定接下来一年的朝政预算。
  打,要有打的准备。
  不打,也要有所准备。
  李逵见安焘一脸晦气的样子,心中就已经猜了个七七八八,他哪里能猜不到安焘这个老头子,被西夏派出来的更老的一个老头子给吃得死死的,根本就没有反抗的余地。
  谈判陷入困局,李逵认为自己不该再等了,当即请示安焘:“学士,看来要两手准备了。”
  “老夫恨不得提十万雄兵,兵临兴庆府。怎奈何天寒地冻,大军难以前行。”安焘说这话也是嘴硬,读书人都这样,能说百万雄狮,绝对不说十万,能说十万,绝对不会说五万。似乎人越多越好。可熟悉战争的将军们都清楚,战场上绝对十万人,十几万人的关键一战,实际上最终胜负会落在就几千人的小部队上。
  斩将夺旗虽是匹夫之勇,可大军作战,就吃这一套。
  安焘发泄了两句,随后才抬眼对李逵道:“人杰有什么办法?”
  安大人,你出门去街头深呼吸就知道了。
  安焘满脑子都是不解,不过他还真的去街头了,随后回来之后,百思不得其解。见李逵对他笑,还以为被李逵羞辱了,顿时恼怒道:“你小子,连我也敢戏弄?”
  “学士,下官可不敢如此。去屋里我给你慢慢说。”
  李逵原本就在安焘身后,他可不敢大老爷似的让安焘出门按着他的话去做,然后就等安焘回来。真要是这样做,就是以下犯上。
  他陪着安焘满满回到了府邸的院子里,进入了中堂这才呼出一口热气道:“这西夏的鬼天气,也不知道多久才算个完。”
  “学士,快喝口热茶,驱驱寒。”说话间,李逵奉上香茗,安焘迟疑了一下,还是接过来沿着茶盏吸了一口,随后吞了一口在口中,温暖了口舌之后才送下去。舒坦的长呼一口气,问李逵:“人杰,快说你想到什么坏主意?”
  自从李逵对安焘解释了西夏西进对大宋的好处之后,安焘倒是对李逵重视了很多,可他却有种将李逵当成坏人的样子,动不动就说李逵要冒坏水。虽是玩笑,却也膈应的李逵不行。
  可李逵能说什么,他官太小,想要在安焘面前硬气起来,也不成事:“学士,你觉得街头的气息香不香?”
  “你小子信不信我告诉子瞻……”告尊长,是如今安焘能对付李逵尾数不多的办法之一。安焘以为李逵又拿他打镲,可随即他愣住了,回味其中似乎觉察出李逵想要表达的心思:“你是说没有肉香?”
  “学士明鉴。静州是西夏的富庶之地,城内富人极多,虽不及平西府城大,也不急兴庆府繁华,但你不觉得冬日里党项有钱人连肉都不吃了吗?”李逵坏笑道:“天越冷,吃肉就越能让人满足。如果吃肉少了,人就容易冷。西夏的肉极其便宜,仅有大宋的一成。如今连静州这等富庶之地吃肉的人家也变少了,可见西夏的境地已经有多艰难了吧?”
  “可即便西夏府库空虚,但如果他们不愿意退让,谈判还是得僵持啊!”安焘迟疑道:“辽国使臣虽说没有表明态度,可辽国在我宋辽边境屯兵,就足以说明其态度。他们要保西夏,但同时又不想和我大宋开战。”
  “党项人日子艰难,那么咱们为何不给他们画饼?”李逵毫不掩饰自己的锋芒,他是猎人出身,即便是再高明的猎人,也有空手而归的时候。办法对他来说,有用没用先不管,试一试又没有什么损失。
  安焘举棋不定,他不像李逵这般毫无顾忌。他才是使团主使,谈判也好,谋划也罢,成功自然他功劳最大,但是要出了岔子,他肩头担负的责任就越大。
  大宋的威严,使团该有的格调,他都需要考虑周全了。
  良久,安焘才决定让李逵试一试,说实在的,他对嵬名康达这个老头子也是一筹莫展。尤其是辽国之前表现出强硬的态度之后,见大宋使团被西夏给拖住了,反而一点也不着急,乐的看戏。他咬牙冷笑道:“此事,老夫可以不知。”
  说话间,安焘招呼他儿子,给他准备暖炉。
  李逵有什么办法,作为下属,除了去做事,总不能让上司背锅吧?
  随后的几天里,李逵不在使团驻地待着了,到处走访军营。他去任何地方,都会引起阵阵欢迎,毕竟作为这次西夏叛乱的最大的叛军头子之一,他通过叛乱收获的财富仅次于李秉乾。这些钱他很难带回大宋,干脆在西夏都花了。
  赶着成群的牛羊去拜访,一进门就招呼杀羊喝酒,即便和李逵不对付的西夏官员,碍于情面也不好发作。更不要说,大部分西夏将军和部落首领们,都对李逵有着很强烈的畏惧感,根本就不敢赶人。
  几口酒下去,李逵就开始说西域的好风光。
  “西域好,可是西域很远吧?”
  “不远,疏勒城往西就是吐鲁番,过了吐鲁番就是高昌。前朝的秘书省就对高昌城的记录,城郭方圆三十里,城外三千里皆草场,牛羊一眼望不到头。尤其是高昌还不经打。当初我大汉三十六骑震慑西域各国,就包括高昌。”
  “大帅,要是你带着我们,肯定能将高昌给打下来。”
  北宋时期的高昌,并不是古高昌国,而是回鹘的王城,高昌城。(后世这个城池叫乌市。)
  李逵喝高了,就开始吹牛:“你们几个去给大王请命,别的不敢说,跟着本大帅,给你们打下百里封地,还不是手拿把攥?”
  “大帅,算我一个。如今我党项族人,冬日里连肉都吃不上了,浑身没劲。要是大帅能带着小人去高昌发财,小人愿将最美的女奴献给大帅。”
  “好小子,算你一个。”
  “大帅,我愿意将抢下最好的宝石献给大帅。”
  “好小子,也算你一个。”
  这日,李逵来的是黑水军的军营。他的手下可都是跟着李逵从黑水城出来,一路抢劫到兴庆府的铁杆手下。也是这次从龙之中功劳最大的一匹人之一。于情于理,李秉乾都得给这些人足够的尊重。只要这帮人嚷嚷着要西进,就足够李秉乾喝一壶的了。
  “你们几个,也太没有见识。回鹘不过是西域的一个小国而已,地方大,人却少,草场肥美。但是你们要知道西域还有黑汗、还有于阗、吉慈尼、一路往西,还有波斯、到大陆的劲头是罗马,我跟你们说,罗马可是大唐丝绸之路的终点,那里遍地是黄金,人傻钱多,虽说长相磕碜点,可放个羊,种个地没啥大问题。”
  同样的话,李逵一遍遍不厌其烦的传播者。
  得益于李逵在西夏军中超凡的地位,他的话根本就没有人怀疑。即便有人怀疑,李逵拿出他神策军后裔的身份,大宋秘书阁的身份,典籍张嘴就来,也没人敢说他说的是假。怎么说他也是李唐后裔,这身份比李秉乾的西夏皇族喊出去可响亮多了。
  冬日,尤其是在西夏无所事事的冬日。
  往年,西夏人会选择南下作战。
  可今年打仗是不成了,西夏经历了国内的叛乱之后,实力大损。只能窝在军营或者家中,往年这种日子也有,但围坐在篝火边上,喝酒吃肉好不热闹。可如今,却只能煮上一锅热水,越喝越憋屈。
  李逵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的一块石头。
  层层涟漪酝酿开之后,就再也无法收拾。
  才两天的功夫,就传到了李秉乾的耳朵里。
  其实不用人传,就有不开眼且心急的部落小首领傻乎乎的跑到李秉乾面前,拍着胸脯表示要给大王开疆拓土。
  一开始李秉乾很高兴,他还以为部落首领们此举是在拥戴他。他还没有评定梁氏的余孽,就获得部落的支持。可是随着来的人多了之后,他发现不对劲了。似乎有人在故意蛊惑人,派费听多罗去打听,得到的消息是李逵。
  这下他就算是装傻也知道装不下去了,李逵逼着他摊牌。当初李逵建议他西进,他总觉得不对劲,恐怕不安好心。可是李秉乾却猜不透,李逵的真正用意。可今日,李秉乾还是猜不透李逵的真正用意,但他能笃定,李逵就是要害他。
  更让李秉乾无奈的是,这天老王爷,也就是他皇叔嵬名康达跑回来对他说:“大王,我实在装不下去了。”
  “皇叔,喝口酒暖暖身子慢慢说。”
  李秉乾让人给老王爷送酒,可是老头根本就顾不上喝酒,直接对李秉乾道:“大王,宋使安焘答应了老臣所有的条件。只是对于韦、龙、洪、银四州不妥协,其他的条件都答应了。甚至还答应了李逵借给我大夏用三年。可老臣想要问大王一句话,一句真话。”
  “老王爷但说无妨。”
  李秉乾对嵬名康达给足了尊重。他其实根本就不在兴庆府,而是就在静州城外的军营之中。如此重大的谈判,他怎么敢在王城死等?他不露面,是担心谈判一旦僵持,没有了缓和的余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7/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