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650

  一笔一笔划下来,上面的各军各旅主将已渐渐被胡人所代替,很难见到汉人的名字了。
  不仅如此,密信上面还特意写了一串耐人寻味的名字,名字后面还带着一个数字,有的是三千五千,有的甚至有一万。
  而那些耐人寻味的名字,李隆基一看就知道是契丹和奚人的名字。
  契丹和奚,如今与大唐正处于战争状态,那么这一串名字和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密信的最后,仍然写着一些名字和数字,这些名字和数字李隆基就比较熟悉了,这些人全都是长安的朝臣,有的官至侍郎,有的是御史台的监察御史,其中最多的是户部官员。从侍郎到主事,几乎渗透了。
  密信所有的内容大致便是如此。
  没有任何大逆不道的言语,也没有丝毫不对劲的迹象。
  可看在李隆基的眼里,却觉得触目惊心。
  他死活没想到,一封只写满了名字和数字的密信,居然会令他从骨子里渗出一股寒意。
  这封信是谁写的,要交给谁,上面的名字和数字代表什么意思,答案其实早已在李隆基的心中,只是他不敢相信。
  “送信的人呢?”
  昏暗的宫灯下,李隆基的表情阴晴不定。
  高力士轻声道:“送信之人被守门将士发现形迹可疑,将士欲捉拿时,送信人逃进了城外树林里,将士引火烧林,将人逼了出来,然后被乱箭射死。”
  停顿片刻,高力士又补充道:“御史台禀奏,送信人是个胡人。”
  李隆基冷声道:“各地边镇皆有朝廷耳目,耳目可有异常消息传回长安?”
  高力士想了想,摇头道:“并无异常。”
  李隆基展开密信再看了一遍,随即轻蔑地冷哼道:“幼稚的构陷伎俩,呵,以为朕是傻子么?”
  随手将信抛至桌案上,李隆基伸了个懒腰,疲惫地道:“告诉御史台,此事压下去,就当什么都没发生。再与京兆府说一声,查一下这封信的出处,定是有人恶意构陷忠良,朕岂能容他。”
  高力士恭敬领命。
  李隆基披着黄袍,赤足在平滑的地板上走了几步,脚步越走越慢,神情渐渐怔忪起来。
  那一串串名字和数字,已然成了他脑海里抹不去的画面。
  范阳平卢河东三镇,是大唐北面的重镇屏障,他让最信任的安禄山驻守屏障,为了回馈安禄山的忠诚,李隆基将三镇地方军政大权完全放手给他,可是这封密信的出现,令李隆基开始心神不宁了。
  密信果真是伪造的么?果真是为了构陷安禄山?
  那么,万一是真的呢?那些名字,那些数字,哪怕有一半是真的,就足够说明安禄山包藏祸心,其心可诛。
  人心隔肚皮,安禄山的忠诚是否能相信?
  李隆基表情平静,可内心已是惊涛骇浪。
  已是晚年花甲的他,似乎已经不起挫折和打击了,如果安禄山真的包藏祸心,那么他便是大唐史上最失败的帝王。
  李隆基很快恢复了清醒,狠狠咬了一下舌尖。
  不能信,不能信!
  定是有恶贼构陷忠臣,朕是明君,岂能被这等低劣伎俩蒙蔽?
  安禄山是忠臣,毫无疑问的。
  …………
  毫无征兆的,人在长安的安禄山莫名其妙陷入一场巨大的风暴中。
  天亮后,彻夜未眠的李隆基起床,高力士便来禀奏,东宫太子和杨国忠一同求见。
  李隆基颇觉意外,自李林甫死后,太子和杨国忠已不对付,渐有水火不容之势,今日为何一同求见?
  随即李隆基脸色阴沉下来,多半是为了昨夜那封密信,看来瞒不住啊,风声已传出去了。
  命高力士将二人宣召入殿,二人入殿行礼后,李隆基露出微笑,还没来得及走寒暄关怀臣子的流程,杨国忠却抢先道:“陛下,臣今日进宫特为昨夜密信而来。”
  李隆基挑眉,哦了一声,然后望向太子,见太子神情平静,显然也是为此事而来。
  李隆基皱眉道:“朕已知晓,那封信是贼人构陷,不可信也。”
  杨国忠今日气质都变了,人设也变了,整个人变得充满了正义和忧国忧民,甚至露出了极为罕见的锋芒。
  “陛下,臣以为,不论真假,都应该查一查,昨夜那封信被京兆府送进御史台,臣与陈相都看过,此信可谓触目惊心,臣当时吓得手脚冰凉,直到此刻还有些虚弱无力,陛下,此信出现得蹊跷,但上面写的东西不可不查啊。”
  李隆基冷哼道:“杨国忠,朕知你与安禄山不和,莫以为朕不知道你心中的盘算,捕风捉影之事,仅凭一封不知来路的密信,朕便要派人去查三镇,岂不是伤了戍边大将的心?”
  转头瞪着太子,李隆基语气愈发冰冷:“你呢?你也要查安禄山?”
  李亨表情依然平静,不慌不忙道:“父皇,儿臣正是此意。父皇莫急着发怒,请听儿臣一言……”
  李隆基冷哼道:“你说。”
  “父皇,那封密信的内容已不能瞒了,连儿臣的东宫都听说了。昨夜为了捉拿那个送信的人,城卫放火不惜烧了一片树林,可谓满城皆知,当天下人皆议论纷纷之时,父皇纵然不信,也要做出一些裁断,掩天下悠悠众口呀。”
  李亨轻声道:“儿臣相信安节帅的忠诚,可凡事就怕万一,密信上面的内容太可怕,但凡有一桩是真的,对大唐社稷来说都是一桩祸事,父皇,儿臣以为,信任一个人,不可托以举国之社稷。信任归信任,该查的,一定要查清楚,……万一是真的呢?”
  杨国忠紧跟着补刀道:“陛下,安禄山手中可是握着二十万兵马啊。”
  李隆基心中咯噔一下,脸色顿时铁青。
第二百四十七章
猜忌渐生
  密信诛心,诛的是帝王的心。
  一切细节都不过是铺垫,重要的是李隆基能看到这封信,甚至这封信可以是胡编乱造,可以是莫须有,别人怎么想没关系,关键是李隆基怎么想。
  帝王的心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如果密信上写清楚了与谁串联,与谁联手,何时起兵等等,反而真成了笑话,李隆基根本不会相信。
  但是如果故弄玄虚写一堆让人看不懂的名字和数字,可信度便骤然高了许多。
  这就是人心的弱点,严格说来,是帝王之心的弱点。
  太直白的东西太假,遮遮掩掩的东西反而能启人疑窦,引人怀疑。
  顾青炮制这封信花了很大的心力,一堆名字,一串数字,他算计了帝王的心,李隆基心中的怀疑终于像春天里的嫩芽,不可遏制地疯长。
  密信的真假并不重要,但杨国忠的一句话却触及到了李隆基的灵魂深处。
  安禄山手握二十万兵马啊。
  若是以前对他完全信任之时,李隆基根本不会当回事,如此忠诚的臣子,就算让他掌握一百万兵马也无妨。
  可是自从这封密信出现后,李隆基再想想安禄山手中握着的二十万兵马,顿时觉得如坐针毡,忐忑不安。
  就算这封密信从头到尾每一个字都是假的,可安禄山手中掌握的二十万兵马却实实在在是真的啊。
  李隆基陷入了沉思,帝王的心态有时候像个无事生非的妒妇,毫无证据都要怀疑一下自己的男人在外面是不是有狗了,疑心病特别重。更何况手上还有这么一份要命的密信。
  见李隆基沉默不语,李亨与杨国忠迅速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道喜意。
  两个原本是敌人的人在顾青的牵线下第一次联手,效果很不错。
  只要天子对安禄山产生了猜忌之心,这次联手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李隆基沉思良久,迟疑地道:“查一查……未尝不可。”
  李亨和杨国忠一喜,刚准备火上添油,这时高力士在殿外禀奏,安禄山求见。
  李亨杨国忠二人一惊,李隆基沉吟一下,道:“见见也好,朕不能总听一面之辞。”
  安禄山进殿后,二话不说五体投地式趴在李隆基脚下,用嘴亲吻李隆基的足衣,李亨和杨国忠见状露出嫌弃鄙夷之色。
  亲吻过后,安禄山忽然张大了嘴哇哇大哭起来,哭得像个三百多斤的孩子。
  “陛下,臣一早听说了长安城里的流言,陛下,这是有奸贼要害臣,他们陷害忠良,欺负我这个胡人,求陛下为臣做主。”
  李隆基温言安慰道:“禄儿快起来,朕已知是谣言,一封来历不明没头没脑的密信证明不了什么,朕岂是妄信谣言的昏君?”
  安禄山哭哭啼啼地起身,对旁边站着的太子李亨和杨国忠却视而不见,更未行礼。
  李亨和杨国忠脸现怒容,心生杀机。
  这个胖子一定要除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