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650

  “陛下,臣已不敢回范阳了,臣就在长安为官,在陛下膝前尽儿臣之孝,三镇之兵事求陛下另遣良将吧,人言可畏,‘逆臣’之名臣担待不起。”安禄山委委屈屈地道。
  李隆基失笑:“莫说孩子话,三镇若无禄儿,如何镇守北疆?朕一直相信你的忠诚,断不会被谣言所惑,禄儿不会负朕的,对不对?”
  安禄山抬起泪眼,庄严地举手起誓:“臣安禄山,若有逆大唐和天可汗之言行,必遭天雷殛之,生生世世沦为畜道,永不为人。”
  李隆基欣慰地笑了,随即心疼地道:“朕绝无不信之意,禄儿何苦发此毒誓?”
  安禄山垂头抽泣道:“臣是个粗鄙武夫,又是胡人,陛下对臣独宠隆甚,朝臣见之心生嫉妒,难以相容,故有谗言落入陛下之耳,以污圣听。臣不善言辞,被流言所谗百口莫辩,不知如何才能表明心迹……”
  李隆基连声道:“朕信你,朕信你!”
  旁边的李亨和杨国忠脸色渐渐难看,安禄山一番委屈的话说出来,不仅表明了心迹,还暗暗指责二人进谗言污圣听,如此迅速便开始反击,这胖子果然不简单。
  李隆基安抚安禄山好一阵后,安禄山才抽泣着告退离开。
  李亨和杨国忠正准备继续进谗言,李隆基却疲惫地挥了挥手,令二人也退下。
  二人互视一眼,识趣地告退。
  李隆基独自坐在清冷的大殿内,身子一阵阵地发冷。
  一直沉浸在盛世的假象里,李隆基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越来越狂妄自满,如今随着这封密信的出现,李隆基忽然察觉,盛世的表象下隐藏着许多危机,内忧外患不绝于视听,那些绚丽豪奢的繁华盛世越来越模糊不清了。
  “二十万,二十万……”李隆基脸色阴沉,喃喃自语。
  高力士悄无声息走入殿内,静静地站在李隆基身后。
  “高将军,你如何看这封密信?”
  高力士身子一颤,惶然道:“陛下,老奴不敢有看法。”
  这次不是客气话,高力士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真心不想多说一个字。
  李隆基笑了笑,叹道:“大唐的隐患委实不少啊,最大的隐患不是事,而是人,人心才是最难揣度的,朝堂衮衮诸公是忠是奸,朕已看不清楚了,朕……可能老了。”
  高力士一阵心酸,低声道:“陛下不老,陛下治下的盛世江山才刚开头呢,往后千年万年盛世连绵不绝。”
  李隆基摇摇头,阖眼沉思许久,缓缓道:“那封信不论真假,安禄山的三镇还是要查一查的,朕想知道三镇如今究竟是怎样的情势,三镇囤积了多少粮草,兵器和战马,还有那些领军的将领,难道果真都换成了胡人?这些都是朕想知道的。”
  高力士轻声道:“陛下,朝廷在各镇都布有眼线……”
  李隆基冷笑:“朕还能信那些眼线吗?每年所奏皆是天下太平,各镇果真太平吗?”
  高力士一凛,垂头不敢说话。
  李隆基阖眼缓缓道:“遣殿中省中官辅趚琳去一趟三镇,秘密前去,勿露行迹。”
  高力士领命。
  沉吟片刻,李隆基又道:“将朕那件常穿的紫襟锦袍赐予安禄山,代朕好生安抚他。”
  …………
  一封密信,在长安城掀起了如此大的风浪。
  作为始作俑者,顾青的反应却很淡定。
  密信出自他的手,李亨和杨国忠的推波助澜也是他牵的线,甚至李隆基的心理变化过程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多亏了前世史书上对李隆基的评价,让顾青掌握了李隆基的心理。
  一个狂妄自大,创下盛世后只想每天享乐安心养老,同时疑心病又很重的帝王,一封密信足以令他产生怀疑和猜忌。
  顾家今日府上有客人。
  客人是熟人。
  李十二娘听到消息后,马上便来到顾青府上,一脸喜意地告诉顾青,安禄山要倒霉了。
  顾青淡定地安排酒菜,又命人从地窖里取出一坛亲自酿的杏花酒,为李十二娘斟满。
  见顾青淡然平静的模样,李十二娘有些不满,仇人倒霉怎能不高兴?
  然而李十二娘终究不傻,沉默片刻后,猛地一拍桌子,恍然道:“是你!?”
  顾青无辜地眨眼:“李姨娘说什么?什么是我?”
  “安禄山倒霉是因为你?”
  顾青笑叹道:“与我何干?他倒霉是因为太招摇,朝堂那么多权贵臣子,总有人看不顺眼的。”
  李十二娘冷哼道:“不用掩饰了,就是你。长安城已传得沸沸扬扬,安禄山那封密信实在是很要命,天子若不怀疑他才有鬼了。如此坑人的布局,除了你还能是谁?”
  顾青淡然笑道:“那封密信要不了安禄山的命,但可以动摇他在天子心中的忠诚形象,这个形象是他立世的根基。”
  李十二娘怔怔地盯着他,幽幽叹道:“果真是你……”
  顾青也不隐瞒,痛快地道:“是我。”
  李十二娘眼中泛起异彩,动容地道:“不愧是顾家的种,你爹娘有子若斯,可含笑九泉了,你比他们强。”
  “耍点小聪明而已,算不得什么。真要比强的话,李姨娘一人可以打死一百个我这样的。你一拳揍来,我出一万个主意都没用。”顾青自嘲地笑道。
  李十二娘执拗地摇头:“一计除奸,一计安邦。这是一万个粗鄙武夫都无法做到的事,你做到了。近年我越来越感受到,世上很多事情是武力无法解决的,有时候文人一句话,一个主意,便可杀千屠万……”
  “我这十多年心心念念者,便是为你父母报仇,期间多次去范阳平卢,欲刺杀安禄山,却事不可为,为此我甚至牺牲了十多名弟子的性命,仍是徒劳无功,没想到……你只是编纂了一封密信,便撼动了安禄山的根基,相比之下,我是何等渺小……”
  李十二娘神色渐渐黯然,她忽然发觉自己这些年都在做一件毫无意义的事,付出那么巨大的心力和辛苦,冒了那么大的凶险,却抵不过顾青的一个主意。
  顾青温言安慰道:“荆轲刺秦,虽败犹荣。败虽败矣,易水河边送行的歌声却给六国遗脉留下了希望的种子,秦二世而亡,正是因为天下人心不可欺。”
  “同样的道理,乱臣贼子亦不可欺瞒天下人,该浮出水面的,一定会浮出来,迟早而已。”
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底掏空
  严格说来,顾青也算是“乱臣贼子”,只是他隐藏得很深,当世之人除了张怀玉,没人察觉出来。
  但是此乱臣贼子要干掉彼乱臣贼子,也并不冲突。
  同样是为了改换天地,动机却完全不一样。
  安禄山只是想当皇帝,但顾青想要的却是延续盛世江山的寿命,江山姓什么不重要,盛世多延续几年,让普通百姓过几年好日子,让军队恢复唐初战无不胜的荣光,让朝堂上的大臣们多几个像人的人,这些都是顾青想做乱臣贼子的动机。
  君君臣臣的儒家思想,对不起,顾青来自现代,没这个概念,也就无所谓忠诚。
  “你父母的大仇,交给你自己去报,我能放心了。”李十二娘端杯饮了口酒,肩膀不自觉地松垮下来,仿佛顷刻间卸下了千斤重担。
  顾青叹道:“李姨娘,您该放下了,以后的事便交给我吧,我曾经说过,庙堂的事,交给庙堂去解决,江湖的事,则留在江湖。”
  李十二娘点头:“我已见识到庙堂之凶险,果然一言可杀人,比江湖高明多了。”
  转头注视顾青,李十二娘忽然笑了:“那封密信里面的内容,你是如何编出来的?有鼻子有眼的,听说昨夜御史台的官员们见此信后,都吓得手脚冰凉,大气都不敢出……”
  顾青笑得有点森然:“李姨娘,您怎么就知道那封信是我编的呢?”
  李十二娘一惊:“难道是真的?”
  顾青悠悠道:“若欲陛下生疑,有些东西必须要实实在在,否则信的内容若经不起推敲查证,陛下反而会更信任安禄山,李姨娘,我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李十二娘震惊道:“安禄山果真有反意?”
  “是,他确实有反意,而且已经蓄谋多年了,李姨娘去过他的三镇,可知他麾下将士是怎样的面貌,他在三镇的屯兵布局,以及兵器粮草和战马数量等等,若仔细观察的话,应知安禄山的麾下三镇与别的边镇节度使截然不同。”
  李十二娘仍不敢置信地道:“区区一个节度使,胆敢……”
  顾青迅速打断了她的话:“他敢。”
  “你炮制的那封密信……”
  “花费重金,收买了安禄山的一个随从亲卫,他的麾下将士虽说骁勇,但皆是因利而聚,不难从中找到突破,密信的内容是亲卫所述,大多是真的……”
  “安禄山确实囤积了大量的兵器战马,也与契丹和奚勾结,将来若起兵,契丹与奚人会出兵相助,还有名单上的长安朝臣,也确实被他贿以重金收买,尤其是户部官员,这些年朝廷源源不断地拨给三镇粮草兵器,那些被收买的户部官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安禄山这笔钱花得很值。”
  李十二娘怒道:“果然是乱臣贼子!既然密信的真的,为何不早拿出来?”
  顾青叹道:“李姨娘,信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机,让天子心生猜忌的时机。若在十年前炮制此事,那时的安禄山或许并无谋反的心思,便不怕朝廷来查,若换了安禄山人在三镇时炮制此事,长安与三镇相隔千里,安禄山有充足的时间伪装应对,也不是好时机。”
  “所以你选了如今安禄山人在长安的时机?”
  顾青叹道:“严格来说,如今也不是好时机,我理想的时机是长安或三镇生乱,然后我便趁乱炮制此事,那么安禄山在天子心中的形象便不止是动摇,而是要下定决心削其羽翼了。”
  顾青苦笑道:“可是谁叫我马上要去安西了呢,我离京后两三年不得归期,只能在仓促间布下此局,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的,人算不如天算,我的布局终究差了火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