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校对)第1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305

  梅振衣一耸肩:“我自己都没有成仙呢,哪有那么大能耐?”
  “不对,你有!”身后突然传来一个脆生生稚嫩的女声。
  梅振衣闻言立刻从地上跳起来,转身恭恭敬敬的施礼:“明月仙童,您怎么会离开敬亭山到这里来?刚才说的话,究竟有何指点?”
  在芜州地界上,无论碰见谁他也不能这么客气,除了这位明月仙童,那是真的得罪不起也是不应该得罪的人。提溜转曾经说过,它所见过最有心机的人就是梅振衣了,而心机最少的人是谁呢?不是明月,因为明月根本毫无一丝心机,几乎是这世上最纯净的一种存在状态。
  明月笑眯眯的一指提溜转道:“我听见你们说话了,就过来看看。你有可能帮它的,你不是在炼制九转紫金丹吗?假如真的炼成了,那是移换炉鼎的灵药,也只有用此丹,才能让提溜转凝聚想要的真身。”
  明月说话真的是一点都不动心眼,且不说梅振衣能否炼成九转紫金丹,就算历尽千辛万苦真的炼成了,也不能说给人就给人啊。
  丹方中说的明白,九转紫金丹一次最多成丹九枚,通常是成丹三枚,成丹六枚已经算难得了。只要炼成,无一不是世上无价珍宝,哪怕是在仙界也不是说有就能有的。有多少人需要用它助修行、历劫数且不说,仅仅用来帮一个小鬼移换身形,恐怕也只有明月才能说的这么轻松。
  梅振衣却无法和明月解释什么,只能反问道:“且不说我还没有,就算真的有,提溜转也无法服用啊,阴神之身,本就无法服用世间任何外丹饵药。”
  明月仍是天真烂漫的模样,眨着眼睛道:“世上只有你一个人有办法,除你之外,就算我清风哥哥也不行。因为你有拜神鞭,又会神农百草鞭术,而且还能以拜神鞭炼制九转紫金丹。……你刚才说提溜转很像你的拜神鞭,所以它虽然不能服药,你却有办法将九转紫金丹与它炼化一体。”
  明月还真说了个办法,这办法匪夷所思,换个人既想不到恐怕也听不懂,那就是当九转紫金丹炼成之后,就以神农百草鞭法,再将九转紫金丹的药性炼化,与提溜转的身形融为一体,相当于移换炉鼎。这一点,恐怕也只有梅振衣才能办到。
  明月说完之后朝提溜转招了招小手道:“梅振衣有可能帮你凝聚实身,但不一定能成功,我告诉他办法了。”
  梅振衣拱手道:“我明白了,多谢明月仙童指点!”
  “你现在所炼丹药,如果炼成也未必够用,但是我告诉你,只要你一味都不浪费,除了那难寻的五味,清风哥哥身上的灵药,足够你再炼一次九转紫金丹。”明月留下了这句话,等梅振衣抬头时她已消失不见。
  好可爱的小仙童啊,不经意间把清风的底细都给说出来了,原来清风还有存货呀!这算是为提溜转求药吗?明月可没这么说,就是告诉梅振衣可以怎么做。
  谷儿、穗儿刚才见梅振衣礼数恭谨,也在一旁施礼没敢多嘴,此时才问道:“她就是明月仙童,怎么是那样可爱的一位小女娃,看上去只有七、八岁?”
  梅振衣:“她就是明月,仙童形神一体,心性如此,形容也如此。”
  提溜转飘了过来,语气有些尴尬的说:“梅公子,不是我让明月仙童来的,我也不知道还有这个办法。但我知梅公子炼制九转紫金丹千辛万苦,此物世间致为珍贵,并没想……”
  梅振衣伸手拍了它一下:“别说了,再珍贵的东西,也是拿来用的。将来若炼成九转紫金丹,我不敢保证一定能助你,但也未尝不可助你,就看缘法了。”
  梅振衣不想骗提溜转,将来能不能炼成九转紫金丹还两说,能炼成几枚,都作什么用处,他现在也不敢确定。想了想又说道:“既然明月因为你特意来告诉我这件事,无论我这一次炼制九转紫金丹能不能成功,成功后能不能助你,只要没有帮你凝炼实身,我再向清风求一次药,再炼成一次九转紫金丹,到时一定助你,绝不食言!”
  提溜转的情绪本来有些低落,但听见这话立刻又高兴了,抖了抖身子原地转了一大圈,带得谷儿、穗儿衣袂飘飞,呼唤道:“梅公子,我决定了,等到知焰仙子出关,我就寻遍天下,帮你找齐那所缺的灵药。”
  炼成一百零八扇吉祥软草蒲团,还来了一段有关提溜转与九转紫金丹的小插曲。第二天回到齐云观,曲振声拿着一份请帖来找梅振衣,说是有人请他去观礼,原来是九林禅院已经落成。
  因为奉了皇命,芜州府的钱粮与民夫拨的都很充足,这座庙修的很快。一般寺庙建成都要请当地名流去观礼举行一个仪式,开空门以示迎往来。智诜禅师是一位得道高僧,在当时也是一位社会名流。他发了请帖,邀请当时很多佛教界有名望的僧人,还有芜州当地的重要人士。
  智诜禅师的请帖与一般人不一样,他发出来的也算是一种法帖吧,芜州地界上有修行的不论是人是仙都请到了。梅振衣以及两位夫人、梅毅、曲振声、张果、积海与东华门众弟子、持盈法师、星云师太自然是都请了,连敬亭山上的清风、明月、绿雪都收到了请帖。
  除了绿雪与明月之外,所有接到请帖的人都去了,就连清风也溜达下敬亭山跑去看沙和尚的热闹。梅振衣与玉真公主等人进城的时候,恰好在十里桃花道上碰见了清风,赶紧上前见礼打招呼,众人合在了一起。
  梅振衣心里有点纳闷,智诜禅师不就是修了一座庙吗,为什么要搞这么大的动静,连清风都要请来观礼?自古以来江湖中下帖子的讲究可就多了,一方面表示尊重,而另一方面最重要的用意,就是打个招呼——我要在这里办什么事情。
  收到请帖的人无论去还是不去,对于发请帖的人而言,都等于招呼打过了。假如到场了,也就等于做了见证。——那位智诜禅师,难道要在九林禅院开宗立派,建立佛门长久修行道场?否则为什么要给芜州所有修行高人送请帖,连清风、明月都想到了呢?
第145回、大殿法坛留虚座,来者究竟哪位僧
  九林禅院的地势,按风水学来看建在“凤点头”之上,是城外一直延伸到城内的一条高坡尽头,往前三面都是民居。周围还有一片空地,九林禅院的偏院与后院尚未修造,只修了山门与正殿的主体建筑,看来半年时间整座寺院的规模尚未建造完整,要等到将来慢慢再扩建完善。
  走进寺院感觉也很奇特,不似千年之后的现代寺庙,山门殿两旁立了四大金刚,但是正中却是一条直通道,没有前弥勒后韦陀的造像。穿过山门是青石铺地的天井,四面屋檐都向这一天井延伸,抬头看见天是“方”的。
  可以想像一下,下雨天水会顺着飞檐都流到这个天井来,方形的天空会挂下四道水帘。天井的正中地面上有一块圆形的大青石,圆心部位稍稍凹陷,上面开有两个对称的小孔,直径比拇指稍粗。梅振衣知道这下面是一口井,圆形的井口很窄并且被圆石盖上了,这是一口风水井。
  智诜禅师将天圆地方之象倒转,在寺庙正殿前做了个天方地圆局,以承接天枢地气,果然是一等一的风水大师。
  走入正殿,也就是一般寺院所谓的大雄宝殿,又发现其中的格局与普通大殿完全不同,左右较窄前后很深,并且通过巧妙的设计,自然分隔成前后两进。
  一进大殿首先只能看见正中神坛上的一尊塑像,却分辨不出是哪一尊佛或菩萨。在普通老百姓眼中看来,神坛上的诸佛菩萨各种像长的都差不多,要根据后面的绘画、旁边的侍者像、菩萨本人的装扮以及手持的法器,还有帷幔上垂的锦帘字迹以及香案上的牌位,才能分辨出来。
  但是这一尊塑像,周围没有这些参照,只是孤零零的一尊,全身披着锦缎,梅振衣也看不出来供的究竟是哪路菩萨?好像它就是一座“通用化、大众化”的佛门造像。
  正殿左右两侧的墙根下有一溜位置比砖地高出一阶,显然也是安放造像的底座,但此时还是空的,也不知道将会塑哪些罗汉、金刚的像?因此走进正殿的第一进,只能看见正中那座身份不明的塑像。
  转过这座法坛,没有院落没有台阶,直接进入大殿的第二进,与前面的空空荡荡相比,这里面的布置可就是满目琳琅了。两侧塑着十八座金身罗汉,左右各九,正中是释迦牟尼佛,左右墙角处是骑着青狮、白象的文殊与普贤二位菩萨,也是一左一右。
  大殿的第二进是个假二层。什么叫假二层呢?很多种古典建筑,从外立面看与从内部结构看层数是不一样的,这座大殿不是楼房,但是第二进从里面看却说不清是一层还是两层。在左右十八罗汉像上方,还挑空了一层阁楼状的回廊。前后都没设梯子,这回廊是上不去的,在回廊的栏杆上悬挂着很多幅画像,需要仰头才能够看清。
  左右各有十七幅画像,左手边第一幅是佛祖释迦牟尼灵山说法图,第二幅是面带微笑的禅宗初祖摩诃迦叶尊者,一字排开,左手最后一幅是禅宗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然后转到右手这一侧,最后一幅是禅宗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再倒着排回来,一直到禅宗三十二祖,也就是中华禅五祖弘忍大师。
  右手最前面,与左手第一幅释迦牟尼灵山说法图相对的位置,只挂了一幅装裱好的白纸,上面没有一丝墨迹,这幅留白之画在弘忍像旁边,却不知为谁人而留。
  这一次接到请帖来观礼的有上百人,其中有一半是各地赶来的僧人,智诜禅师率领僧众在九林禅院门外一一致谢,并不对谁有过分的热情,也不刻意冷落何人。这么多人在寺院中肯定坐不下,在寺院外的空地上临时搭有结缘的竹棚,旁边还支有煮茶的灶炉,来宾先参观寺院,然后再到竹棚里喝茶。
  梅振衣跟着参观的人流走进九林禅院,进入大殿第二进,沿着上方悬挂的画像一路看下来,芜州刺史程玄鹄陪着他。程玄鹄也是位饱学之士,一路指点介绍画像中的各位佛门尊者,这些就是禅宗传承的谱系图,他着重介绍了其中的龙树大士与菩提达摩的生平事迹。
  在他们身后,张果与星云师太并肩而行,一直在向师太请教画像上的各种典故,师太答的很耐心,张果听的也很认真。
  一转弯走到右手边弘忍的画像前,发现画像下面特意摆放了一个小香案,智诜禅师与一位中年僧人正在礼拜。梅振衣很知趣的没有走近,远远的站在一旁。等拜完了,只听那位中年僧人起身对智诜道:“师兄,你建了这座寺院,打算将衣钵传承留在此处吗?”
  智诜点头道:“是的。”
  中年僧人又道:“你留下玄奘法师的紫金钵,但禅宗信衣木棉袈裟并不在此处,来日信衣归宗门,为何不归嵩山少林呢?”
  智诜禅师:“少林、九林,皆是禅林。”
  中年僧人:“我初入芜州,也查觉出此是非常之地,你建的这座九林禅院,大殿正座法坛空待,必有深意吧?”
  智诜禅师:“将来有缘,信衣归于此处,还要招一位住持镇守。师弟行游天下,有何人要推荐吗?”
  中年僧人:“菩提、波罗,皆是佛缘。当来自来,不必推荐。”
  这位与智诜说话的中年僧人相貌甚是平凡并不引人注意,神色也是平和中自有悲悯之态,站在那里隐约却有一种自然流露的宗师气象。梅振衣只看了一眼,就止住了以神识试探的念头。这时旁边有一人走过去道:“小和尚,你也来了?”
  再看清风已经溜达过去了,很自然的与那位中年僧人打招呼,居然开口叫他小和尚。那中年僧人微微一笑,合手施礼道:“原来是清风童子,好久不见。”
  清风:“上次见你就是在谈衣钵,这次见你,又和沙和尚谈衣钵,衣钵衣钵,非一衣一钵,可惜呀,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纠缠不解?”
  中年僧人:“世人若皆已彻悟,何需弘扬真法?若如此,菩萨也不会发下尽渡世人的宏愿。”
  智诜禅师也微笑道:“开道场,有佛法僧三宝,说三宝者,既非三宝,是名三宝。无非假借道场宏法,法是真,道场是空,但无此空不便印彼真。”
  这两个和尚一开口说的就是佛法,清风也笑了:“不和你们说这些,智诜,此处法坛虚座以待,是想请小和尚来做住持吗?”
  中年僧人摇头道:“非我,应另有其人。”
  清风盯着中年僧人仔细看了几眼:“这么说,那位来者可了不得啊。”
  中年僧人:“了得了不得,空门无差别,无非是清风童子你有此分别心。”
  清风摇头:“这话与我没关系,既然这么说,你让沙和尚在大街上随便拽一个人,剃了头就来当住持得了!”
  智诜与中年僧人闻言不禁相顾莞尔,清风抬头看了看弘忍画像旁边那幅空白之像,又低头看了看中年僧人,似笑非笑道:“圆寂之后,才能挂上去啊,这一点,我亦深为赞同。”
  智诜与中年僧人一起合什道:“善,此乃空中见性。”
  清风又问:“究竟是什么人会来住持?”
  智诜笑答:“贫僧一开口不就已经告诉你了吗?”
  清风眨了眨眼睛,没再说什么就出去了。梅振衣也上前行礼,特意对那位中年僧人道:“大师,久仰了!今日一见,果有平凡中真风采啊!”
  说到这里,那位中年僧人是谁啊,空白的画像又是留给谁的?如果九林禅院还能保存到千年之后的当代,那幅画像上理所当然应该是禅宗第三十三祖、中华禅六祖慧能。只不过此时画像是空的,而慧能本人正站在画像下与智诜说话。——慧能这次也被智诜请来了,而清风也认识他。
  梅振衣走出九林禅院,远远来到寺院后的凤凰坡上,就是他当初纵马跃入城中之地,暗中取出了指妖针,神识锁定九林禅院凝神施法。
  他发现这座寺院的建造,并未截断自九连山往句水河方向的地脉,也没有占尽天枢地气,非常巧妙的立于地脉中枢,就像建在河流中的一座小岛,既能借灵枢之气,又能镇住地气升腾。
  他笑了笑收起指妖针,到竹棚那边去饮茶,命下人供奉寺院三十六扇吉祥软草蒲团。在茶棚那边又碰见了舅舅柳直,小声说了几句,柳直也命人送上了九林禅院这一片地方的地契。这些算是上门观礼的贺礼了,柳家也把地皮捐献了。
  看这间寺院的建造格局,智诜禅师并无恶意,听他与慧能的谈话,这二位都是得道高僧。但是在芜州建了这样一座庙,听清风的语气,智诜还要引来一位了不得的住持,这意味着芜州修行界的形势变复杂了,佛门也在此地插了一手。
  果然,在中午举行的仪式上,智诜禅师取出了紫金钵,颂扬武后下诏建寺的功德之后,又当众宣布了一件事——要将紫金钵留在九林禅院,并在天下请一位高僧住持本寺。
  在佛门弟子眼中,玄奘法师当年西行所持的紫金钵,那可是相当神圣的一件东西,而梅振衣知道,那紫金钵也是一件神器。智诜说留下就留下,还要招一位住持来镇守此寺,天下僧人闻言,当然会云集于此。
  愿意来的和尚当然很多,智诜怎么挑选呢?他也当众宣布了方法,他将在芜州停留一段时间,每逢初一、十五,便在九林禅院举行法会,开讲《大般若经》。四方僧众可以当众发问,见识高超者,智诜禅师将邀请他住持此寺。
  原来是要辩经啊,智诜当年可是玄奘的徒弟,玄奘可是号称史上辩经第一啊,曾经在天竺辩得群僧哑口无言。什么人讲《大般若经》能超过智诜呢?假如有人能坐上九林禅院开宗住持的位置,那还真的很不简单!
  九林禅院“开张”典礼结束后,智诜却单独请梅振衣留了下来,在一间小小禅堂内看座,先谢道:“梅施主供奉的这三十六扇蒲团,是人间难寻之物,看似平凡其意深远,老僧多谢了!”
  梅振衣:“大师不必客气,其实这些东西,只不过是我前一段时间借炼器修行所成而已,供奉给贵禅院是随遇结缘,您何必单独把我留下来?”
  智诜笑着问了一句:“今日九林禅院缺一住持,梅公子有没有兴趣啊?”
  梅振衣一愣,赶紧摇头道:“出家当和尚?我没这个打算,大师不要开玩笑了!”
  智诜禅师:“我不是开玩笑,只要梅公子肯皈依佛门,实乃九林禅院住持最佳的人选,将来之修行功果不可限量,贫僧不会看错人的。以你今日的修行境界,也不会放不下家中的娇妻美妾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3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