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校对)第2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7/643

  各国当然不是想征多少兵就能征多少兵,也不是所扩征的军阵越多越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涉及到很多因素,包括战事的准备是否充分、兵甲器械与军粮储备是否充足、执行政令的效率有多高、地方官员实施能力怎样。
  而且像这样的举国总动员,只能是临时的,不可长期持续,否则必将动摇国本。国战是一场巨大的消耗,仅是将各地的青壮劳力调至军营脱离生产,便会对民生产生严重的影响。各国下达战事总动员令基本都在夏秋之交,当时正值农忙收割之际,各城廓一时都很难抽调出大批青壮。
  但巴室国各城廓坚决执行了少务的命令,留守的妇孺都下地收谷了,而那些没有调到前线的各城廓的守备军阵,平日操练之余,亦在城主的指挥下帮助民众收麦。等到了秋收之后的歇冬时期,这才缓了一口气。
  郑股事先也没想到,巴室国竟然有这样的动员效率,这些年不声不响做了这么充足的作战准备,显然都是后廪留给少务的家底。郑室国的动员效率和战事准备皆赶不上巴室国,连相室国都比不上,这也是郑股当初不敢单独开战的原因。
  少务应赤望丘的要求,与相室国停战和谈之际,已经到了春耕之时了。少务下了一个命令,除了前线大军与守卫边境各处边关军阵的不能动,去年新扩募的那些后备军阵解散一半,让那些壮劳力回家耕作。
  也就是说少务去年扩征的五倍之兵,现在还剩下两倍半。若按刚才那个比方,巴室国相当于还有三支半的军阵。
  少务必须要保证,有足够的壮劳力留在后方投入生产劳作、以支持前线大军所需,开春时裁撤一部分后备军阵,也是不得不为之。他打入相室国后解散那些未曾抵抗的守备军阵,让那些军士各自归家,也是这个原因。
  但是另一方面,相室国的威胁已解除,少务还收编了大批战俘,尤其是其最精锐的大军主力。相当于相室国原先的四支军阵中,他得到了一支半,加上巴室国原有的三支半,总计是五支军阵,足以对付郑室国。
第072章、兵行诡道(上)
  军阵数量也不是越多就越好,要保证其装备与训练水平,更要保证将士的作战士气,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否则人数再多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少务裁军后留下的都是最精锐的战士。
  这些军对也不都能用来攻伐郑室国,比如还要派一部分军队围困舆轩,更重要的是,各处边关更须防备帛室国与樊室国的偷袭。
  国中镇东与镇西两位大将军没动静,并不代表他们不存在,正领兵驻守边关严阵以待,分别防范着帛室国与樊室国,不给这两国以可趁之机。总结以往的教训,由于巴室国所处的不利位置,就算在一个战场上取得了胜利,往往也会因为第三方势力的突然介入而陷入被动,当年的白果城就是那么丢的。
  相穷这次攻打巴室国,指定战略就是进军神速、直破巴都,而少务何尝不也是如此。他尽量赶在其他各国来不及做出反应之前,便已奠定大局。这一仗从初秋打到开春,进行的非常顺利。各国之间传递消息也需要时间,若是帛室国或樊室国再调兵集结,几个月都过去了,这时相室国的仗都已经打完了。
  但在前线的虎娃与北刀都很清楚,另一场国战即将开始。在西界山以北悄然集结的大军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灵宝率领的相室国降兵,以猪三闲及悦瑄为副将;第二部分则是巴室国的主力野战精锐;第三部分是以精锐老兵为骨干,重新组建的后备军阵。
  这些将士,多数经过了大战的磨练,有很多是百战精兵。
  ……
  当初相穷大军直扑巴都城下时,郑室国君郑股曾犹豫不决,不知是否该趁机攻伐巴室国。如果不打,便错过了这个百年难遇的机会;如果打的话,威芒所率领的重兵镇守国境一直未动、并没有撤回巴都城增援。
  后来商议的结果,郑股决定在三种情况下可以发兵:其一是威芒大军从边关撤退;其二是相穷大军攻破了巴都城;其三是相穷回师寻少务决战。无论出现了哪种情况,都是郑室国进兵的机会。
  但战况演变的结果,却令郑股惊出了一身冷汗!郑股也曾有所预料,相穷或许打不下巴都城,将不得不回师救援相都城、与少务决战。但他做梦都没有料到,相穷根本就没能回得去、死在了巴都城下,他所率领的大军也被截断了后路、全部投降了。
  少务不仅消灭了相穷大军,而且几乎打下了整片相室国,只留了最后三座城廓。郑股这回知道怕了,想到去年和谈之时,曾答应赔偿给巴室国的财货物资并没有按期送去,赶紧派使者去了巴都,解释因大雨道路难行,所以运送物资的车队耽误了日程。
  按两国原先的约定,郑室国的第一批赔偿物资应该在冬至之前送到巴室国边关。而冬至之时少务还在相城主持国祭,巴室国根本没有见到这些东西的影子。郑室国事先也没准备,此刻才想起来赶紧补办。
  使者刚刚派出去,又有两个消息传来,终于令郑股大松了一口气。其一是赤望丘插手了,以宗门白煞的名义劝少务止兵、不要灭了相室国,少务已乖乖照办。其二据潜入巴室国的密探回报,到了春耕之时,举国为战的少务终于决定裁军了,将临时扩募的后备军阵裁撤了一半。
  巴室国这么大的动作,当然瞒不了人,少务此举也是实实在在地将郑股给晃了一下。在郑股看来,与相室国之战消耗太大,巴室国国力短期内也难以为继,不得不暂时休养生息,至少短期内不会再掀起大规模的国战了。
  而少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吞并了相室国的大部分国境,他的胃口再好,也要用相当长的时间、相当大气力去消化,至少在没有完全稳定局面之前,是不会轻易再起兵征伐了。而赤望丘的干涉,也使少务有所忌惮,干脆顺水推舟,就连相室国的最后三座城廓都不攻占。
  虽然心里这么想,但郑股也没敢像少务那样轻易裁军,郑室国新扩募的军阵仍然驻防各地军营,于边境仍囤积重兵与威芒大军对峙,不给对方可趁之机。
  郑股刚刚轻松了没几天,派往巴都的使者尚未回来、紧急准备的赔偿物资也未送去,却突然接到了边关的急报——巴室国大军已越过西界山,杀入郑室国境内!
  ……
  郑股做梦也没想到,巴室国大军在少务返回都城后,几乎是马不停蹄又立刻掀起了另一场国战。但巴室国前线的北刀氏等人看来,少务攻破相都城之后,主要的战事就已经结束了,大军主力已休整了两个多月,完成了战略集结。
  郑股更没有想到,巴室国的大军并没有从原先两国交界的国境线杀过来,而是从郑室国与相室国交界的西界山杀入。郑室国一直派重兵布防,但主要防线都建立在与巴室国交界的国境线上,而与相室国交界的西界山一代,并没有派驻重兵。
  北刀氏率领大军越过西界山杀入郑室国,在这个时间与这个地点,就像是从天而降。虎娃也跟随大军来到了郑室国,少务只制定了总体战略,至于具体的进军路线,是前线的虎娃和北刀氏大将军商量决定的。
  虎娃对西界山一带的地势非常了解,绵延千里的山脉,去年他曾从头到尾亲自走了个来回。从东往西时,后面有两位大成妖修追击,他一路逃遁无暇旁顾。但回来的时候,却是从容漫步而行,不仅欣赏由春至夏漫山风景,沿途地貌也皆印在心中。
  虎娃原有得自武夫丘的五百年前巴原山川形势图,再对照实地考察的结果,选择了一处相对适合大军通行的谷口,这条进军线也是将来的补给线。这一带离孟盈丘西麓不远,从这里越过去,山脉的另一端便是虎娃当初遭遇那山猫大汉的地方。
  北刀氏事先派林枭侦察了郑室国境内的军阵布防情况,以灵宝率领的原相室国收编军阵为前锋开道、以盘瓠率领的巴室国精锐军阵为中军主力,如潮水般涌过了西界山。
  少务当然早就计划好了这次军事行动,之所以敢这么实施计划,也是因为占领区的后方形势,比郑股想象的要稳定得多。虎娃对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岭以及各城廓的抚民大人也功不可没,就连原相室国各大宗族都拿出财货帮少务抚民。
  巴室国的大军主力,在攻占相室国的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折损,反而经受了实战的磨砺与锻炼,稍事休整后战斗力更胜从前。并配合巴室国的精锐主力。
  在攻打城廓时,以新收编的原相室国军队打前阵,这些将士其家人宗族已在巴室国的占领区中,为了自己的命运也得奋勇作战。若不幸战死,家人可得抚恤;若能立军功,则更有封赏。其中若有人仍在内心深处忠于相穷,同样会卖力,因为他们此刻打的是郑股的军队。
  相穷的临终遗言,如今已全军皆知,大家都清楚相穷临死前最恨的人是郑股。很多相室国将士直到此刻,心中仍然难以接受全军覆没的结果,在他们看来,是郑股出尔反尔、没有配合相穷的大军行动,才导致了相室国的大败。
  这就像甲为了帮乙的忙出头,却被丙给揍趴下了,而乙却一直袖手旁观。如今甲这一腔怨愤难平之气,那便都发泄在乙的身上吧!
  北刀氏越过西界山突然进兵,打了郑室国一个措手不及。在郑室国镇国大将军芮川紧急调兵迎战之前,北刀氏已接连攻占了两座城廓,于西界山南麓建立起了前沿阵地与辎重大营,然后依兵法而行,率大军稳步向前推进。
  巴室国是突袭,却非偷袭,在举军的同时,就正式向郑室国宣战了。少务不仅将开战的决定告诉了郑室国派来的使者,也另派使者通知了郑室国。而采风大人早有安排,迅速将少务的宣战决定传遍国中各地,也传达了郑室国各城廓。
  少务攻打郑室国名正言顺,就是讨伐郑股之不义。前年郑股派人行刺少务、潜入巴室国境内滥杀无辜。被少务查出来之后,郑室国的白果城城主又主动偷袭善川城军营,从而挑起了一场局部战争。
  打下白果城之后,少务并没有扩大事态,主动与郑室国停战和谈,条件本来都已经谈好了,郑室国割让白果城并赔偿一批财货。可是按照两国之间的约定,郑股并没有将第一批赔偿物资按期送来。
  如此背信弃义之举,巴室国举国民众已忍无可忍,所以少务才举大军攻伐。以这种名义进兵,谁也无话可说,就连郑室国的民众听闻,恐怕也会觉得是自家主君理亏。
  少务不在前线大军中,但他早就定下了政令,攻占郑室国城廓后,处置方式与先前一样。并不纵兵劫掠,亦不强掳人丁,免当地民众一年之赋税。主动解除兵甲不战者,可各自归乡。迎战的郑室国将士,若在战场上阵亡,其亲眷家人可得城廓抚恤。若是在战场上被俘,则要继续服役三年,方可免除为奴之罚。
第072章、兵行诡道(下)
  先前在相室国中,如此诸般事务已经处置得很熟练了,打到郑室国只需照例而行便是。北刀氏此番进军很顺利,却不像少务杀入相室国那般顺畅,每攻占一座城廓,多多少少都会遇不同程度的抵抗,因此采用了稳步推进的战术。
  芮川大将军紧急调集军阵迎战仓促,等大军赶过去时,北刀氏已经攻占了两座城廓。巴室国大军士气正旺,芮川三战三败,在不断调集后备军阵增援的同时,防线也不断后撤,郑室国又接连丢失了三座城廓。
  接连丢掉了西界山以南的五座城廓之后,郑室国才勉强稳住了阵脚。这时北刀氏率领的大军已经距郑都城不远了,并没有继续贪功冒进。这场仗与少务杀入相室国不同,虽然起初是出其不意,但芮川后撤得非常快,北刀氏新攻占的三座城廓几乎是他主动放弃的。芮川就是要收缩力量到更有利的地形防守、并寻找反击的机会,从兵法上看没有破绽。
  北刀氏小时候叫刀娃,成年从军后人称刀汉,他和芮川是其实旧识,两人当年都曾到武夫丘学艺,在同一年登上主峰成为正传弟子,关系还不错。当他们出师离山之后,分别成了郑室国与巴室国的大将军,如今各为其主,在战场上相见。
  北刀氏也清楚,芮川不可能再给他长驱直入的机会,战线拉得越长,将郑室国的守军阵地压缩得越紧,遭遇的阻力就会越大,后勤补给也会越困难,所以每一步都追求稳扎稳打,不留下后方的隐患。
  与此同时,郑室国朝中已是一片慌乱,郑股召集群臣在一起商量对策,出什么主意的都有。
  有人认为应该效仿少务,既然巴室国从西界山进兵,那么郑室国就从东境直接攻入巴室国。这个建议当然遭到了否决,因为如今战场的形势与巴室国和相室国大战时不一样,少务已回到巴都主持大局,威芒大军在东线边境根本没动。
  这一战郑室国最吃亏的地方,就是他们原本屯集重兵在边境与威芒大军对峙,国中精锐主力全在东边呢,北刀氏大军突然从相室国边境杀入时,郑室国来不及调兵。
  也有人建议把东边国境线上的重兵调往西境,与芮川率领的大军一起夹击北刀氏,如此必能击破来敌。但若如此做,必须防范威芒大军趁机入境,最好是调一半军阵去西境参战,留下另一半军阵把守边关。
  这时大将军芮川提供了一整套作战方案。首先要稳固国都西北方向的防线,连弃三城之后,如今各关防隘口集中后备军阵已经可以抵御北刀氏大军的继续进击,但没有力量反动反击并收复失地。
  这一战要想反败为胜,必须要将布防于东部边境的精锐军阵调回来,而且动作一定要快,与国中后背守军一起夹击北刀氏,力争将对方歼灭在西界山以南,最不济也能将北刀氏大军赶回去。因北刀氏大军的补给,要从相室国越过西界山才能送到前线,孤军深入处于很不利的位置。
  北刀氏若是一路取胜还好说,一旦受挫不能久持,后撤将是唯一的选择,否则便有可能被合围歼灭。但是这样的战略安排,必须防备威芒大军趁机从另一个方向攻入。
  所以芮川又做了另一个建议,主动放弃与相室国边境交界的两座城廓,将防线后撤,集中精锐主力向香木城方向靠拢。歼灭或打退北刀氏大军之后,回头再收拾威芒。总之是将力量集中到一条战线上,先弃东边两城、收复西边五城,待到巩固后方局面再打回去。
  他这个作战计划是中规中矩,郑室国与当初的相室国情况不同,并没有主动杀入巴室国,国中主力野战精锐亦没有折损。可以先集中力量夹击孤军深入的北刀氏大军,稳固后方之后再迎战威芒大军的趁机进犯。
  可是若这么办,至少要再拱手放弃两座城廓,引威芒大军从东部入境。
  兵正兴竹大人坚决反对这个提议,他认为防线绝不能再后撤了。郑室国除国都之外共有十六座城廓,东边先丢了白果城,如今西边又丢了五座城廓,国中只剩下十城。如果按照芮川的计划再主动放弃两城,便等于半数国土沦陷,这对军民士气是极大的打击。
  在兴竹看来,如今以国都及国都以北的香木城构筑的防线,已能抵抗北刀氏大军的进攻,可以依托有利的地势,与巴室国打一场持久的消耗战。北刀氏虽然攻占了五座城廓,可是他的后方在西界山另一端的相室国,那里是巴室国新攻占的国境,真正更稳固的大后方则更遥远。
  这样孤军深入作战,时间耗得越长、对北刀氏越不利,锐气一失,便是郑室国反击的机会,届时不难将北刀氏打退。而在郑室国与巴室国的边境上,可以抽出一部分精锐军阵增援国都与香木城加强防守,并用于将来的反击。但是绝不能抽调太多,防线也不能后退,要保持与威芒大军的对峙态势,使对方无机可趁。
  这两派意见在群臣中相持不下,郑股迟迟做不了决定,实际上就等于在维持现状、按照兴竹的意思办了,暂时只抽掉了部分精锐增援国都与香木城。
  在战局暂时陷入僵持阶段时,郑室国也派使者试探着要求与巴室国和谈,反正边打边谈嘛,这也是缓兵之计。在郑股看来,时间拖得越久,对北刀氏的大军确实越不利,对方可是翻越西界山长途远袭。
  郑室国方面提出,只要巴室国撤军,什么赔偿条件都好说。并指出北刀氏大军占领的五座城廓,既与原相室国之地被西界山分隔,与巴室国腹地离得则更远,孤军不可久持,还不如早日退去。郑室国愿意花财货收回这五座城廓,并实现两国之间的最终停战。
  对于郑室国的和谈要求,少务只提出了一个条件——先斩郑股!
  少务开战的口号就是讨伐郑股之不义,原因自不必再说。假如换一个人,郑室国直接把他交出去便是,但郑股是国君啊,怎么可能交给对方?
  只要郑股还是郑室国君,这一仗就必须得打下去。北刀氏在前线又发动了一番试探性的攻击,投入战斗的主要是灵宝麾下的原相室国将士。芮川没想到这一波的攻击相当强,正面的关防隘口差点就被攻破了,率领军阵冲锋在前的,竟是原相室国的镇国大将军悦瑄。
  悦瑄是灵宝的副手,并不需要他直接上阵冲杀。但是跟随大军杀入郑室国后,悦瑄却觉得很憋屈,堂堂镇国大将军率全军投降,如今只在灵宝手下打打杂,见到以往属下的将士,感觉都有些抬不起头来。
  后来他对灵宝说:“请将军允许我上阵,只任一支军阵队长。我亲自领军冲锋在前,哪怕战死也在所不惜。”
  北刀氏听说消息,真的就任命悦瑄当了一支军阵的队长,这支军阵是悦瑄挑选原相室国军中最精锐的战士组成。悦瑄的修为已有五境九转,原先身为镇国大将军,只需坐镇中军指挥,根本用不着亲自上阵,如今却成了领军冲锋者。
  北刀氏大军进入郑室国后,若论斩首之战功,以悦瑄为最。到战场上去亲手砍人,前线将士谁又能砍得过他呢?
  芮川虽然最终守住了国都正面的关隘,但也损兵折将,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于是他又催促郑股早做决断,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赶紧收缩东线增援西线。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巴室国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势,是由坐镇国都的少务亲自策划的战役。
  威芒大军主动进攻了,前线领兵者是瀚雄。镇南大将军威芒没有进入郑室国,仍在边关坐镇,而瀚雄离开了善川城,率领一支精锐大军到了郑室国防线的另一端、突袭关防从东边强攻香木城。与此同时,北刀氏大军也改变了主攻方向,集结主力精锐亦从西边强攻香木城。
  这是自巴原开战以来,最激烈的一场战役,比少务在相都城外与舆轩大军决战的规模还要大得多,甚至可以说是不惜代价。香木城在郑室国都以北,位置靠近孟盈丘,既是守卫郑都城的屏障,也隔开了威芒与北刀氏这两支大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7/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