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校对)第2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643

  不论是芮川还是兴竹,都清楚这座城廓的重要性,郑室国在此地布以重兵,还调来了好几支精锐军阵增援。
  所以这是一场毫无机巧可言、纯粹是硬碰硬的大战,少务下达命令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命前线大军一定要拿下此城。两路大军左右夹击,激战了近一个月,在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后惨胜,终于攻占了香木城。
  少务一统巴原的志愿,终究还是要凭实力去实现的。香木城之战,巴室国遭受的各种损失,超过了此前所有战役的总和。尽管只攻下了一座城廓,对于战争全局而言却是转折性的。北刀氏与瀚雄会师了,这支越过西界山插入郑室国腹地的孤军,打通了与巴室国的联系。
  香木城落入少务之手后,孟盈丘已完全在巴室国占据的城廓环绕中,不复当初那样位于三国交界处。
第073章、太上不知有之(上)
  芮川大将军不是不想死守香木城,但实在没干得过对方啊,战败亦无奈。他收拢残兵后撤到国都外布防时,已明白郑室国陷入了全面的被动,想打消耗战困死或拖垮北刀氏大军的计划已经失败,除非能在短期内集中全部精锐主力重新夺回香木城。
  但是这样做,就必须要收缩东边的防线了,将精锐军阵全部调到国都附近。打了这样的败仗,芮川在心中也难免记恨兴竹。假如兴竹早听他的建议,将更多的精锐军阵撤到香木城来,这一站未必守不住啊,可是现在已经晚了!
  芮川派人劝郑股紧急调集国中全部精锐军阵夺回香木城的同时,亦想弹劾兵正兴竹误国。但他还没有回到国都呢,兴竹已经联合言官在朝中弹劾了他。
  兵正大人兴竹声称,芮川大将军在北刀氏兴兵入境之时,不战而节节后退,拱手让出三座城廓。更可恨的是,他竟然向主君谏言,欲调动东线边关大军回撤,继续不战而将另外两座城廓献于少务。此人是武夫丘弟子,曾与北刀氏同门学艺,暗中必定心向少务。
  香木城之战,主君与朝中诸臣皆已叮嘱重地不容有失,可是芮川损兵折将后仍然丢城,陷战局于完全被动之势,恐是有意为之。如今之计,只有收缩国中精锐拱卫都城,并竭力夺回香木城,已不宜再用芮川为大将军,建议主君最好将其撤职拿问。
  香木城的战败,后果实在太严重了,必须要有人来负这个责任。作为这一战的直接指挥者芮川又怎能跑得掉,兴竹便先下手弹劾了芮川,而且下的是狠手,不仅指出芮川有战败之责,而且有暗通巴室国的嫌疑。
  与此同时,郑室国东线守卫国境的大军终于回撤了,主动放弃两座城廓向国都方向收缩,若能夺回香木城是最好,就算夺不回来,也要尽量稳定住不利局面。恰在这时,出现了一个意外的变数,巴原上的三国之战竟突然成了四国之战,帛室国也趁机兴兵杀入了郑室国!
  去年初秋,相穷与少务举兵,皆杀入了对方国境,当然引起了樊室国与帛室国的关注。可是这一战来得太突然,这两国就算想插手也没有做好准备,况且与他们并没有关系。可是两国亦不可能坐视不理,虽没有下达战事总动员令,但也在暗中增兵,悄然向边境集结大军。这不仅是为了以防万一,假如有便宜,说不定还能趁机捞一把好处。
  各国边境线上本就有军阵驻防,但是要应对大型战事,还必须从国内各城廓调兵增援。以当时的交通条件,集结后备军阵先后开到国境线上,恐怕几个月也过去了。与原相室国东境交界的是樊室国,等樊室国完成了大军调动,相室国之战基本上已经结束,没他们什么事了。
  原相室国东境与樊室国接界的有三座城廓,分别是白驹城、古雄城与飞虹城,这恰恰就是少务最先进军的路线,也是进军之后派重兵布防的大后方。假如樊室国想趁相室国兵败之际点便宜,恐怕也找不着机会。
  可是等到巴室国攻打郑室国时,却给了与郑室国东境交界的帛室国足够的准备时间。帛室国君帛让一直在关注着两国的战局变化,巴室国这边,有镇东大将军率军镇守边关、严阵以待,他当然没什么好机会,更没借口对巴室国举兵。
  当少务的两路大军攻下香木城之后,帛让却看到另一个机会,他早就调集大军在边境上准备好了。郑室国东边的重兵一旦后撤,帛室国大军立刻趁虚而入。郑室国主动放弃的两座城廓,一座被威芒大军趁势推进占领,另一座则被帛室国所抢占。
  这还是威芒反应购快呢,他早就得到了情报——帛室国可能会有动作,否则这两座城廓都会让帛室国给抢去。帛室国进军当然也要有一个能占得住大义的借口,这个口号与巴室国一样,也是讨伐郑股之不义!
  ……
  郑室国此前并没有开罪帛室国的举动,但帛室国号召民众发动这场战争,所提出的口号并非是针对郑室国,而是针对齐君郑股。郑股派人刺杀少务,身为兄弟宗室的另一位国君帛让都看不下去了!郑股今日能刺杀少务、将来说不定也能刺杀其他国君啊,怎能让此人在世居位?
  况且郑股去年主动提出和谈,已经答应了赔偿巴室国,却出尔反尔,巴原上怎可有这样的国君?更令人无法容忍的是,郑股派人刺杀少务,居然栽赃给帛室国!其实郑股栽赃的对象是众兽山,但众兽山就是帛室国中的修炼宗门,说是栽赃给帛室国倒也勉强可以。
  所以帛让是出于大义、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所以才发兵讨伐郑股。同时他也派使者去见少务,自称两国是同仇敌忾,我想帮着少务一起打郑股、为少务出口气。兄弟宗室之间,不能容忍有郑股这种败类之君。
  话说得当然好听,但时机找得却很准。帛让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和巴室国大军对上,就是趁机攻占那些仍在郑室国控制下的城廓,尽量多抢地盘、抢好处。谁都看出来郑室国已经顶不住了,便宜也不能都让巴室国给占了。
  以往的巴原各国争战,若巴室国大占上风,往往会受到第三国的牵制。但今日之战与以往的形势不同了,少务准备充足,击溃相室国的速度太快,让樊室国来不及反应也找不到机会。当帛室国也想插手的时候,在巴室国那边占不着便宜,既然如此,还不如和巴室国一起去打这条郑股落水狗呢。
  此战之后,巴原上将不复当年五国抗衡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帛室国更要壮大自己的力量。但帛室国大军一动,郑室国的局面便不可逆转了。原先郑股还想调回大军防卫国都、并重新夺回香木城,如今看来已不可能实现。
  威芒大军与帛室国大军同时从东线杀入,分别连克两城之后,都已经逼近了郑都城。两国提出的口号都是要斩郑股,宣称有郑股在便无和谈的可能。
  在这个背景下,郑室国中发生了一起未遂政变,谋划者是镇国大将军芮川。芮川收拢香木城残兵向国都撤退时,已打算要弹劾兵正兴竹,同时也对郑股这位主君充满了失望。别说是他,郑室国中有很多人皆对郑股心怀怨恨。在他们看来,是郑股的所作所为,为郑室国带来了灾难。
  其实站在郑股的角度,如果当初少务成功归国继位,迟早将是大麻烦;若能杀了少务并暗中支持公子会良为巴君,这才能消除隐患。
  他这么想也许是对的,可是偏偏暗中策划的行动没有成功,又没有及时利用相穷举兵的机会给巴室国以重创。如今以郑室国之力,已挡不住巴室国的大军,再加上帛室国插了这一手,郑室国已到了危亡之际。
  芮川已听到传闻,兵正兴竹竟抢先联合言官弹劾了自己,郑股已打算将他撤职查问,就连他留在国都中的亲眷家人,都已经被暗中看押。于是他也打算先下手为强,联合军中亲信在国都发动一场政变,拿下兴竹、逼误国之君郑股退位,这样形势才能有最后一线转机。
  芮川不认为自己这么做是叛乱,而是为了郑室国好。可惜这场政变失败了,他原本暗中联络了在国都的军中亲信,等他一入城便顺势起事逼宫。不料其手下并没有拿下兴竹,国都中来了一位高人坐镇,便是英竹岭的宗主英竹先生。
  芮川手下的将领谋事不密,提前被兴竹察知风声,兴竹还请来了自家师尊英竹先生,这场政变还没来得及发动,就镇压下去了。芮川见势不妙孤身逃走、不知去向,但他的亲信和家眷皆被斩杀。
  郑室国虽平定了内乱,但解决不了外患。巴室国的大军自北向南,帛室国的大军自东向西,都已经杀到了离国都不远的位置。这时郑室国中又发动了另一场平静而成功的政变,是由英竹先生亲手安排的——郑股禅位、另立新君。
  新君当然也姓郑,名泓竹,是郑股之弟,亦是英竹先生最后一位亲传弟子。郑股想不退位都不行,英竹先生来到国都,帮助兵正兴竹平定芮川的未遂政变后,已经完全把持了郑室国的大权。而郑室国从朝中群臣到国中万民,如今皆认为郑股是祸国之君,不能继续在位了。
  新君泓竹与兵正兴竹一样,都是英竹先生的弟子,连他们的名字都是英竹先生给起的。泓竹自幼就被送到英竹岭修炼,在英竹先生的指点下,如今已有五境九转修为。他是一名典型的修士,常年在英竹岭中清修,偶尔行游巴原各地,对城廓以及朝中俗事并不过问,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成为国君。他继位之后,一切国事更由英竹先生做主。
  英竹先生及时废掉郑股,当然是为了挽回民心、平息众怒。假如郑股被斩,巴室国与帛室国继续攻伐也失去了大义上的借口。可是郑室国也不好直接这么干,因此表面上并不是郑股被废,而他主动禅位的。
第073章、太上不知有之(下)
  郑股禅位之后,享十爵之尊,并被新君任命为守卫都城的主帅。英竹先生将郑股留下守都城,自己却带着兵正兴竹等一干朝臣,收拢从前线及时撤回的精锐主力军阵,离开国都向英竹岭方向撤退,实际上是同时放弃了国都以及郑股。
  最终是谁杀了郑股不重要,反正郑股不论落到谁的手里都是死定了。少务听说郑股禅位、郑室国大军主力西撤,给前线的北刀氏和威芒大将军紧急下了命令,让他们集合主力全速行军,一定要赶在帛室国之前占据郑都城。无论如何,打下一国之都便是大胜的象征。
  激战之后,北刀氏正率大军在香木城休整,接到命令集结全军火速南进。他离郑都城的位置最近,麾下众将如狼似虎,率先攻占了郑都城,第一个冲进城的便是瀚雄。
  正向郑都城逼近的帛室国大军听说消息,便没有继续西进,也没有与齐头并进的威芒大军发生摩擦,只是顺势回师趁机又打下了另一座城廓。
  从越过西界山进兵到攻占郑都城,这场国战打了半年,时节已是盛夏。与攻打相室国时虎娃的一连串惊人功绩相比,大军进入郑室国之后,虎娃竟默默无闻、没有任何消息传出。前线发回国都的战报中,提到的也都是杀敌立功的将领之名,威望鼎盛的彭铿氏大人仿佛消失了一般。
  虎娃并没有消失,他一直就跟随大军行进,乘着少务特意为他留下的那辆白马之车。车座前并没有御手,他以隔空法力控马,就像牵住了无形的缰绳,这也是他的修炼印证。那两匹白马到后来也几乎成精了,无需虎娃再施展什么精妙的法术,只要卷起一阵微风在身上轻轻一拨,便知道虎娃想让它们往哪个方向走、走多快。
  车上只坐了虎娃一个人,但另有一个尊位却是空着的,上面立着一杆金杖红节,既代表虎娃掌握的权柄,又代表了少务的存在。虎娃虽然大权在握,可他一条命令都没有发布,对于战事也没有任何干涉,从来没有行使过监督之权,因为没必要。
  大军主帅北刀氏大将军,绝对忠于少务,也获得了后廪与少务父子绝对的信任,否则这几年他不会有那么多事情,若论领军作战,北刀氏也不需要虎娃插手。在大军行进的大部分时间内,虎娃只是坐在车上微闭双眼,甚至都没有说一句话,看上去仿佛在入境修炼。
  而虎娃确实也是在修炼,放形神于天地之间,而端坐在车上的神形,仿佛又是天地之元神所凝炼的存在。他并未迈入梦生之境闭关入定,但这现实的天地,就如一场真切如常的大梦,即使进入了梦生之境,他要做的事情也没什么不同。
  这样的虎娃仿佛是不存在的,也没必要存在,大军有没有他监督好似都没什么两样,起到象征作用的,只是他身边插的那杆金杖红节而已。然而彭铿氏大人真的没必要出现在这里吗?就算他不动也不说一句话,全军将士只要看见他的身影,便坚信大军必将获胜。
  虎娃当然知道将士们是怎么想的,此时他已没必要再多做什么。虎娃甚至在暗暗感叹,他的修行所求,就是印证大道本源。有些东西你看不到它,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它却是真真正正地无处不在。
  虎娃就是在这样的沉思中,坐车进入了郑都城,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打扰。因为巴室国大军已控制了全城,此刻最后的厮杀只在王宫里。王宫里有郑股,虎娃就是冲着郑股来的。
  ……
  郑股退位之后,英竹先生就带着国中群臣和大军主力离开了。郑股仍然住在原先的王宫里,身边仍是原先的侍从和亲卫,仿佛没什么改变,但他已经不再是国君。外面的厮杀声越来越近,忠于郑股的死士亲卫纷纷倒下,来敌军将领终于冲进了他的寝宫。
  虎娃在王宫门前下了车,与北刀氏大将军并肩走了进去,沿途皆可见厮杀后留下的痕迹。攻破郑都城之战,进城倒不是太困难,最激烈的厮杀就发生在王宫中。当虎娃走进后殿时,终于第一次亲眼看见了郑股。这位被废之君手持宝剑站在厅堂中央,披头散发面目狰狞。
  虎娃本以为郑股是个其貌不扬、形容猥琐之人,没想到这位国君的身材竟十分魁梧壮硕,看上去也是相貌堂堂,但再细察其五官神气,总觉得有那么一点不对劲,越看越令人不舒服。
  此时的郑股神态癫狂,手中的宝剑染血,在他的身后倒下了好几名妇人,应是其最宠爱的妃子,而他的身前和左右倒下了很多卫士,那是被闯入寝宫的大军所斩杀。
  瀚雄、盘瓠、灵宝、悦瑄等人都站在殿中,堵住了各个方位,而郑股正狞笑道:“你们不是都想要我的命吗?连相穷都想让我与他一起死!那么就过来吧,只要杀了我,便是立了大功。拿我的脑袋去少务那里去领赏吧,然后再去相穷那里领赏!……怎么了,难道你们都不敢吗?”
  众人各持武器戒备,却没有答话,只听郑股又发出了一阵狂笑。恰在这时,虎娃与北刀氏走了进来,堵在殿门前的将士们赶紧让开了。虎娃冲着殿中人喝道:“你就是郑股吗?我是武夫丘弟子小路。当日你派人行刺我师兄少务,却在善川城外屠灭了一支商队、杀了我的结义兄弟大俊,我今日特来取你性命!”
  郑股闻此言,目露凶光道:“你就是彭铿氏?来得正好,那就为我陪葬吧!”说着话提着宝剑冲了过来,挥手斩出一道凌厉的剑光。这剑光擦过屋顶伴随着碎木断瓦卸落,看来势简直要将这座殿堂凌空劈开。
  事先谁也没想到,郑股居然身手不弱,至少有四境修为,而且法力深厚剑术精妙。在巴室国此前所掌握的各种情报中,都没有提到过这些。方才众将士已经将郑股困住,但此人挥剑顽抗,一时竟然无法将之拿下,还让郑股趁机伤了好几个人。
  并非是这些人合力拿不下郑股,至少以悦瑄的修为,想斩了郑股都行。可是在郑股挥剑殊死顽抗中,一时却很难将之生擒活捉。奇怪的是,谁都没有想将之当场击毙,大家反而保持了诡异的沉默。
  瀚雄也在殿中,他当然也想为大俊报仇,就连他自己的命差点都断送在那场刺杀中。瀚雄进殿后与郑股过了几招,两人竟斗了个旗鼓相当,他于是便退后不再强攻,也没有号召其他众将联手格杀郑股。盘瓠当然也深恨郑股,本想冲上前去拼命,却被灵宝悄悄拉了一把,暗中提醒了他一番。
  众人就暂时将郑股困在了殿中,郑股几次提剑想拼命都被挡了回来,就这样一直等到虎娃和北刀氏到来。众人之所以会这么做,其实多少与相穷的临终遗言有关——灭郑股者,主巴国之祀。
  这既是一句遗言也是一句预言,相穷临终时仍是相室国君,继承相穷的政治遗产者,便有义务完成相穷的遗命。但这句话的意思太敏感了,巴国主祭者是当年的盐兆以及后世的历代巴国之君。而如今的巴原五国,皆自称继承了巴国正统,其国君也兼任祭正、主持各自的国祭。
  相室国之外的人,名义上可以不在乎这句话,但心里难免都会犯嘀咕啊。若相室国将来复国,那么杀了郑股的人,就将拥有主持国祭的地位吗?作为少务手下的将领,也不敢亲手了郑股——这明显会犯忌讳。
  所以在场者无论是谁,对郑股的态度都是尽量活捉,而不能把他杀了。所以瀚雄见活捉不成,便没有勉强;而盘瓠欲上前和郑股拼命,却被灵宝暗中拉住。
  郑股是否愚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就算他是个蠢材,绝对也是个精明的蠢材,他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但同样也看出了问题所在。听说进来的少年便是彭铿氏,他在世上最恨的人之一,立刻就提剑杀了过去。
  若彭铿氏不敢杀他,弄不好会被这一剑所伤,只能避其锋芒让他冲到殿外。当着在场这么多将士的面,见郑股欲冲出大殿却主动退让,事后恐怕也不好解释。如果彭铿氏有那个本事竟能把他当场杀了,那么也会给自己带来麻烦。郑股就不信,如今巴室国中没有疑忌彭铿氏之人。
  这只是一转念间的想法,那凌厉的剑光已向虎娃当头劈落,北刀氏就站在虎娃身边,眉头微皱似想出手竟然没动。而虎娃却动了,只见他身形一晃,竟迎着那尚未劈落的剑光已到了郑股身前,手中挥起一道金光打落。
  只见那剑光碎灭,连屋顶差点都塌了下来,殿中众人都落了个灰头土脸,好在他们皆身手不弱,倒也没被断木碎瓦砸伤。郑股手中的宝剑落地,人已经被虎娃打成了肉泥。虎娃用的武器就是少务所赐的那根金杖红节,他连想都没想,挥手就把郑股给拍死了。
第074章、至山门不入(上)
  纯金打造的长杖沉重异常,在虎娃手中挥出更是像一座山压了下来,郑股就算有修为在身,毕竟也是血肉之躯,哪还有什么挣扎的余地。
  众人见彭铿氏大人这么干脆,惊骇之余也皆露出佩服之色。北刀氏反应最快,赶紧向虎娃行礼道:“彭铿氏大人手持主君所赐之金节,代君伐,立下斩灭郑股之大功,全军将士敬佩万分!”
  众将也上前行礼祝贺,瀚雄过来抱住虎娃的肩膀,红着眼睛道:“师弟,你终于为师兄报仇了!”
  虎娃也拍了拍瀚雄的肩膀没有说什么,他手中拿的那杆金杖红节挥出时以法力包裹,没有沾上郑股的一点血肉痕迹,再看看地上的那滩东西,便是一代国君的残骸。
  虎娃当初立誓要杀郑股,但也清楚凭他一个人想斩杀一位国君,几乎是不能想象的。但世事演变至今,随大军杀入郑室国后,他什么都没干,就是坐在车上一路来到王宫;而走投无路的郑股,就等在这里被他一杖打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