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校对)第4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5/643

  在神话传说中,不死神药玗琪本是轩辕天帝之物,怎会出现在少昊天帝的瑶池仙界中?可能是传说有误,也可能另有原因。
  别忘了少昊是“轩辕之子”,有可能是在轩辕天帝那里继承了玗琪,然后将之炼化为神器带到了帝乡神土。也有可能此事是轩辕天帝所为,少昊只是将玗琪从轩辕天帝的昆仑仙界中移植到瑶池仙界。
  而虎娃如今已能明白上古传说真正的蕴意,并非是哪一位天帝专有哪一种不死神药,而是历位天帝留下的登天指引,分别与某种不死神药蕴含的天地间玄理有关。
  巴原的孟盈丘中有三株离珠树,但从未听说孟盈丘与高阳天帝有何关系;太昊天帝在北荒遗迹中同时留下了琅玕与五色神莲,而那时神农天帝尚未出世;炎帝仙宫中有服常树,但此树出现的时间亦早在少昊天帝降生之前。
  玉匣中的玗琪果实,是少昊天帝赐予伯羿夫妇之物,也是从仙界带到人间的神器,和虎娃融于形神中的琅玕果、五色神莲子等神器类似,但亦有不同。此物并没有祭炼者的仙家神魂烙印,就是仙界的玗琪树上所结的果实,宛若天成。
  想“服用”这样的不死神药,首先就要祭炼并掌控它,能将之融入形神,这必须有大成修为才能办到。若经过了这个步骤,这九串玗琪果实就等于是融入形神中的九件神器,拥有独特的神通妙用,谁又舍得将神器给“吃”了呢,那样未免太过可惜。
  但这样“可惜”的事情,虎娃可干过不少次。他当年在帛室国众兽山外偶遇瑶姬,将鸾鸟错看成了胭脂虎,便喂了那“胭脂虎”一枚神器莲子。后来在翠真村外的山野中,虎娃终于见到了他真正要寻找的、由玄源以吞形之法所化的胭脂虎,不仅给了胭脂虎得自炎帝仙宫的服常果,更是让它服用了多枚已炼化为神器的不死神药。
  这些神器为虎娃亲手炼制,要虎娃施法让对方服用才行,若别人得去,除非能重新祭炼,否则也动用不了。今日这九串神器玗琪果,虎娃并未着急祭炼更未服用,而是原封不动的拿到玄源这里来献宝。
  玄源好奇地问道:“不知这不死神药的灵效如何?”
  虎娃答道:“这已是从仙界带回的神器,首先得祭炼并掌控之、能将其融入形神。拥有了这样一件神器,便可借助它的神通妙用,施展出种种由灵枢诀演化的手段。若当年就有此神器,我在北荒中为夏卓师兄治病,也不至于那么麻烦了……”
  想服用这玗琪果,不仅要祭炼神器并掌控它,也等于是放弃了这件神器,将其消散于形神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或可体会到轩辕天帝当年自悟并创出灵枢诀的玄妙。
  当然了,这是对于虎娃而言,若换成其他修士,可能就是将神器给“吃”了,却不可能悟出什么灵枢诀来。
  玗琪最主要的灵效,是在服用的过程几乎能够无限延伸神识,以某种玄妙难言的方式打开元神世界,勾连内景与外景,感悟天地灵息之妙,从而体会天地灵息与人自身神气运转的呼应,甚至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
  这对于四境修士突破五境、经历真人返璞之劫的修士最终突破至七境,都有重要的助益作用,而且在每一层境界的修炼中,都可以辅助修士体悟不同的天地灵息之妙。
  但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东西可不是随便吃的,弄不好会导致类似失魂之症,进入一种似幻觉又非幻觉的状态,感觉自身仿佛消散于无尽的天地之间,人说不定就醒不过来了。当然了,普通人也太不可能得到玗琪果并将之误服。
  就拿眼前这九串玗琪果来说,没有大成修为便无法将之祭炼,凡人拿到手中也没用。祭炼之后成为可掌控的神器,便更有讲究了,不仅可以自己服用,也可以像虎娃当年那般,助别人去服用它、以炼化吸收其灵效。
  虎娃还没有祭炼并服用玗琪,对其灵效的了解,一方面是通过对其物性的感应,另一方面主要也是听伯羿夫妇的介绍。
  玄源又问道:“伯羿大人可有将此物赠于瑶姬?”
  虎娃摇头道:“并没有,这玉匣中的九串玗琪果,只是回赠你我的礼物。太乙当时在场,另得了一串。我让太乙送往炎帝仙宫的器物,都是凉花川的补偿。”
  玄源:“这九串玗琪神器,夫君又打算做何用呢?”
  虎娃笑道:“这不是全拿来给你了嘛,想如何处置,全凭你的意思。”
  玄源沉吟道:“伯羿从你与太乙那里得了十余枚服常果,又以十串玗琪果回赠。此物来自仙界,实则比服常更为珍贵。南荒邪修进犯,事后众高人皆有所得,唯炎帝仙宫损失惨重。既有此福缘,你我也不当独享,这九串玗琪分为三份,你我各得三串,另外三串,便送给瑶姬。”
  在九黎之地,虎娃帮了伯羿的大忙,前往中华腹地后,更是化解了旱魃可能带来的大灾,解决了伯羿不太好意思露面的尴尬之事。伯羿以这么珍贵的不死神药相赠,也算是还虎娃一个人情。
  可是伯羿并不欠瑶姬什么人情,真的论起来,也是瑶姬该谢他,所以他并没有将玗琪送给未曾谋面的瑶姬。但玄源可不能忘了瑶姬这个人情,巴原上各路高人齐聚赤望丘,是瑶姬摘光了成熟的服常果答谢众人,才有了那场服常法会。
第067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虎娃点头道:“那就按你的意思办,回头我便送三串玗琪果给瑶姬姑娘。”
  玄源摆手道:“不用你去了,既交给我处置,又是我的主意,就由我亲自送到瑶姬妹妹手中,也算是我还她的人情。”
  虎娃又笑着点头道:“如此更佳,那就辛苦你走一趟了。”
  玄源又看着玉匣中的不死神药道:“剩下的六串玗琪,你我可各服用一串,以体会其灵效,剩下的两串祭炼后就暂且留着吧。”
  说完她又掏出一个更精致的寒玉匣道:“你当初代盘瓠到孟盈丘向少苗提亲,送了不少礼物,其中就有寒玉。孟盈丘以寒玉制成了此匣,青黛宗主不日前以此匣装着十枚离珠神药送到了我这里,此番也正可给瑶姬送去几枚。”
  去年前的服常法会,孟盈丘宗主青黛也到场了。巴原上的众高人为解救炎帝仙宫的危局而来,最终却没有出上力,反而得了不少好处。青黛大概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回赠了这些不死神药,却是送到了玄源这里。
  打开寒玉匣,里面放着十枚火红色的离珠神药。虎娃取出一枚道:“来得正巧,得了玗琪之后,我正想再求一枚离珠呢。……剩下的这些,就随娘子怎么处置吧。”
  玄源:“今日见夫君破关而出,又带回了这些玗琪,我忽有所感,炼化服用这些玗琪神药,可能就是我求证化境圆满的机缘。”
  说话间虎娃取了一串玗琪果,连同那枚离珠神药一起向天际抛去,皆化为流光消失不见,他的形神中又飞出了两道流光,分别是琅玕果与五色神莲的莲子。
  玄源能感应到,这四种不死神药是虎娃以仙家大神通穿行空间,已送出赤望丘秘境之外,不禁好奇地追问道:“你将它们送往何处了,这又是什么神通?”
  虎娃答道:“这是仙家穿行空间之神通,心有所感可瞬息而往,只是耗费法力甚巨。但我方才只是送出区区几件东西,地方并不远,就是炎帝仙宫中……”
  这四枚不死神药不是送给瑶姬的,而是送给挂在炎帝仙宫中服常树上的一朵花,那是虎娃所斩的化身。
  虎娃并没有以本尊炼化并服用这枚玗琪,而是让化身服用了,这对他来说是一样的。五种不死神药终于聚齐,虎娃想体会一番最终的灵效之妙,所以也将另外几种不死神药同时让化身服用。为何没有服常呢,因为那化身本身就是服常树上的一朵花。
  从这里把东西送进炎帝仙宫,须穿行的不仅是空间,还包含两座仙家洞天结界。就算虎娃有仙家神通,也须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一个:其一是已有化身在彼端;其二是掌握了开启洞天门户的秘法。
  虎娃知道怎么开启赤望丘秘境,但他并不知如何开启炎帝仙宫,却早有化身在其中,倒也能满足施展此等大神通的要求。
  玄源惊叹道:“若并无仙家洞天结界之阻,你的心念动处,岂不是天下之地皆可瞬息而至了吗?”
  虎娃摇了摇头道:“并非这般简单,突破九境六转修为后,我方勉强掌握了这穿行空间的仙家大神通,但必须是我曾到过的地方,且距离越远、阻隔越多,耗费法力便越甚。……假如已有化身在彼端,那倒是容易多了。”
  一念之间,想出现在哪里就能出现在哪里,理论上讲这确实是世间法的最高成就之一,但想真的做到却颇不容易。
  虎娃此番闭关突破九境六转修为,竟领悟了一门仙家大神通,那就是他的足迹曾经到过的地方,心念一起,便可瞬息穿行空间而至。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情况,实际上还要看神通法力是否足够强大、能承受这样的消耗,其次要看有无仙家洞天结界阻隔。
  假如他早有化身在遥远另一个地方,倒可以借助化身降临本尊的神通法力,这比直接穿行要容易得多。此等神通也可用以传送器物,而且最好是可化为无形的神器。
  并不是说地仙只要突破九境六转修为,便能领悟并掌握这等手段,这只因虎娃已将每一层境界的修为都领悟透彻并演化到了极致。
  有很多地仙就算修至九境九转圆满,对此也只是隐约有所感,往往要等到成就真仙并返回人间后,才能掌握此等大神通手段,而且只在有必要的时候才会施展。
  玄源又惊叹道:“夫君既有此神通,用以传讯比用以穿行更方便。”
  虎娃点头道:“的确如此!服用不死神药且不着急,眼下倒有一件要紧事,正需给山爷和少务打声招呼。按照崇伯鲧大人的行程,还有三个月左右,他就该到达巴原了。所进入的巴原边关,应在原樊室国东北方向,应早做好应对与迎接准备。”
  这一天,赤望丘秘境中先是飞出了四道流光,那是虎娃让服常树上的化身服用不死神药。不久后又飞出了一道流光,那是虎娃的石头蛋神器,带着御神之念穿行空间去往北荒中的山水城。
  山水城一带是虎娃长大的地方,当然到处都曾留下他的足迹,以他新领悟的仙家大神通,理论上亦是瞬息可至。可是想本人过去,以他如今的神通法力却办不到,只能送一件东西。
  石头蛋就是用得自山水城一带的天材地宝所炼化成的神器,送过去消耗的法力最小,其上所附的御神之念,是给山爷报信的。
  送出这枚石头蛋之后,虎娃又休息了半日,才有另一道流光飞出赤望丘秘境。虎娃将已炼化为神器的离火叶直接送进了巴都城王宫,上面亦附有御神之念,则是给少务报信的。
  该送的消息都送出去了,虎娃又问玄源道:“崇伯鲧奉天子之命,前来册封巴君以及仙城、山水城两地之君。山水城之事自有山爷做主,而仙城之事依你一言而定,你是否要让仙城接受册封,是受封部族伯君还是属国之君?”
  玄源答道:“夫君已去过帝都平阳,想必诸事心中有数,这还要问我吗?伯君自然不太合适,你若愿意,即可成为山水国之君。但此事牵连复杂,恐还要考虑少务、山爷等人的意思,更要考虑中华天子的用意,你对此又做何想?”
  虽只是夫妻二人私下里的谈话,却可能决定崇伯鲧此行能否完成使命。虎娃摇头道:“且不论你或我是否有意成为国君,亦不论少务、山爷做何想,先论这是何事?若无我、无你、无少务、无山爷,此事又当如何……”
  虎娃的话中带着神念,以超然的态度,首先考虑的是这件事本身意味着什么?
  与中华帝国的目前部族联盟形式不同,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少务建立的是大一统的巴国。而如今,内部大一统的巴国又将成为“中华”的一部分。少务为何能实现巴原一统,又为何愿意接受中华天子册封?
  当年的巴国,也是盐兆和武夫在各部联盟以及逐渐融合的基础上建立的,但后来又经历过百年战乱分裂,万民深受其害。少务一统巴原这么顺利,就因为人心思定、思安,且采取了“同仁”之策,就连虎娃都愿意帮他。
  虎娃愿意帮助少务,可不仅是因为在武夫丘上的交情。能在世间修行,当然也对世事怀有期待,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有所希望。至少虎娃想看到的巴原,不是山爷年轻曾经历的那个充满战乱、仇视、无谓争杀的人间世界。
  山水城和仙城接不接受册封,要看实际的状况。而实际上它们处于巴原周边的蛮荒中,并不处于巴国治下,在事实上是自立的,也需要建立内部完善的治理体系。但名不正则言不顺,两个地方在内部如何自处,又如何与外界相处呢?
  事实上山水城和仙城就是巴原周边的两个小国,从巴国的角度,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与这两个小国安然相处,并订立正式盟约,这都需要正规的仪式。
  在少务一统巴原的过程中,虎娃看到的是和光同尘、挫锐解纷。如果以轩辕天帝的灵枢诀妙意,将巴原视为一个人,是达到了内部机能的协调,从而能够尽最大程度去免除病痛。与人相处若与己相处,中华就是另一个更大的巴原,也应走向和光同尘、挫锐解纷。
  无论是当年的轩辕、榆罔、蚩尤,还是如今的丹朱、崇伯鲧、少务,皆自称少典氏后人。这不仅是一种血脉传承关系,也反应了从蛮荒原始时代渐渐推进的文明教化过程,拥有了文化、精神层面的整体认同,能彼此交流融合。
  最重要的是,这种交流融合能更好的解决人间世界的现实问题。
  这是虎娃的观念,也是他对这个人间世界的思想。在虎娃看来,和光同尘、挫锐解纷,就是人间世界应走向的目标。这个目标有可能永远都达不到、总在不断的接近中,还可能有各种反复,但在虎娃的思想中,它就象征着一种终极的境界。
  如果做不到,那是人们自身的问题。世事可能会变得更好,也可能会变得更恶劣。就虎娃亲眼所见,很多部族、很多族类、很多族群,也会走向自我衰亡或毁灭,更别提达到所谓理想的境界了。
  那样一个人间世界,也许到了万年之后,在现实中仍是一个在反复接近却无法到达的目标。但虎娃看待世事的眼光,应一以贯之。
  这其实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也许千、百年后,如今的中华之国,也会形成像巴原一样的大一统国度,但首先要解决眼下的问题。
  就拿眼前的事来说,山水城、仙城、巴国、中华各部,具备了彼此认同的基础,也存在了相安共处、交流融合的可能。山水城和仙城发展到如今,已经有必要建立内部的治理体系,学会自处以及与外界相处,同时融入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之内,无论以哪一种形式。
  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山水国与仙城国的出现,就是最合适的形式。它们与巴国一起接受中华天子的册封,并不仅仅意味着成为中华属国,更意味着建立了共同的盟约。
  中华各部、各属国之间的盟约其实很清楚,主要就是不彼此攻伐,若有人背誓则各部共惩,若有人受祸则各部共援。
  这个盟约或许不会总能得到遵守,天下仍会出现大乱,但它却会形成一个众人认同的精神共识。无论在怎样的乱世中,至少人们还知道世界应该走向何方。
  这是虎娃的思想,未必会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人们总会有不同的观念。比如在虎娃看来,不论是以神道、宗教、族群的名义人为地挑起矛盾,从而导致仇视割裂、彼此相伤者,皆是人间之贼。但在世上的每一个时代,总有很多人和很多团体乐此不疲。
  虎娃最后开口道:“我很清楚,重华大人提出这样一个建议,是给崇伯鲧大人出难题。但不论重华大人是怎么想的,我并不反对,这与我本人是否想成为国君无关。我既回到了巴原,那就帮崇伯鲧大人去解决难题、完成使命。……崇伯鲧如今正在做什么,我也很清楚。”
  玄源思忖良久,若有所悟,忽然展颜一笑,点头道:“我明白了,你如今的眼光,看得已不仅是巴原,所想的甚至是整个天下。……那么你应该先去见少务,而我猜少务一定会去请你的师尊剑煞宗主到巴都。”
  虎娃:“我先将消息送去,好叫少务有个准备。我这就启程赶往巴都,还需要你派出赤望丘中的两位高手同去,他们皆有大用。”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5/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