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校对)第4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3/643

  然后少甲辰就出门做正事了,而吴回为了让他改改脾气,这一次是轻车减从,料想在自家的部族领地里也不会出什么意外。吴回不是没有仇敌与对手,但不论哪位对手目光都只盯着禄终,没人会把少甲辰当回事。
  在重辰部的自家地盘中,少甲辰不去找别人的麻烦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断不会有人去招惹他。可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趟出门发生了意外,少甲辰从此不知所踪。
  很多人都看见少甲辰乘着马车带着随从在大道上奔驰而过,行程转向西南,前往云梦巨泽东岸一带,那里也是重辰部的领地边缘。人们最后看见他的时间是在秋收后,然后便再无消息。
  吴回有二十多个儿子,平日也不可能每天都把目光关注在少甲辰身上,只是想起来便管教一番。那段时间吴回和禄终都很紧张,集中精力盯着共工部与九黎的动静。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消息,丹朱已与共工部结盟,正在巡视九黎诸部。
  如果九黎诸部完成内部整合,并通过丹朱与共工部结盟,形势恐会对重辰部不利。尽管所担心的事情渐渐都发生了,可是重辰部也没法去阻止。丹朱的身份是中华天使,奉天子之命南巡,他身边还有伯羿,做的事情也让人挑不出错处。
  少甲辰不见了,刚开始也没人太当回事,都知道这小子不务正业,可能是趁着办事的机会又跑哪里去游玩了。可是一直等到冬天,少甲辰仍然不见踪影,吴回终于注意到这回事,便派人欲把他找回来。
  少甲辰却找不回来了,居然就如凭空消失了一般。按照他消失之前最后走过的路径判断,是奔着云梦巨泽东岸去了,从那个方向继续前行,应该就会进入九黎的领地。吴回分别派人去了蛊黎部以及与之邻近的飞黎部询问,但得到的回话是——谁也没见过少甲辰。
  吴回却不信,他的自有手段打听到各种消息。确实有四个人在那段时间到达了蛊黎部,应该就是少甲辰和他的三名随从,吴回又继续打听这四个人的下落和行踪,私下里得到消息,那是侯冈大人以及他的三名随从,并非是少甲辰等人。
  恰恰在这个时候,吴回又听说了另一件事,少甲辰在巡视领地途中曾路过的奔流村,其族人在秋收后逃走了,而且东西收拾得很干净,显然是早有准备。
  奴仆逃亡的事情并不罕见,如果被抓回去往往下场都很惨,可是他们若逃得太远,无法寻找或抓回来的代价太大,往往也就算了。若不是被逼上了绝境,人们也不会放弃家园远徙他乡,走得越远付出的代价也越大,未必能找到更适合安居的家园。
  奔流村族人逃得无影无踪,趁着枯水季节渡过云梦巨泽进入了南荒九黎的地盘,这种事情若发生在别的时候,人也就抓不回来了,只有族中管事的会受到责罚。可如今那位管事也责罚不了,因为他也随着少甲辰一起失踪了。
  奔流村族人全体逃亡事件,恰好发生在这个时期,吴回本能地感觉它与少甲辰的失踪有关,于是又派深入南荒追查情况。
  奔流村族人被蛊黎部收留了,事情发生在伯羿斩杀妖邪之后。九黎五大部有了向南荒深处继续开拓的条件,划出了一片新地盘让奔流村去开垦田地建造村寨。虽然此事表面上和少甲辰失踪没什么关系,但吴回还是不甘心,甚至叮嘱禄终亲自去追查。
  神通广大的禄终其实前段时间已经去过南荒了,他怎能错过在暗中观摩伯羿斩杀神将的机会,只是一直没有现身而已。禄终打听到了更多内情,甚至也查出了虎娃等四人真正的身份。他回到了重辰氏部得到了父亲的叮嘱,又去追查少甲辰的下落,然后给吴回带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
  据禄终分析,少甲辰早就死了,可能就死在奔流村外,时间发生在秋收之前。至于秋收之后人们看见的车马以及那四个人,应该就是侯冈等人,后来他们进入了九黎之地。没有人看清马上众人的样子,所以想当然把他们认作了少甲辰及其仆从。
  禄终果然神通广大,他得出的结论恰与事实相符,可惜这只是推断,并拿不出确凿的证据。虎娃当初决定帮奔流村族人一把,转移重辰部的视线给他们创造逃亡的机会,也不会留下确凿的证据让人追查。
  更重要的是,自车马在重辰部领地上消失,到虎娃等人出现在蛊黎部的村寨中,中间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差,谁也不能认定他们就是同一拨人。但既查出了奔流村族人的下落,吴回便要求蛊黎部将这些人交出来。
  蛊黎部与重辰部关系不好,而且已有一百多年没打过交道了。因为有重辰部镇守江北,蛊黎部断绝了与中华之地的交流,等于被封闭在南荒困守。再往更久远的时代追溯,黄帝战蚩尤,重辰部也是参与者之一,还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好处。
  奔黎部原先也是九黎大部之一,可如今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它被重辰部吞并了,大部分族人如今已融入重辰部,小部分不走运的族人后裔则沦为了奴仆,比如奔流村一族。
  奔黎部已不在,奔流村族人还自视为九黎后裔,南投之后加入了蛊黎部,蛊黎部自有保护族人的义务,否则蛊黎钟这位大巫公会令全体族人心寒。更何况这也是个面子问题,蛊黎钟刚刚被国君册封为伯君,吴回就来找这种麻烦。
  蛊黎钟很干脆的拒绝了,并训斥重辰部有残害族人之举,才会发生今日之事,他反正已时日无多且修为不可能再有突破,也用不着怕谁了。
  重辰部派使的目的当然不会仅是为了逃亡的奴仆,他们要查的是少甲辰的下落,于是又说明情况、提出了要求,要将奔流村族人带回去拷问。
  蛊黎钟怎能把族人交出去让重辰部拷问,事态至此已经变得很复杂了,成了两方僵持、谁也不肯让步,重辰部便发出了战争威胁。九黎五大部已完成了内部整合,在这种事情上当然要进退一体,于是五位大巫公共同回话,不受重辰部的欺压。
  但是九黎诸部居住在偏远荒野地带,至今连座正式的城廓都没有,在中华之地看来他们就是蛮荒野民,各方面条件都相对落后,尽管已完成了内部整合,但也不是重辰部的对手。他们不可能主动的进犯重辰部,但也只能依仗地利守住南荒。
  蛊黎钟也知道九黎的劣势,太偏远、太落后、太分散,万一真的起了冲突,或许不怕重辰部大举深入蛮荒,但蛊黎部却首当其冲要遭受大祸。既然两边都已经闹翻了,他是断不能公开把奔流村一族交出去的,私下里却也问过奔流杠和奔流通具体的情况。
  奔流杠父子怎么能瞒得过蛊黎钟,将事情都交待了。蛊黎钟大吃一惊,原来巴原上的彭铿氏大人居然也牵涉此事!他刚刚受封为伯君,也听说了最近发生的大事,知道崇伯鲧大人被任命为天使来巴原册封三位国君,于是赶紧来到了巴原。
第075章、水情有异(上)
  修蛇虽已被斩除,可是从蛊黎部到达巴原的路途仍艰险重重,蛊黎钟是一个人来的。很多话在朝堂上不方便公开说,所以他只说是代表蛊黎部来向奉仙国求援。至于为什么不去向巴国求援,因为他来到巴原后听说了最新消息,巴君和中华天使如今也都在奉仙城呢。
  蛊黎钟最后说道:“重辰部如今已屯兵大江北岸,命我交出族人,否则将血洗蛊黎部,如今云梦巨泽水大,他们尚难渡江而战,可是待到枯水季节,恐起刀兵冲突。
  听说巴君已受中华天子册封,正与我蛊黎部隔蛮荒相邻,故此来巴原求助;又听闻中华天使和巴君皆在奉仙城,于是便赶来拜见。”
  蛊黎钟在朝会上说话还是很有分寸的,他丝毫没有提到虎娃也牵连其中的内情,只说因为遭到重辰部的进犯威胁而求助。众人皆以为他是来找巴君少务的,更是来请求中华天使崇伯鲧大人调停的,只有虎娃本人心里清楚,蛊黎钟就是来找自己的。
  但是场面上的话还得说,虎娃又开口问道:“各属国之间的纠纷,应请中华天子公裁,伯君大人为何不派使向中华天子求助呢?”
  蛊黎钟有这个功夫跑到奉仙城来,同样已经可以赶到帝都平阳了。蛊黎钟却叹着气解释道:“奉仙君有所不知,但我想天使大人是清楚的。天子公裁,也不仅是一味调停,首先要明辨是非。
  如今少甲辰下落不明,中华天子也不能阻止吴回寻找儿子。吴回就是一口咬定少甲辰就是为奔流村族人所害,而我蛊黎部窝藏凶手拒不交出。此事若不查明,天子也无法裁定是非,此等报私仇之事,谁也不好阻止。”
  若真是有人杀了吴回的儿子,天子帝尧恐也不能阻止吴回报仇啊,而有些话蛊黎钟没说,如今他如果真把奔流村一族交出去,九黎民众也不会答应,而且重辰部更不会就此罢手。少甲辰之事,正好给了重辰部一个机会和借口,可以对九黎动手。
  崇伯鲧一直很沉默,只是坐在虎娃的侧手边静静地听,此刻突然开口道:“九黎诸部既有人能穿行蛮荒跑到巴国求援,为何不向更近的共工部求援?”
  蛊黎钟赶紧答道:“飞黎部伯君飞黎望已赶往共工部求援,而我担心此事或另有所涉,所以来到了巴原。”
  这话分明有所暗指,巴原和九黎之间道路不通,就算少务想派大军协助九黎御敌也派不过去。蛊黎钟其实就是来找虎娃的。
  崇伯鲧又说道:“我虽为中华天使,但未奉君命,也无权为九黎与重辰部冲突公断。但如今册封三位国君的使命已完成,不日即将返回帝都复命,亦会将此事转告中华天子,请示天子处置。”
  崇伯鲧的身份是中华天使,见之如见天子,但他得到的天子授权是有限制的,只是来册封三位国君。而另一方面,蛊黎钟求到他头上也不是没有道理,重辰部是颛顼帝一系的势力,而这一派势力的首领人物就是崇伯鲧。
  别人也许劝阻不了重辰部君首吴回,但崇伯鲧发话还是有用的。可是话又说回来,崇伯鲧未必一定要去阻止重辰部,也有可能他站出来发一句话,从属于颛顼帝这一系的各部势力,都将站出来支持重辰部对付九黎。
  可以说除了中华天子之外,崇伯鲧是对这一事件影响力最大的人物,甚至可以决定最终会爆发怎样规模的冲突。
  蛊黎钟赶紧拜谢,虎娃亦从国君宝座上起身道:“本君亦多谢天使大人!也请天使大人将此物转呈中华天子,或能助天子公断两部冲突。”他将一枚玉箴双手递给了崇伯鲧,崇伯鲧起身接过,神情微微一怔。
  这枚玉箴是虎娃方才不动声色间现场炼制的,是一件上品法器,可承载仙家神念。通过这枚玉箴便可知少甲辰之死的详细经过,那是虎娃亲眼所见,包括当时他与侯冈等人的交谈,都明确无误地记录其中。
  中华天子是天下各部之间发生冲突时的调停者与裁决者,但是这种调停以及公断处置,必须建立在查明是非真相的基础上。而任何一方所宣称的事实可能都是有问题的,哪怕是将奔流村族人尽数拿下,拷问出的口供也不能保证是完整而且真实清晰。
  崇伯鲧虽然话不多,但绝对是个聪明人,他已感觉蛊黎钟跑到奉仙国来有些莫名其妙,分明另有内情,拿到这枚玉箴后才明白果然如此。
  虎娃自己做过的事情,并不想隐瞒或否认,但也没必要在这样的场合公开,让该了解的人了解即可,所以他让崇伯鲧带着这枚玉箴去帝都平阳向天子帝尧复命。当初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先搞清楚,至于怎样公断处置,虎娃并无这个权力,只看天子帝尧怎么办了。
  崇伯鲧大有深意地看了虎娃一眼,点头道:“奉仙君费心了,我一定会将此物转呈中华天子,您也需妥善处置此事。”
  虎娃回归宝座摆手道:“蛊黎伯君,您远来辛苦了,请到客馆中好生休息,待朝会之后本君再设私宴款待。”有些话与奉仙国国事无关,却涉及到中华之地可能将起的乱局,得私下好好谈谈。
  蛊黎钟被请出了大殿,虎娃正想散朝,不料王宫外又有人求见。来者是以祝贺的名义,带着珍贵的贺礼,同时也有事要禀报奉仙君以及正在奉仙国中的众高人。虎娃将此人宣上殿来,有些意外地问道:“敖广,你怎么来了?”
  敖广这些年居住在步金山水府,是步金山这派宗门的供奉长老,同时也掌管水府禁制、看护小世界门户。当然敖广最喜欢的事情,是待在水府深处的龙宫中,没事就看着上古仙家祖师所收藏的那些宝物,时不时拿起来把玩一番,感觉十分满足。
  若说代表步金山这派宗门来祝贺虎娃受天子册封,宗主三水先生已经来了,礼物也送了,实在没必要敖广多跑这一趟。
  这黑鱼妖却跪拜道:“小的拜见奉仙国后、拜见奉仙国君、拜见中华天使大人,我在步金山中听说玄源宗主与虎娃大人受中华天子册封,仙城已成奉仙国,怎敢不亲自来贺?我顺水路而来,路过东海之时,发现水情有异,也特地来向奉仙君以及巴君禀报。”
  虎娃的嘴角露出笑意,敖广原是赤望丘收服的鱼妖,亦是玄源的属下,他方才分别向三个人磕了头,却将玄源放在了虎娃前面,分明就是讨好的意思。东海并不在奉仙国的辖境内,那是巴国的地盘,若是水情有异也应当禀报巴君,所以敖广最后又把少务给捎上了。
  公开说的话是这样,暗中的神念却有另一番解释。
  敖广这几年一直在那深潭水府中清修,如今已突破了七境修为。可是那深潭中实在有些枯燥,有再多的宝贝,天天看恐怕也会看腻了。如今巴原已定,也不会出太多的事情了,他觉得也没必要天天守着那小世界的门户,所以想返回东海。
  敖广本就是东海中的鱼妖,方圆七百里的东海便是他的道场,前辈仙家留下的深潭龙宫虽好,但毕竟不是自己的。敖广还想在东海中打造自己的龙宫洞府,把三水先生许诺分给他的宝贝也都带着。
  但是他想这么做,必须要征得玄源和虎娃的同意。所以趁这个机会,他也以私人的名义跑来祝贺了,还挑选了自己的几件宝物做贺礼,希望玄源和虎娃能答应他的请求。
  玄源点头笑道:“你这几年在步金山中辛苦了,修行既有成就,可另择福地建洞府清修,但勿扰巴原民众生息。”
  敖广赶紧叩首道:“谢奉仙国后,谢玄源宗主!”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说的是两个人,其实这都是玄源人的尊号,而且他也清楚玄源并不喜欢别人叫她玄煞,只是巴原上的人们早就都这么叫习惯了,但他开口叫的还是玄源宗主。
  少务又问道:“敖广先生,你说东海水情有异,究竟是怎么回事?”
  今天大殿中的座位安排很有讲究,虎娃的宝座很宽,他与玄源并肩而坐。这是在巴国王宫中看不到的情景,少务可没有哪位妃子能与他并肩坐在朝堂上的宝座上,或许当年的命煞可以,但命煞从来没有参加过巴国的朝会。
  国君宝座当然是在高阶之上,面对着殿中群臣。同样在高阶左侧有两个座位,分别坐着少务和盘瓠,右侧有个座位坐着崇伯鲧。瑶姬虽参加了虎娃受册封的典礼,但并没有参加今日的朝会,如今已经返回炎帝仙宫了,否则她在崇伯鲧身边亦应有座位。
  此刻崇伯鲧身边还并列了两张座位,坐的是山爷和水婆婆,虎娃特意安排的。山爷原本谦说不必,甚至不想参加这场朝会了,可是水婆婆却把他拉来了,与国君并坐过过瘾。
  听闻少务之言,敖广很简练地答道:“水高一尺。”话中有神念,就算普通人也能大致听懂,至于神念中那些复杂的含义,在场的众高人皆能明白。
第075章、水情有异(下)
  水高一尺,乍听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河流和湖泊随季节涨落,冬季枯水与夏季洪水,历年水位的波动很大,皆远远超过了一尺的范围。但敖广说的并不是这个意思,他就是东海中修行有成的鱼妖,百年来的水情,没有谁比他更熟悉。
  如今是初夏时节,东海的水面正在上涨,而敖广只去了一趟便发现了异常,他甚至能够察觉出自己不在的这几年,东海水位变化所留下的各种痕迹。从去年春天开始,东海的水位就在缓缓上涨,以一种令人难以察觉的方式。
  表面上看,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并未改变,可是每个季节的平均水位都在上涨,到了去年秋天趋于稳定,就是比百年来的正常情况高出一尺。去年整个冬季枯水时如此,今年从春季到初夏亦是如此,它并不是某段时间突发的一股洪水,而就是持续的整体水情的变化。
  少务有些紧张地问道:“于民生何涉?”
  敖广答道:“东海涨一尺之水,其实关系不大,只是低处很多滩涂将长年不再露出水面。据我所知,这百年以来,东海亦有数度水情变化,比如亦有好几年时间水势持续盛于平常,这本非异状。可是像这种悄然变化,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而巴原天时并无异常。”
  那个年代的河流和湖泊,绝大多数地段并无堤坝,人们会将村寨建在尽量靠近水源的地方,但依据自然地势选择的都是相对高处,以避免被洪水淹没,开垦田园时亦是如此。
  如果只是整体水面高出一尺,影响确实是不大,只是有些在往年枯水时露出来的滩涂如今在冬季也会被淹没了。
  敖广纳闷的是水情变化的成因,水位既能莫名漫涨一尺,谁又能保证不会继续变化呢?东海的形成,是大江流入巴原受到了巫云山脉的阻隔,东海水涨当然是因为大江来的水更多,既然巴原的天时并无异常,那么问题一定出在大江的上游、远在巴原之外的西荒高原上。
  虎娃沉吟道:“既如此,太乙,就再辛苦你一趟了。”
  虎娃打算派人去西荒深处的高原上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而太乙是最适合的。想当年太乙刚刚突破大成修为时,就曾远行西荒高原,也遭遇了不少凶险,到达了高原深处的西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3/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