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校对)第6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2/643

  青牛答道:“走到这里我想起来了!老爷说过,若来到中原之地,可去姑射之山。据说那里是上古洞天结界,有神人居焉,但隐迹人间已久。”
  伯益:“既是隐迹人间已久,那又如何寻找?中原一带的地方我很熟,可以说都走遍了,可从未发现那样一座神山的踪迹。”
  青牛:“我知道它在哪里,也知道怎么进去,可以告诉二位。”话中伴随着神念,它传授的可不是姑射之山的洞天传承,这连虎娃都没有得到,只是姑射之山在何处、以及如何进入门户的秘法。
  小九:“大牛啊,你早怎么不说?是不是伯益道友不问,你就想不起来啊?”
  青牛晃了晃脑袋道:“这应是老爷的手段,机缘未至,我还真想不起来!你如今已知姑射之山何在,我们是不是直接过去呀?”
  小九:“先去前面的集镇和城廓看看,反正姑射之山就在那里,它又跑不掉。”
  继续前行,已望见一座集镇,这里是翟阳城境内。翟阳城的城主,以及这一带最的部族翟水部的伯君,都是伯益的故交。但伯益并未担心遇见故人,他亦有化境修为,就算遇到什么麻烦自有脱身之能,更何况是坐在这辆车上、拉车的可是太上座下的青牛。
  伯益介绍道:“这翟阳城的城主,与我是故交。其人是一名修士,当年还曾到薄山顶上聆听虎君讲法,最为崇敬虎君。如今虽在城主任上,平日却潜心修炼。”
  小九:“你就不怕到了城中被他认出来?”
  伯益摇了摇头:“我了解此人,平生最不好管闲事。当年这一带未受洪水侵袭,他就当没看见天下的洪水一样。若不是伯禹大人直接下令调派翟水部的人丁物资、安置别处迁徙来的灾民至此,恐怕那场大洪水跟他都没什么关系呢。在翟阳城一带,只要我们不主动惹事,他便不会理会。”
  小九哭笑不得道:“这是什么人啊?那大洪水都能视而不见,估计就算在路上认出你来,也装作不认识!”
  伯益:“他名叫无件。”
  这时青牛突然道:“那边有情况,哎呀,杀人了!”
  原本这辆牛车离集镇很远,随着青牛这一声惊呼,也没见它有什么动作,好似就跨越了好几里的距离,牛车直接出现在集镇外。竟然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异常,就算有人发现了这辆牛车,也会认为它是从镇外刚刚过来的。
  集镇外的路口围了一圈人,这里是人们进出集镇的来往之地,有一棵大树。此刻树荫下有一条壮汉倒在血泊中,他是猝不及防间被人刺倒的,双手在泥土上抓出了挣扎的痕迹,裸露的上身肌肉隆起,显得十分彪悍,但此刻已无生机。
  杀人者就站旁边,是个看上去很瘦弱的后生,年纪顶多二十出头。凶器还在手中,是一柄磨制得很锋利的石刀,此刻上面沾着血迹。刚才那壮汉从集镇中出来,就在这树荫下坐着乘凉,这后生从树后无声无息地绕过来,从背后伸手就是一刀,直接刺破了心脏。
  青牛察觉到情况想阻止都来不及,因为离得毕竟有点远,而且这后生动手太狠太干脆了。他一直就在树后面等着,仿佛早就知道那壮汉会来,杀意也收敛得非常好,只在动手的那一瞬间才爆发。众人围着这棵大树,却谁也不敢靠近。
  这样的大型集镇当然也有负责管理的有司官员,长官称为“寨守”,还有维持秩序的军士。寨守大人被惊动了,带着手下的五名军士赶来。有军士拨开围观的人群道:“快让开,寨守大人到了,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那后生的神情空洞,看着地上的尸体仿佛已经走神了,此刻才清醒过来,扔掉凶器举起双手道:“寨守大人,没别的事,就是我杀人了,刚刚杀了当汉!”
  牛车上的伯益看见这一幕,皱眉道:“这后生杀人怎会如此冷静?连杀意都收敛得这么好,这一刀是又狠又准!但观其人并非身强力壮之辈,甚至还有残疾在身。他不似大奸大恶之徒,却又能做到如此冷血干脆,当是在心中隐忍、蓄谋已久,此事定有内情。”
  小九:“那我们就跟着看看、打听一番。”
  伯益:“如此凶案当然要由城主大人处置,我们就不必过问了吧?”
  小九:“不是我们要管闲事,而是已经遇到了,这才是游历嘛。”
  青牛此刻却以神念道:“小九啊,其实我已经打听出大概了。”
  杀人的后生叫柴郎,这是乡邻们给他起的绰号,有嘲笑其瘦弱之意,但从小大家就这么叫惯了,如今他也就叫这个名字了。那死在地上的壮汉叫当汉,说起来当汉确与柴郎有仇,甚至已积怨多年。
  柴郎八岁时,当汉十岁,他们俩为争夺玩具扭打,结果柴郎摔断了一条腿,留下了终身残疾。像这种事情,一般很难闹到官府去,往往私下里赔偿了事。可是当汉父母态度却很蛮横,认为小孩打闹各有责任,拒绝赔偿,柴郎的父母就告到了城主大人那里。
  城主大人也难断啊,只是派一名府役调解,让当汉的父母赔偿些许财货了事。柴郎的父母很不满,认为对方赔得太少而自家孩子伤得太重,欲再寻城主大人申诉,城主大人却还是让他们两家自行协商。
  有时候某人说“我恨不得杀了谁谁谁”,可能只是一句气话,但也有可能就是内心中真实的想法,比如柴郎从小就恨不能杀了当汉。他的玩具被当汉抢走,还被当汉打了,摔断了一条腿留下残疾,从此遭受不少白眼与耻笑,这是内心中难以磨灭且越来越大的阴影。
  可是柴郎也仅仅是在心中想想而已,他既无这个胆量也无这个机会,而且在潜意识中,更没有杀人的理由。至于当汉长大后仍然行事蛮横,更兼身强力壮,很多人都吃过他的亏,在乡间几乎无人敢惹,是当地有名的恶汉,坏事没少做。
  有一桩意外发生在不久前,当汉自称在山中挖到了宝贝,将一位过路的客商引到了山野无人之处,杀人夺其财货,这一幕恰好被柴郎看见。
  柴郎是跟踪当汉跑到山中的。他在集镇外碰见当汉领着一个人鬼鬼祟祟进入野外山中,行迹颇为可疑,所以跟上去看看,企图发现什么罪证好去报官。
  柴郎腿脚不便,又小心翼翼不敢暴露,所以在山中将这两人跟丢了。当他漫无目的地又走了很远、钻出一片树林的时候,却恰好看见了当汉杀人的场面。当汉听见动静转身也看见了柴郎,但是他没法去追,因为柴郎的位置在一座高崖上。
  柴郎转身就跑,绕远路第二天才到了城廓,直接到城主府告发当汉杀人。城主大人问他,当汉为何杀人、杀的又是什么人?柴郎对此并不知情。城主大人又问杀人地点在哪里,柴郎竟然忘记了,他逃得匆忙已记不起那个地方,也提供不了其他人证、物证。
  城主大人便让他有了证据再来告,或者想起当汉的杀人地点再来。柴郎却不敢回去,说当汉当时看见了自己,回去之后恐遭其毒手。城主大人便派了一名府役去讯问当汉,当汉当然矢口否认,只说柴郎与自己有积怨,所以才污蔑陷害。
  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一来确实没有其他证据,连案发现场都找不着。那名府役倒还算负点责任,又讯问了村寨邻居和集镇上众人,没有人说当汉的好话,但也没有人提供证据,可能是真没看见什么或者是不敢吧。当汉可不是好惹的,别因此招至报复。
  府役就是这么回禀城主大人的,也说了柴郎与当汉有仇的往事,而城主大人还真想起来了。此事虽然发生在十几年前,但无件城主是一名修士,记性非常好,而且他这些年处理过的案子还真不多。既然如此,城主大人也就没再理会了。
  当汉却在村中扬言,柴郎竟敢为报私怨而污蔑他杀人,他要弄死柴郎。结果柴郎躲在山野中好几天都没回去,这天突然现身,一刀就了结了当汉。那把凶器石刀,是他随身带的,在山野中已经磨了好几天了。
  在柴郎看来,当汉这次是犯了死罪,既然城主大人不管,那他就自己动手除凶。另一方面,柴郎这些年来有多恨当汉就有多怕当汉,这次真是怕到了极致,他认为当汉一定会弄死自己的,所以干脆先动手杀了当汉,反正是彻底豁出去了。
  事情的经过既不算太简单也不算太复杂,青牛展开神识,倾听周围以及集镇上所有人的议论,从杂乱的只言片语中分析推演,倒是不难得知事情大概的前因后果。
  那位寨守大人也吓了一跳啊,他万没想到柴郎居然有胆子杀了当汉,而且是一击毙命。他多少也是听说过这件事的,知道当汉这几天正在找柴郎想算账呢,没想到柴郎一现身死的却是当汉。
  寨守虽被当地民众称一声大人,其实也只是最底层的官员而已,他可管不了这么重大的凶案,见柴郎痛快认罪并抛下了凶器,也大松了一口气,赶紧命军士将柴郎以及当汉的尸身都带走,押送到城廓由城主大人处置。小九和伯益坐着牛车也进入了城廓。
  近年来民众们已经很少见到的城主大人终于又公然露面了,登堂问审的过程很简单。柴郎杀了人之后仿佛已失去了精气神,神情有些木然地回答了他为何要杀当汉。
  可是柴郎仍然提供不了当汉杀人的证据线索,也回忆不起当汉杀人的地点,这一切只是他的一面之词。至于当汉扬言要弄死柴郎,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付诸行动,或者说没有机会付诸行动。而另一方面,柴郎当众行凶杀人,倒是证据确凿。
  城主大人的处置,没有任何偏袒也没有任何隐瞒,显得简练干脆。他告诉柴郎,就算当汉真的犯了杀人死罪,也要拿出证据让有司定罪处置,柴郎是无权私自杀人的,更何况并无证据定当汉的罪。而柴郎杀人,罪行确凿,先行收监以待天子核刑。
  城主大人短短时间就处置完了,堂前围观的民众散去,犹在纷纷议论不休。很多人其实很同情柴郎,更多人尤其是与当汉同一村寨的人则对当汉之死拍手称快,看来平日也没少受当汉的欺压。
  围观的小九则对伯益说道:“我想去见见这位城主大人,与他当面聊聊。”
  伯益:“你想去便去。”
  小九:“这位城主大人的脾性,恐怕不会愿意见陌生外客,伯益道友能不能帮个忙?”
  伯益:“为何要我帮忙?”
  小九:“是你自己要求与我同行游历,这种忙当然要你帮,你一定有办法是不是?”
  伯益点了点头道:“那好吧,我也想看看你会对无件城主说什么。”
  小九:“就是问问情况。”
  无件已经在翟阳城当了三十多年的城主,后园修得很漂亮,假山环绕一个小湖,湖中有亭阁,那就是他平日清修之所,闲杂人等无事不得打扰。今日处置了柴郎之事,他用完晚饭正准备于后园清修,阶卫来报,府门外有两人求见,并转告一句话——可记得当年翟水边倾车之事?
第069章、无事
  无件城主闻言色变,但略一定神又恢复了正常,命阶卫赶紧将那两人请进来。阶卫领命刚要转身,无件城主又喊道:“我还是亲自去迎吧!”
  当年无件城主乘车在翟水边行走,有一段河岸隐藏陷坑,马车突然倾覆,眼看就把他扣进去了,是后面车上的伯益大人施法将其救起。此事发生在大禹治水期间,伯益恰好奉大禹之命来到了翟水部一带。
  也就是从那时起,无件起了修炼之心,后来还真的入门了。只是近十多年来,他修为一直在四境停滞不前,尽管潜心修炼却不得精进,自认为许是被城廓俗务所累。
  来到府门外,无件城主又是一怔,但随即又恢复了镇定,上前行礼道:“原来是您,快请进府中一叙!”
  他没有叫出伯益的名字,将两位客人迎到了后园的亭阁中,吩咐府中仆役不得来打扰。当周围没有闲杂人等后,无件城主才再度行礼道:“伯益大人,您怎么到我这儿来了?真没想到您还安然无恙!”
  伯益开了句玩笑道:“我还活着,无件大人很意外吧?是否要上报大夏天子,将我拿下邀功啊?”
  无件城主赶紧摆手道:“天子已宣布您死于乱军之中,此事便已揭过。而见到您安然无恙,我很高兴!不知您今日找来有何事,亦不知我能帮您什么忙……”
  伯益挥手打断他的话道:“你别担心,我不会有什么事来为难你,而是这位随玉公子想见你一面。”说着话伸手一指小九。
  无件城主很诧异地看着小九道:“不知这位公子来自何国,找本城主有何事?”
  伯益又介绍道:“随玉道友乃宝明国公子,亦是太上门生。他曾在吕泽部长居,得虎君现身亲自指点多年。”
  无件城主本以为小九是伯益的随侍,听说小九是宝明国公子时,他并没什么特别的反应,但再听说小九乃太上门生、并得虎君亲自指点多年,眼神立刻就变了,上前把臂道:“原来是随玉师弟!我亦是太上门生,曾在薄山顶上听太上讲法,不知太上近况如何?”
  其实小九和无件都未正式拜虎娃为师,但他们曾在虎娃座下听讲,自称太上门生倒也没什么不可。小九见无件城主突然变得这么亲热,还称呼自己为师弟,只得苦笑道:“我亦未见先生多年,不知先生如今在何处逍遥。”
  无件城主:“太上行踪无定,而师弟曾在太上座下听讲多年、得其妙法指引多多,能来此相见,真是师兄的福缘。不妨在此多盘桓一段时日,让我好生向师弟请教。”
  小九有些无奈道:“其实我今日只为一事而来,日间在城外集镇中偶遇,一位名叫柴郎的后生杀人。我已打探出大致的前因后果,不知城主大人是如何处置的?”
  无件城主纳闷道:“就为此事,难道师弟与那柴郎或当汉有旧?”
  小九摇头道:“并非故识,今日还是平生第一次见到。”
  无件城主又很疑惑地看了伯益一眼,伯益摆手道:“我已不在假帝之位,不当断裁此事。但随玉道友既然感兴趣,城主大人不妨答其所问。你已做何裁断,又为何那般裁断?”
  既然小九想问,无件城主也不好驳面子,众人落座,案上早已安排好茶饮和果品,无件城主就简单介绍了一番。当汉杀人并无确证,而且就算有确证,柴郎也不该私自杀他,此事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至于柴郎,杀人证据确凿,已报中华天子核审其刑。
  为什么要报中华天子呢?从帝尧时代起,这就是定例,到了皋陶大人编写刑典后,这更是明确的礼法规定。一般的民事纠纷城主即可自行裁断,但对柴郎这样够得上死罪的重大案件的处罚,一定要上报天子核准,也就是说只有天子才有权下令处决死刑犯。
  这么做虽然效率低,却体现了慎重。够得上死刑的案件,都要将情况报到帝都,由相关官员审核一番案情,然后再由天子批复,防止滥杀无辜、体现好生之德。另一方面,有些犯人虽然犯了死罪,但或许情有可原,天子也可以赦免其刑或者改判其他刑罚,以体现仁慈。
  无件城主就是这么处置的,按礼法好像挑不出什么毛病,他已派人前往帝都上报天子,而且案件的经过并无任何隐瞒,也包括柴郎曾指证当汉杀人却无法查证之事。翟阳城中已经好几年没有发生过如此重大的案件了,但无件城主处置起来仍很简练,此刻已经完事了,就等着天子的核刑批复呢。
  听完之后,小九诧异道:“就这么简单?你这城主当得怎能如此省心!”
  无件城主反问道:“如此有何不妥?我崇太上之道,求清静无为,以无事取之。”
  小九皱眉道:“先生所谓无为,非无所作为;所谓无事,非遇事不见。如今分明有事,城主大人怎可如此说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2/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