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校对)第6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3/643

  尽管小九有指责之意,无件城主还是很有修养,并无不悦之色道:“确实有事,当化为无事,我之处置是遇事而为,不增亦不减。”
  小九:“你有没有想过,假如柴郎的指控为真呢?那当汉真的杀了人,城主大人若及时查清,也就不会有后来之事了!”
  无件城主一摊双手:“若能拿下当汉定罪,当然更好,若有确凿证据,本城主也绝不会枉法懈怠。可惜柴郎拿不出证据,甚至连地点都指不明,本城主只得如此,也应当如此。”
  伯益终于忍不住开口道:“五条人命的事情,你就说得这般轻松吗?”
  无件城主惊讶道:“怎么是五条人命?”
  伯益似是答非所问道:“柴郎的告发,确系实情。除他目击之外,山中亦有旁证,众鸟兽见之。”
  伯益亦是一名修士,如今已有化境修为,他所修的独门神通,擅长分辨鸟兽之言。鸟兽不会说话,但伯益却能以神念听懂它们所表达的各种意思。此事在中华各部早有流传,他说山中有鸟兽见之,那就是真有鸟兽见到了当汉杀人。
  无件城主直起身体道:“鸟兽之语,常人不识,难作堂上证言。但伯益大人既然已有发现,可告知当汉杀人之地,派府役前往查探痕迹,或可发现证据。”
  伯益忍不住叹气道:“原来你不是不知如何查案,只是不欲为之。”
  无件城主解释道:“非我不为,只是那柴郎未能提供线索,既无证据又想不起案发之地。此刻伯益大人既然能够提供线索,本城主焉有不查之理。”
  伯益摇了摇头道:“就算柴郎慌乱间想不起山中道路,你也可派府役搜山,或者派人陪他原路而返,尽量令其回忆。你甚至可以让他指出大致范围,亲自前去搜寻,别忘了你自己亦是一名修士!如此做或有发现,也可能无所发现,但你都没做。”
  无件城主一时语结,正要开口说什么,小九又说道:“其实想问清楚并不难,我已经将一位受害者带来了。”
  无件城主惊讶道:“你说什么?是当汉所杀之人吗!他不是已经死了吗?”
  小九没说话而是轻轻一招手,亭阁中突然卷起一阵阴风,烛光摇曳变成了青白之色,那诡异的气息令人不禁寒毛倒竖。阴风中有一道仿佛透明的虚影现形,飘忽之间似随时都会消散,向着众人行礼道:“我叫胡桩,是来自济丘部的客商,途经此地被凶徒所害……”
  小九在天黑前也没闲着,在青牛的指引下去了当汉杀人之地,伯益调查了山中鸟兽所见,而小九则及时施法收聚了一道形将消散的阴神,正是五日前被当汉劫杀的客商。
  此人名叫胡桩,来自济丘部。当汉在集镇上告诉他,自己在山中挖出了宝贝。他便悄悄跟随当汉而去,不料当汉的目的却是杀人劫财……胡桩的阴神现身讲述被害经过,此事已真相大白。
  胡桩讲述完毕后,小九点头道:“你放心,凶手已伏诛,城主大人会查明案情公布,也有人会通知你的家人,你被劫的财货亦可寻回。”
  那胡桩行了一礼,本就有些朦胧飘忽的阴神之形随即消散无存,亭阁中的烛光又恢复了正常。无件城主已经看傻眼,小九又开口道:“城主大人,你就没什么话想说吗?”
  无件城主站起身来,躬身向小九行了一礼道:“这世上精气游魂为物、阴神现形,究竟是何等玄妙,随玉道友方才施展的又是何等妙法?无件正想请教!”
  小九伸手本想扶他的,此刻却把手收了回来,声音有些严厉道:“你想问的,难道只是这些吗?”
  那客商胡桩已死,小九却能施法令其阴神现形,还能把他带到这里来。尽管无件城主已修炼多年,却仍不会这一手神通,更悟不透其中玄妙,惊讶之下的第一个念头,当然是想向小九请教。在他看来,这一定是虎娃教小九的,而他当年在薄山顶上听虎娃衍说大道时,虎娃可没有具体讲过这些。
  听小九如此问,无件城主赶紧解释道:“我若有此手段,遇凶杀大案,便可唤苦主阴神而问……”
  小九打断他,一指身边的伯益道:“伯益道友曾继皋陶大人之位,为中华假帝,核审大案时,可曾唤鸟兽上堂?皋陶大人身边有神兽獬豸,而皋陶大人断案,取证时可曾仅凭獬豸之言?”
  无件城主未及开口,伯益已经答道:“众人不识鸟兽之言,怎可传鸟兽上堂为证,那样在众人眼中,岂不是成了我可以随意妄指?……獬豸能察人心,獬豸在时,并不直接断案,而是皋陶大人以其言搜证,无不应验如神。”
  小九又说道:“我等寻到胡桩遇害之地,方可施展此等手段。但若你已寻到案发之地,自可搜集诸证,又何必召唤不可测之阴神?”
  话语中带着神念,还是讲解了此等神通手段的玄妙,但以无件城主如今的修为,却是很难做到的——
  人死为归,受父母精血、得五谷元气而生长,死后重归于天地。那胡桩是真的死了,所谓归,或称之为鬼,只是他在天地间留下的痕迹。他留于天地间的痕迹仍在,小九施法令其凝聚现形,便是无件城主所见之阴神。
  阴神多为临终之怨念所凝,只知己身经历、只念临终所思,浑浑噩噩甚至不知自身的存在,也察觉与影响不了周围的事物,而且往往在白日下便会渐渐随风消散。小九来的还算及时,假如再晚上几天,想施展这种手段都不可能了。
  人死之后就算因为种种机缘留下阴神,往往都会消散得非常快,在极特殊的情况下,阴神被唤醒、又得到了外界护持凝炼,也可能长留于世,称之为鬼修。而鬼修可不仅仅只有阴神,常人也可行鬼修之法。自古总结鬼修之法的大宗师,当然就是高阳天帝了。
  出身阴神的鬼修极难大成,但若不得大成,在世存留最长的时间也超不出生前原有的寿元。按照后世某些人的说法,便是阴寿不超阳寿。
  小九以仙家大神通勉强凝聚胡桩的阴神并将其唤醒,自述遇害经过之后,执念已消,当然也就烟消云散、重归天地轮回了。无件城主叹道:“可惜这客商之阴神已散,否则可在堂上唤出,指认当汉杀人之罪……天子核刑时,便可对柴郞从轻发落,或怜而释之。”
  小九的怒意已有些掩饰不住道:“伯益道友当年断案时,尚不凭鸟兽之言为证,城主大人难道要以鬼神之事呈堂吗?若人言不足为证,鬼神更不足为证。”
  无件城主赶忙摆手道:“当然不是,我只是有所感叹!已知案发现场与苦主遇害经过,有此线索就好办。据那胡桩所说,当汉将其尸骸抛于深涧,我可派府役寻得,与目击者柴郞证言相合,便可定案。”
  小九反问道:“仅仅就是这样吗?那当汉杀胡桩动机何在,其所劫财货又在哪里,这是否是他的第一次行凶?伯益道友方才说的可是五条人命!
  我干脆都告诉你吧,两年来当汉已行凶三起,皆抛尸于同一深涧、为鸟兽所食。我能施法凝聚当汉之阴神,对另外两名苦主却用不得此等手段,但猜其应皆为路过客商。当汉所劫财货有的已挥霍,剩下的东西,就埋在他自己家中水缸下面,你可派人搜出证据。”
  小九施法凝聚并唤醒胡桩之阴神,提供的只是线索而已。线索不是最终的定案证据,却可以成为查找证据的思路与方法。比如某人做了一个梦,梦见死者告诉自己很多事情,这个梦当然不能作为证据,但可以成为查出证据的线索。
  小九对无件城主已经有些不耐烦,干脆将自己查到的情况都说了出来,让无件城主去取证便是。无件城主追问道:“这是三起凶案,为何有五条人命?”
  伯益忍不住插话道:“当汉不是一条人命吗?柴郞当众刺死当汉,按律亦是死罪,这不也是一条人命吗?”
  无件城主自始至终的处置看似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但是他有太多的事情都没做。这个案子其实并不复杂,甚至是相当简单的。当汉杀人已被柴郞撞见,而且柴郞跑到城主大人这里来告发,就算柴郞想不起案发地点,无件城主也可以派人协助柴郞回想,加派人手去搜山。另一方面,也不能只简单地询问当汉了事,应该正式地传唤并审问他。
  在这种情况下,柴郞也就不会再去杀当汉、犯下死罪了。而若当汉还活着、就有可能取得其口供;就算在当汉那里没有审出口供,他家里的水缸下面也是可以搜出罪证的。
  这一切并不需要小九和伯益出手,也不需要动用什么神通秘法,普通的府役就完全可以做到,更别提身为修士的无件城主本人了。面对斥责,无件城主并无愠色,又起身行礼道:“多谢二位查明此案,更多谢随玉师弟指引鬼神妙法,我明日一早便派府役去核实证据。”
  小九:“拿到了证据,但事情已出,城主大人又打算如何办呢。”
  无件城主:“既然案情有新的变化,待我查证清楚后,再派人详细上报天子。天子若知别有内情,想必会特释柴郞,至少会留他一命。”
  “柴郞本不必获罪,皆因城主大人之失!”小九长叹一声,又问道,“天子的批复,何日会送达城廓?”
  无件城主答道:“最快也得是今年秋后。”
  小九起身道:“既如此,我们就告辞了……伯益道友,走吧!”
  无件城主殷切挽留道:“随玉师弟,刚刚相见,又何必着急离去?你我同在太上座下听讲,难得如此有缘,当好好切磋交流。”
  小九已经往外走了,听闻此言突然转身道:“你曾在太上门下听讲,但切莫再自称为太上门生,更不要扬言所求为太上清静无为之道,徒令先生蒙羞!”
  伯益亦说道:“身为城主,比之常人有太多条件可潜心修炼,而你又认为城廓事务耽误了你的修行,既如此,你还不如不做这个城主、也不配做这个城主!”
  小九虽然气愤,但说话时仍给无件城主留了神念心印,算是继续数落他,也算是点化他。若无件城主仍执迷不悟,那么小九也就懒得再搭理他了。
  所谓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该做的事都已做好,不必再折腾。所谓无事,可不是城主不管事,而是城廓中相安无事。出了这样的事情,还能号称无事取之吗?
  无为而无不为,是先生对于治世事最高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却让这位城主这样庸俗化地曲解,甚至成了无所为的借口,怎么能不令小九生气?其实自古以来,这种极致理想状态的治世是不可能达到的,也只有在轩辕帝末年才有所接近。轩辕黄帝“垂裳而治”,传为千古佳话。
  谢绝了无件城主的挽留,来到城主府的大门外,伯益又问小九道:“你好像很不看好无件的修行,也不愿意与他多说。”
  小九:“若欲修仙,须知天下无不忠不孝的神仙。”
  伯益:“哦,何忠何孝?”
  小九:“忠于事,孝于恩。”
  伯益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问道:“我们这就直接去姑射之山吗?”
  小九:“至秋后还有半年,先访姑射之山。伯益道友知翟水部伯君住在哪里,平日都会从哪里路过吗?我们的车就从他门前走、迎他面前过。”
  ……
第070章、姑射之山
  有一种小法术或者说一种小把戏,叫隐身术。高人“隐身”有很多种手段,比如完全隐匿形迹,让人看不到也听不见。更高明的手段就连生机、神气都完全收敛,修士展开神识都感应不到。还有一种最简单的,明明没有隐形,却不会让人注意。
  人们总会无意识地过滤掉很多杂乱无用的信息,比如有些人与你擦肩而过,你明明看见了却不会留下什么印象,事后也想不起来。与之相反的是,有些人或物不论出现在哪种场合,你都没法不注意到,比如今日从翟阳城中走出的这辆牛车。
  这辆牛车进城时无人关注,就算在人群中,大家也好像自动将其忽略了。但这辆车出城时却显得那么“夺目”,仿佛拉车的牛、白香木打造的车、车上的人都带着霞光。
  其实无论是车还是人,包括拉车的牛当然都没有发光,只是给沿途民众留下的感觉而已,这也是一种小法术。牛车离开城廓走在大道上,就连远处田园中的农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纷纷转身注目观望,一直目送这辆车远去,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为何会如此。
  伯益如今的身份尴尬,并不想如此引人注目,但小九刻意要这样,他也只得豁出去陪着了。
  翟水部伯君、翟水氏大人有个习惯,天气好的时候,总喜欢到离伯君府不远的翟水岸边走走,巡视一番领地、观赏山水风景,找一些部民攀谈,再邀集三两好友在乡野中品尝美味,于日落前乘车驾返回府中。
  这一日伯君的车马行在大道上,路上众人自然纷纷礼让,并站在路旁行礼致敬。恰在这时,远方行来了一辆牛车,拉车的是一头青黑色的健牛,车是由华贵的白香木打造而成,车上坐着两个人,看形容气度皆气宇轩昂。
  翟水氏大人老远就注意到这辆车了,他的视力本没这么好,但此刻的感觉却很奇妙,仿佛离得很远就能将这辆车看得清清楚楚。牛车就这么朝着伯君大人的队伍迎面过来了,亲卫正要赶上前去呵斥,伯君大人却突然命令车马避让路旁,他自己也下车侍立。
  亲卫与随从皆不知何故,但伯君大人既已下令,他们也只得随伯君大人侍立道旁。当牛车驶过的时候,翟水氏大人还躬身行礼。车上坐的伯益苦笑着欠身还礼,小九神色如常地也还了一礼,但谁都没有开口说话。
  翟水氏大人参加过涂山之会,怎会不认识伯益呢。更重要的是,他认识这辆车,也知道这头牛和这辆车的来历。但翟水氏大人并没有叫破伯益的身份,他只是很惊讶伯益为何会坐着这辆车从他面前经过,亦不清楚车中另一位少年是谁,只是尽了自己的礼数。
  青牛并没有停下脚步,施施然从翟水氏大人面前走过,沿着大道渐渐消失于远方……再后来,这辆车好像就不见了,因为又没有人注意到它了。
  三天后,这辆牛车来到了一个谁也看不见的地方。伯益曾跟随大禹治水、走遍天下各部,对中原一带更是最熟悉不过了,但是坐在牛车上走着走着,恍惚间就来到了一片他从未见过的山水间。
  中原一带有这样的地方吗?这里仿佛根本就不存在,但他偏偏就进来了!地势渐行渐高,泉流山林间并无路径,但青牛拉的车可浮空而行,也不需要有什么现成的路。伯益坐在车中回望,山外远方的田园村寨皆历历在目,却仿佛只是幻影,或者说是他自己走到了幻影中。
  虎娃和玄源曾去过黄山炼丹峰上的丹霞圣境,在外面是看不见丹霞圣境的,但在丹霞圣境中,却可将外界的景色一览无余。今日牛车就是走入了这样一处类似的仙家洞天结界,便是他们此番要寻访的姑射之山,在姑射之山中可遥望中原人烟景象。
  进入这处仙家洞天,感觉格外清爽,不论是身体发肤所受还是灵觉神识所察,都有种形容不出的舒适之意,置身其间仿佛心境都会受到无形的洗炼。有人或称之为仙灵之气,实际上这是一种身心感受,就是这样一方世界,心境似能融入天地意境。
  走得越高,这种感受越明显。很多人平日总会希望,闲暇时找寻一风光秀美之地放松身心,并设想那会是怎样一种地方?假如来到这里,便是答案。山林野花、岩崖溪涧看似与平常所见也没有什么不同,但感觉就是这般玄妙。
  青牛拉着车走了一个时辰,已经来到了很高的地方,向山外遥望,可见远方好几座城廓,可是再抬头,发现前方还有一座高峰。青牛在半山腰的缓坡处停下了脚步,口吐人言道:“就在这里歇歇吧,这座山好像上不去。”
  若是普通人说出这种话倒也正常,可是青牛早有九境修为啊,它居然说上不去!这是小九第一次进入仙家洞天结界,这一路放开神识感应天地灵息,仿佛欲将这一方世界容纳于元神,这时他走下了车,背手眺望远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3/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