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虎子(校对)第5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1/1111

  张季遂笑着说道:“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回禀公羊先生,催促这边义师的事,就只能拜托子美兄了。”
  黄赟心中困惑,却也不好阻拦张季,只能任由张季离开,率先返回江东义师。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张季准备返回江东义师,陈勖主动找上了张季,笑着对后者说道:“陈某亦要回汝南郡准备北进一事,不如你我同行一段如何?正好陈某也有些事想要请教张季兄弟。”
  张季当然不会拒绝陈勖的主动示好,毕竟他来的时候,公羊先生亦嘱咐他尽力拉拢其他义师。
  五月初三,关朔召集麾下诸将,决定对叶县发动攻势。
  看得出来,他对昆阳还是很忌惮的,命黄康留守沙河南岸军营,又命刘德率军驻扎于昆阳西侧的湛水,警惕昆阳派兵支援叶县。
  得知这股叛军突然有所行动,叶县派出的南阳骑兵立刻向王彦、杨定等人禀告。
  得知叛军即将对叶县用兵,杨定很是惊诧:关朔竟然当真弃昆阳不攻,先攻他叶县?
  在他召开军议时,县尉高纯建议道:“叛军来势汹汹,宜立刻向昆阳求助。”
  听到这话,还没等杨定作何反应,魏驰先冷笑道:“关朔不顾昆阳在侧,先攻我叶县,县尉还不明白么?……那周虎,必然是与叛军做了私下的勾结。”
  杨定想了想,说道:“姑且派人试试吧,倘若那周虎不肯答应出兵……再做打算。”
  听到这话,王彦开口道:“我麾下偏将孙秀还在昆阳,可以通过他向周虎求援,倘若周虎不愿答应出兵,我会叫孙秀撤回叶县。”
  “好。”杨定点头道。
  当日,王彦便派出了几名南阳卒,命他们立刻昆阳,面见孙秀。
  大概半日后,这几名南阳卒便抵达了昆阳,找到了偏将孙秀。
  为首的士卒对孙秀说道:“传王彦将军的命令,种种迹象表明沙河南岸的叛军即将对叶县用兵,将军希望孙偏将能说服周虎派兵援助;倘若不能,将军命偏将立刻带残部返回叶县。”
  听到这道命令,孙秀很是为难。
  因为他很清楚,昆阳是不会再跟叛军交战了——否则昆阳又岂会在境内开辟了多处军屯田?
  “我尽力而为吧。”他叹了口气。
  将那几名传讯的士卒留在自己的住处,孙秀立刻前往县衙,求见赵虞。
  这几日,昆阳都在关注叛军的动静,怎么可能不知叛军即将对叶县用兵呢?
  一听孙秀前来求见,赵虞立刻就猜到了原因。
  果不其然,孙秀一脸为难地说出了将军王彦的要求。
  赵虞诚恳地说道:“看在孙将军的面上,我昆阳可以在秋后支援叶县一些粮食,但出兵助叶县抵御叛军,恕我昆阳无能为力,孙将军也知道,上一场仗我昆阳付出了太沉重的伤亡……”
  见对方的反应果然如自己所料,孙秀失望地点了点头,旋即叹息道:“如此……请周首领允许我率残部返回叶县。”
  平心而论,赵虞着实有心招揽孙秀,但遗憾的是,孙秀终归是南阳军的将领,一句‘将令不可违’,就注定他不会再留在昆阳。
  在惋惜之余,赵虞只能叫人准备了一些酒菜,为孙秀送行。
  次日,孙秀便带着百余名肢体完好、可以再战的南阳士卒,返回叶县,至于那些或丢了条手臂,或断了条腿的士卒,他将他们托付给了赵虞——赵虞郑重答应照顾这些南阳卒。
  毕竟,他昆阳之所以能够保全,当日这三千南阳卒确实是功不可没。
  更何况,那些肢体不全的南阳卒虽然难以参加生产,但这些人终归是经验丰富的老卒,负责教导县卒、民兵还是没有问题的——比如说,派往襄城、汝南。
  数日后,叶县之战爆发,关朔率领麾下长沙义师猛攻叶县。
  而与此同时,关朔麾下的大将项宣,亦在猛攻许昌。
  在两边战火连天的情况下,昆阳、襄城、汝南三地,就仿佛被遗忘了那般,成为了这乱世罕见的安宁之地。
  也正因为如此,有汝南郡、颍川郡的难民,陆续往昆阳三县逃亡,寻求庇护。
第462章:五月(二)
  五月初,就当叶县战事终于爆发之际,在许昌一带,战事正打得如火如荼。
  先有长沙叛军大将项宣攻长社,与前来支援的河南都尉李蒙鏖战于旷野,后有江夏叛军大将周贡攻破鄢陵,降县令蔡乘、县尉田举,倘若长社有失,许昌将彻底陷入叛军的包围。
  五月初八,见迟迟不能攻陷由河南都尉李蒙把守的长社,与项宣汇兵一处的江夏叛军大将严脩与后者商议:“今李蒙死守长社,不如再试试攻许昌?”
  项宣暂时也没别的办法,遂点头道:“此事需要周贡、钟费二人相助。”
  严脩遂立刻派人联络鄢陵的周贡、临颍的钟费,相约两日后齐攻许昌。
  严脩、周贡、钟费三将,皆是陈勖派来支援项宣的江夏军将领,虽然各自统兵,但与项宣相处地倒也不错,在得到严脩的恳请后,周贡、钟费二人欣然答应。
  五月初十,项宣、严脩、周贡、钟费四人合攻许昌。
  可没想到的是,此前龟缩在长社的李蒙,竟在此时突然出兵,欲偷袭项宣、严脩二人的后方。
  项宣、严脩二人尽管击退了李蒙的军队,但围攻许昌的作战无疑还是被李蒙破坏了。
  对此,项宣怒道:“必要先诛李蒙,后取许昌。”
  严脩深以为然,他也意识到,河南都尉李蒙是一个胆魄过人的晋将,有他在旁虎视眈眈,他们的确很难按部就班地围攻许昌。
  在一番商议后,项宣派人联系周贡、钟费二将,请二将继续保持对许昌的压制,以便他对长社用兵。
  周贡、钟费二人答应了此事,分别于许昌东侧、南侧约十里处修建营寨。
  期间,周贡还派已投降他义师的鄢陵县尉田举带兵至许昌城下劝降,气得郡守李旻顾不得礼仪,大骂田举不知廉耻。
  而另外一边,项宣、严脩二人则开始谋取长社。
  可问题是,长社亦是自古以来频繁发生战事的县城,在几百年前古人就将这座城池的城墙修筑地非常坚固,强攻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
  见此,项宣想出了一条计策:“李蒙乃河南都尉,既然他率河南军前来此地,河南郡的守备必然空虚,我等不妨派一两支偏师袭扰河南,摆出欲大举进攻河南的假象,逼李蒙撤军。……介时,我率军在半途埋伏,而严将军则在后掩杀,你我合力,将其一举击溃。”
  “好,就这么办。”严脩点头答应。
  当日,项宣唤来族兄弟项吉,而严脩唤来麾下曲将周忠,命二人各率千余兵力,袭扰河南郡。
  一日后,项吉、周忠二人便率军至新郑。
  按照项宣的命令,二人命令士卒践踏新城城外的农田,且在附近搜寻乡村——一旦找到乡村,便将乡人驱逐,而后在村内收刮粮食,继而将村子焚毁。
  被驱逐的乡民无处可去,唯有逃奔新郑。
  得知境内有叛军袭击,新郑心惊胆颤地加强了城墙的守备。
  可没想到,项吉、周忠二人并不攻打新郑,他们继续往北,径直前往郑城,即河南郡的郡治所在。
  沿途,项吉、周忠二军摧毁乡村、破坏农田,驱赶一地又一地的乡民逃奔县城,以此增加河南郡各县的压力。
  同时,他们对那些乡民散布谣言,称自己二人是‘进攻河南郡’的先锋,借这些乡民的口,将这个谣言扩散。
  不出项宣所料,得知‘叛军将大举进攻河南郡’的消息后,河南各县人人自危,郡守张坚更是惊骇,慌忙派人前往长社,证实此事。
  五月十四日,河南郡守张坚的使者日夜兼程赶到长社,向都尉李蒙述说此事。
  李蒙大为怀疑道:“我镇守在此,牵制项宣、严脩二人,他二人岂敢进攻河南,不怕我断了他们的粮道么?”
  使者连忙说道:“然而,有新郑等诸县向郡里禀告,言境内确实有叛军出没,陆续摧毁了许多村落与农田。”
  李蒙皱着眉头思忖了片刻,旋即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此乃项宣诡计,欲逼我撤兵回援河南。……你且回去禀告张郡守,有我坐镇在此,叛军绝不敢越过长社去进攻河南,眼下河南境内的叛军,不过是项宣用以袭骚的小股兵力罢了,意在诓骗张郡守命我撤回郡内。请他自行派军驱逐便是……你再告诉张郡守,今我驻军在长社,叛军不能肆意进攻许昌;可若是我撤军,叛军必破许昌。一旦许昌陷落,颍川郡便落入叛军手中,介时,叛军才会真的进攻我河南郡。”
  使者不敢耽搁,立刻返回郑城,将都尉李蒙的判断告知郡守张坚。
  得知李蒙安然无恙驻军在长社,张坚如释重负,旋即立刻召集官员,欲组织军队围剿流窜至他河南郡的项吉、周忠两股兵力。
  然而,围剿之事进展非常不顺,派出去的队伍,非但没有将项吉、周忠二人驱逐,反而被二者击溃。
  这一下,反而让项吉、周忠二人看穿了河南郡的虚弱,率军穿插愈发频繁,行事也愈发肆无忌惮。
  从五月中旬到下旬,项吉、周忠二将在河南郡破坏无数村邑、农田。
  河南郡本是盛产粮食的郡,此番境内田邑遭到如此严重的破坏,郡守张坚无法想象今年要失去多少粮食产量。
  更有甚至,各县乡绅纷纷聚拢于郑城,一边恳求郡里尽快驱逐那两支叛军,一边联合对郡里施压,这让张坚不禁出现了动摇。
  截止五月二十三日,陆陆续续有三万余难民逃奔各县,郑城城外的难民更是超过万人。
  要命的是,这还远远不是上限——倘若再任由叛军肆意袭扰境内的村邑,过不了多久,他河南郡恐怕要面对数以十万计的难民。
  在种种压力下,张坚唯有派人再次催促李蒙,要求李蒙立刻撤兵回援。
  当使者再次见到李蒙,说出了郡守张坚的命令后,李蒙怒道:“若颍川郡被叛军攻陷,叛军必然势力大增,郡守为何不明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1/11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