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勇者翻过群山(校对)第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096

第八章
也足够了
  “哈夫利切克救了球!!!”(Havlicek
saved
the
ball)解说员有意模仿十三年前的那段经典之声。但这段经典注定只有少数人能铭记,远远无法和那段NBA演播史上举足轻重的“哈夫利切克偷了球”(Havlicek
stole
the
ball)相比。
  有观众做肉垫,韦夏所幸没把哈夫利切克的老胳膊老腿搞废。
  他艰难地从人肉堆里起身,猛然发现被他正压下怀的是个身材肥胖的年轻人,要不是他长着亚洲面孔他还真不会留心,因为美国全国有一半的人体重超重。
  大概是韦夏把他压疼了,一个成年男子,体重超过200斤,此刻竟然嗷嗷大哭。
  韦夏装出大人的口气安慰道:“别哭啊,你是个大人,随随便便就哭还像样吗?”
  “可是我真的很痛啊。”亚裔胖子噙着泪水说。
  “放轻松,一切都会过去的。”韦夏刚说几句就听见了戴夫·考恩斯的狮吼——“洪多,你他妈在搞什么?”
  韦夏心里过意不去,还拍了那胖子一下:“相信我,乌云背后有一条幸福线!”
  说罢,他重新回到比赛。
  他的鼓励让胖子停止了哭泣,正如花园里的观众一样,发出更尖锐的叫声呐喊加油。
  第一节打完,凯尔特人32比21领先勇敢者。
  两支季后赛无望的球队,面对赛季收官战却是打得比谁都热心。因为这不只是哈夫利切克的最终战,还是勇敢者的最终战。当然,也是戴夫·宾的最终战。
  第二节,汤姆·桑德斯继续把哈夫利切克放场上,内线做了轮换。
  臭名昭著的克米特·华盛顿上场为球队保驾护航。
  华盛顿是70年代-90年代期间常见的打手型球员,论能耐,还得看他们的拳头,作为篮球手的本事,主要擅长控制篮板球和防守。有他在场,对方下阴招就会忌惮,一拳打出人脑浆的战绩不是开玩笑的。
  早在两年前NBA和ABA联盟完成合并,全美的顶尖天赋合流一处,NBA本该是欣欣向荣的,但止不住的球场暴力事件和滥用药物的绯闻以及对消费主力军白人来说“联盟开始变黑”,收视率受到三重打击,联盟风雨飘摇,各队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
  有线电视直播时代到来之前,NBA比赛只有录播而没有直播。观众看到的直播都是延时的,即使打到总决赛,CBS也只肯直播部分场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找一场80年代以前的比赛录像比特么找70年代的三级片更难。
  华盛顿为首的黑手党无疑是荼毒联盟的主力军,当韦夏开始通过哈夫利切克的大脑回忆新上来的队友是什么来路的时候,那一串惊人的黑历史让他打了个冷颤。
  还好,对方是他的队友。
  哈夫利切克是全队最大牌的球员,即使其他人被打死,华盛顿也不能让勇敢者以非正当手段碰其一根汗毛。
  从他上场开始,韦夏自在多了,挨肘的频率直线下降,简直美极了。
  第二节开始,韦夏有许多表演机会,还有许多顺应哈夫利切克的本能打出70年代式比赛的机会。
  最能代表70年代的比赛是什么?自然是快攻。
  没有什么比一个长人抓下篮板后对着快下的后卫扔长传更惬意的事了。
  当代有许多善于传球的内线。
  史上最善于长传的内线韦斯·昂塞尔德,天勾、比尔·沃顿、戴夫·考恩斯、乔治·麦金尼、莫里斯·卢卡斯……韦夏更多地顺应了哈夫利切克多年养成的比赛本能,看见对方打铁,快下的功夫足以让人怀疑凯尔特人的17号只有18岁。
  38岁的人能这么跑吗?怎么可能?
  最令观众激动的,还是韦夏拿球的时候。
  第一节他已经表现出了极高的表演天赋,观众期待他再次持球进攻。
  韦夏满足了他们,各种当时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做的花哨运球,从他手上做出来毫不费力,不仅好看,还有用处。
  他一次晃过防守跳投不中。
  又一次摆脱防守后油漆区高抛投躲了“坏消息”的封盖。
  最后,他连续两个回合单挑兰迪·史密斯,令对方无可奈何。
  史密斯拥有超越同时代的身体素质,但韦夏打他凭的是哈夫利切克固有的196公分身高,以及看着偏瘦,其实不缺力量的身板,靠打后运用他自己的抛投,屡试不爽。
  由于哈夫利切克此前从未拿出过这一招,勇敢者的诸位防不胜防,没法当场将其破解。
  上半场即将结束的时候,韦夏好像要将自己燃烧到底,全力冲到前场击地传球给未来的绿军主帅唐·钱尼。他的接球技术就像他的执教造诣一样低劣。如此完美的球,他就像快船队选中的那个水货状元一样(奥洛沃坎迪)打死接不住。他错过了最佳的攻筐机会,没让皮球滚出界外简直太让人意外了。
  他稳住皮球,对方亦完成回防,得分的机会消失了。
  彼时,勇敢者内线环伺,他的心中大约是浮现出了鬼魅的念头。
  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他们肯定想不到他敢在这个位置发起进攻。
  没错,就这么办!
  他跳起出手,“坏消息”马文·巴恩斯的封盖让他从幻想中回归现实。
  韦夏捡起失控的地板球,原地出手,不慎投出一记未来的三分,如今只能算是超远距离的两分球。
  即便不合理,只要看见他出手,球迷就能把嗓子喊破。
  砰!
  韦夏彰显了把现役历史打铁王的风采,更惊人的是他的运动能力。38岁的哈夫利切克在完成出手后仍然能全速启动追向弹出来的长篮板,他居然抢下来了!
  半场即将结束,韦夏抢到进攻篮板,将上半场最后一攻的机会掌握在手上。
  他再次面对兰迪·史密斯,右手重重地拍球,一副要压住时间打压哨的模样。
  当史密斯逼近防守,韦夏果断出击,此举并非来自他的本心,而是哈夫利切克自己的经验。身体靠住,将对方的防守定在原地的瞬间,韦夏行进间地胯下变向,在现场万众欢呼声中晃过史密斯,采取属于他自己的方式,抛出了一记弧线极高的球。
  哪怕他只能在梦里打NBA,哪怕只是这一场。
  唰!
  “哔!”
  那是上半场结束的哨声。
  “也足够了。”韦夏对自己说。
第九章
大场面
  半场比赛结束的时候,比赛现场恢复了先前那种让人沸腾的喧闹。
  球迷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才是今天晚上的重头戏。
  会有多人来到场地上台发言,就像夺冠一样。
  约翰·哈夫利切克是NBA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球员,作为接通60年代与70年代乃至80年代的桥梁人物,他被所有人敬重并爱戴。
  韦夏主导了上半场的比赛,他没想过他会表现得那么出色。
  但,打满上半场的他,得到了20分6个篮板球和3次助攻。
  他喜欢持球进攻,对得分的渴望和哈夫利切克的作风并不相似。这也难怪,他毕竟是个第一次打NBA的少年,他不可能真的成为哈夫利切克。
  由于他精彩的发挥,哈夫利切克将失去一个美妙的故事。
  “洪多永远是无私的,哪怕在他的最后一战也是如此。所有人都希望他多出手,但他拒绝如此,他的队友不得不放弃跑位,让他被迫单挑。”
  今晚,这句话描绘的故事没有发生。
  今天发生的是其他的故事,朴实无华的哈夫利切克原来具备着现代后卫的持球技术,他多次变向晃过对手得分的画面,势必会在后世让厚古薄今的球迷为了他的历史地位和他与后世的某某某孰强孰弱争个不停。
  正当韦夏为即将到来的临别演讲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的意识再次飘起来。
  他真讨厌这感觉,就好像死掉了一样。
  同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两回,他不再诧异,平静地望着球场上的人,他知道哈夫利切克重新拥有了身体的掌控权,不知道他对于自己上半场的精彩发挥有何感想呢?
  韦夏知道会有许多大人物,但他没想到会这么“大”。
  第一个登场的人是谁呢?美国总统吉米·卡特!⑴
  ⑴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我已经尽量在告诉你们哈夫利切克对那个时代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查了资料还是发现我写的不够。我贴段1978年4月10日发表在纽约时报的文章(Havlicek
in
Last
Farewel——谷歌可搜)的第十五段“There
were
tributes
from
President
Carter
and
Sha-Na-Na,Robert
Redford
and
Don
Rickles.As
the
ceremony
ended.Havlicek
faced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arena
with
grateful
bows.”大意就是吉米卡特总统在内的四个人在比赛开场的时候分别致辞。这里算是我的一个疏忽,因为写开场的时候没查到这份资料。
  不过球迷貌似不太卖总统大人的面子,嘘声弥漫,他的声量也不大,韦夏基本没听清他说了什么。
  能让总统出面致辞,那是何等大的面子啊?在他所在的时代,只有NBA总冠军球队才能去白宫和总统见面,而现在却是反着来,堂堂总统却到球员的退役战上发言,虽然有笼络民心为下届大选拉选票的意思,却也可见哈夫利切克在民间的影响力了。
  凯尔特人的前老板厄文·莱文的发言被嘘声盖住了,韦夏一句都听不到。
  总裁拉里·奥布莱恩的发言为沉重悲伤的气氛增添了一分轻松与愉快。
  总裁先生表示,为了弥补哈夫利切克生平两大遗憾之一——1960被美国男篮裁掉——他老人家决定亲自做主,将哈夫利切克16年生涯的全部罚款捐给奥林匹克基金会,至于哈夫利切克生涯累积罚款金额是多少呢?925美元。
  飘在空中的韦夏当时就放声大笑,尽管他知道925美元放到那个年代应该不少,但对于哈夫利切克来说肯定是九牛一毛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0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