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当家不好了(校对)第6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9/651

  所以大恒人将领们研究的更多的是如何集结优势兵力、火力,而不是去专研如何在劣势兵力、火力情况下作战。
  海军方面作战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他们纯粹是利用战舰的性能和数量优势,真正的战术技巧之类的其实不多,甚至连炮术都不咋地……
  大恒帝国海军的炮术之差,那是全球公认的,哪怕是大恒人小弟奥尔王国海军,人家的炮术都比大恒帝国海军的强……
  更别说那些老牌海军强国了。
  但是大恒帝国陆军就没这么幸运了,难以在战争前期就形成绝对的数量优势。
  虽然大恒帝国陆军的装备也不错,但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和其他国家的陆军装备形成代差,在性能上也没什么优势。
  火炮上,大恒帝国陆军的新式火炮是速射炮,但是其他陆军强国也是装备的速射炮,无非就是大恒帝国的火炮数量更多一些,装备的火炮口径要普遍偏大一些。
  哪怕是大恒帝国独创的迫击炮,前些年还不受其他国家的重视,但是现在基本上也是被各国所接受并大量装备了,大恒帝国的六十毫米迫击炮那可是出口到了十多个国家,而仿制的国家也不少。
  轻武器上,大恒帝国陆军的机枪什么的那都是老黄历了,大家都有,步枪大家也都差不多。
  倒是有几种新玩意是其他国家暂时还没有大规模装备的,一个是手榴弹,一个是轻机枪。
  轻机枪这东西,是大恒帝国方面去年刚装备的新武器,研发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现在的重机枪太重了,动不动就大几十公斤无法及时伴随步兵前进,在步兵们发起进攻的时候,重机枪跟不上。
  因此,陆军就需要一种能够跟随步兵进攻步伐,并提供持续火力的机枪,于是也就了有轻机枪的研发以及装备。
  二十年式轻机枪就是这么来的,采用的是八毫米步枪弹,上插式三十发弹夹,导气式,采用两脚支架,重量不过十一公斤,可以让单兵携带作战。
  这种二十年式轻机枪去年才研发成功并进行各种测试,今年才开始少量装备,是属于陆军的最新一代轻武器,恒奥战争爆发后,因为战争的缘故,军方才开始紧急采购,但是生产、训练以及战术搭配其实都还需要时间,因此登陆第二阶段的时候,其实轻机枪参战的数量非常有限,也就一两百挺而已。
  整体来说,大恒帝国陆军在装备性能上,虽然比奥里萨帝国陆军装备性能要好,但是也好的有限,至少没有形成一个代差。
  而数量上,虽然大恒帝国一直以来都喜欢以数量压人,但是受限于渡海登陆作战的局限,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作战部队,数量有限,装备的重武器数量也是有限,尤其是大恒帝国陆军引以为傲的重炮部队上,其实实际应用很少。
  然而大恒帝国陆军的登陆作战部队,却是稳住了阵脚,依靠稳扎稳打被敌人的反扑挡了下来,并接应第三阶段的登陆部队。
  这一阶段里的大恒帝国陆军之所以说他们表现好,指的就是他们在兵力劣势、装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竟然没战败……
  他们一般打仗那都是占据兵力优势,武器优势的,你让他们在兵力劣势,火力劣势的时候打仗,说实话就是为难人……
  而在这种为难人的情况下,竟然还能守住,这对大恒人来说已经不容易了。
  因此指挥第二阶段登陆作战,以区区不到二十万兵力,就抗住了奥里萨人前期三十多万大军反补,守住了登陆场,成功接应第三阶段登陆部队的第四军团司令陈思霖上将,被国内瞬间夸为战术大师……
  然后第四军团在后续南下作战里,一头撞到了奥里萨人第二道防线上,死活打不过去,而且死伤还不小!
  战术大师直接歇菜了……
第九百章
坦克上战场
  奥里萨人在建立的第二道防线,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他们参考了过去的诸多战例,并直接参考了现在西方大陆里的可凯尔帝国以及瓦利亚帝国之间的西部沿海战场的双方密集的战壕体系。
  最终在北方半岛的最南部,靠近南方大陆腹地的一片狭小区域里,建立起来了横跨东西两海岸的战壕防线。
  为此,他们紧急动员了数百万的民众、超过上百万的兵力进行修筑防线,最终紧急打造出来了这么一条宽三百多公里,纵深十多公里的防线。
  并挡住了大恒帝国陆军前期几乎势不可挡的攻势。
  作为前期南下作战主力的第四军团二十多万人就是被这条防线给挡了下来。
  虽然后续大恒帝国陆军陆续有第六军团、第八军团、第十一军团三个军团陆续抵达参战。
  但是这些援军的到来也需要时间,而奥里萨人也是趁着这个时间逐步抽调援兵,加固防线。
  最终,双方上百万大军对持在这里!
  让大恒帝国陆军的高层将领看着都郁闷!
  说好的一路横扫呢……
  就这么飞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一条奥里萨人的战壕防线让大恒人引以为傲的火力优势没能发挥出来太大的作用。
  北方半岛战役前期,大恒陆军是没啥火力优势,但是等第三阶段登陆开始后,随着数以千计的各种火炮,尤其是那些中大口径的火炮被运输过来后,大恒帝国陆军就恢复了他们以往作战的样子。
  一路炸炸炸……
  为了更好的炸,他们甚至都动用了大量的汽油机拖拉机、汽车以拖拉大量的火炮。
  这种作战模式,在北方半岛作战期间非常的顺利,奥里萨人根本就挡不住大恒人的海量炮弹,被迫连续撤退,崩溃,投降。
  但是当大恒人杀到了第二道防线后,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火炮竟然还不够用。
  比如大恒陆军装备的大量七十五毫米速射野战炮,这玩意性能相当优秀,射速快,射程远,机动能力也不错。
  但是,这玩意对躲在战壕里的奥里萨士兵们杀伤力不大。
  哪怕是一百毫米口径级别的炮弹,打过去威力也有限的很,只有那些一百二十毫米甚至一百五十毫米级别的炮弹,打过去效果才好一些。
  这前期动用大量火炮发动的炮击,看似打的很猛烈,但等炮击结束,步兵们开始冲锋的时候,对面就从战壕里冒出来一群人,用大量重机枪收割大恒士兵的生命。
  试探进行了一两次后,大恒人很无奈的放弃了用传统的炮击覆盖,步兵冲锋强攻的模式。
  于是乎,战场就陷入了僵局。
  当初可凯尔帝国陆军们在西部沿海战场上所遇到的麻烦,大恒人同样也遇到了。
  而且原因其实都差不多。
  首先最为重要的条件就是,战场过于狭小。
  这也是让身在京州的林子然有些无奈,这些对手学习的太快了。
  早些年自己弄出来了战壕作战模式,弄出来了机枪,速射炮等,然后就被各国学了去,他们不但学了,而且还发扬光大。
  看看奥里萨人准备的壕沟防线……
  这纯粹就是地球上第一次世界大战里的西线战场上的壕沟防线啊。
  这玩意可不是那么好突破的。
  为此,林子然召集了陆军将领,开始商讨对策,并亲自提出了若干意见。
  一,要加大前线部队大口径野战火炮的装备数量。
  针对敌人躲在战壕防炮洞里,七十五、一百毫米口径的野战炮既然威力不足,那么就增加大口径火炮的数量,大恒帝国的优良传统要保持并且提高到更高的高度。
  二,要调整步兵的进攻不是,以往那样的散兵线进攻面对炮击、重机枪扫射伤亡太大,已经不可取,组建精锐的步兵部队,装备更加强大的步兵火力,采用更加灵活的步兵战术进行突击作战。
  三,众多经验已经告诉我们,面对敌人的铁丝网和战壕以及机枪的,单纯的火炮轰击,步兵进攻是难以取得良好战果的,必须针对性的引用新式装备,刚研发成功的坦克就具备了在密布战壕、铁丝网的战场里的良好通过性、防御性能,后续作战应当考虑坦克的战术作用,利用坦克的强大突击能力强行撕破敌人的战壕防线。
  四,地面战场陷入僵局的情况下,要善于发挥己方的海军优势,全面封锁敌人的海上运输,打击敌人的沿海城市。
  五,除了正面战场外,要善于利用奥尔王国盟友的优势,在南线开辟新战场。
  林子然提出的五条意见,军方方面可进行了慎重的考虑和思索,随后向林子然提交了相关的报告。
  开辟第二战场的意见,已经开始和奥尔王国方面进行联系。
  封锁奥里萨帝国沿海,打击其沿海城市方面,海军表示已经开始正式行动,组建多支分舰队进行活动,彻底封锁南方大陆的海上运输以及针对帝国沿海城市进行战略打击。
  陆军方面,他们已经决定从其他各部队里抽调大口径火炮,尤其是十八年式一百五十毫米加农炮以及十九年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
  这两种火炮乃是大恒帝国陆军里最新型的大口径主力火炮,其中的十八年式一百五十毫米加农炮,原型是十四年式火炮,主要是增加改进液压管退装置,提高射速。
  这款火炮的有效射程达到一万六千米,射速也好,乃是目前大恒帝国陆军的主力远程压制火炮。
  而十七年式榴弹炮的有效射程也可以达到八千五百米,并且重量还控制在两吨多一点,这玩意甚至都可以直接使用挽马拖着走进行快速机动,直接伴随部队快速机动。
  相对于其他火炮在南线战场上发挥不咋地,这两款火炮的发挥却是非常的优秀,前者可以进行远程压制打击,后者可以压制前线敌军。
  其一百五毫米炮弹的爆炸威力十足,哪怕是敌人躲在防炮洞里,震也能震死敌人。
  决定抽调这两种大口径火炮,也是体现了大恒帝国的一贯优良传统,喜欢用大口径火炮。
  步兵部队方面,陆军方面已经开始抽调人员开始组建并试验新式的步兵战术,准备搭配迫击炮、轻机枪、喷火器、手榴弹、手枪等非传统步兵武器,以加强步兵的战斗力,不过这种试验和改革需要时间,至少也要几个月才能成行。
  而坦克的应用上,陆军方面已经联合国防工业部队,紧急加大坦克的生产,同时将会把前期生产用于实验,测试的五十多辆坦克编组成军,并调往南方战场。
  对此,林子然很是期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9/6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