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1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2/1157

  这些屯堡和军寨当中,就只剩下一群群骨廋若柴而衣衫褴褛,看起来死气沉沉而被各种困厄折磨得,各种麻木不仁的老弱病残,而其中几乎看不奥多少青壮年;与山后地区那些萧条凋敝城邑里的居民相比,就像是来自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一般。
  面对外间逼近的骑兵,他们可以说是毫无抵抗的或者说是如释重负的敞开门户,迫不及待的拔下陈旧斑驳的旗帜,而接纳了一切可以给他们带来变化和消息的外来者。
  ……
  而在江宁府。
  饱经兵火患难的秦淮河上,也再次通宵达旦的响彻起了连夜寻欢作乐的歌舞与器乐声。
  随着一批陆续被淮镇释放/驱逐的各色官员,相继抵达江南之后也滞留在了这里;而迫不及待的用当地最为著名的风月场所和温柔手段,来抚慰和忘却他们在北地所曾遭受到的惊吓和耻辱。
  而在其中一艘画舫之上,拖着未愈之躯拨亢前来的宁总管,也在对着一名重要的访客叹息道。
  “本以为平卢道亦是北朝最后的残军,又是民风彪悍之地……”
  “却不想未能拖阻和缠拌上淮军多久,就已经被打下首府幽州来了……”
  “眼看山后诸州既下,腹背受敌的河北亦将不保。”
  “张邦昌那厮虽然有手段和御下之道,但在军略和用兵上……”
  “却根本不是乘胜而下的淮军对手……”
  “就算有朝廷的支持也是胜算无多……”
  “自此北地大好山河,淮镇得其三分了。”
  “然而,我辈明知自己做是饮鸩止渴的资敌之事。”
  “但在国朝所趋治下,还是不得不得继续下去啊……”
  “只求能够更多祸水东引,而为国朝争取更大的缓冲之计啊……”
  “正因为如此……才有某家此番前来。”
  来客突然接口道。
  “希望能够以帅臣的名义放出一个消息……”
  “或者说推动一番某个传闻……”
第1243章
底定(九)
  转眼金秋八月将近尾声,而塞外已然进入“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前兆和状态了。
  相比那些随着淮军所过而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几乎无所不在的移民屯围和本地编管区,河北平原上正在建造新的扳臂信号塔,也沿着原本漕河边上的驿站和烽燧的位置蜿蜒向北而去;
  只见以这些如长蛇分布的信号塔为核心,簇拥在左近的一座座一处处军驿、兵站、转运所、漕关等等,带有鲜明淮地特色的军事建筑群落,也由此飞速的拔地而起。
  而河北大平原的天然平坦地形,则成为了这种通讯手段最好的舞台,原本在淮地和安东相对紧促的布局距离,因为视野良好的缘故在这里也可以被拉抻的更长更远;
  这样下来按照设计理论判断,从幽州到徐州的上千里传讯时间,甚至比大多数沿渤海湾的内环地区,两三天之间的送抵时间还要更快上一些;而且日后一旦改造成有线传讯的电报站点,也有现成的基础和条件。
  沿着前朝荒废日久的直道基址,由碎石砂浆奠基而覆以煤渣的新式硬化路面,也像是蠕动的血脉一般的在河北到平卢道的大地上,慢慢的延伸开来而将一处处屯垦地和编管区连接起来。
  而交通和通讯手段的跟进,则代表着对于新治地方更快的反应能力和上下呈达的执行力度;再加上新占领地区的粮食、人口和资源产出(生产原料),这互为支撑的三点三角,就此构成了淮镇工业基础的新鲜血液和燃料,以及由此大踏步向前的滚滚趋势和汹涌潮流。
  而在河北平原上的另一端,则是一片战火连天的景象。
  “前进……”
  “前进……再前进……”
  “一刻都不要停下来……”
  “击溃挡路之敌,拔除所有的妨碍即可……”
  “余下追亡逐北和收俘的事情……自有后来人接手……”
  “我们可是先手之师,千万不要错失了任何战机……”
  身着绯氅银灰战袍而披挂一领黑光大铠,骑在马背上而分外意气奋发的鹏举兄,也在驰骋和行进当中不断的发号施令到。
  在他的身后是一团又一团推进过原野,由火铳、长矛还有轻装辅兵组成的战阵;时不时还有小队的骑兵往来穿行在期间,而作为沧州军为数不多的重装部队,大概十多门小炮和转轮大铳则马拉车载着,被重重保护在了战阵的中心位置。
  偶然间还有成团的烟火和飞射的轨迹在对阵的敌丛中炸裂开来,却是配发到沧州兵当中的掷弹手和单人便携的小型飞火雷在发威。只有在遇到非攻克不可的关口和垒寨的时候,这些轻便携行的小炮和大铳,才会得以派上用场。
  而这些散布在原野上的沧州军阵列,就像是喧嚣而奔涌的浪潮,在不断的交替排击当中,将挡在面前的一切妨碍和存在,给击溃、打散和淹没过去,最终只剩下一地无人打扫的尸体和丢盔弃甲的满地狼藉。
  自从越过大河(黄河)支流之后,他的脚步就几乎再没有停下过了,除了在轮换的马背上极为短暂的饮水进食和休憩时间之外,就是一连串马不停蹄的战斗。
  从最初地方上结寨、聚坞自保的土团兵,乡勇、义军,到成建制出现在那些残破市镇和城邑当中,打着团练兵、守捉军旗号的人马,再到据以要冲的州军、镇兵;……
  他们就像是被水淹火熏出巢穴的蚁群一般惊扰和驱赶出来;不是在淮镇的旗帜面前惊慌失措或是哗然大惊,忙不迭的丢弃据守的所在望风而逃;或者就是紧闭门户而摆出一副困守待毙之势……
  唯有少数自持兵甲甚强而敢于主动迎战之辈,也难逃被当面打得大败亏输的结果。
  因此,自鹏举兄以降的沧州军上下只想抓住这个打头阵的机会,在师老疲弊而接替的人马跟上来之前,尽可能的打得更远一些,取得斩获更大一些;
  好为这支编列时间尚短且处于边缘地带的军伍,在淮镇大扩军的序列当中争取到最少一个防戍军的新编资序,乃至有机会跻身于主战军序之列的可能性。因此,在这次出战当中的表现越是醒目和抢眼,就越是发容易得到上头的重视和关注;
  而相比淮镇旗下那些名目繁多的从属武装和地方序列,作为沧州军的唯一优势就是,对于河北本地的熟悉和就地用兵的首发之势;如何利用这个时效有限的优势,而尽可能的为自己这些部下争取到更好的条件和资序,才能不负这些新旧部众戳力相随而生死予付的信赖;
  哪怕为此冒上一些风险也在所不惜的吧,满眼血丝的鹏举兄在马背上如是作想道。
  因为当初那位别号“泼韩五”淮帅头号心腹韩良臣韩统制官,已经在个别的场合暗示过他,至少作为大帅关注的对象,他个人的前程远不会局限于这沧州一隅的;
  因此,就他而言完全没有必要,与这些来源复杂而地方行伍牵扯过深的;但是就他个人感情和心理而言,这些比肩奋战浴血拼杀出来的故旧和交情,岂又是那么容易割舍和置之不理的。
  因此,籍着这此机会想办法创造战功和机会,在日后的叙功和评价上努力提携上一把,也算是不负此心和初衷了。
  只是,突然一个由远而近的叫喊声打断了他暂时游离的思绪。
  “敌情……急报。”
  只见之前前出的探马头目张用,浑身大汗淋漓而气喘吁吁飞奔而至道。
  “探马队第十二火,在埠城县的观津镇附近,遭到了火器攒射和伏击……”
  “仅有几个人退脱了回来……”
  “此外,北河西岸疑有大堆敌军正在集结迎战……”
  “什么……”
  这个发现让鹏举兄为首一干军将,顿然神色各异的精神一振。
  对面阵列中也有火铳的消息和发现,让他们稍稍停顿了下调整了前后序列和进攻方向的部署,然后就愈加亢奋的奔涌向前了;因为,这也意味着地方真正的主力和精锐的所在。
  要知道,这些年随着淮军在北地风生水起而打出的赫赫名声,连带这大江南北大河上下的天下各方势力。
  乃至有心作为的地方守臣,也是有样学样的重视和编列起形形色色的各种火器部队来。
  但因为国朝大梁所能提供的火铳和其他火器,在质量和数量上实在波幅太大而难以尽如人意。
  因此稍有些条件和财力的,就想办法从将火器战法发扬光大的淮镇手中,通过各种内部渊源和关系,采买和定制上一些淮镇淘汰的老旧制式装备,而逐渐形成相应的战序;
  而缺少渠道和门路的,就想办法从地方上花费不菲的代价,来走私和贩运一些不明来源的火器,不过质量和样式上就更加的参差不齐了。
  还有一些实在鞭长莫及的,就干脆用收刮聚敛地方的资财自起炉灶,起炉锻铁而像模像样的置办起火器营造工坊,用一些淮地流出的样品,做那批量仿造的勾当。
  而既没有技术也没有条件的,也会想办法粗粗打造一些工艺简单的手炮、突火铳、乃至大号的满天星(松木炮),旋风炮(卷皮炮)来滥竽充数一时,也算是配备上了相应的火器了。
  而其中编制和规模最大的,无疑是二次北伐当中,在洛都攻防战当中曾经昙花一现过的北朝神标军了;而时至今日,北地各方势力的军中,亦是有着规模不等的火器部队;往往既是主官亲卫序列当中的一员,也代表着集中了资源投入的精锐部伍所在。
  而在张邦昌河北行台总管麾下,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数年往来优势,也配备了为数不少的各色火器;这些利于攻守的火器,甚至一度成为了他扭转与北朝残余张德坤所部,争夺河北掌控权而长期处于下风的关键所在;
  其中称得上字号也有所战绩的,至少有三支人马;
  长期驻守信都的左右金刚队,出征时拱卫左右的霹雳军,还有长期作为跳荡先锋的门枪营。都是随着张氏扫荡河北各州,而镇平过无数地方的老练部伍了。
  就不知道这一次遇到的是其中哪一部了,鹏举兄不由又在心中期待和担忧交半起来了。
第1244章
底定(十)
  河北道,深州(今河北省衡水市)境内的衡水北岸,众多对垒的军阵肃立如林。
  随着远处的动静所卷扬而起,带着浓重土腥味的风尘掠过脸颊,又在人们眯起来的眼角上留下些许辣辣的刺痛感。
  甄五臣站在前排队列里紧紧握着一柄三尖两刃刀,望着对面依稀熟悉的旗帜,直觉很有些仿若隔世的感觉,在数年之前自己还站在类似的旗帜下浴血奋战着,现在却成了某种对立面的存在了,真是充满了世事无常而命运弄人的嘲讽味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2/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