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5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1/1157

  比如:如今在青州治下的三大主战军序之一,御营左军编列十二营而实编十营,计有一万两千军额,是以别设副统制韩良臣,以专领其日常及治地防要。
  而规模次之的行营右护军,编列十营而实编七营,同样也别设了他这个副统制,以分章其责;而位列第三的前军编列十营,但是在编人数不到九千人,是以只保持了原有的统制官。
  而作为崔邦弼下辖的行营右护军,又有一番特殊的经历和遭遇,而对于某些事情比较敏感。
  因为有过被帅司侵夺强并,又在危难之际被轻易的弃之不顾,狠狠坑了一把的前车之鉴,最后还是出身以来的老部队不计前嫌,也不计得失的施以援手力挽与绝境。
  待到重新纳入体系内后,又相当大度的继续保留了他们的番号和旗帜,将这只本该消亡的行营右护军,给补足重建起来,才有了现今的规模和局面。
  因此事后扪心自问的说,其中大多数人早对国朝后方所许诺的,所谓的前程和机缘的诱惑,已经甚不感冒,甚至有所反感了。
  由此,他起码也明白了自己的才量和格局的上限,而不再迷失和轻信于那些来自权势之间,虚言假意的允诺与信誓旦旦的保证中了。
  毕竟,如果作为统制官的他,敢在现今的大好局面下,公然表示出分裂团体另立山头的苗头得话。闹得上下离心众叛亲离自然不消说了,只怕除了少数个别心存侥幸的投机之徒,就连那些好容易存活下来的老部下,也不见得会愿意跟他走的。
  但如果,没有的得力可靠的部下和亲信的追随,光靠他一个人就算回到了后方,又得了上位者赏识的新前程和机遇,却也难得有足够出头的机会,而更容易在牵扯不断的日常角力中就此泯然于大众,或是沦为庸碌无为的一介普通武臣而已。
  毕竟在广府之地,他这区区一个统制官,可真心算不上什么字号。而在权力中枢的苦苦营钻,与前沿掌握的实权和成就感根本无法比拟的。前番选错一次站队已经足以令人深省了,要是无端再选错一次,那就是怪不得别人而自毁前程,里外都不是人了。
  再加上,族中这种事前避嫌,事后来找桃子的做法,也让他多少有了些说不明道不清的疙瘩和芥蒂。
  他想到这里,还是有所下了决心,派人去像通个声气好了。
  “来人……算了……”
  然而他话才出口,却又改变了主意,挥手让进来的亲兵退下。
  他最终还是决定自己亲自过去说明一番,正好籍着这个由头,对那位探亲归来的制镇,好好输衷示诚一番才好。
第587章
变数(二)
  比起从淄州和潍州派出的援军更快的,来自最北端济水北岸的壁板信号塔回应。
  北朝的黄河水师发生了内讧,在河面上追逐争战不已,已经有数条重创的战船,搁浅靠岸而联通上面残存的人员,成了当地戍防部队的战利品和俘虏。
  然后,才是前方军中回报。那些已经登岸的敌部,则在第三兵马使沈霍伊率领援军,击破断后的两千余人,所遗旗仗兵械数千之后,已经仓促向西逃窜之中。
  而根据所缴获得旗号,发现其中至少包括了来自平卢道三大镇之一的,卢龙镇下的天武和广威两个军号,却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河北兵。
  目前,沈霍伊已经要求西线沿途齐州、济州境内的驻屯兵马,就地围堵和截击。这个结果让人听起来很有些虎头蛇尾、仓促草就的意味,却又摸不着头脑。
  难道这一次可能波及北边数州,演变成边境危机的入侵行动,就这么随随便便的给送人头和装备来了么。
  只可惜我的情报系统一切都还在草创阶段。而相对初步成型的地方治防侦查系统,在军事情报的收集方面,就只能说是凡善可陈了。
  一方面是缺乏足够的时间来布局和安置相应眼线,座探、密堞。这需要相应的周期和投入,才能有所见效的东西。
  另一方面,则是相邻地区犬牙交错,征战不断的相应混沌格局,让任何派遣人员缺乏相应的人身保证,也无法维持稳定的输送渠道。
  毕竟,人都或死或逃光了,又谈何情报收集和工作的开展,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在有需要的时候,临时由前沿部队抽调得力人手,就近做出针对性的布置或是短期的安排。
  因此,我目前所能触及的区域,正所谓“南不及淮河,北不过黄河、西止于毫州”的有限范围之内,就连东面的登莱数州,也还没网友完全女如掌控之中的。
  我不免思量着,要不要派人想办法度过黄河去,在敌情不明的河北,建立起搜集情报的据点来,以免这样只能被动应对的事情一再发生。
  然后,调放回来的行营右护军副统制崔邦弼,主动上门陈情却是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情理之外了,他那些往来的亲族,可不是什么低调内敛的专业人士。
  一旦进了行院里,在美酒佳肴温香软玉的席子上,根本是口无遮拦,不停地抱怨这个太简陋,抱怨那个太寒酸的,毫不知道什么叫避讳和慎言。
  有什么目的和心事一下子就旁敲侧击的套弄出来了。
  不过,这种事情本以为他会派人来通个气而已,但没想到是本人自己上门来开诚布公。尤其是他格外放下身段,痛定思痛的,坦诚自己曾经带领部下走歪了道路,而为功名利禄所诱,迷失了身为军人的本分与坚持云云。
  既然他自从回归体系内之后,他一直表示的有心积极向我靠拢,又通过这件关系切身厉害的事来输之以诚。这样的话,我原本一些针对性的布置,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了。
  要知道我原本的初衷是,打算将他变相的闲投散置和逐步架空起来的。主要是将军队中三心两意的潜在异己和不安定份子,都集中到他的麾下去,便于就近监视和管控。
  这样一旦发生什么问题和变故,他这个日常主官就难持其咎,而以管理不力的失职理由,黯然淡出军中而领个好听清贵的闲职彻底边缘化。
  但他愿意像赵隆一般,彻底向我靠拢而马首是瞻的话,正所谓使功不如使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这种事迹和过往,反而能够成为激励和鞭策卖力用事的动力。
  毕竟现在是创业的初期,任何人手都不嫌多的,特别是一个身居高位熟悉军务而富有经验的人选。他虽然出身勋贵子弟,但好歹是我老部队里带出来的人,一贯表现也算勤勉用事,不在平均水准之下。
  或许,我也可以稍微考虑,有所相应的表示和度量,来处理和对待这个榜样性的样本。
  这样,涉及淮东军政决策的五人核心圈子里,除了已经实质投靠我的赵隆,又可以多上他一个,毕竟哪怕是敬陪末位的存在,同样也具有表决的分量;
  再加上一贯不会轻易反对我,而勉强算是半个自己人的辛稼轩;以及除了自己基本部队之外,就一直持随大流态度,而在决策层面上没有什么存在感的统制王贵;也就剩下逐渐淡出军队方面,而转向政务的陆务观了。
  当然,在明面上还要做出,足够的异论相搅大小相制的常态来,比如在少数重大事项上保持基本一致就可以了,然后再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上,表示出足够的不同意见和论调,甚至表现出适当的意气之争。
  好让后方的朝廷诸公,不至于生出什么关于某人独断专行,一手遮天的想法和担忧来。
  在这段期间内发生了大约一千多例的婚姻申请,并且都得到了核准和批复。主要都是军中将士,迎娶当地背景女性的案例。
  就如当初的户口统计一般,由于本地出身的青壮年,大都消耗在了残酷的拉锯战与惩罚性的役使当中,因此当我接手的青州,实际上只剩下一堆嗷嗷待哺的老弱妇孺,又经过了整个冬天的自然淘汰,生下来的人口自然就以女人和孩子居多了。
  于是这些女人和孩子的话,作为某种长远的与其投资,而被我在第一时间就编管起来,然而,在生活的困顿和艰难的逼迫下,重新寻找一个伴侣作为日常生计和人身依靠的支柱,就成了某种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事情了。
  就像被称为“促进民族融合”,事实读作反人类的“蝗虫和屠夫”的蒙古大军,所做过的事情一般,在征服的过程中,杀光所有搞过车轮的男性,以消灭潜在的反抗与仇恨的因素。然后用各种民族的新附军,乘势收纳迎娶这些孤儿寡妇,而完成新一轮的民族人融合和统制奠基。
  对于那些缺乏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的被征服民族,极其幸存者来说,在现实的生存的压力下,仇恨与伤痛重视容易被时间给带走,而屈从衣食保暖的需要。至于那些比较执着与过往和惨痛记忆的人,大都被现实给饿死或是肉体上消灭了。
  而青州治下发生的事情,也有类似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对于那些数量众多的外来移民而言,本地的驻军无疑是属于收入和待遇,都处于上乘的首选目标。而长期编管劳役的经历,则令他们有了更多近水楼台的接触机会,因此很多东西就自然水到渠成,变成了现实的需要。
  因此,由此造成的婚姻或是再嫁现象就不足为奇了,至于在实质上的同居或是包养什么的事实行为,在具体数量上更是要翻上几番。
  虽然,这些现象相对本军号称数万的总体规模来说,还不及一个零头,但是相对于军中允许结婚成家的“五队三”标准线来说,则也算是不少了。
  因为,按照本军规定,能够提出结婚要求的门槛,最少也要服役五年以上、职级在队官以上、至少参加过三场大型战役的作战序列老资历等,三个条件其中之一才行。
  也就是达到一定的服役年限和功劳、资历之后,才允许有组成家庭繁衍后代的婚姻权。一方面是一种潜在人身约束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纳入最基本军队保障和小范围社会福利的门槛。
  因为,只要得到了正式核准的婚姻行为,可以在军队规划的集体居住区内,获得相应级别的安置房舍与现成的生活器具,以及日常家用的补贴。无形间就在日常生活水准上,自然而然的高出地方平均标准一大截。
  这样,就算日后阵亡或是早逝了,遗属依旧可以继续以微薄的代价使用下去,直到相应子女成年,继续在军队或是相应部门服役。而这样环境背景下出生的下一代,很容易就成为新政权最坚实的基础和潜在的拥护者。
  不过也有比较特殊的,比如一些在我特别关注的名单内人物。
第588章
变数(三)
  比如,涉及一些将领的人身大事,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向我汇报。
  我重点交代和关注的那只鹏举,居然不知道找了什么魔征,居然看上了一个出身芜莱苑,名作李娃的行院女子,一心想要替对方赎身从良,而且还闹得众人皆知。
  这是什么节奏啊,我才走了多久。
  不过,这未必不是个机会,如果真心是两情相悦的话,出身这种细节,倒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相比之下,副统制兼总教习韩良臣,在益都的行院中,遇上了一个叫梁红玉的头牌,而往来频繁就只能说是命运的机缘巧合了。
  毕竟,哪怕换了一个时空之后,同名的两个人依旧能够被冥冥之中,一条无形的线给牵连在了一起。我也只能说事衷心祝福他们了。
  不过,我让人去拿来事先摸底资料看了一下,就不由有些惊讶。这个梁红玉的来历,以及社会关系很有些复杂,前身居然还是登莱镇的显宦人家之女。
  而且与镇抚府下的商椎院和舶务司,的现任负责人之一柯山梦,有着某种渊源和故旧,背后还可能涉及到流散海外各地的,登州遗民旧属的团体……
  我又想起刚收入麾下的宗泽,宗汝霖。当初他貌似也在仰慕一个出身登州镇豪门的红玉小姐,这俩该不会刚好撞车在一起了吧。
  难道将来,我还要看到两人上演这争风吃醋的撕逼大战么,一想到这个可能的前景,我不由就有些烦恼起来了。
  “怎么啦……”
  却是抱头蹲软软糯懦的声线,将我唤回到现实中。
  “没有什么……”
  我重新将装模作样的目光,从手里的文书上挪开。
  相比那些单身居多的部下,起码我现在已经是妻妾成行,不再是需要靠嘴炮汽油和火把,来抱团取暖的单身狗了。
  而在庭院中的远处。
  我的宠物猫薛定谔,正在园子里的草丛中,兴致盎然的追逐着,被惊扰纷飞而起蝴蝶、蚱蜢什么,左扑右抓的不亦乐乎。
  而头戴一对缎花猫耳,身穿蕾边小黑裙的小伽嘉,则一反平时那副毫无表情生人勿进的模样,而亦步亦趋的跟随在后面。手里还提着个装着大蝈蝈的小竹笼,面对急得喵喵直叫的薛定谔,很有些兴高采烈的模样,一时半会显然顾不到我这边了。
  至于三枚,还不知道躲在那个角落里,和我继续保持距离和自艾自怨的消沉中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1/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