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6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3/1157

  但是一旦得到南海社名义下,补偿性的一笔注资之后,顿时就在体量不变的情况下,在同业行货和关系户中,迅速高涨了数个等级的信用额度。
  直接一跃成为中等规模的区域性钱庄,就算是放到江南的新光复地,也是照样有人认的,这就是其中最大的好处和证明。
  这次前来的,虽然只是其中负责东海道的一个分社,从基本体量上来说,那也是一个巨无霸式的怪物了。
  而足以秒杀除了几个地域性的财团联合或是财阀之外,任何的存在,就连我的淮东也毫不例外。
  被这种怪物找上来,真不知道是我治下淮东体系的幸运,或是不幸了。
  先派相关人员接触着,摸清对方的来意和用心才是。
  从理论上说,到了我这个层面,倒也没有必要格外屈尊纡贵,亲自会见一个连功名都没有的商人背景。
  只是,接下来的几天,随着有些愤愤然的走了出来,脸色有些不好看向我汇报的柯山梦。
  于是,我发现自己是自作多情了,对方考虑的基本不是与淮东的贸易往来或是其他经济活动。
  或者说更像是藉着这个机会,做出变相的交涉与志在必得的通报。
  虽然对方名面上,正儿八经的希望能够投资和参与,淮东这里方兴未艾的南北通贸活动,只是在条件上就要求的比较挑剔和琐碎了。
  比如对方提出的交换条件是:
  可以给淮东提供相应的优惠贷款和南线的供货渠道,但是必须放开婆罗洲商会,对淮东商业活动的独家把持和垄断,引入南海社相关的商号和行会;
  同样被要求放开的,汇源号在淮东专属的钱庄生意,而让南海社相关的下属钱号,同等参与当地的经营。
  作为补偿可以提供南海社名下,直接通兑的业务协作,并且对于我本人在广府的产业,提供诸多原料产地上的优惠。
  直接由南海社下属的产业,对我提供相应的南货来源,而不用我自己去操心货源和产地。
  可以让淮东共用东海道的船团运力,至少不是我眼下这些蚂蚁搬家式的小打小闹,可以比拟的(用对方的话说)。
  这就是所谓庞大资本的“良心和诚意”。
  可以说几乎每一个看似优待的条款,都是有所代价和具体目的。
  而在这些条件的背后,明显毫不掩饰某种倨傲和自得,也不知道对方是哪里来的这种天然的自信。
  要是还是在刚到淮东,立足未稳的当初找上来,我或许会有所动心,也不介意引入外力来救急一时。
  但是现在的话,却是时过境迁大不一样了。
  毕竟,真要让它参与进来,哪怕只是东海道的部分,以对方悬殊严重的经济体量之下,那还真不知道是以谁为主导了。
  在海陆物流和基本渠道上,淮东更可以说是毫无优势,一旦被纳入进去,那就是身不由己的要受制于人,不知道可以玩出多少花样来了。
  这就像是我废了老大功夫,才重新开辟出来的北货贸易线路,又因缘际会的在转战数千里之后,才将其变成合法生意。
  对方用一笔看似可观的投资,就可以轻易摘了桃子去,真是个上好的打算和谋划。
  而且对方始终没有提过,关于我和我背后的婆罗洲商团,在南海社中相关的地位和权益。
  毕竟,作为其中的重要成员,还是外在的合作伙伴,或者只是众多的附庸之一,有着明显的天壤之别。
  按照曾经在登州内部,当任过相应职位的柯山梦,比较隐晦的提醒和说法,这其中似乎又别有内情。
  因为,南海社在东海道这里的分支,居然与原本以及覆亡的登州镇,曾经有所关系,或者说最早的登州镇,就是南海社的东海分支,给一手扶持出来的代理人和背地贸易据点。
  然后,因为故澄海公一脉的夷州之乱,导致南北海路断绝了很长一段时间,大批东海道的相关人员,也因为牵涉其中而自顾无暇。
  在此期间的登州镇,却迅速从东海三藩获得了足够的援力和发展空间,而逐渐尾大不掉,与南海社的关系渐行渐远。
  最终南海社完成了内部清理,登州镇也由此收纳了部分东海道的逃亡人员,就此摆脱了南海社的直接影响和控制,而变成一个事实上半独立的地方势力。
  然后,又是一段漫长周期的经济上较量、拉锯与台面下不见光的斗争之后,才取得相对脆弱的妥协和互利。
  但是显然,南海社的影响和残余,一直存在登州镇内直到覆灭之后,依旧没有罢手。
  然后,对于散布在东海各地的登州遗民,所代表的残余势力和资源,被东海道分社的相关人等,视为些志在必得的囊中之物,而长期保持着一边施压一边交涉的态度。
  只是他们只想要这些失去靠山的人脉和资源,而不想要这么多人的包袱,因此,把条件压得很低,又很是采用了些挑拨离间,分化瓦解的阴私手段,打算逼得大多数人走投无路之下,不得不接受相对苛刻的条件。
  而今,我的淮东以回归故土为诱惑,逐步吸收了海外的登州残余之后,就有人坐不住了。
  正所谓挡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更别说对他们以及内定好瓜分的事物,虎口夺食了。
  因此,这次派人前来,只怕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不过,它体量巨大的同时,势力和关注力被同样被分散在极为广大的地域之内,倒也无法那么容易统一步调或是在一件事情上全力以赴的。
  “那是否……”
  对我请示的第五平,做了个荫蔽的手势。
  “不用……”
  我摇了摇头,这只是一个代理人都算不上的代表而已,消失再多也无关大局。
  “派人继续和他谈,逐字逐就的仔细商谈和计较……”
  “想办法把这是一直拖延下去好了……”
  “我会派人从其他渠道进行接触和摸底的……”
  我自言自语的道。
  “如此之大的规模下,不见得人人都是一条心思的……”
第614章
怅怀(九)
  “总算是回来了……”
  别号肥孔的小孔特里诺亚,坐在热乎乎的暖炉面前的汤桶,很有些惬意的叹息道。
  “又活过来了一回……”
  早年的生涯中,因为迫不得已的需要,才从炎热干燥的地中海东岸耶路撒冷地区,辗转到伊都所在凉爽干旱的高原;
  又不得不在波澜诡谲的中枢纷争之中,南下到闷热潮湿的五方天竺避祸,再以五方天竺为跳板,来到了温暖多雨的南朝大梁,所在的岭南之地,才有所安生下来。
  期间横跨东西而辗转十数国,现在,又从大陆的极南端,一路北上到深入到冰海沉浮,四季永冻的极北之地。
  其中的艰险和辛苦,外人难以想象和用言语来形容。有时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发了什么疯,还是吃错了什么药,或者是彻底的令利智昏,才会这么拼命和卖力奔波。
  难道自己已经老了,心态也累了,就这么迫不及待的想要找一个,可以重新安身立命的所在了。
  好吧,起码我现在是宇文基督了。就算是狡兔三窟的话,也已得其二了。
  他如此自省着,一边有些自得的思量着准备好的账目。
  这一次的远航,除了那些熟悉的东海三藩,沿岸的诸侯们之外。
  他们几乎是沿着北海的大陆边缘转了一大圈,最远一直沿着海岸线北上到了,所谓生产皮毛和金沙的流鬼之地,也是史上中原大唐著名的流放地之一。
  才带着当地的物产,赶在大雪下来和海水封冻之前,急忙忙的转头回来。
  尽管如此,还是有数艘船只,因为冻伤减员和气候对帆缆的损坏,以及沿途大小浮冰的阻碍和碰撞,而屡屡出现掉队,差点而就被冻结在冰海里,而出不来了。
  俗话说,胡天八月即飞雪,可那里大半年时间都是封冻的,只有稍闪即逝的短暂春夏,苟且作为当地生灵繁衍生息的间歇。
  然而,就在这白茫茫一片的荒芜与死寂之下,却是从来都不缺乏,顽强的人类活动行迹。
  特别是在靠近海岸的山林丘泽里,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聚落和屯堡,对于难得一见的外来人的态度,也是从警惕、戒惧、冷漠、麻木,到犹豫、迟疑、小心翼翼和谨慎,可谓是异样纷呈。
  最后大多数还是在船上展示的物件面前,迅速改变了态度,变得热切和隐情起来。特鄙视在得到定期往来的保证和意向之后。
  也有不那么友善,或是恶欲和贪念的,只是碍于庞大船团规模的威慑,而一时不敢轻举妄动而已。
  因为,那里是大量被驱逐出草原的番胡部帐,以及各种争斗失败者的流亡汇聚之地,比草原的最深处更加莽荒不毛的所在,常年在冻土之上,上演着弱肉强食的苦寒蔽菽。
  只有遵循动物法则中,经过每一年漫长冰冻期的优胜劣汰,其中最强壮或是最残忍的人,才能在这里长久立足和存活下来。
  但正是这些残酷与险恶之地,也蕴藏了诸多独一无二的珍产,无论是生活与冰海之中的海狮、海象、海豹、海狗的皮毛油脂,还是浅藏在大地之下的沙金、玛瑙、玉石。
  在地理和气候的自然封锁下,再加上来自南方草原的侵夺和防范、压制,这些奇货可居的物产,也只能有限日常用途中,毫无价值的继续沉寂在荒原之中。
  海外船团的到来,虽然不免打破了某些地方势力的如意算盘,但对于另一些些蛮荒之地的化外之人来说,却不啻于是某种福音。
  因此,很容易就得以收获极丰,满载而归。
  只是这里实在是太他妈的冷了;他对此不免有些怨念和心有余悸。
  就算是小孔特里诺亚,用各种珍贵的皮毛,将自己从头到家裹成一个硕大的球形,然后多数时候尽量都躲在船舱里烤火,但也不免在手脸等暴露的位置上,被冻出好些冻疮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3/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