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9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5/1157

  ……
  孤悬海外大岛上的翁山县(今舟山本岛),迎来了一支鼓足了风帆的船队,这在当地已经是一种见怪不怪的常态了。
  根据海况和天气,这些外来的海客和商人,就地补充食水的一两天短暂停泊之后,就会继续北上或是南下,就像是在南北航路无数次发生过的事情一般。
  因为,这里有东海最大的渔场,也有阡陌纵横的沃野良田,更兼靠近大陆海岸线的商舶往来之利,因此在乙未之乱前数百年间,以“渔盐之利,舟楫之便”一度有着富甲之乡的美誉;岛上也遍布了各种豪商巨贾的庄宅别苑。
  虽然翁山之地,随着南北分峙而已经逐渐衰败下来,但是因为是幕府直管领地的缘故,现今尤有大片各式各样庄园馆苑的遗存,或新或旧的坐落在苍翠浅绿的山野之间;
  而在其中一所居于海边小山顶上的豪门大宅,一个人也在缕空的六角塔式亭子里,用一只缕金刻银的咫尺镜,打量这海边的风光雯色和港中的情形。
  只是他回头过来的表情不免有些不耐,对着身前的几个人训声道。
  “告诉水师那些人,他们既然事情做都做了,还要想那么多作甚……”
  “有时间就去多多操练,耐心蛰伏下去等待下一步时机……”
  “不要没事就到我这里来抱怨和牢骚……”
  “无端想得越多,是非也就越多……”
  “吃谁的粮饷,就该替谁尽心办事才对呢……”
  “如果不是大社里的多方筹措和持续输供……”
  “东海道这么多支水师,以他们被多方截留和上下卡扣的粮饷和日用……”
  “不要说把船给开出来操练,只怕早就饥寒交迫的人都跑光了……”
  “就算是想要尽忠国事,也要先填饱肚子不是……”
  “现在倒反过头来和我抱怨什么干系……简直是养不熟么。”
  好容易才把这些人给唯唯诺诺的骂走了,他这才松弛下来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毕竟,这些年作为威风八面的东海社,他们这些执掌者私底下日子也不算好过的,为了支援和奉应历次北伐战事的所需,一次次的累计下来,东海社账面的活钱和可流通的资源,几乎都被抽空和枯竭了;
  连带他们历任下来努力裱糊和维持的账面窟窿,也不得不被暴露出来而牵连处置了不少人,舍弃了几茬台面上的代理人,才勉强在朝廷那边应付过去。
  不然也不会去前脚才推动形势弄垮一个登莱镇,后脚又和新兴淮东镇,去明争暗斗的抢夺北地商路和沿途地方资源专属贸易权。
  只可惜偷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把在北地陆上苦心经营多年的人脉和布置,都给搭了进去而既无所得;后更是浪沉失踪了数艘宝船,连同上面价值千万用来铸币的倭地金银,都一并付诸东流。
  这个雪上加霜的结果,也让本来就是维持日艰的东海大社,差点因为资金流转断绝而导致商贸体系的总崩溃,若不是负责国朝财计的意味大佬,亲自出手替他们弥合过去,又在其他地方挪用了一大笔来临时补帐,才保住了他们这些的身家前程和世代维系的地位。
  现在,就是利用广府生变而岭内岭外相互征战对据,而暂且无暇顾及海外的局面,尽快在东海社当中完成那些布局和手尾,好以战损飘没之类的诸多缘故,将历代历年账面上积累下来的亏空和死帐,给一起抹平做没了才是正途。
  当然了,这种事情段不可能是无偿的,也正因为这些亏空和倒帐的逼迫,不然也不会让他因此一错再错的搭上了某些人的贼船,而一步接一步的再也无法回头了。
  现在,在东海社的影响力依旧没法干涉到内陆的情况下,终于到了对方需要他们发挥盘外招作用的时候了。但是却没有想到会有把淮镇这个意外的北地怪物,给招惹过来的时候。
  想到这里,他又不免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虽然还有水师这张底牌,但是是否要就此全面与淮镇撕破脸,而不是继续维持幕后了的冷战和暗斗,却是在他们内部还有不少争议的;
  毕竟这水师出动起来的船料损耗和人工,同样也是费钱如流水的,值不值得走到这一步么。因为,那位被赋予厚望的澄海世子,一照面就被打得大败的消息,已经从夷州传了出来。
  是否在继续不计代价的支持这位世子,在夷州坚持对抗下去;只怕在他们之中,又是新一轮的争议不下了;这就是参与的人多了,各种心思就杂乱不齐的弊端。
  突然,他看到了去而复还的几个人,表情上还有带着某种忧急和惊慌之态,口中还叫喊着。
  “钱公……大事不好了……”
  “有不明大队武装人等,自海船而下……”
  “袭夺和控制了港城诸要……封锁了出入……”
  “正在大索全城……眼看就要到这边来了……”
第1015章
夷变(十)
  平卢道的首府幽州蓟城,冬日里萧条凋寂的市面,似乎刚刚恢复了些许活力而变得有些热闹起来。
  而在当地的大都督府兼节度使府,前安东行营的署衙所在,一个南方口音的人士也在极力劝说着,经过一。
  轮的权力洗牌之后,刚刚以节度留后名义而入主其间的当权者韩忠彦。
  “使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如今淮镇境内尤为空虚……善战之兵尽皆在外……”
  “参加过北伐的老卒,也被抽调一空了……”
  “现今地方上,只余一些土团和外来藩兵在维持……正当孱弱之际……”
  “那又当如何,也不是妄言空谈……”
  韩忠彦不为所动的道。
  “难不成我的兵马还能在没有水师帮助下,杀过大河去么……”
  “使君所言甚是,但如此机会实在难得……”
  劝说的人见他态度坚决,又退而求其次到。
  “最不济,也可以行那雷霆扫穴之势。”
  “一鼓作气将淮军在河北据有的根基和布置给连根拔起,而就此恢复大河天险为凭才是。”
  “一旦这些外援和助力既去,虽有张邦昌之流占据河北腹心,也不过是冢中枯骨尔……”
  “我才初出上位,治下正是百事待兴,为什么要做这种兴师动众之事……”
  听他痛陈了这么多的好处之后,韩忠彦依旧没有松口的迹象而反问道。
  “当然是关系到平卢诸镇的利害攸关了……”
  说客也毫无气馁的道。
  “淮镇于隶、德、沧诸州,大兴土木而修通河渠所为何事,却是已经其心昭然啊……”
  “一亦南北河渠尽复通行,则南国之师随时可以借水运之利,引大军而兵逼平卢。”
  “而淮军又已经占据了辽西的要道之冲。正所谓是南北交夹之势已成……又兼海程之便……”
  “在此腹背受敌之下,只怕使君有心休养生息也不免处处受制,在山内山外都难以苟全了。”
  ……
  “虽然国朝已经不复,但是使君座守地理胜形,东扼安东北制塞外,而燕山内外控土千里,还是大有可为之处的。”
  对方离去之前的最后这句话,还是让他稍稍有些意动的;韩忠彦的祖上乃是入赘奚人女王萧焯而带领举族归化,成就一番佳话的使臣韩德让。
  因此韩氏一族世系经营下来,于军中和仕途皆有一番成就,在燕山内外和塞外一带也有大量的影响力和渊源。而最终在这一轮平卢道的权利洗牌当中脱颖而出。
  他能够从卢龙镇的出身上位为现任的节度使兼都督,也正是依靠在家族的全力支持下,冒险带兵攻破了西面被塞外藩胡所占据的那几个州,夺得了大批放牧在外的牛马猪羊和粮草;
  这才好容易带领平卢四镇为首的地方军民,熬过了那段最艰难的缺粮时期,但是依旧有好些人被饿死,而数倍于此的人口背井离乡出逃在外。
  如今北国大唐已经不复,北地正是枭雄豪杰争相竟起的局面,就算是他在手握各镇十余万驻屯军民的情况下,也不免生出某种别念和想法。
  而对方剖析厉害劝说了一大堆,但还是有一句话让他有所认可的;毕竟,就算日后要对占据了天下大势的南朝大梁有所低头称尊,那也要有足够的本钱和凭据,来为自己的部下获得更好更优厚的条件才是。
  而在这个期间,还有什么能够比一雪前耻而击败过大名鼎鼎的淮镇,迫使其有所退让和妥协的战绩,更能够打动对方和振奋人心呢。
  而他们所要对付的,也不是大名鼎鼎“野战擅守第一”或又是“满万不可敌”的,镇淮三军之中任何一只正规军序,而是在沧州当地聚众屯垦拓殖,而聚拢起来打着地方旗号的二流新部伍而已。
  而能够威胁到燕地外海,而给他们带来惨痛损失和教训的那只淮地水军,也已经北去不复;
  是一个尤为难得的空窗期。
  只要采取的用兵和动作足够迅速得话,就算是遇到事不可为的困境和局面,也有相当大的概率可以让他引兵全师而退的。只是就此被消耗掉的贮备就有些可惜了。
  如果能够就此保有平卢之境,而以大河天险坐望河北大部的话,那就算面对南国大梁的交涉和妥协,从事实上封建割据他这一代人,作威作福的几十年富贵也是跑不掉了。
  但他还需要统一下内部的意见,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威和控制力,才能确保更大的胜算和成功率。
  虽然籍着前年淮军水师入寇,大肆焚掠沿河军仓贮备之事,联合那些新晋起来的少壮派一起发难,用动荡了一年多时间的代价,来换取逐步排除和驱逐了那些,日渐老朽不化或是积弊日重的将门势力。
  但是他这个节度使留后兼行都督事,在涉及整体走向和重大事务上,还是要在一定程度接受和维持,余下将门世家联席合议的流程和结果。
  ……
  而在翁山海对岸的沿海大埠——明州州府奉国军驻防地。
  绵延一整个坊区的巨大商社建筑当中,一干因为大云贼众肆虐之乱,而暂避在这里的东海社相关高层,也已经各种群情纷然炸了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5/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