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746


第一百八十七章
潮动5
  于是,在其他的地方。
  关于那新晋的“虚和尚”居然协助“柴孩儿”镇服和收纳了敢虏营里,那绝大多数的胡孽子之后;一时也多少引发了一连串的反响和风声起来。
  在一处聚会的场合上。
  “这虚和尚定是昏了头了。”
  一名满身疤痕却穿丝带绸的义军老将,信手灌着流满胡须的酒水道:“自古来选兵都是当先用自家人的子弟兵才安心……其他选的再多都是杂流。”
  “怎的到他手上却是到个过来,喜好用的越杂越好了呢。”
  “又是胡孽子,又是桂管兵,又是潮阳子弟,又是龙川山民,听说还有鱼户水夫之流,再加本来的怒风老卒,……弄这么多杂头杂脑的作甚,”“真要是事到关键头上来,人心都不齐整又怎么好用命出力呢……难不成就不晓得贵精不贵多么。”
  “保不准人家就是喜欢这个调调儿,想要从中练出一支精兵才是……啊”“你也要体谅人家这个,出家人远归还俗来投军,都没有个族人亲朋古旧的怪可怜,也怪不得要胡乱想些法子了。”
  当然了,说这话的人可是揽着女伎在调笑,而一点都看不出任何同情的表情来。
  “余下以为,他这是病急乱投医了……眼看得大军北征在即……手边实在是无人可用了,才会动上那些胡孽子的心思啊。”
  “且看和尚的笑话好了……不是都说他会练兵么。”
  ……
  相比这些沉渣泛起的杂音,对于周淮安而言近日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岭表录异》的作者,曾任广州司马的刘恂,通过整理广州历年的户籍版册已经被找到了,居然据说还是那只小挂件在整理户籍文书过程中发现的;这也让周淮安稍有些欣慰,总算是从毫无用处只会吃的活抱枕,稍微进化成了又那么点用处的小工具了。因此如今,这位在全家老小十几口人的身家性命担保下,带着几个弟子前往循州开办的另一处讲习所了。
  只是临走之前,小挂件看起来似乎很有心事的样子,拧巴巴的赖在身边一再向周淮安确认再三,不会刻意折磨或是残害这些曾为朝廷,或是官府做过事的旧人,而是将要让他们所长派上用用处而已。
  和他这位当时为数不多的农业专家同批前往的,还有同样通过清理户籍找出来的形形色色专业人士上百,用以充作讲习所的师资力量;而按照周淮安在当地以义军名义发出的宣告:除了义军当中挑选的子弟以外,凡有地方人士只要能够粗通文字就可报学讲习所,并提供相应的基本食宿;一亦半年到一年期的财计、百工或是农学的课目达成,就有充当一名底层小吏的资格了;如果表现出众者甚至可言考虑破格转官呢。
  当然了,在这个小农经济为本位的封建时代,推广和宣扬农学才是最优先也是最有必要的重点和关键;在义军的治下能够多增产一分,那就意味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或是在现有人口/兵源的基础上提供更好的营养条件和身体素质的加成;乃至有更多的剩余产品和生产资料,可以投入到其他方面的建设当中去;或又是通过解放出来的人力,比较有效率的转化成矿山、工场方面的资源产出。
  因此,除了仔细考察过农业生态的《岭表录异》作者刘恂,周淮安其实还更想找到同时代另一个人;也就是与当代大诗人皮日休并称“皮陆”,号称晚唐诗坛双绝的陆龟蒙、甫里先生;他除了诗坛大家的身份之外,同样也是一名时间罕有的农学大拿;作为士人中的异类他的一大兴趣爱好就是农艺,并且通过与泥腿子们混在一起亲身参与的农业生产劳动而积累了多年经验,著成一部事无巨细指导如何对应不同的天候、物种、地域差异,打造和使用各种农具进行耕种,乃至农田水利营治相关的《耒耜经》。与西汉时流传下来的《汜胜之书》《牛宫辞》,号称是“农家三宝”。
  安史之乱才出现的曲辕犁,还有爬、砺和碌碡等相对先进的农具,都是经他手上总结之后才有所推广开来。此外还有《蠹化》(柑桔害虫生物防治)《禽暴》(凫(野鸭)和鹥(海鸥)对稻粮的危害)《记稻鼠》(防治稻田鼠害)《南泾渔父》(鼓励稻田养鱼)等传世作品。
  就算是后世包括《农政全书》在内的一系列传世著作,都少不得从中援引和借鉴良多;然而比较可惜的式,《犁经》的原本却因为两宋辽金元的战乱,而已经遗失在历史当中。只是他现在显然还宅在常州老家钻研农艺,而暂时让周淮安有些鞭长莫及;不然怎么也要想办法弄过来为义军的建设事业出力呢。
  此外,他也刚刚得到来自潮州方面的新消息和请示。说是在短短数天间隔之后,那位闽地海商索罗孟又亲自带船过来了。
  上次他带来的消息是闽地因为兵火的大批农业绝收,以及被迫出奔建州的福州观察使郑镒,在来自温州经略使梁瓒的支持下,与实际占据福州的实力派,黄连镇镇将兼福州团练副使陈岩之间的持续对抗,造成了当地严重饥荒的消息。
  因此,这段时间从潮汕沿海临近的漳、泉两州地区跑过来许多流民。大多是当地活不下去的农民和渔户什么的,据说那里的抽税之重已经到了连出海打渔都要偷偷摸摸的;而通过渔船、舢板什么的直接沿着海安划过来的,目前陆陆续续自行登岸的已经上千人。
  所以怒风营方面根据周淮安的指示,已经在当地组织了收容点和海岸上的巡逻队,以免对当地刚恢复起来的渔业生产和农耕产生什么影响和波及。而这一次的贸易除了南北互通货物之外,索罗孟代表闽地的部分海商,继续加大通过潮汕地区向广府所在的珠江流域采买粮食以备饥荒;另外,他又私下提出了一个建议,询问愿不愿意接受人口的贩运,作为货品的折价和抵充物;因为当地流离失所者极多,几乎把漳、泉、仃等地城外的郊野给啃成了白地了;而其中青壮大都被对抗的双方给拉去做炮灰和填坑了;作为一位稍有良心的海商大户,他愿意给剩下这些老弱妇孺提供一个机会。
  所以在这次过来的时候询问,要不要转运些青年妇人和孩童过来;因为按照当地的行情,哪怕是一个没嫁人的小娘,也只要作价三百到五百钱而已,而嫁过人的妇人就更便宜;至于那些孩童则完全可以作为一对一的添头,免费搭配着送过来。
  相比那些需要跑到明州、洪州去交售的货物,直接从闽地贩人的话周期和时间都要短得多;差不多近的地方一个日夜就可以往来了;远的地方也只要两天稍多而已;因为内地活不下去的都已经跑到沿海上来了。而那些老弱病残的根本走不了多远,就会死在山路的跋涉上而被自然淘汰掉。
  对此周淮安当然是多多益善的乐见其成,并代表广大举军将士举五支全面支持和欢迎的。
  古代年轻妇女可不是现在和平环境下,被西方女权主义熏陶出来的矫情货。只要吃饱了就可以马上下地干活或是进工厂劳作的现成劳力候补;虽然体能和耐力比男子稍弱一些,但是在相对琐碎的养殖、缫丝、织染、乃至医药、卫生的工作岗位上,可是另有男子所不具有的细腻和持久专注性。
  另外还可以用来生育人口而填补战乱造成的人口离散和损失,对那些还没加混的绝大多数光棍也是一种潜在的激励和盼头才是。给他们画一张似乎触手可及的大饼,总比让人憋不住跑去祸害地方老百姓要好得多。
  另外,那个安南都护府的代表兼地方鸿州豪族曲氏成员曲荣也再次回来了。
  不过这次除了押运充当官方贸易整整十大船稻米和优质木材的任务之外,还以个人和家族的名义,从当地的合浦港渡海贩运了六百多头水牛和八千六百张的老牛皮过来。其中牛皮是用来满足军工生产的需要,卖了一个每张四百文的价钱;而水牛每头作价五缗折粗绢四段,则经周淮安的分配之手,大半数被潮循方面给接收掉了。
  三百多头上好的犍牛,分配到当地已经建立起来的数十处屯田所和工场、矿冶里,也是一笔不小的畜力补充。具体的交割价款则使用粗晒的海盐和腌肉、陶器、绢布,还有部分的石蜜来抵充;最后,就是周淮安打算抽空给大将军府上一道呈文。
  既然有了相对稳定的热量供应和一定健康水准,那军中闲于时间里的消遣项目就可以相对丰富起来一些;当然了,在如今的潮州方面除了说书和看白戏之外,主要还是强调健身与竞技为主;比如斗剑(木制兵器格击)、角抵(摔跤)、竞马、射(箭)垛、翘关(举重)、赛跑、攀高、障碍越野等单体竞技,到集体对抗的马球、蹴鞠、斗球(全身防护的无限制飞球入门)等等古今中外的诸多选择。
  只是因为目前的条件有限和投入成本的考虑,怒风营中最常见的还是投入较少的斗剑(木制兵器格击)、角抵(摔跤)、射(箭)垛、翘关(举重)、赛跑、还有缩水版的短距离负重障碍攀越数种;集体对抗则是斗球。
  这次难得义军上下都齐聚到广府周边,正好推及开来搞一次联谊形制的大竞技活动,也算是为接下来的北征行动进行暖场和预热的准备。
第一百八十八章
潮动6
  一旬之后,周淮安目送着远去的最后一阵行伍背影,不复喧扰与声嚣的广州城也重新恢复平静;不过作为代价是原本的城中人口也足足减少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是参加了义军就是作为夫役被征发走了,或是干脆逃到乡下去躲藏起来。
  以至于慢慢重整和恢复起来的广州市面和人气,重新倒退回到义军到来之初,甚至还有所不如的衰败情形。
  作为帮凶之一周淮安也没少在其中刮地三尺式的穷尽罗列,才粗粗满足第一批进发人马的开拔所需;至于后来的人马,那真是贯彻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想法,而在各种名目抓丁派差拉役收粮当中,当中把广州城以外的地方给折腾的够呛。
  就连一些义军原本设立的屯所也没有放过,牵牛拉羊的就没有把义军种到地里长苗的种子也挖出来带走了;在此期间周淮安甚至推波助澜式的暗中使人送过去一些名单,都是先期的普查队和探报队的活动成果,一些乡里可能存在大户名录和寺观的分布情况;正所谓坑谁不是坑,干脆借这个机会做的更彻底一点好了,或许还能减少一些对普通小民的附带伤害。虽然因此不免落下了一些骂名和误会,但是周淮安自认为若不是自己来做,而是其他人来负责整个过程的话,只要是要血流成河的死伤成百上千人作为杀鸡儆猴,付出好几倍的代价才能达到的结果。
  更关键的是,经过这个被迫变相协助和观察到,这些与昔日官军做法几乎无异的过程;让自己手下这支军队的成员,有所疑思和意识到自己,与其他那些传统义军的不同之处。
  主要是因为另一方面就是王蟠那头来信了,说是怒风营之名能够在自己手上规复和光大起来,他已然是心满意足了;实在没有必要再用这么个名字,来束缚这只军马在周淮安手上的进一步发展和前景。这个表态也让周淮安很有点满意和安心,这就意味着他有机会第一次命名一只专属自己烙印的军队了。
  为了获得让这只队伍留下来看守大军后路的资格,周淮安付出了四分之一贡船上的收藏、大量计划外的存粮和军资、短时间内挖空了南海县的产业潜力在内,绝大的代价和各种交换条件才得到的结果。虽然只是一纸轻飘飘的临时头衔而已;但也意味着在义军大部离开之后,对于地方的种种权宜之便。
  尽管如此,作为珠三角流域最有价值的明珠,广州城的驻防权依旧与他的部下无关;而是交给了梅州撤下来的那两部前线军伍,作为一时的休整之所。
  因为如今梅州接壤大山另一端的闽地,正在由福建观察使郑隘与福州团练使兼自称福州留后的陈岩,相攻不休打成一片而无暇他顾了。连带闽地的漳、泉、仃各州也是各据一方而纷乱四起,倒没有人顾得上岭外的农民军了。所以这两部人马得以空出手来而转防广州。
  至于那个一片残破的梅州本身,则作为象征性的补偿,而归在了怒风营的防区之内了。理论上只要从河源城派出人手去接管他们留下的营寨就好了。虽然这只是个账面户口不过数万最下下等的小军州,但是依旧是后世扼守闽赣粤三省交界的要冲和枢纽。
  一座内陆山地中蕉岭关和一处沿海丘陵间的三河口大寨,正好扼控住了分别前往江南西道的虔州(今江西赣州)和闽中漳州的主要陆上通路。之所以是主要而不是唯一,乃是这里是唯一能够通行商旅和大队人马的所在;其他虽然可能还有一些山道、猎道、羊肠小道什么的,但想要用来过兵就很有些勉为其难了。
  当然了,作为新设立的广州留守司三驾马车之一最后那位营田大使,他同样也得继续在这里驻留下去,而将那些进行了半截子的屯田、营造和伤病员管理在内的诸多杂务,给一肩子单挑起来。
  此外,还要协助当任度支使知盐铁官的林言,整理和善后地方的局面;因为义军大部北征之后,差不多是多多益善的把地方上所能够带走的东西,都给竭尽全力的搬空了。因此也留下了许多短期内的亏空和无以为继的烂摊子了。
  从最起码的一点来说,与安南方面以物易物的稻米木材贸易,就万万断绝不得;不然作为实际上的军事负责人,现任广州留守司正使孟揩名下,剩余这几部残损严重的驻防人马,就要饿肚子乃至产生变乱了。
  但是,在没有坐镇广府的黄巢大军作为威慑之后,安南方面是否还愿意继续保持这种贸易往来的互惠关系,而不是产生家吗之类的其他变数呢,周淮安实在有些不看好的。
  而来自前方的第一场战报,也随着义军最先遭遇的敌人而送到了广府来。
  ……
  相比北方那些终日攻杀争斗不断的军镇,朝廷别设在南方节度、观察、经略们,无疑是某种意义上孱弱和久不闻兵戈的典范;事实上他们麾下武装力量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备盗,以及替朝廷确保税赋徭役的及时征收,以及可能存在民变和抗税行为的迅速镇压。
  当然了,这只是最为理想的状况而已;在日常情况之下的这些军额,更多时候则是充当着将领亏空吃饷的成例,以及作为各级官人敛财的爪牙和走狗角色而已。
  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巢此番强行出兵北上的决定,在数度“雷声大雨点小”的先兆当中。确起到了某种意义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了,那些驻守于沿途地方备敌的州军和团结兵们,几乎是在势如破竹的义军先头面前一触即溃。
  身为行营副都统兼湖南观察使,号称拥甲五万的前朝名将李晟之孙李系,便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经由当朝宰相兼荆南节度使王铎的鼎力保举,才得到这个显赫而风光的位置;虽然号称是家门世家的门第渊源,但他也自知自己事情,断然没有先祖以积功官至西平郡王,那位人称“器伟雄才”“长于应变”“泾源定难”的李太尉,流传下来的多少武略与英武;也就是通过天生富贵的门荫之身而与一班文臣相互唱和,再加上他慷慨大方号称“古有侠风”的使钱奢费手段,这才各自吹捧出一番名门之后将门虎子的名声;因此他精通一些吟诗唱对的本事,更甚于使枪弄棒的花套子强身手段;只是手下还是有一些先祖留下的家将、部曲的渊源,因此就算是夸夸其谈起军略武事来,也是头头是道井井有条而令人叹为观止;甚至还有亲自打退和擒拿过成群盘踞山野盗贼的战绩,作为他日常名将之后的光环加成;因此,朝中宰臣们一想到可以为朝廷分忧的忠良之选,顿让他就排在优选的首位。
  尽管如此,他还是花费了相当部分的身家打点门路,又购买了西市里身价最高的一班女乐,投其所好的送到了这位“号称三乐斋老”而尤好美姬的王堂老门下,才得到了最后这个一锤定音的举荐;而官获一镇威福自专的泰宁节度使。
  进而又乘势取代之前剿灭王仙芝的功臣,以追击贼势和备寇为名,获讨贼行营副都统兼湖南观察使,率领朝廷调拨的五万大军兼土团坐镇这水路枢纽潭州(今湖南高官沙市),兼具名声与实利的美职。
  因此,他早早下定决心要在这座水陆丰允的大邑任上,将自己前后经营名声和打点官身花销进去的身家,给变本加厉的挣回来才,无愧于善于治家的公卿子弟名门之后,而不虞有败落祖宗家业的嫌疑。
  因此,当他听到那些盘踞和蛰伏岭外东西道的诸多草贼,突然越过桂州崇山峻岭一线的险要——五岭之一的全义岭关,而乘着夏季浮涨的灵渠到湘江之间的大水,以募集的千船并进,转眼就打破了永州治的零陵,又陷道州的营道、永阳,而开始围攻衡州治所衡阳大城,的一系列告急求救官文之后。
  几乎是马上从高谈阔论而开怀畅饮的宴席上跌滚下来,然后又急吼吼的跳起来,不顾一切丢下诸多宾朋和部属,而带着一身打翻淋漓的酒肉狼藉,跑进帷幕背后而就此不见了踪影;然后过了好一会,才有个脸色灿灿的参军事出来传话,宣布终结宴会而前往牙城中厅议事。
  因为之前也有数拨来自桂州的信使,口口声声的相称草贼几欲北窜,甚至还有部分从桂州逃散过来的官军,亦是振振有词做持此论,所以他也警惕万分和戒备十足了好一阵子;然而,传言中的贼势久久未至,他心中偏向清谈文士的懈怠之情又再次蔓生起来;为此,他甚至一度有些不耐烦的下令杀掉了,好些个从南边逃回来却不思报国,而是“妖言惑众、故作耸听”的官兵残余以正视听。因此,现在突然得了这个消息之后,他委实有些心中叫苦和为难,自己这个位置前后所搭进去的花销,可还是才刚回了个本钱不久而已呢。
  因此,他确认这个消息后所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既不是排除更多的探子,也不是点齐援军开拔,而是把自己在任上手聚敛和罗括的诸多财货金帛,珍宝美姬什么的,抢先一步安排牙将连夜秘密起运北上而以免遭致贼祸;而在他身先士卒的带头之下,整个潭州城也像是沸油里投入了一块大石一般的,不亦到了天明前,自上而下将官军吏们也是争相上行下效式,将自己的家眷和财货给车马隆隆的向北送出城去避难;然后他们的集体反应又带动了城中官宦、豪商、大户的恐慌情绪;以至于一时之间各种人心惶惶之下,渡过湘水向北逃难的士女百姓,哭爹喊娘的壅塞于道途。
  然后随着这种征状的传开,那些四里八乡的庄主、处士、封翁、乡绅、富商,还有许多身价不算殷富,但也自认为是“衣冠人物”或是“持正君子”的人家,也避之唯恐不及的争相向着成立逃了过来。虽然他们大都愁眉苦脸而一副深受丧乱的模样,但却也乐坏了潭州城中的数种人等。
  首先是那些从中大饱私囊的门郎卫官们,虽然只有那么芝麻大的权柄,却可以从这些机遇进程的富人豪绅身上日进斗金的唠叨一大笔临时外快;其次是那些旅社店主和有所空置的屋主,随着这些“难民”的不断涌入,城中的各处居所立显紧张起来,哪怕是多年租赁不得的凶宅、废宅,哪怕是草草修缮的棚屋,也是有哲人抢着要。
  于是随着人口激增,不但房租飞涨,就连柴米油盐酱醋茶以致所有的东西都跟着飞涨起来,而让本地的居民不但感到米珠薪桂,也带来了许多精神上的折磨。
  而直到了第三天,第一支来自黄巢义军的先头探马,这才姗姗来迟式的地道了这座潭州大城之下。而他们的到来也带来了衡阳大城被攻破的消息。
第一百八十九章
潮动7
  然而,接下来的时间里,周淮安直接递上去的书面申请居然被驳还了,理由是“糜费过甚,有损军本”。
  但是另一方面,却又批准了周淮安转通过林言递上去,另一份严重缩水版的申请;所谓“令诸军选健儿,竞技于黄王驾前为乐”的筹备文书。而且主持人也变成了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名字。
  好吧,这下他可确认了至少在大将军府內,或者说黄巢身边的有相当部分的人对自己很有意见。甚至到了除了日常拒绝不了合理要求之外,绝不肯再让自己有一丝一毫的出风头或是表现的机会了。
  而第二批来自安南规模更大满载稻米的海运船队,则成为为了在广州境内集结和喧嚣了许久之后的大军,最终开拔北进的最后丝催化剂。
  虽然在具体的钱粮甲械物资的补充到位上,明显还有许多的缺漏和不足;还有许多东西正在加紧生产和转运当中,还有很多存在账面上的物资,尚在仓库里等着去点收和启用;林林总总加起来大约只达到了计划内的三分之一的程度。
  而那些连日泡在广州酒楼和妓馆里的大小义军将领们也纷纷表示,我们从身体和心理上都尚未完全休整完毕,广大士卒们的呼声强烈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