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4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4/746

  ……
  而在杨州的广陵城中,“贼子安敢”袒露的身上刚刚重新敷过秘制烧伤膏药的吕用之,却是勃然失态的将一张毛边麻纸的告贴,狠狠撕成粉碎摔在进献而来的使者头脸上。
  因为,就在这张纸质低劣到一戳就破,文字也是印刷相当模糊,却名为斥广陵妖乱徼的告贴上,赫然就以他吕用之的大名为首,例举了他得势以来诸多倒行逆施之举。
  最糟糕的是,其中还专门收集和具列了他及其党羽中人,长期以来装神弄鬼瞒混世人的各种仙家手段,及其幕后的真相破解和剖析使然。
  这就有些要命了,因为在失去这些令人畏惧而不可知的神秘与恐怖光环之后,莫说他这些原本就是凡夫俗子的手下们的混乱与动摇,就是供奉他们的官宦富家也会有所想法。
  好在军中那些将校们已经在普遍服食,他令张守一炼制的大小还丹和紫芽丹;更是在内衙控制住高骈这个关键,而完成了周旁人等的替换。
  然后更让他烦心的是,这种东西居然是一夜之间就出现在广陵城中的大街小巷当中,这岂不是意味着太平贼的人在这城中,可以肆意横行的现状么。
  这是否也代表城中已然有人与之勾结,而很可能里应外合的威胁到自己的身家性命了。随即他就有所决断了“派人去联系寿州的杨都团,就说我许他为寿濠防御使,但是要出兵南下助我讨贼。”
  “派人去劝诱楚州的蔡州贼将孙儒,问他一声是否有心自立门户而及时归顺朝廷,便就是一州守臣之尊了。”
  “派人去淮西刘汉宏处说项,询问是否有意淮南镇的招安,就此以高令公的名义,授任为淮西五州观察处置使。”
  与此同时的扬州沿海地区,作为扬州监军院的幸存者张承业,也如愿以偿的乘坐上了出海的渡船;只是在行处了一段距离之后,通过天上的个日头方位,他很快就发现这艘船并不是北上,而在南下而行。他不由在甲板上大声质问道“你们不是楚州的高刺史麾下么。”
  “没错啊,我们就是高刺史的人啊,只是如今他老人家正在丹徒城里等着您呢。”
  而这时候另外几名的扈从老卒,已经被封堵在船舱之中而无力作为了。
第六百九十章
天下同为尧舜人(下)
  费传古当然也曾经是黄王忠心耿耿的好兄弟,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放心交给后背,哪怕身背十数创而死战不退的亲熟乡党;并且觉得把人马陆续交出去,这一辈子就这样享福下去也不错了。
  然而,黄王的突然病倒不能视事,只剩下两个尚且年幼的儿子,所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和危机事件;却让他一下子惊醒和警惕了过来;自己是不是太过散漫和心宽了。
  要知道他膝下生养的孩子更多,同样也是年岁幼小得很,如果自己一旦有个万一和好歹,岂不是他们什么指望都没有了。在某种唇亡齿寒式或是兔死狐悲的危机感之下,他不得不为自己身后更多的考虑。
  比如为这些用来开枝散叶的孩子们,谋求到更多可以傍身的东西或者说保护他们长大成年的势力。于是,人一旦有了更多诉求之后,就会变得更加勤奋的争取,乃至更多为自己的格局考虑起来。
  当然了,至今他也没有背离和疏远黄王的意图,只是觉得有些东西还是抓在自己手里,而不假他人之手也不用依仗别人,方才更令人安心无虑才是。
  然而,京中的势力格局和利益划分基本已经奠定下来了。他想要争夺更多的权利和扩张自己可以发挥影响的基本盘,就要更多可以拿出来安抚和笼络部下的财货,更多维系和供养兵马的钱粮。
  因此,派人暗中与南边保持结交往来的关系,乃至在山南境内设立专门的行栈和货场,来谋取到更多的收益和进项,也就成为了包括他在内的多数义军高层,屈指可数的选择之一了。
  哪怕总是有黄家人在上蹿下跳的鼓吹和宣称,这太平军打着黄王逆序的旗号往来期间,却是始终包藏祸心,做得是占尽了新朝便宜的勾当。但是又有谁肯放过这个扩充自家实力的“互利”机会呢?
  就连费传古麾下这些马队和骡子队的行头装具,也是用了足足一千头坊州场的健马和三千多头其他大畜,从南边换取过来成套的甲械兵仗鞍具辔头,才得以陆陆续续的武装齐全了。
  在他看来,就算是自家的势力得以壮大了,难道就不能替黄王替大齐朝廷处理了么?自从大伙带着乡党亲族追随黄王起兵以来,难道都不是这般一路转战过来了么,为什么要让那些黄家人把什么都抓在手中呢。
  要知道,就算黄王选了一批生瓜蛋子来,派到各军中去做那啥劳子督阵的监军使,又让赵(璋)侍中把住大伙的粮台官人选时,他老费可曾说过一个“不”字。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这些征战多年的老兄弟,就能够随便任人拿捏和欺之以方了;尤其是那些黄家人中跳得正欢的小辈们;只是看在黄王的威仪和颜面上才且做冷观。
  然而,当他们袭击武关不果,导致黄存身死黄皓叛走之后,费传古就不免有些齿冷和心寒了。既然卧病在床的黄王已经约束不了他们,也亦是没法指望了,他就只能想法子自己增强实力来对应了。
  好在终究事情还没有走到那一步,而从病榻上重新爬起来的黄王,依旧是那个带领他们百战得胜的大头领;他自然就按捺下诸多心思继续为之奔走征战了。
  比如这一次,黄王的大军带走了他麾下除了本部五个老营新编马队和骡子队,以外的附属人马以及大多数的坊州降军,而又把大量新募的兵丁交给他,他老费可曾说过什么么。
  还不是在这个鄜坊之地,好好的整军练兵,布置守备和防务,聚附和招徕人口进行营田和屯垦么。但是相应所需的物料器械和种子,也不是凭空可以变出来的啊。
  所以他也只能一边去罗索那些当地的豪姓大族,令其出钱出力出人。一边想办法把地方上抄掠到的东西给尽量变卖掉,换成继续各种物件。
  所以,黄王那边若不能理解他的苦衷和内情,那也就不配作为一起创业的老伙伴了,更别说是此生修来的福报了。
  费传古如此思量着,端坐在被用丝绸的帷帐和羊毛地毯,所重新装饰一新的寺殿之中;面对着四壁上木雕和泥塑,金彩菩萨明王金刚力士和飞天女乐们。
  按照那些收受了供奉的僧众说法,他此番沐浴斋戒的静修和法事,至少要持续三天以上,才能够洗脱掉一贯以来的业力缠身,令父母得以解脱,子孙后世不受此妨碍。
  然而,他才在这里端坐了一个晚上就已经按捺不住了,望着那些栩栩如生又衣衫单薄的等身飞天女乐造像,他甚至产生了某种蠢蠢欲动的感觉来。
  他一边忏悔着自己对于佛门清净地的亵渎之心,一边起身敲响了闭合的门板,对着守候在外的亲信交代道:“让人到附近的道观里去,找几个年轻的女冠来,与我一起修行。”
  只是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只剩下远处隐约守明的梵声传唱之时。正在与几位衣衫不整的女冠,谈论佛法直到深夜的费传古,也突然一下子被从光净肉致的肢体里惊醒过来。
  只见几名最熟悉的亲信,满脸惶然的破门而入,而将他给不由分说拖曳了起来,声音凄厉而惶然七嘴八舌的大叫道。
  “枢相,事情大不好了……那些贼秃反水了。”
  “他们在兄弟们饮食下了药,大都就此起不了身,被戕害当场。”
  “只有咱们这些奔走在外的错过了啊。老帅快随我等突出去啊啊。”
  费传古这才注意到空气中传来的隐隐血腥味,而那些梵唱也变成参差不齐的喊杀声。但是更让他心痛的是带进寺院里来的这五百多名的护军和亲从,可大都是随他从家乡杀出来的亲族乡党,就这么没了。
  “天杀的秃驴,某誓不干休。”
  费传古来得及爆发出这么一身怒吼来,就听到大片奔走而至的杂乱脚步声和开始撞击外院门户的响动,还有墙后显露出连片红通通的火把与兵刃的反光。
  他也不由随着相顾失色的左右而毫不犹豫的转身就走,然后一边在口中还大声交代着:“就地寻找东西放火,烧他个娘的狗东西……看这些贼秃是救火还是来追人。”
  随着这处旷达院子和殿阁中迅速升腾起来的火焰,已经女人的哭喊声中。费传古一行人也得以相互推托着爬上后方的一处院墙翻了出去。
  然后又在一路杂乱无章的嘶吼怒号声声,凭借着早年作为先发人马,混在那些杂属人马和流民中冲城,屡屡先登夺旗的残余本事,不断的翻越一道又一道的院墙,点燃了一片又一片的建筑。
  又在烟火缭绕当中,仅凭随身短兵相继杀散了好几拨,手持铁头棒和叉枪的遭遇僧众,走散和失踪了小半数的人手之后,前方延伸不绝的院墙突然就就风格一变,成为了只有丈高台墩式的宫城外延。
  而当他们越过这一道最后的障碍,贴着外墙斜面最终滑落摔滚在在地上的时候,沾染了一身尘泥而有些力竭的费传古,甚至有些失心疯一般的怒极大笑出声来:“此中遭遇,我必然要将全寺上下抽筋拔骨以为回报啊!”
  到了这一步,他怎么还不知道自己显然无意间入了包庇和窝藏官军残余,甚至与之勾结一气意图反乱的贼穴了。但是只要自己能够回到最近一所大齐兵马的驻地当中,这些反乱之势也就不足为虑了。
  抱着这种心思,费传古这一行劫后余生之众走走停停的,又躲过了好几股骑着缴获自他们的坐骑,相继追逐而来的骑手;最终在天明时分抵达了宜君县城外的一处小型军栅当中。
  然后又在这处军栅的全员护送之下,安然进入了宜君县城之内。随后,就有大队人马在鼓号声生当中聚集起来,又飞奔一般的杀向了玉华寺所在的方位。
  而这时候,费传古则是踏上了归还鄜州州治兼作为节衙理所,如今的京北都统行营驻地——富平城的道路。因为,这桩突发的意外事件也让他事后警醒和自省起来。
  自己对于治下还是失之于宽放和松懈了;才有如此在佛门圣地的一番灾厄和劫数。因此他回头少不得也要发兵好好梳理一番地方,顺势追究一下世居本地的那些豪姓大族,与旧朝残余还有多少勾连。
  最不济也要好好的让他们大大放血一番,缴纳出大量钱粮以为效赎,乃至剥夺处许多田土和人口来作为供军赡养之资;然后,继续在城邑中推行昔日男女分营的编官制度,以求人尽其能物尽其力。
  他毕竟贵为大齐朝廷执掌戎机的左枢密使,又得以专任于关内京北之要地,因此不但有眼前镇守和屏藩护翼京畿的职责,也有治理和经营地方的长远需要。
  然而,就在他抱着这一肚子腹案抵达了富平城之际,却在当地一片紧张和忙乱的七分钟得到了一个噩耗:“东面和北面军栅皆有闻警,称有大量敌军攻杀过来了!!!”
  “丹州孟门山的乌仁关已破,汾川义川咸宁诸城俱以失联了。”
  “延州的金明延川金城各地亦是情形不明,唯有州城肤施逃过来的少许残卒,言称见到了党项退浑各部的旗号。”
第六百九十一章
天下同为尧舜人(续)
  虽然刚刚遭遇了一场死里逃生的危机,又接踵而至不断丢城失地的噩耗;但是作为从征黄巢转战多年幸存下来,屈指可数的义军高层之一。
  费传古并没有被这点意外和挫折所打击到,很快就就按部就班而有条不紊的,在富平城(今陕西富县)内外汇聚和收拢了数万人马和足以长久支撑的粮草;又就此依托城外建筑在富平河谷地带内,沿着东面洛河,西面葫芦河的y型走势,分布诸多军寨;栅垒,对着北面群山丘陵中的三条主要谷道,摆出一副主动迎战的态势来。
  很快,随着奔走如蝼蚁般溃走而来的百姓和败兵,是一面接一面出现的官军旗号。然而其中除了少数寒光闪烁的甲兵之外,大多数都是皮袍裘帽的番军步骑。
  这也让正在高台上观望的费传古,略微松了那么一口气。这些作为大唐城傍的番胡部帐,固然是剽抄和劫掠如风;但同样也是不善于攻坚着称的。
  更别说他们的行装和甲械,就连费传古麾下的新募之卒都不如的。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毕竟,这些官军既然能够轻易突破和陷没,北面各城和军寨,必然有所凭持的。
  因此,当代表这河东镇和代北行营的旗帜,还有一面绘着“北方多闻天”大纛,也终于出现在另一条谷道口的时候;费传古反而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而对着左右顾盼道:“竟然是血菩萨崔安潜,那个催命相公来了。”
  “既然信使已然派出去了,在王上的大军来援之前,就让咱们好好的招待这厮一番吧。”
  “可不如此,”“便就听老帅的。”
  左右亦是知趣的哄声大笑起来。毕竟,他们也不是没有自持的底气和本钱的;要知道如今的大齐军马早已经今非昔比了。
  相比当初被官军追逐攻打的只能颠沛流离、奔走转战与道途之中的艰难困顿;现今的他们不但有土有财,人人甲械衣粮俱全,同时还有大量的马匹可为骑乘和驮载。
  而对阵的河东军马,一看就是旗帜、衣甲晦暗和陈旧的多;而且人人风尘仆仆而难掩长久跋涉的灰头土脸之色,显然这两年被隔断在河东境内,过得不是那么的理想。
  很快的,那些最先抵达y型河谷地战场边缘的藩骑,就已然纷纷自行拍马上前来,呼啸怪叫着发动试探性的攻击来了。
  只见他们随着散乱奔驰卷起的沙尘,就像是一片流淌的灰云扑向阵列以对的义军最前排;霎那间又在人马纷鸣的杂乱无章当中,被阵前预置的陷坑和伴索给挂倒了一丛丛。
  于是剩下的藩骑甚至还没有等冲到阵列面前,就胡乱射出一阵稀疏且毫无准头的箭矢,就在义军士卒大声嘲笑声中匆忙拨马掉头儿走,结束了这一轮虎头蛇尾的试探攻势。
  “小心这些胡狗使诈……让射声队稳住阵脚了。”
  见到这一幕的费传古,反而略微皱眉起来而交代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4/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