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46

  但是他这个名字带来的隐隐影响,却是差不多多多少少伴随他上了大学了;甚至还有比较狭促而风趣的教授讲师,会课外故意问他一句“你的金镶玉在哪儿”“红颜知己莫言又在何方。”
  直到另一位与女侠莫言同名,写乡土小黄文的文学中年/猥琐大叔,开始在文坛中风生水起之后,这种隐隐的话题才逐渐消失不见了。
  来到了广州城外,周淮安发现自己再次失算了。虽然有过行走在非洲大陆也直面过荒野地区的经验,但是他显然还是严重低估了孤身一人在这个时代行走和活动的危险性。
  因为,他从身边那些人群里无意得到的些许消息是,在这个时代的城市周边和郊区,可还是有着虎狼熊豹等凶猛野兽出没的记录,并且不乏各种人畜受到袭击的例子,;尤其是在这相对开化程度不高的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流放政治犯的恶地;虽然经过历代的开发,但鬼知道还有多少大自然的意外惊喜在等着人类呢。比如在农民起义军到来的半个月前,在广州境内的乡下,就有小贩被猛兽叼走的传闻。
  而且,要知道哪怕是在周淮安所生活过的后世,一直到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了解决野外生产生活当中的野兽危害问题,国家可是多次组织了民兵和部队,进行过相应的灭杀除害运动;差不多用了许多年时间,才将各种野外出没的猛兽们,逐渐变成了后来只能在动物园和保护区里,才能见到的濒危物种。
  其次是,在这个动荡之世的各条道路上,同样也不缺乏各种多如牛毛的盗匪劫道,或是由饥饿流民所转化过来的饿殍浪潮消息;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对于缺乏足够武力也没有形成规模的行人和商旅而言,简直就是致命的威胁和阻碍;事实上,就算是在古代那些号称是文景、贞观、天宝、洪武的治世当中,也是免不了种种盗匪和变乱的记录,当然了这种情况下通常已经不是简单天灾人祸的饥民背景;既有一些穷乡僻壤而“穷极思变”的民风释然,也有那些雄踞地方的门阀氏族豪强大户,在背后作为推手和加以利用的因素。
  而且在那些本地人的只言片语中,大唐王朝驻留在道路上的官军,甚至是比这些猛兽、盗匪更加危险和可怕的存在;在他们的眼中,或许再没有比一个缺少身份证明或是没有路凭的外乡人,更好下手的肥羊和诬良为盗劫杀敛财的目标了。
  于是,一座座的城池及其影响力可以辐射的周边地带,反而成为了这个动乱时代当中,相对安全一些的孤岛了,所以基本没有人愿意离开广州,反而在城门重新打开之后,还在有人源源不断的逃奔回来。
  尤其是在黄巢的义军打下广州有开始放赈的消息传开之后,从四里八乡冒出来的饥民和流人,几乎是塞满了每一条主要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周淮安想要就此脱身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了。
  虽然他同样可以寻找那些相对荒僻少人的山道、小路,来尝试性的绕开那些遍设关卡的官道;但在既没有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可以提供导航,也没有相应的野营工具和物资保障的情况下,这无疑是是某种意义上的拿命去博概率;毕竟,那些藏在山林里毒虫野兽瘴疫什么的,可不会去具体分辨穿越者还是土著的区别。
  况且,就算是在后世科技高度发达而信息昌明的现代社会,每年照样也有形形色色自我感觉良好的驴友或者干脆就是两眼抓瞎的生手,前赴后继的失踪、失联在一些古老山区或是偏僻地区当中;在浪费国家用来搜救的人力物力同时,为达尔文进化奖的候选名单和提高全国人民的智商平均值,做出源源不断的贡献。
  周淮安自觉也没有能够堕落到与此为伍的程度;所以在一时之间,他发现自己居然在离开城市之后,自己前半生所获得大多数的经验和技艺,就基本没法派上用场了。
  因此,在半响之后,他站在一群流民当中排队等候着所谓义军的放粥;没办法,基本秩序已经重新建立起来了,再继续到处流窜就显得比较突兀和显眼,而具有某种危险性和意外概率了。
  整个场面到处都是乱糟糟的人群,但是在足够数量武装人员监视和维持之下的基本秩序还可以,只是各种喝骂和叫嚷声,从头到尾就一直不绝于耳的;而放粥的据点虽然看起来杂乱无章不甚合理的,但是胜在布置的数量足够多,而且还有人用手推的小车将各种柴草米粮等物资给送过来。
  于是,周淮安这一次并没有等上多久就拿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盛在小半截坛子底磨边而成的不规则碗状容器里,就被迫不及待的推搡着赶到了一边去了。所谓的粥是灰褐色的,里面充满了不知道整条野菜根茎还是其他什么黑乎乎的杂质,或沉或浮的与颇为稀少的谷物颗粒混杂在一起,不管用什么容器每人只有一木勺子;而在这里,看起来身体过于瘦弱或是矮小的人,就被从队伍当中给驱赶到一边去,也有人嚎啕哭泣乞求着不肯离开,然后就被维持秩序的士卒拳打脚踢的驱赶开来或是死拉硬拽拖着手臂丢出去。
  周淮安不由在心中咯噔了一声,这看起来就是一副要现场招兵或者说是拉壮丁的模样啊,不由捧着这碗东西作为掩护,然而前后坚决而缓慢蹒跚着拥挤向前的人群,以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是让他已经来不及回头了。
  随后,他就看见有好几个人突然掉头拨开人群,一路大呼小叫的撞倒和踩踏过去,似乎是想要脱离这里的队伍;然后就四骤然炸响起来“奸细”的大呼小叫声和尖锐号子中,连同身边来不及躲开而绊倒滚撞在一起的路人一起,被站在哨台和围墙上的守卫给用弓箭像是穿糖葫芦般的射杀在当场了;其中的反应和身手矫捷,却不是周淮安在城中半路遭遇干掉的那些货色可以比拟的。然后,被补过刀尸体很快就被七手八脚的拖下去挂在外面的木栅上,而更多人涌动着则踩过新鲜的血迹填补了上来,就好像刚才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的一般。
  而作为被分流下来的人,则还会得到一小半拳头大的灰团子,闻起来就自由一股臭酸和发呕的气味,许多人却是狼吞虎咽吃的津津有味的,恨不得把粘在衣襟和手指缝里的残渣,都给舔舐干净。
  也有人没有马上开吃,而是马上仗着身强力壮去抢夺身边的;其中甚至形成了几个小团伙,其中一个人还打量了眼周淮安,但最后还是根据身高和外形做出某种比较性的判断,而悻悻然的转向了他身边的另一个看起来更瘦弱的人,凶巴巴的喝声和要挟起来;然而这种小规模的骚乱没有持续多久,就被远出观望和维持秩序的义军士兵眼尖瞅见而猛冲过来,三两下打倒在地而在惨叫和告饶声中拖了出去。于是在一波三折之后,接下来这些饱受惊吓的人,总算能够好好品尝一些这来之不易的吃食了。
  只浅浅喝了一口灰色薄粥周淮安就差点儿没有吐出来了,那种无法形容的味道直接让他想起了,在非洲某个部落第一次被人恶作剧,骗去品尝五颜六色毛毛虫制成的土著蘸酱,而令人难以忘却又不堪回首的情景和回忆了。
  最后他还是没能下定决心尝试另外那块玩意儿;想了想就随手递给一个跪在地上泥土里哭丧着脸找寻的人,他的那份东西被人抢走又连同薄粥撞翻在地上,已经完全被往复践踏的根本找不回来了。
  好吧,至少他的夹袋里还有一点可以应急的临时口粮,接下来唯有寻找机会离开这里了。而蒙头蒙脑接受了这份馈赠的跪地那人,却是红肿眼睛瞪得老大而泪水哗啦就大滚下来,而转身作势欲拜的瓮声哭道。
  “多谢。”
  这时候一个大嗓门的声音在他身后的人群中炸响了起来。
  “兀那和尚!!”
第九章
依旧活着(中)
  “和尚”周淮安用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的反问道。
  “你在说我?”
  说话的人明显年纪不大个子不高,但因为明显营养不良而长相显老,身材也有些微微的佝偻,头发还夹杂着少白头式的几缕灰色。
  只是他身上那件镶满铁片和泡钉的深绯半身甲,以及跨在腰上系着绿涤丝绸缠把的紫鞘佩刀,在这处放粥的临时场地当中,体现出高人一等的身份和气势。
  事实上,周淮安已经注意到了在此之前他所过和之处,无论多么的拥挤那些维持秩序的义军们,也无不是恭敬有加的让开一段距离和空间来。
  “也只有你这些出家人,才不在呼授之父母的身发体肤。”
  对方指着他剃得只剩一点短短发搽的头顶。
  “你不是和尚又是什么东西。”
  好吧,周淮安摸了摸头皮才想起来与对方油腻腻的发髻不同,自己在医疗队里行走的时候,出于热带卫生上的考虑可是相当勤理发的。再看看自己这一身搭肩的半挂裹身布,似乎还真有点南亚大陆上苦行僧的味道,顿时有些无语了。
  “其实。”
  周怀安觉得还可以努力挽救/辩白一下。
  “看你还有几分慈悲心,想不想吃点好的。”
  看起来有点未老先衰的灰毛头领,就不由分说的挥手强势打断他道。
  “爷姑且给你个管饱的机会。”
  听到这话周淮安暗示改变了主意,而默默闭上了嘴吧。
  “看你这和尚倒也生的高大壮实,怕不是那家的大寺的弟子,往日里吃的也不少吧。”
  “会唱经不,待会给俺来短超度往生的。”
  “前头死的人多了,也是晦气。”
  “随便念点什么也好,让兄弟们安心点。”他神神叨叨的念了一大堆,眼睛就一直盯在周淮安的身上,却是一副根本不容拒绝的表情。
  “当然了,也不会白使唤你的”“大将军有令要善待汉家百姓,就算你是出家人也是一般的。”
  “当然那些藩僧就不一样了,胡儿都该去死。”
  “只要能让俺兄弟们满意,等闲吃饱算不上事儿。”
  “保不准儿还有奖赏一二了。”
  好容易才在对方的滔滔不绝中,找到个插口的机会和间隙。
  “却不知,……恩……贵官您怎么称呼”周淮安也只能摸着脑袋暂且俯首下来,对着这个比自己矮一截的头目道。
  “贵啥子官啊,俺姓柴,单名个平,叫俺柴校尉好了了。”
  这么有一句没一句的攀谈过来,对方虽然看起来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但是眼中偶然凛凛煞气,却让人隐约觉得并不是能够随便糊弄或者说好像与的角色。
  跟着这位骑着一匹枣红大马的柴校尉,还有两名紧紧相随而将周淮安包夹在个中的年长护兵,走出了一段时距离之后,那些断断续续遮挡住视线,青山绿野的城外丘陵风光突然就迅速消失了,只剩下展现在周淮安眼前令人震惊的一幕;如倒卷乌云般漫天飞舞的鸦鹫,横七竖八堆叠错落的尸骸,还有林立摧折的兵器,倾倒的车马与木栅,铺满了这广州城外的旷野之中,就像是斑驳暗色的海潮过后残留物一般,淹没了视野当中各种山丘、坡地、灌丛与田野。
  这就是广州城外留下的战场么。
  而在更远处,几片人声鼎沸而尘嚣直上的大型营地,就簇立在珠江之畔而不断有形形色色的队伍出入往来着,其中还间杂着三五飞驰而过的战马和骑兵。
  而来自城中的车队从各处城门蜿蜒而出之后,就全部汇集到了这里,而在这几片营地当中最为显眼的无疑就是一只鹤立鸡群一般,高过所有颜色杂乱的林立旗帜一大截的土黄色大纛,以及垂挂在旁的两面竖条大旗,远远望过去,其中一面写着“冲天大将军黄”的斗大黑字,另一面大旗上则是朱色的“百万义军都统”;难道这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黄巢,黄冲天所在么,周淮安不禁在心里猜测起来。
  一小木盆带着焦黑锅巴底的剩饭,上面撒点黑乎乎的咸菜碎,就是对方所说的一顿饱饭了;虽然是基本没有怎么脱壳和舂磨过的泛黄糙米饭,还带着不少烧糊和夹生的谷粒,嚼在嘴里对牙齿和口腔委实是一种粗粝的考验,但是相对在黑叔叔的部落里吃到过的泥巴大饼和酸浆团子,就不再是那么难以接受和下口的事情了。
  这一度让他想起了在医疗队里,某次因为暴雨导致的泥石流而被困了三天三夜,差不多把身边牙膏在内的一切东西都吃光之后,救援队才到来而吃上一碗最简单开水泡面饼的滋味和心情。
  很快就被周淮安给连抓带舀的一扫而空,连黏附的锅巴残渣都刮下来,然后只觉得空瘪的肚子才刚刚填了一个半饱而已,甚至意犹未尽的摸了摸肚子之后就连一个饱嗝都没法打出来;而正在边上观看的柴校尉也微微变了颜色。
  “好你个能吃的和尚。”
  “这可是足给五到七人的饭食啊。”
  “接下来,就看你值不值得费这么多人的饭量了。”半响之后,他就被领到了一处仓促搭盖起来灵棚和香案面前,一些诸如木鱼、磐、磬之类的法器,就乱七八糟得丢在地上没人收拾过呢,上面还有几点疑似呕吐物的溅痕和可疑的深色污渍。
  好吧,对方一定是故意的吧,周淮安不禁心道。刚让吃完一顿稍微果腹的饭,连个消食的机会都不给就拉到这战场中来了,近距离饱受一番这种“色香味”俱全的当面冲击。
  不过,在非洲行走的时候,周淮安已经直接或是间接的见过了不少,饥荒和战火所造就的人间惨剧,也知道了许多根源和内幕的所在;对此也已经不是那么的特别反应激烈,而只剩下最基本人道主义情结上的感伤和触动了。
  然而,这落在那位自觉有些来历的灰头柴校尉眼中,却又是另一番的感受和评价了;至少对方身上这种不动形色而发自由心的悲天悯人意味,恰如一个高僧大德的城府和气度,只是年纪上有些过于轻了。
  “又拉来一个……到底行不”“至少没有当场吐出来,应该可以凑合把。”
  “前面你已经拉过好几个,都吐得死去活来的。”
  “哪怕用刀枪逼着也没法维持下去了,”隐隐听着不远处细碎的讨论声,借着这个等候和布置的机会,周淮安暗自仔细打量了一番周围的环境,同时也是寻觅可能用来逃跑的路线和躲避藏身的地方。
  只见灵棚虽在这片战场当中的阵亡者,大多数是统一皂袍耳帽的官军;或又是戴笠的乡兵、土团;间杂着褐衣短衫草鞋的义军尸体,因为绝大多数都光着头而只有板结的发髻,所以很容易就被辨认出来。
  而在这些尸体之间,像是一群兀鹫或又是食腐野狗一般衣衫褴褛的潺动人群,正在尸堆上剥去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而留下一片又有一片光秃秃的尸体,很快又被密密麻麻的鸦群给覆盖上去了;而远处的野狗也在某种此起彼伏的号角声中,慢慢的聚拢过来而咆哮嘶吼着,与吃油光发亮的肥大鸦群展开新一轮的争夺与冲突。这就像是某种分工明确的无形默契一般的。
  在难以形容的怪味混杂当中,有些尸体看起来死了有些时间了,而有些尸体显然是刚刚被杀死的鲜红色,而且伤创几乎都在同样的位置上,倒地的的位置也相对集中和整齐的多,显然是被后来集体处决掉的。
  然后,就像是验证了周淮安的猜想,一群鼻青脸肿或是身上带伤的人,也在哀求和哭哭啼啼的嘈杂声被驱赶了过来;然后备用刀枪一一的从背后被捅倒、戳翻在,这些临时挖出来的沟壑里;虽然还有人在染红的泥泞里痛苦的挣扎,也有人在跌跌撞撞当中想要逃离出去;这时有人对着拉开弓箭,但却被领头满脸沧桑的队官按了下来,“节省些箭矢,将来多杀几个官狗好了。”
  然后,就见他很快就带人被紧步追上去,从背后将这些根本跑不远的幸存者,踢倒在地挥刀砍下头颅,而血淋淋滴了一地提领了回来,反手丢在那条铺满尸体的土沟了。
  “和尚,觉得看过不了么。”
  那名带他过来的灰毛柴校尉,突然主动解释道“那可是成大咬,因为灾年他爹饿不过偷吃了一条当地秦封翁的狗”“回头全家都被官府的吏给埋了桩子。”
  “最后,就死剩他这一个被野狗给扒拉出来的。”
  随后,周淮安就知道了所谓埋桩子就是活埋的意思,而且是那种为了起到足够震慑效果和省力气,直接将头向下倒埋在土里;然后随着人慢慢的痛苦窒息而死,失禁的屎尿会因为被封住的体内压力,而从露出的上端倒喷而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