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746

  就在这一会功夫,后营之中有点分量的几个头领也在他的通知之下,给聚集到了这艘的贡船之上;然后,就变成了各种大呼小叫的惊呼和感叹,乱吼声。
  “娘的乖乖。”
  “俺这辈子还是头回见过,这么大的海船呢。”
  “怕不是把整营人马都给装进去么。”
  “这是绸布么,怎的这么好看。”
  “摸得的就像是娘们的皮肤一般。”
  “这颜色咋么像是流水一样的晃悠啊。”
  “这是啥玩意啊,又苦又辣的还呛人,真是白瞎了这么好得罐子和包布了。”
  “这米粮怎么有绿有红的,难道是特地染了作色,那还是让人吃的东西么”“那里头大捆大捆烂树枝有啥用啊,怎的还用丝帛给缠着啊。”
  “怎的还有许多花草哩,可惜都不香,也不能吃。”
  “金子诶,好多怪模怪样子的真金啊”“让我咬咬先……哎呦,”“可不是那些鎏色骗人的铜货了。”
  “徐二镫子可曾弄到一块指肚大,却是日夜起居都贴身不离,恨不得吞进肚里才好呢。”
  “这让人在地力刨食几辈子,也赚不出来的吧。”
  “这一锭,怕是能打下一身的行头了吧。”
  “这么还有破石头和碎石子,给藏在匣子里。”
  “难不成是用来增重分量好骗人的。”
第一百二十一章
各般心思一
  当然了,对于他们上船来的反应和表现,其实比周淮安想象和预期的还要好一些,起码没有像是大多数骤得暴富的土鳖一般,见到好东西就更重得意忘形而难以自拔,最后还是收敛了心情和失态的行为,而重新回到了周淮安的身边。
  然而,周淮安怀疑这其中更多是因为,他们实在是眼光有限根本不识货,也不明白其中大多数价值的缘故吧。最终,能够引得他们一惊一乍或是格外在意的,也就是船上的那些黄白之物而已。
  “不知,诸位感觉如何。”
  周淮安却是风轻云淡的笑笑道。
  “说真的,俺是不晓得该怎么说道了……”这是马队的旅帅刘六茅的坦诚之言。
  “太多金贵的玩意和家什了。”
  “那,这些东西该怎么处置呢”在场有自带有某种残余情绪的“四大金刚”之中,校尉苏无名有些语气弱弱的请示道。
  “管头又有什么主张么。”
  “当然是按照老规矩。”
  周淮安无暇思索的道,既然知道这些东西不能直接派上用场,那相应的吸引力也就变得没有那么大了。
  “一半上交给营里,留下也是直接入公中好了。”
  “这都直接入公么。”
  顿时个人的表情有些复杂,既有意外和差异,也有毫不遮掩的可惜与遗憾。
  “当然了这些金器,你们一人挑上两件好了。”
  所以周淮安又察言观色的补充到。
  “仓下有什么是看上眼,也叫人来一并抬走好了……不过只限一抬。”
  “等回头,再把头目们唤过来,顺便我在这儿先立个规矩好了。”
  “让队正以上各拿两只银的……又兼领的再多拿一件。”
  “驻队的队正以上拿一只银的,然后各队那些有功劳的,表现最好的士卒也挑出来。”
  “每人领上一只银物件,作为额外的褒赏好了。”
  ……
  “最后,把底仓的稻米和其他吃食,也哪一些出来。”
  “交给伙房就地造饭,让大伙玩儿好好尝一尝贡献给天家的米粮滋味。”
  适当的时候具体阶级和表现的差别,还是要再战利品分配当中有所体现出来,才能成为激励人奋进和努力往上爬的动力。至于大多数的普通士卒,直接给他们发更加实用的钱帛好了;金银这些东西落到他们手上并不是好事情,非但不可能花销出去而形成正常的货殖流通,还有可能无端提高他们的胃口和心理上限,而生出各种不必要的是非来。
  “那管头您呢。”
  苏无名又像是想起什么紧接着道“不多留上一些么。”
  包括了刘六茅在内的其他人,也不由露出某种理当是如此的表情来“我当然会取走一些可以用上的东西……只限一抬”周淮安不由笑笑道。比较识货的他搬走一抬价值,自然玉别人不可同日而语了。
  “仅此而已,更多的财货对我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再说了规矩就是规矩……既然已经定下来并对大伙儿说明白了。”
  “就更不该由我们带头去违背……不然还拿什么指望别人令行禁止的遵循呢。”
  “若是这般的话,我的这份不要也罢了。”
  却是右旅帅成大咬,正色主动开口道。
  “毕竟是阵前犯了错,也没脸拿的。”
  “我的这份自然也不能要的,都归公好了。”
  然后是老关如释重负的接口道“那我得也。”
  “我。”
  剩下的苏无名和刘六茅也急忙开口道。
  “这可不行。”
  周淮安连忙摆手打断他们道。
  “我个人不想要,就不代表你们也要随我。”
  “这是最基本的功赏之酬,你们若是不带头拿的话”“还能指望底下的将士们,都好名正言顺的得到犒赏么。”
  “阵前的军法归军法已经处置过了,就与事后的犒赏再无牵连了”看到老关似乎还有话说,却被周淮安给拦在口中了“赏罚必然分明,这是最初定下的规矩……不能随便给破了。”
  “赶紧都受下了,就算是将头那儿我也是坚持这般说辞的。”
  “好吧,俺们这就顺了管头的意思便罢。”
  苏无名迫不及待的拿起一枚硕大的马蹄金,就此不容反悔的塞在老关的怀里,又拿了另一根沉甸甸的尺头金,硬递在成大咬的怀里;这才自己略带停顿的斟酌着,挑了一朵足足有十多瓣的大金花;至于最后下手的刘六茅则选中一只金臂钏,理由是这样携带比较方便,却让周淮安不知道该如何吐槽了风分过账之后一时气氛就变得更加融洽起来了;而看着众人一片肃然起敬的复杂表情,夹杂某种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的欢喜气氛,周淮安也不由在心中微微窃笑到,古人的心思就是比较容易打动和忽悠啊。
  当然了,他是不会承认因为有这几个家伙的存在,自己没法公然的上下其手,来败坏自己好不容易的形象和风评;但是回过头来之后,如果要说名正言顺的从公中物资里漂没和侵吞的手段,谁有还能够比得过近水楼台又有许多后世人经验的自己呢。
  所以对别人大可以表现的慷慨和坦荡推心一点,但在自己身上就姿态和风格不妨的放的高一点,也好为自己日后的行事和准备,创造更多的便利和伏笔、后手。
  接下来对大部人马的事后分润与犒劳,虽然船上价值过于贵重的金银财货什么的暂时用不上,但是在港市关房里抄到的那半屋子的各色铜钱和布帛,都是长期搜刮和积攒下来,还没有来得及转运走的税金和财赋;于是周淮安宣布了一个决定,给麾下这些士卒就地发放一个月的饷钱和这几战积累下来的人头犒赏,还有伤员的补贴和阵亡者的抚恤,也由此名正言顺的形成一套新的章程和标准。
  虽然,大多数士卒最后拿到手中只有象征性的十几枚铜而已,但是对这支队伍来说却是颇为意义重大;以往在此之前义军虽然也偶有发饷钱和犒劳的例子,但是其实没有固定的期限和具体时间;而且是以布帛米粮盐酱之类的实物为主,基本上有什么就发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说,拥有日常稳定的军饷和战时的犒赏相结合,才是一只军队正规化和制度化、常态化的建设,所必然经历的过程。伤员的补贴和阵亡者的抚恤,同样也是保障其中相对稳定士气和凝聚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具体发放的过程也有讲究,并不是直接把钱交给各队头目,在让他们自己层层分发下去就省心了;那只会迅速催生造一群专门靠喝兵血和过手克扣军饷牟利的寄生和特权阶层,而对士气人心起到某种意义上的反效果。
  因此在后营里,各种日常物资的配给都是按照名册上的人头进行对接,实在没有什么给人下手的花头,这是颁发军饷和犒赏也不会例外;而周淮安甚至还是有些恶意趣味的搞了一个颇有些气氛的现场仪式,一字排开七八行桌面和钱筐作为领取点;自己这坐镇当场监督整个过程,然后让每队排好次序,按照念到的名字和具体数额轮流来自己面前领取,以杜绝被人上下其手的机会;就是算是阵亡者和伤员也不例外,将会把念到的数额送到救生队里去,或是当场交给相应推举出来的同乡或是友人;这样有着这么多众目睽睽的见证和潜在的事后监督下,谁想做些手段和花招的话,很容易就会变成大家公认的对立面和被唾弃、打击的对象。
  然后因为周淮安的额外要求或者说是个人趣味,每个人在领钱之前要对着天空宣誓式的,喊上一声“天补平均,清平乱世。”的口号,领到钱之后就要对着人群大声喊一句“感谢义军,感谢官长,感谢兄弟们”的话语,来加深印象和鼓动气氛。而那些表现比别人出色,或是有所突出功劳而得到额外犒赏的士卒,则还会又现场临时找来的鼓吹板子,吹打唱做上一番以热烈气氛。
  就像是后世那个袁大头的做法一样,只是还没有“吃水的饭,当谁的兵”那么的露骨而已。毕竟这里始终只是他一个暂时过渡和跳板的对方。由此这种仪式感和集体感强烈的流程,也赢得了许多人的感激之情和各种各样羡慕的眼光。
  拿着这些发下来的新旧铜钱,义军士卒当中也是各有心情和思绪。
  已经多少拿过两三次饷钱的老卒或是正卒的反应最是简单,他们会想着是如何把这些钱,在几个辎重大队所能够提供的各种货物和服务项目上花销掉,而变成身上修补加强后的装备和配给以外的日用之物,或是在交换战利品的跳蚤市场上,得到一些自己看上的东西。
  如果还有剩余的话,他们就会凑起来去吃喝一顿,再去临时设置的地点找个女人来轮流消火;凤岭港因为是一处对外输出的港市,所以还是有着若干数量专门想各色人等提供皮肉生意的土娼和女伎;大多数是附近穷的过不下去的乡下女人充事的,虽然人黑了点皮肤也十分粗糙,但是这些同样是苦出身或是老光棍的士卒们,却也不会嫌弃什么。
  这样就通过组织上的引导,扼杀了大多数人忍不住下半身的冲动,跑去祸害地方兼败坏军纪、名声的苗头了。一些由此产生了储蓄观念的老卒,甚至被剩余的钱尾重新挂在后营公中的账上,而作为日后优先支取物用的凭据;着这也是周淮安想要鼓励的内部经济循环和良性流通,的牛刀小试而已。
  而在那些新卒当中的反向和联动就更加强烈不已了,当场嚎啕大哭的有之,当场千恩万谢的热泪直流亦有之,还有高兴地乱吼乱叫都不知道说些什么的,或是在回到队列里依旧是失态而泣不成声的样子。
  比如,对于才加入半个月的石牛而言,就算是手里唯一这么一枚当十文的大钱,在普通庄户人家可不寻常见到的东西;就算是他的师傅,也要累死累活的赶上许多天的活计,才能挣下一枚回来,还是小心翼翼的贴身藏着大半年,才舍得在年关里花掉一些来置办行头。而当初如果有这些钱来应付上头的差役,那邻家大姐儿又何须以寡妇之身去给官兵干活。
  站在他身边的五头王健,同样在无声的流着眼泪和耸动着肩头;因为,他想起了自己因为拿不出大户摊下的份子钱,而被卖掉的姐姐和饿死在灶台下嘴里塞满土的妹妹;还有为了在牙缝给他省一口粮食,在床上慢慢就醒不过来的父母;要是有这些钱的话,他们岂不是还可以一家团聚在一起,继续过那艰辛而踏实的日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