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临诸天(校对)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878


因此在接下来的半年到一年时间里,对赵元谨而言属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只要利用好了这个时间差发展壮大,抢占到尽可能多的地盘,就拥有了逐鹿天下的资本。
当然,若是发展不尽如人意,等到将来吴振策被灭,朝廷接下来的围剿目标无疑就是赵元谨了。又或者朝廷军被击败,吴振策完全坐大,自立称王之后顺势一统南方,赵元谨的结局依旧不会有什么改变。
第三十一章
论道(上)
郡城东区。
一处清净的小院落前,门扉紧闭。四个眼神沉静的带刀侍卫守在门口。远处的行人三三两两地路过,偶尔有好奇之人冲这边扫上一眼,便不再多看,扭过头匆匆离开。
能够有节度使大人麾下的兵为其看门,里面的住户显然不是一般人物,没有谁敢无缘无故过来窥探,以免给自己找不自在。
片刻之后,一辆外观普通的四轮马车不紧不慢地自远处驶来,后面跟着十几个顶盔披甲的精悍骑兵。领头的队长双目如电,铁塔般魁梧的身躯在马背上稳如山岳,散发着充满压迫感的气息。
马车来到院落门口,驭手跳下车,将踏脚凳搬下。一位明眸皓齿、娇颜昳丽的白衣少女提着精致的食盒,掀开车厢门帘款款走下来站到一边。然后是一位锦衣华服、眸似点漆的青年公子跟着出来。
秦烽走下马车,环视四周,远处的街道上行人如织,众多摊贩沿街叫卖,熙攘喧闹声此起彼伏,一派百业兴旺的繁华景象。
距离战事平息才不过几天的功夫,郡城里的一切就恢复了常态,黎民百姓照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太平年景并无二致。不得不感叹芸芸众生的适应能力之强。
“公子……”
见他怔怔不语的样子,旁边的张秋韵轻声唤道。
秦烽回过神来,宽和地笑了笑:“好了,我们这就进去吧。”
门口的侍卫微微躬身行礼,推开了门将他迎进。
布置得整洁素雅的房间里,一位五官清隽、眼神明亮的短髯消瘦男子端坐在桌前,正对着一盘围棋残局沉思不语,两个灰衣仆役默默地立在角落。
“朱先生,公子来探望您了。”一个三十来岁的仆妇进来通报。
男子平静地抬起头,就看见秦烽信步走进,眸中带着随和的笑意:“先生真是好雅兴。”
“阶下之囚,长日无聊,总得找点事情做才是。”
男子淡淡地说着,放下了手中的棋子:“公子若是有意,不如就陪在下对弈几手?”
秦烽过来随意扫了一眼,摇摇头道:“我不擅长棋道,就不在先生面前献丑了。”
这男子就是蒙珞大将军曾经的幕僚兼军师:朱云泰。当日赵元谨领兵夜袭阳城郡,一举拿下郡城之后,便对城中的朝廷官员将领大举抓捕。除了郡太守董林以及少量官员当场战死之外,大部分都当了俘虏。
赵元谨的处理措施很简单:投降者可免死,拒不从命者一律格杀勿论!
刀架到脖子上,敢于忠义到底的人远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多,大多数官员都选择了屈服,转变立场为赵元谨效力。反正如今朝廷式微,天下龙蛇并起,改朝换代已不可避免,还不如换个明主投效,没准运气好将来还可以搏个开国功臣的身份。
当时朱云泰并未松口,赵元谨派人劝了他一回无果,就打算将其明正典刑,是秦烽求情,才让他暂时避过了刀斧加颈的命运。
两人说话间,张秋韵将食盒打开,取出几样精致的菜肴在另一张桌上摆好,还有一壶黄酒。
然后她使了个眼色,房间里的仆役丫鬟一起退了出去。
“先生还未用过膳吧,一起浅酌几杯?”秦烽温言道。
朱云泰点点头,两人在桌前坐下,边吃边谈。
古人讲究“寝勿言、食勿语”,但并非绝对,很多时候把酒言欢、纵论古今才才是正常情况。
“……公子的来意,我已知晓。”
朱云泰放下酒杯,双目平视着秦烽:“这些天躬身自省,也想通了些道理。只是还有些疑难,期望公子能为我解惑。”
“先生但说无妨。”秦烽不以为意地道。
“如果我愿改变想法,不知今后是为节度使大人效力,还是为公子你效力?”朱云泰一句话,令得气氛陡地微妙起来。
遗憾的是他并未看到秦烽的神色有任何变化,似乎这个听起来有些诛心、有些敏感的问题根本无足轻重一般。
“当然是为我效力,与那位节度使大人没有半点关系。”秦烽淡淡地道。
朱云泰神色愕然,似是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他。
以这位饱学之士的缜密头脑,事前他就有所猜测,但还是不敢肯定。以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一个臣子与敌方的俘虏会面,并且公然说出这样的话来,怎么看都有些大逆不道的样子。
“看来公子在赵军中的地位果然非同一般,当初能够从节度使大人的刀下保住我的性命,我就该想到这一层的。”
朱云泰沉默了半晌才道:“难道公子是打算自立吗?只不过如今节度使大人连战连胜,威望日增,怕是成功的希望渺茫。”
秦烽心里暗道:没有我的援手,赵元谨早就死在蒙珞的手中,如今只怕连骨头渣子都找不到了。
当然这话现在没必要细说,他只是道:“我并没有背弃赵元谨的打算,只要他不负我,我自不会负他。之所以保下先生,一为惜才,二来我在这边人生地不熟,有些事务需要一个得力的人为我统筹打理。还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这朱云泰在洛京同样是颇有名望的贤才,只因时运不济、始终无缘仕途。据闻早年和那个曹昀还有同窗之谊,只是后来对方出家修道,又为张敏衷的心腹幕僚,两人便形同陌路、再也不曾有任何来往。
秦烽往来穿梭两界,随着手中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庞大,不可能任何事情都亲历亲为,必须得开始物色一些合适的人选来帮自己分担打理了。
考虑到保密问题,自己原本的世界中一时不好安排,不过在这边的顾忌就少了许多。
在看过关于朱云泰的资料之后,秦烽就起了心思。蒙珞前两年征战各地未尝一败,除了他自己确实是个将才,与这个人的居中谋划、运筹帷幄也不无关系。如果能够说服他为自己效力,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朱云泰眼眸幽深,沉吟道:“我欠公子一条命,如果只是这个要求,答允也无不可。只是如今天下群雄并起、烽火连绵,节度使大人究竟能够走到哪一步,恐怕公子还得细细思量,未雨绸缪才是。”
他依旧不太看好赵元谨的将来,天下争龙、不成则死,如果赵元谨有可能败亡,秦烽应该何去何从,现在就要有所准备了。
朱云泰可不想继蒙珞之后,自己投效的第二任东家也因为站错了队而身死族灭。
“原本先生这话并无不妥,不过既然我出现了,那么赵元谨自然是下一代真龙天子,定鼎江山、开创新朝指日可待。”秦烽轻描淡写地道。
朱云泰只觉得心中天雷滚滚,这位公子该不是脑子有问题吧?自古天意高难问,在最终的结果出来之前,谁敢妄言天下真龙的归属?就是朝中那位首辅、各地手握重兵的藩镇诸侯、隐世门派中的人仙大能,都不敢说这样的话,这个秦烽究竟凭的什么?
看着朱云泰那不可思议的眼神,秦烽不以为意,取出一卷图纸递过去:“先生看看这个,就该明白我所言非虚了。”
第三十二章
论道(下)
朱云泰接过图纸翻看,发现是三种兵器的图样,每个细节都绘制得相当精细,旁边还附有细致的说明。
三种兵器分别是陌刀,三弓床弩,回回炮。都在某个方面代表了冷兵器时代的巅峰。
首先是陌刀,有史学家考证,认为这种出自隋代、盛行于唐代的长柄重型战刀,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威力最大的劈刺式冷兵器。
《唐六典》卷十六记载:“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斩马,刀重十五斤,又名砍刀,长七尺,刃长三尺,柄长四尺,下用铁钻。马步水路咸可用。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斩,挡者皆为齑粉……”
唐代时的1斤,相当于现代的0.66公斤,唐时的15斤,相当于现在的10公斤左右。也就是说,唐代陌刀是一种全重10公斤左右的长柄刀。
这种兵器的威力有多大?据说大唐名将李嗣业挥舞陌刀时,每挥出一刀,都能令前来进攻他的敌人骑兵“人马俱碎”!这些被他杀死的骑兵,有普通的轻装骑兵,也有人与马都披有铠甲的重装骑兵。
罗马人惯用的短剑,在唐代的陌刀面前,只是件小玩具。日本武士刀、尼泊尔弯刀、大马士革刀,也不能与唐代的陌刀相提并论。
其次是三弓床弩,在宋代出现,据考证是冷兵器时代最强的远射兵器,这种弩发射的凿子箭,射程超过1500米,是火炮产生前冷兵器的射程之最。发射凿子箭的能量,由三把强弓共同提供;这三把弓,安装在一个叫“床”的基座上,因而这种武器的名字,就叫“三弓床弩”。
公元1131年的宋金和尚原之战,宋将吴玠率领的宋军,利用三弓床弩对付金将兀术的铁甲骑兵,杀得金军尸横遍野,取得了宋对金之战中少有的大捷。
三弓床弩发射的箭,能在1000米开外,将身穿重甲的金军骑兵射个对穿,其威力极为恐怖。而在宋代初期的宋平南汉之战中,宋军潘美统率的大军在韶州与南汉军对阵时,潘美的宋军也是利用三弓床弩发射巨箭,击溃了南汉的重装战象甲兵。
当时的南汉,拥有一支精锐的战象部队,这战象身上披有厚厚的护身甲,寻常弓箭,伤不着这战象。
但宋军三弓床弩发射的重箭,却能轻易洞穿战象身上的护甲,并杀死战象。
第三种兵器是回回炮,属于西域回人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的发明,在蒙古灭亡南宋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号称能够将150斤重的巨石砸到三百米外的地方,是冷兵器时代威力最大的投石机。
蒙古大军围攻襄阳时,该炮被部署在襄阳城东南角,它发射的巨石射中襄阳城墙上的谯楼,“声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汹汹,诸将多中逾城降者。”防守襄阳城的宋将吕文焕自知不敌,遂纳城归降。
拥有回回炮后,蒙古大军在陆地上与宋军作战时,就具备了绝对优势:打野战,以步兵为主的宋军,不是蒙古骑步合同军队的对手;宋军也不能倚靠坚城来抵挡蒙古大军的进攻,因为再高再厚的城墙,在回回炮面前都如纸片般脆弱。
在元宋战争后期,宋军也曾仿制回回炮反击,无奈此时大势已去、最终没能挽回宋朝灭亡的结局。
这就是秦烽准备的杀手锏,只要这三种兵器在军中出现并成批装备,将使得赵元谨的军队拥有无可置疑的优势,加上强大的后勤支持,攻城略地不要太容易。
由于星舰的警告,他无法再随意使用枪械之类的现代化武器,但这并不妨碍他为赵元谨另行寻找更加合适的利器来逐鹿天下。反正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想要查阅相关资料实在是太轻松了,网上找不全的东西,还可以去大型图书馆里查。
其实在这个时代,重刀、床弩、大型投石机都有出现,只是威能射程不如上述三种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之作。现在秦烽将它们的资料查找补全后交给赵元谨,也不会引发本世界意志的特别注意。
朱云泰脸色越看越凝重,他本就有真才实学,又长时间在朝廷军中任职,自然能够看出这三种兵器的可怕。
“公子,这利器虽然不错,可是耗费都颇为不菲,制作也相当不易,以节度使大人如今的家底,怕是根本用不起吧?”他忍不住质疑道。
一柄陌刀就要花费十五斤上好的钢料,以这个时代的冶炼技术,优质的钢铁产量相当有限,价格绝不会便宜到哪里去。至于三弓床弩和回回炮的造价就更夸张了,即便是现在的朝廷,想要成规模地制造运用这三种利器,对于国库的压力都是非常大的。
“有我在,节度使大人是不会缺银子的,也不会缺乏好钢,所以你的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秦烽淡淡地道。
朱云泰疑惑地打量着他,只觉得这位公子在自己的眼中越发显得高深莫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8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