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临诸天(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78


不过联系到两个多月前赵元谨被困荆南郡时、原本城破只在旦夕之间,却莫名其妙地起死回生,后来更是以神秘手段击杀了蒙珞大将军,一举逼得朝廷军无奈退兵。
再想到这段时间以来,赵元谨节节胜利,每次不被看好的战事均能以胜利而告终,以劣势兵力居然压制得冯青云抬不起头来。种种奇迹,似乎印证了这位节度使大人麾下确实有高人的传言。
“好吧,姑且这样认为。可是如今大齐朝廷犹在,仍据有大半天下,坐拥精兵数十万,朝中不乏名臣猛将、能人异士,想要一举颠覆摧毁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这且不说,就是各地的割据藩镇中,拥有潜龙气象的诸侯累积起来也不少。他们不仅自身兵精粮足,还有某些隐世门派的高人在幕后扶持辅佐,想要逐一击败同样不轻松。公子凭什么认为、赵元谨就一定可以击败群雄成就帝王大业?”朱云泰正色问道。
秦烽平静地道:“还是那句话,有我在,赵元谨就不会缺乏军械物资。只要时间地盘足够,他可以轻松扩军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没有任何诸侯可以在财力物力方面压过他,就连朝廷也不行。”
以星际争霸系列游戏为例,只要你有近乎无限的资源和足够的爆兵速度,战略上不出大问题,那么根本就没有敌人能够打败你,除非对方拥有比你更逆天的外挂。
如果以现实为例,可以拿二战中的轴心国与同盟国阵营作比较。尽管轴心国集团、尤其是第三帝国拥有众多优秀出色的高级军官,拥有数百万精锐善战的军队,拥有各种先进的科技,可是因为体量所限,人口、能源、工业、经济规模都远逊色于同盟国阵营。
轴心国集团玩不起战略空军、玩不起战略海军、玩不起曼哈顿工程之类的烧钱项目,没有人力物力持续不断地爆兵,所以在进攻受挫、战局进入僵持阶段后,各种致命的短板就暴露出来了。
而美国作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工业国,一旦进入战时状态,爆发出来的强大产能轻易碾压整个轴心国集团。就连航空母舰都可以成批建造,还有能力独自完成曼哈顿工程这样的庞大计划。
因此哪怕就是第三帝国打下了莫斯科,打下了斯大林格勒,又或者日本打赢了中途岛海战,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充其量多撑一段时间而已。最终依旧会被美国平推碾压。
放在这个世界,赵元谨所拥有的筹码可不仅仅限于他手下的那点军队,而是以秦烽为纽带、一个强大的现代工业科技文明体系当他的战略后盾,某种程度上同样意味着近乎无限的财力物力支持。试问那些藩镇诸侯、还有腐朽不堪的朝廷拿什么来抵挡?
朱云泰看了看秦烽的表情,谨慎地问道:“公子可否透露下,您究竟能够为赵元谨弄来多少粮饷?”
秦烽微微一笑,伸出五个手指头。
“五万石粮草?五十万两白银?”
朱云泰试探着说道,这样一笔庞大的资源,足以奠定一家诸侯的崛起基础了。
秦烽摇摇头。
“那就是五十万石粮草,五百万两白银?”
朱云泰怔了一下,继续说道。一家足以位列潜龙的大诸侯,所拥有的全部家底估计也不过如此了。
秦烽依旧摇头。
“这……难道是五百万石粮草,五千万两白银?”
朱云泰脸色发白,已经不敢继续猜测下去。
三十年前的大齐天下尚算稳定,朝廷一年的税赋收入也不过粮食三千余万石,白银二千二百余万两。如今天下动荡,很多州郡被藩镇义军所占,收不上税来,所以现在朝廷的收入已经大幅缩水,年年入不敷出。
“先生不用继续费神猜了,”
秦烽笑道:“如今南方虽遭遇灾年,但远未到颗粒无收的地步,赵元谨将来地盘大了,自然会有足够的产粮区,所以过了今年就不必再担心粮草不足的问题。”
“至于白银么?多的没有,三千万两我还是能够帮他弄来的。”
按照他和赵元谨的兑换约定,三千万两白银在自己的世界大致相当于一千吨纯银的样子,如今华国一年的工业银产量都超过了一万两千吨,全世界的产量加起来就更多了。自己只要以分批次购买的方式,悄悄弄一千吨纯银过来毫无压力。
第三十三章
既然决定要在两个世界之间倒卖资源发家致富,秦烽就没打算满足于小打小闹、小富即安,而是要大干一场。在幕后扶持赵元谨逐鹿天下、建元称帝仅仅只是第一步而已。
按照秦国吕不韦的观点,获利最大的生意不是简单地做买卖互通有无,而是投资于一国王室贵胄,助其登上王位,成功之后获得的各种利益将多得难以计算。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并且还成功了。尽管这位历史名人的结局不怎么好,不过他的观点并没有明显的谬误。
秦烽决定以后采购各种物资时全部以境外贸易公司的名义进行,只要足够小心低调,就不用担心会出问题。譬如世界著名的几大避税天堂,很多从事见不得光生意的公司企业都是在那里注册的。就连许多国家的权贵政要,都会在那里注册公司隐匿、洗白财富。
至于说交易数量多了引起外人注意的事情,只要想想如今全球每年的粮食交易量有多少?数亿吨级。白银交易量有多少?数万吨级。以秦烽的这点采购量,就一普通交易商的级别,别说大鱼了,连中鱼都算不上,谁闲的蛋疼来专门怀疑你?
再说大齐世界,考虑到这个世界的发展水平,数千万两白银涌入后造成一定的市场波动是完全可能的。或许黄金白银的兑换比例会有所变化,当然并不会太明显。
这个世界的某些情况与华夏古代近似,白银的产量不算多。华夏古代支撑银本位制度的白银大都来源于国外。据推算,1493年到1800年,美洲出产了全世界85%的白银和75%的黄金。在16世纪总计生产白银1700吨,17世纪为42000吨,18世纪为74000吨。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欧洲就将美洲当成了财富掠夺地,白银首当其冲。17世纪运往欧洲的美洲产白银达31000吨,18世纪为52000吨。从1545年到1800年,美洲出产了13.3万吨白银,其中75%即10万吨被运往了欧洲。
尽管明清两朝时不时禁海,不过仍有不少白银通过贸易渠道进入境内,满足了民间对于白银的需求,后来的朝廷财政税入也是以白银为主。
所以大齐世界将来改朝换代以后,随着政局趋于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对于白银的需求量会日渐增加,这数千万两银子恰逢其会,远不足以引起全国的经济秩序失衡。
而且等到赵元谨地盘扩大、有资格自立称王时,秦烽也不准备一味兑换黄金了,而是换成玉石翡翠、野生中药材、名贵树木、高等食材之类的资源。这些东西在主世界都是稀缺资源,不愁卖不出价钱。
大齐世界虽然还处于农业社会时期,可是只要仔细盘查一番,值得发掘的好东西还是不少的。而这样的跨界交易渠道又只垄断在他一个人手里,想不暴富都难。
当然为了安全,自己在主世界也要经营建立起一定的势力,这样才有能力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避免财富多了被人当成肥肉盯上。
朱云泰看了他好一阵,忽地问道:“既然如此,看来导致赵元谨绝处逢生、柳暗花明的神秘高人,应该就是公子您了?当初蒙珞大将军死得不明不白,应该也是您所为吧?”
“没错,所以你痛恨我吗?”秦烽并不掩饰。
朱云泰叹了口气,微微苦笑道:“战场之上刀枪无眼,两军阵前,哪有留手的余地?无非是各为其主罢了,我有什么理由恨你呢?”
“那么,先生现在应该做出决定了吧?”秦烽笑道。
朱云泰自嘲地道:“我既然知道了公子的最大秘密,如果还认不清形势,怕是只有死路一条了。而且以您的手段,恐怕也根本不用担心我会假意投靠吧?”
秦烽笑而不语,算是默认了。
朱云泰神色严肃起来,起身离座,跪下磕头道:“臣朱云泰见过主公。”
“先生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被一个年龄足以当自己父亲的人恭谨地叩拜,秦烽有几分不适应,连忙伸手将他扶了起来。
两人重新入座,既然主仆名分已定,朱云泰想了一下,出言询问道:“不知主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臣愿为主公分担谋划一二。”
“暂时没有太大的计划。”
秦烽道:“赵元谨将荆南郡、阳城郡的十多家门店产业当礼物送给我,还有郡城附近的千亩良田,这些都需要人手来打理,就劳烦先生为我安排了。”
“此外他以后每占下一郡,都会许我一定数量的产业和田地,这些都要尽早筹谋,不能出了岔子。”
“必定为主公处理妥当。”
朱云泰拱手道,以他的才智能力,管理些产业田亩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
第三十四章
云绮君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落在山脊上,带着淡淡的暖意,茂密的林中不时传出清脆的鸟鸣,偶尔可以看到小兽飞快跑过。
远处的官道上烟尘飞扬,旗幡招展,一队队朝廷军卒向东而行,后面跟着大群的粮草辎重车辆,周围还有游骑往来逡巡,气势看上去倒也威武壮观。
半山腰的位置,一位身形颀长、体态丰腴窈窕的女子站在一块大石上,手提长剑。漆黑如墨的长发,肤光胜雪,一袭紫色衣裙,没有任何饰物点缀,依旧无损那颠倒众生的丽色。
清林、清远师兄弟二人站在她身后沉默不言,神色恭敬。
三人静静地看了一阵,那女子幽幽叹了口气,充满磁性的柔美嗓音响起:“朝廷的气数是每况愈下了,看来这天命革鼎、改朝换代怕是已经不远。”
清远道人想了想道:“师叔说的不错,只是朝廷现在的力量依旧不容小觑,十几万大军齐至,吴振策怕是压力不小。”
紫衣女子淡淡地道:“吴振策是师门挑中的潜龙,自然有些根脚气运,若是连这一关都过不去,将来还怎么逐鹿天下?”
师兄弟二人相对无语,吴振策如今的军力不过十万出头,还有不少新兵,正常情况下可没有把握击败朝廷的十几万精锐。是以师门才派出了不少弟子协助,四处为其奔走,刺探军情、收买内应、招揽人才等等,务必要帮潜龙打赢这关键的一战。
上次荆南郡有变,引起了众多隐世门派的注意。清林师兄弟将消息上报之后,师门高层虽然重视,不过多数长老还是倾向于认为这属意外事件。因此决定继续派人关注,并且让闭关潜修的云绮君真人出山,统驭所有在外的师门后辈弟子。
云绮君的修为在同辈门人中出类拔萃,不仅一身剑术出神入化,阴神凝练、距离打破人仙桎梏都只有半步之遥,已在事实上成为下代掌教的候选。
对于宗门的决定,云绮君虽心里有些不以为然,依旧还是服从了安排。
只是最近两个月以来,吴振策固然节节胜利,声势越来越大,可荆州境内赵元谨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数千人马据城而守,居然压制得数万朝廷精锐无计可施,前不久更是连粮仓都被一把火给烧了。
所幸朝廷的调兵命令来得及时,冯青云第二天一早就灰溜溜地领军撤离,躲过了注定的灭顶之灾,否则再拖上一两天,朝廷就要收到第二位大将军的死讯了。
朝廷军退兵之后,赵元谨并未闲着,很快就继续出兵收复了阳城郡下辖的四座县城,然后进兵上阳郡,围城三天便顺利攻克。
消息传开,师门高层对赵元谨越发顾忌。掌教几经考虑,决定让云绮君暂时放下吴振策那边的事务、亲自过来荆州境内打探消息,设法见上赵元谨一面,如果有可能,就将这个麻烦尽早解决掉。
“……我始终不相信那个赵元谨会有什么天命在身,”
云绮君黛眉轻蹙,沉吟道:“十年前,祖师曾耗费莫大的代价推衍天机,认定真龙应出在淮扬,两年前吴振策率乡人数百,杀官起事,一夜之间夺了祁江县城,后来潜心经营、步步扩张,直到现在龙气勃发,已有王者之相。可见祖师的批示并无谬误。”
“可现在看来,吴振策想要击溃朝廷大军尚需时日,快则三五个月,迟则一年半载都有可能。如果这段时间内让赵元谨趁机占了整个荆襄之地,甚至窥视益州,势力就会越发壮大,这对我们决不是什么好消息。”
师门在吴振策身上投入颇多,只要再想办法帮他打赢这一战,朝廷在南方的势力就会大为削弱。届时吴振策正可趁势称王立国,吞掉那些小诸侯、一统南方都是水到渠成。
不过赵元谨一旦趁着这段难得的机遇期崛起,南方就会演变成二虎相争的格局,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清远道人忍不住道:“师叔,既然是这样,那我们何不通告赵元谨周边的那几家诸侯,让他们小心应对。顺带再告知益州的宋绪,他如今已据有五郡之地,势力比起赵元谨远远胜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