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临诸天(校对)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878


“北方现在四分五裂,多家诸侯混战不休,无论胡人还是朝廷,实力都已比不上现在的楚国,所以这场大战的结果根本无需讨论。”
洪辰轩皱眉道:“唯一的可能,就是北方能够结束分裂迅速统一,这样才可以和楚王的大军相抗衡。”
张鹤元摇摇头:“大战在即,哪怕北边明天就统一,也根本来不及了。”
家主们深以为然,赵元谨的优势实在是太强大,没有至少一两年的休养生息时间,北方哪有资本与之对抗?
“可是……”
一直保持沉默的俞家家主俞清慢慢地道:“楚王得了天下,于我等世家豪族而言,实是有害无益啊。”
席间忽地静寂下来。
几个月前,赵元谨推行的两条大政,科举和税收,已经严重损害了士绅阶层的利益,民间舆情汹汹,不少士子文人纷纷上书抗议,朝堂上同样是暗流涌动。
结果,那个该死的国师一发话,上百官员被抄家砍头,民间带头串联闹事的一些富户大族也被官府拿下处死,瞬间便扭转了局面。
有着血淋林的例子在前,如今朝堂上已没了质疑对抗的声音,因此这两条制度就此定了下来。
当然,利益严重受损的诸多豪门世家,是不会甘心将自己碗里的肉白白让出去的。
“官员士绅纳税,自古未曾有之矣。”
蔡星隆冷笑道:“楚王此等做法,等若一朝尽失天下人心,何其不智!这次北伐,胜局也未必就是十拿九稳。”
“你有什么想法?”洪辰轩睨了他一眼。
蔡星隆道:“我没有想法,不过我们几家若是适当控制拖延一下供应给楚军的军械粮草之类,再偷偷给北边的那几家提供些消息,楚王想扫平北方,至少不会太容易吧?”
“如果战事能够持续几年,或许就会有很多变数出现了。”
眼见家主们不出声,他提高了嗓门道:“楚王根本就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人君,他若是坐了天下,别说我们、就是我们的后世子孙都别想有好日子过,不趁现在还有机会时把他扳倒,以后哪还有这样的便利?”
洪辰轩叹了口气:“其实楚王也是出身书香门第之家,当年还是大齐朝的举人,按理说不会苛待我等世家。要怪就怪那个国师妖言蛊惑,罔顾天下士子民心,动摇国朝根基,实是罪大恶极!”
事到如今,秦烽在楚国朝中的地位之超然特殊,对于这些世家家主而言已经不是什么秘密,那两条国策也是他提出的。因此说起来,现在家主们最痛恨的其实是这位年轻得不合常理的国师大人。
俞清思索着道:“有没有办法罗织些罪名,将这位国师整倒?”
“这不可能。”
张鹤元摇头:“秦烽当年对楚王有过救命之恩,又为楚国的崛起立下过汗马功劳,情分非同一般,绝不是轻易能够扳倒的。”
蔡星隆咬牙冷笑:“正所谓功劳越大、种祸越深,我就不信楚王会一直宠信他……”
说到这里,他看向了洪辰轩:“令千金如今贵为楚王的王妃,听说又有了身孕,正是受宠之时,有没有可能让她出面周旋一下,给秦烽找些麻烦?”
洪辰轩摇摇头:“非常难。那位王后卢氏之女,如今可是国师的正妻,有这层关系在,成事的可能性太低了。”
俞清叹息道:“如果令千金能够诞下王子,将来再被立为太子,事情就好办多了。”
“谈何容易?”洪辰轩微微苦笑。
原本吴振策有望统一江南时,为求获得足够的支持助力,曾经许了洪家嫡女的王后之位。可惜后来这位汉王兵败,不得不归降楚王,如今被封了个闲散侯爵,在金陵城中圈养起来。
为此这些家主们别无选择,只能投靠了楚王,洪家的嫡女虽得以进宫,却不可能再有王后的位格了,以后就算诞下男丁,想扳倒已有嫡长子、加上国师撑腰的王后卢氏,都是痴心妄想。
“国师的手段、修为深不可测,已是真正的仙道中人,不是我们能够抗衡的。”
洪辰轩摸出几枚钱币放在桌上,继续道:“各位只要看看这楚国新发行的银钱,就可知天下气数,大半都已在楚国矣。”
楚国新钱分为三种,银圆,铜圆,铜钱。而且成色和份量远胜前朝发行的钱币,那些藩镇诸侯就更没法比了。有秦烽支持,楚国朝廷不缺银子、更不会缺铜,因此在这方面根本不需要偷工减料。
起初还有民间商人偷偷收集铜钱,弄回去私自熔化制作铜器高价出售牟利,结果他们很快就发现市面上的铜越来越多,价格直线下跌,最后一个个都亏了血本。
如今在北方,楚国的新钱已成了极受欢迎的货币,连胡人部落和汉人做生意时都不会拒绝用新钱交易。
“听说楚国的国库中还存着几百万斤铜,不知是真是假,而且都是国师动用异术弄来的。”俞清皱眉道。
“何止是铜?还有很多好东西,都是只有国师那里才能提供。”
洪辰轩摸出一个防风打火机,一面镜子,一盏太阳能照明灯放在桌上,说道:
“这是我特意令人买来的,国师府邸中的人最近在金陵城里开了几家店面,专门售卖这些不知来历的奇物,价格虽然不便宜,可因为方便好用的缘故,非常热销,日进斗金还是往小了说的。”
“我们手下的能工巧匠有可能仿制吗?”蔡星隆敏感地问道。
“我让人看过了,没办法。”洪辰轩简单干脆地道。
几位家主面面相觑,俞清无奈地道:“扳不倒,又没法杀,难道就没有办法对付这位国师了吗?将他拉拢过来行不行?”
“国师现在也不缺什么吧?权力钱财美色都有,有没有我们,似乎对他都没什么影响。”蔡星隆道。
洪辰轩看向了张鹤元,道:“国师的那位平妻,似乎是你家的族人,有没有办法通过这层关系与他拉近关系?”
张鹤元摊了摊手:“荆南郡的张家只是远支,和我们主家很少有来往,这事情能不能成,我也没底。”
“不管行不行,姑且试试看吧。”洪辰轩道。
……
草原。
地平线上,大队的骑兵疾驰而来,密沉闷集的马蹄声有如雷霆连绵不绝。
秋高气爽,人壮马肥,历来都是草原部落最容易入侵袭扰中原的时刻,尤其是如今中土汉家王朝衰落,诸侯混战,对于胡人而言可谓百年难遇的好机会。
“……王子殿下,还有三十里就到大汗的行营了。”
一个体格魁梧的千夫长策马上前,对领头的一位青年男子禀告着。
那青年略微颔首,平静地道:“那就加紧赶路吧,可不能让父汗久等。”
千夫长没有注意到,王子望向天际的眼眸中,隐约有金芒闪过。
第一百一十一章
称帝(上)
旷野上,天高气爽,大战正进行到关键时刻。
交战双方兵力规模相近,不过楚军士气旺盛,个个奋勇直前,朝廷军一方已处于明显的劣势,距离彻底溃败只是个时间问题。
军阵中央的高台上,秦烽与赵元谨凭栏而立,静静地看着下方千军万马的激烈厮杀,神色淡然。
一个多月前,准备完毕的楚国朝廷终于正式大举出兵,渡过长江北伐。水师十万,步骑军二十万,羽林禁军五万,共计三十五万大军。
加上负责后勤运输的二十万厢兵、还有同样数量的民夫船工水手等等,号称七十万雄兵,由楚王亲自领军、国师也随军出征,一时间天下震动。
谁都明白,养精蓄锐已久的楚军就如同开闸的猛虎,此番浩浩荡荡地渡江北上,可不仅仅满足于抢几块地盘,而是要彻底扫灭北方群雄,真正一统天下,开创一代新朝。
大军顺利渡河之后,一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有回回炮这样的利器在手,无论大小城池均能轻易拿下。很多城池干脆就是楚军一到便开城投降。
毕竟楚军的各种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让这些兵微将寡的地方郡县根本生不出抵抗之心,就算是勉强开战,也只是徒增伤亡而已。
少数几座城池的主官比较有血性,执意率领全城军民与楚军决一死战,哪怕不能击退叛逆,只要能够多拖住对方几天,为朝廷争取足够的时间准备反击都是值得的。
然而因为回回炮的缘故,最坚固的城池都不可能撑得过两天,就会被打破了城墙,进而全城沦陷。
仅仅一个月多点的时间,楚军便顺利拿下豫州全境,以及大半个兖州,逼近洛京近郊,水师在大都督龙林方的率领下自徐州港口登陆,同样进展顺利。大齐朝廷所能控制的地盘已经所剩无几。
到了这个时候,苟延残喘的朝廷终于暂时放下了党争内讧,急调三十万京营精锐拦截楚军,务必要挫败楚国的北伐图谋,收复失地。
因此就在今天,楚军终于遇上了一次像样的大战。二十五万对三十万,且都是精锐劲旅,正常情况下或许要打上很多天才有可能真正分出胜负。
然而令朝廷军始料不及的是:大战尚未正式开启,楚军阵中的秦烽便出手了。先是以重型狙击步枪打断了朝廷军的中军帅旗,接着一发RPG轰过去,将朝廷军的统帅:岳国公程辅连人带马炸了个粉身碎骨,就连离得近的几员将领都未能幸免。
大战在即,朝廷军的指挥中枢被一举端掉,这种干脆利落的斩首行动,产生的巨大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接下来的战事进程便不用说了,士气大跌的朝廷军从一开始就处于被牢牢压制的不利境地,诸军调度指挥不灵,只能各自为战,被楚军趁机分割包围、一块块地吃掉。
不到大半个时辰的功夫,朝廷军便伤亡惨重,已开始有成批的逃兵出现。
而秦烽也没有闲着,眼神冷静观察军阵,将所有发现的朝廷军高级将领一个个地狙杀掉,令对方雪上加霜。
“……全军突击,杀!”
赵元谨眼见时机差不多了,当即便下达了总攻命令,除了拱卫王驾的羽林禁军不必动,剩下的大军全部压上。
这下,等若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朝廷军再也支撑不住,开始全面溃败、四散奔逃,不少兵卒更是直接抛下兵器投降。
赵元谨随即下令楚军追歼残敌,收编降军打扫战场,登记军功等等,一切进行的有条不紊。
等到傍晚时分,战事终于落下帷幕。楚军收编降军十五万余,缴获军械辎重无数,可谓大获全胜。
这三十万京营精锐本是大齐朝廷的最后看家本钱,此番却以无比憋屈的方式全部葬送在了此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8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