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临诸天(校对)第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878


“……王上,此地距离洛京亦不过百里,大军明天一早出发,落日时分就可兵临城下了。”孙向青喜不自胜地道。
王帐中的众将个个面带喜色,此战大获全胜,就意味着大齐朝廷的最后一股气数消磨殆尽,面对楚国的兵锋,再也不可能有翻盘的希望了。
此时的洛京城仅剩下五万城防军,除此之外再无一兵一卒的援军,还听从朝廷号令的郡县不超过一手之数。可以说只要楚军抵达洛京城下,便是大局定鼎之时。
赵元谨微笑着颔首,楚军只要打下洛京,接收了大齐朝廷仅剩下的地盘,就意味着掌控大半天下,上承天命,无论声势还是气数都进一步壮大,所谓的北方群雄,对于现在的楚国而言就是一群流寇草头王罢了。
“主公,既然洛京城旦夕可下,臣等恳请王上早日考虑建元称帝事宜,以正名分号令天下。”苏牧又道。
众将闻言纷纷附和赞同,如今南方的益州、荆州、扬州、交州,以及北方的豫州、兖州、徐州都将归于楚国版图,等若天下十三州,楚国已经占有大半,还都是最为富庶繁华的地区,实力底蕴都已足够,考虑称帝确实是水到渠成了。
况且只要赵元谨称帝登基,接下来就是大封功臣,在场的这些将官们自然是人人有份。
“称帝之事,先生以为如何?”
赵元谨心里虽然也很期待,不过并没有忘形,而是客气地询问坐在旁边的秦烽。
他有没有那个命数当开国太祖,还得秦烽说了算,话说这位国师要是不认同,那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秦烽简短地点头道:“可。”
赵元谨松了口气,大喜过望地道:“赵某能有今日,多仰仗先生之力,将来若能统一天下,必与先生共掌江山、永享富贵。”
“呵呵,陛下过于客气了。”
秦烽面上多了一丝笑意,这位楚王确实很会做人,无论他心里的真实想法如何,至少到目前为止都没有逾越自己的底线,因此倒是省了另起炉灶的功夫。
若是他能一直这样识趣,这个皇帝让他当下去也没什么。
第一百一十二章
称帝(中)
十一月,洛京城。
以主世界的地图来看,这洛京的位置就是洛阳,数朝古都,三百年前大齐太祖定都于此,累世经营扩建,规模恢弘,是天下间有数的巨城。
而偃师城位于洛水北岸,大河之南,嵩高、少室等诸山之北,上游是洛京,下游百里处为虎牢,是拱卫洛京的战略要塞。
如今偃师和虎牢等地都已落入楚军掌控之下,水师亦经过黄河抵达洛水,数十万大军合围,这座昔日的大齐皇都已成孤城。
楚王的御营于前日抵达洛京城下,等到其他各部兵马相继赶来汇合,至此已经完成了攻城前的所有准备。
大齐朝廷虽已衰败不堪,不过城中依旧有五万城防军驻守,加上临时动员的青年民壮,凑个十余万还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据城死守,抵抗坚决,想要拿下依旧不会太轻松。
翌日一早。
大军簇拥着楚王的车驾出营,集结于城下,数十万衣甲鲜亮的将士列阵,漫山遍野,气势慑人。
低沉的鼓点声中,威武壮观的军阵徐徐而至,长矛兵、刀盾兵、弓弩兵、近卫骑兵,阵列严密,军容鼎盛。
洛京城过去百年都不曾遭遇过战火,城墙上的守城将士何曾见过这等场面,顿时人人面如土色,心生怯意。
此刻十三岁的小皇帝正在几位辅政大臣的陪同下,在城上观察敌情,见得这等震撼场面,所有人都不由面色苍白,相对无言。
“……那几州的动静如何?”
赵元谨立于车驾上,询问赵丰道。值此关键时刻,谁都不希望变数出现,如果那几家诸侯趁此机会出兵横插一腿,楚军想尽快拿下洛京的计划就要受影响了。
“王上,叶明策,黎文聪,杜山等人此刻都在忙于攻城略地,短时间内怕是抽不开身。唯一可虑的是并州的魏阗已经投靠了胡人王廷,胡人王子哈尔卜领精锐骑兵八万进驻并州,或许会对我军不利……”
赵丰总揽楚国情报机要事宜,因此王上垂询,当即详细禀告起来。
赵元谨微微皱眉,旋即神情放松下来,这个消息不算好,不过并州全境尚未完全拿下,胡人想要把手伸到洛京这边来,短时间内还是难以办到的。
如果战事久拖不决,这帮在一旁窥视的豺狼们自然会生出心思。当然只要楚军能够尽快进占洛京,战略主动权就完全在手,再也无惧任何外来干涉了。
“国师以为,我军拿下洛京需要多少时日?”赵元谨看向了旁边的秦烽,客气地询问着。
“今天就可以吧。”秦烽淡然道。
“莫非国师以为,洛京城里的那位小皇帝会主动率百官出降不成?”赵元谨有些惊讶。
“他不投降也没关系,只要将这城门炸开,大军自然就能够杀进城了。”秦烽微微一笑。
有绝对的实力在手,敌人无论有什么样的反应,其实都已经不重要。
洛京城的城门再坚固,甚至直接封死都没关系,以RPG-29的威能,多轰个十几发也就摆平了,就不信这道门比主战坦克还能扛。
赵元谨放下了心,遂令人上前喊话劝降。
一员卫将骑马出阵,飞驰至城墙下,高声喝道:“城内听着,我家主公上承天命,如今已尽得江南、巴蜀、豫州、徐州、兖州之地,不日即可荡平天下!洛京已成孤城,给你等一个时辰考虑,如不献城投降,城破之时难免生灵涂炭,你等切不可自误。”
“真是岂有此理!”
城上,一个四品文官脸色铁青,咬牙切齿地低声道。不过是一群叛逆,如今却敢在这皇都枢机重地大放厥词,肆无忌惮,岂是臣子所为?
群臣面面相觑,楚军势大,城内人心浮动,这场守城战并不好打。况且对方说得没错,洛京已是孤城,就算勉强守住一段时间又能如何呢?
大齐气数已尽,这是谁都无法忽视的事实。为了自己的身家前途考量,或许献城投降是个更符合时宜的选择?
新任首辅虞桂咳嗽一声,神色落寞地道:“诸位,楚军阵中有巨型投石机随行,这已不算秘密,当初襄阳城就是被此物一举攻破。洛京城防坚固或许更甚襄阳,但也支撑不了太久。”
他看了看沉默不语的众人,继续道:“城中粮草所剩不多,外无援兵,更可怕的是那位楚国国师此刻就在军中,如果他亲自出手,我军又能有几分胜算?”
现场一片死寂,原本还神色愤怒的几个年轻文官都不出声了。
上次秦烽大闹皇城,以一己之力屠杀数千羽林卫和大批高手,最终杀进内殿,导致先皇驾崩。后又在皇城内大肆洗劫,搬空了整座国库之后从容离去。
此等奇耻大辱,堂堂大齐朝廷事后竟然束手无策,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如今数十万楚军浩浩荡荡而来,仅凭城中的这点本钱,还能如何抵挡?
“以虞公之见,我等只能出降了吗?”一人问道。
“为城中黎民百姓计,此事只能如此了。”虞桂面无表情地道。
众臣再度沉默,不过某些人眸光闪烁,显然是动了心思。既然大势不可违,自己的身家前途性命当然是更重要的。
虞桂心底暗自冷笑,要说这帮家伙里面没有内奸存在,那是打死他都不信的。过去一个多月以来,整个城里的官员与世家,和楚国暗通款曲的可不止一个两个。
如果自己下定决心抵抗,说不定打到一半时就会被某些家伙从背后捅了刀子,拿自己的头颅去向楚王邀功请赏了。
“……你们这些个混账东西,就算是卖主求荣,也得本公才有资格卖,哪有你们卖的份?”他心里暗暗骂道。
城下。
楚军已经列开阵势,十部回回炮已经就位,大量的箭车、楼车、土龙车等攻城器具陆续推到战场边缘。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已经越来越浓重。
正常情况下想要攻克这样一座巨城,攻城一方需要付出的代价至少是数以十万计,用尸山血海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当然秦烽已经不打算这样拖下去,自己如今已拥有部分世界权柄,多的不说,至少可以随意动用各种高科技兵器、而不用担心会引发不良后果了。
所以只要战事一起,他就会以最粗暴激烈的手段来干预,决不让城中守军生出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
眼看着时间已经接近正午,赵元谨缓缓起身,准备下达攻城命令。
就在这时。只听远处轰然一声,洛京城门大开。
为首的便是小皇帝,他此刻已不再穿着皇帝的冕服,而是换了一身素布白袍,背上还背着荆条,手中捧着国玺金册,神色黯然,后面跟着大群的文武官员勋贵。
说实际,这少年登基后就是个傀儡摆设,什么事情都没有他说话的余地,群臣决定之后再把结果告知他。他只需要照办就是。就好像这次的献城投降,几个老家伙一合计,就把大齐朝的根基给卖了个干干净净,收拾心情准备服侍新君,为新朝效命了。
车驾周围,楚国众将眼见城中出降,心里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却又有几分遗憾。
能够不死人、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是好的,可是这样一来就没了军功可赚,实在说不上哪种结果更好些。
不多时,一队亲兵引着小皇帝与大齐朝的文武百官至中军,齐齐跪下俯首请罪。
赵元谨亲自过去接下国玺,扶起小皇帝,温言抚慰几句,又对着后面的群臣说着:“诸卿请起,诸位都是国之贤才,此番能知天命、顺应大势,寡人岂会薄待?以后天下之事,还得多多仰仗各位卿家了。”
这就是表示既往不咎的态度了,群臣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当即俯首再拜。
随后,大军入城,接收各处防务,等到控制全城局面后,赵元谨的车驾才在羽林禁军的拱卫下驶入城门,向着皇城而去。
第一百一十三章
称帝(下)
洛京城已得,就意味着传承将近三百年的大齐皇朝正式落幕,自今日起,这座古都便换了主人。
大军入城后,随行的楚军文武群臣当然不可能闲着,接收并清点户籍人口、粮册府库,官文印绶等等,哪件事情都不轻松。齐朝虽亡,遗留下来的家底还是有些的,这都是未来新朝的根基之一,不可不谨慎处理妥当。
赵元谨令宋武率两万羽林禁军前去接收皇城,将各处要害都清理排查完毕,确认安全之后,才和秦烽一起乘车驾进入皇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8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